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816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7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docx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

 

小学语文进城考试简答题(总9页)

五、简答题

1、小学语文教学基本能力

主要包括:

.1).课堂教学设计与运作能力,包括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规范地加以表述,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计课堂导人语、课堂结束语、板书、教学活动、课堂提问、

课堂作业)等。

2).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的学习方法,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小学语文考试的设计与评价等。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教学能力

答:

教师应具备感召力、观察力、组织能力;应具备组织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具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5、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又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导,学生记的过程。

你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者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答: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师、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

6、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7、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8、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请你简要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①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③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9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10、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1、“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12、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1)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其心理特点;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生字见面,将音、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3)从儿童记忆力的特点出发,“复现”能促进学生识记生字。

13、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1)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2)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3)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答: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6、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答: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7.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

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要做到以教学为主,首先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使教学有时间上的保证;其次,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教材吸取人类的科学成果,价值高,有严密的学科体系。

此外,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惟一,应注意防止不正确倾向的出现。

18.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这一矛盾,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教育方针及政策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要通过教师来实现;

  (3)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方向。

教师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对学生的政治态度有着直接影响;

  (4)教师闻道在先,经过专业训练,懂得教育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人。

19.学生为什么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0.建立学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受许多因素影响,但归结起来,主要依据有4点:

  

(1)学制建立首先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科学不发达,不可能出现技术和专业学校。

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才出现了现代学校体系。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要求,并为其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因此,学制在专业设置、入学条件和教育目的等方面的确立,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长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

每一阶段,各有其年龄特征。

在确立学制时必须适应这种特征。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参照国外学制经验。

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建立学制时,要吸收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适合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参照和吸收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

21.德育为什么把说服教育作为主要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特点在于正面教育,启发自觉,以理服人。

在德育方法体系中,说服教育法是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是由于:

  

(1)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是不能自发产生的,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教育才能获得。

  

(2)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不能强制。

  (3)说服教育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而且还能影响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完善。

22.教育目的有何重大意义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要求,其意义在于: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教育目的这个中心进行的。

确定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选择教育方法,都要从教育目的出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要求。

反之,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工作是否成功,必然要以教育目的为标准进行衡量,看教育目的实现状况,所以,教育目的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由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复杂活动,周期较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有计划和有系统地进行。

因此,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才能给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指出共同遵循的方向,使大家步调一致,紧密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是教育目的指导意义和导向功能。

23.如何正确理解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教师劳动手段的重要特点,与其他劳动明显的不同。

这种主体性包含两层意思:

  

(1)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存在于教师主体本身,即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格等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

在这里,教师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

  

(2)教师在使用教材、挂图、模型等这样一些物化的劳动工具时,必须经过一个主体化过程,将凝聚在其中的智能和情感完全转化为教师主体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