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10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A卷 附答案Word格式.docx

C.默里

D.罗杰斯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5、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6、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7、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

D.制度文化

8、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9、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下列哪个选项是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大小划分的。

()

A.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B.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C.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2、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13、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14、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A.l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5、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A.知觉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1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7、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18、“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20、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感觉对比: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记忆:

5、意识:

6、实验法:

7、无意想象:

8、需要: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3、()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

4、()相比较而言,多血质的人比抑郁质的人要聪明。

5、()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

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

7、()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8、()“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9、()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10、()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什么是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

什么是归因过程中的归因偏差?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4、什么是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的形成与发展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5、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6、感觉,知觉?

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2、心理过程个性过程

3、情绪稳定性特征情绪持久性

4、广度范围

5、变通性(灵通性)流畅性

6、加德纳

7、间接概括

8、环境因素生理因素

9、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沟通与相互影响心理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A

2、C

3、A

4、D

5、B

6、B

7、C

8、A

9、B

10、B

11、A

12、B

13、D

14、B

15、C

16、A

17、A

18、D

19、D

20、D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是指人在感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又称性格的认知特征。

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

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

2、错

3、错

4、错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不同信息在人的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所存在着的差异,有些信息在印象形成中十分重要,甚至能改变对他人的整体印象。

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并不是等量齐观地看待每个信息,而是注重其核心品质,以点带面。

活动者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而观察者则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于活动者个体方面的因素。

人在对他人行为归因时很少考虑外部因素,而主要关心活动者的属性或特点促使他产生该行为的。

2、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强烈的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果刺激物之间在强度、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显著则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③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不变化的刺激物更易引起人的注意。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任何新奇的东西都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2)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①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都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引起个体的注意。

②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人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

③ 

知识和经验。

无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凡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又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

3、答:

(一)激活功能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如为了获得妈妈的赞扬而听话的小孩儿。

(二)指向功能

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如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三)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当活动偏离目标时,动机就会将其调整回目标中来。

4、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就必须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与实物之间标志的意义,否则想象活动难以进行并会导致错误。

由于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愈丰富,想象的内容也愈丰富,因此,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再造想象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材料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愈正确。

5、①明确复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即先快后慢的规律,应及时复习,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

同时为了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以及疲劳,每次复习不应过于集中,复习一段时间后要有短暂休息。

平时应以分散复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性或总的复习,这样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③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中单纯重复效果并不太好,应花一部分时间进行尝试回忆,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学习材料的难点所在,使复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④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复习方式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多样化的复习,例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进行复习、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听、读、写等活动相结合进行复习,把已学材料通过编写大纲加以系统组织等方式来提高复习效果。

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者的区别表现为:

①在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存在差异。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②生理机制上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

③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

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

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表现为:

①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

②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

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③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

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

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

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

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

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