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46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服务业电子商务文档格式.docx

二、前景展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乡村大国。

农村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类型多样。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内容丰富。

民族众多,民俗风情浓厚多彩。

古村镇较多,新农村不断出现。

广大乡村山好、水好、空气好,乡村生态和乡村文化具有中国特色,这些都是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

今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乡村旅游的人们会越来越多,未来乡村旅游市场更好;

当前,全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出台了有关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由此可见,中国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越,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三、安丘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需求

山东安丘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从城乡发展需要来看。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希望在假日里到郊区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改变环境,放松自己,恢复精力和体力。

广大农村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经济,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而乡村旅游正是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型第三产业;

2、从城乡发展条件来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程度以后,就会产生精神生活的追求,外出旅游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城市在岗人员有了双休日,又有私人汽车,这些也为外出旅游提供了可能条件。

广大农村一般远离繁华的城市,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美好的田园风光,多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悠久的农耕文化,浓厚的民俗风情,丰富的农家生活,这些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从城乡发展时机来看,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新时机,城市各行各业都在支援农业、支持农村发展,而农村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城市的支援和支持,而乡村旅游正是把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拉向农村最好载体之一,通过乡村旅游也能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动改革开放,促进农村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果园游、花卉游、渔业游、水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

田园观光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生态农业游、务农体验游等。

2、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主要类型有:

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和农事参与农家乐等。

3、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村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建设为旅游吸引物,利用乡土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新村面貌来发展观光旅游。

古民居和古宅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空气、独特的地热温泉、山水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健身、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和乡村酒店等。

6、科普及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科技生态园、农业展览馆、农业博览园,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

生态教育农庄、农业博物馆、生态博览园。

五、安丘可借鉴的乡村旅游经典案例

1、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梨花村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草长莺飞。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际原野里,油菜花、杏花、梨花、桃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春花经济”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步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庞各庄拥有梨园3万亩,梨花村正处中心。

洁白的梨花挤满枝头,层层叠叠,如无边飞雪,铺天盖地而来。

梨花村农民以梨为业,有梨树十余万株。

近年每逢清明,市民纷纷来此赏花。

“城里公园花太少,还是这里过瘾!

早晨开车出门,上午逛逛梨园,中午在村里尝尝土菜,傍晚回家,啥都不耽误。

”家住北京西直门的刘建刚先生说。

如今,像刘建刚这样,迷恋田园花季的城里人越来越多。

田野花开,十分迷人。

成功原因:

一因贴近自然,空气清新,民风古朴;

二因规模宏大,百亩算小的,万亩很寻常。

以湖北省沙洋县油菜花为例,沿着汉江西岸,绵延上百里,满眼金黄,堪称人间奇观。

也因此,看似平常的农田花季,日益成为春季旅游热点。

各地围绕油菜花、杏花、梨花、桃花等农田花卉,开发的旅游景观数不胜数。

  立足我市情况,像桃花、梨花、向日葵、荷花等旅游项目,产业规模大、体验类型多、生态条件好、配套环境优,能反映农耕文明、地域风情和特色风貌,具有较高的农业综合效益。

打造以耕读乡土文化为魂,以久远优美田园为韵,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基,以古朴村落民居为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也必将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缩影和经典。

增收模式:

  花香引客来,如何让游客玩得高兴、乐于花钱,则大有讲究。

且看各地各村的高招:

  其一,赏花配套服务。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一声惊叹,使黔西南州万峰林名满天下。

每年春季,峰间谷地1500亩油菜花盛开,来客直线飙升。

一家人合骑一辆自行车,在峰间花海里漫游,别提有多惬意。

“6人座每小时30元,4人座20元。

旺季一天能赚4000多元。

”地处万峰林景区的纳灰村农民黄元江说。

黄元江有几十辆多座自行车,每天开业不久即被抢租一空。

仅靠出租自行车,去年他就赚了十多万元。

原野赏花,地广路长,代步服务肯定受欢迎。

我们安丘市的“青山绿水自行车”的旅游口号,应进一步发挥到乡村旅游中。

  其二,特色餐饮品尝。

游客既然下乡赏花,饭也可在村里吃。

如今生活水平高,城里什么好东西都吃过,稀罕的是特色乡土菜。

在纳灰村大榕树下,郭守会夫妇开了家饭馆,经营布依族传统美食。

油菜花盛开这段时间,每天有400多人就餐,年纯收入13万元。

梨花村特色餐饮则更绝。

梨花村村民以梨花为食材,琢磨出十多种美食——炒梨花、梨花鱼、梨花扣肉、梨花肘子,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连茶水也是梨花沏的,堪称名副其实的梨花宴。

作为安丘特色的众多特色土菜,如百泉清炖浮鮹鱼、金牛泉豆腐宴、生态园全羊、西湖农家乐烧鲤鱼、干炸夯虫也应该红火的走向农家乐的餐桌。

  其三,乡村民俗体验。

纳灰村谭达文开了家手工纺织体验馆,摆上老织布机,免费教游客织土布。

每天游客络绎不绝,他的土布服装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年纯收入六七万元。

梨花村勾振兴对自家15亩梨园动起了心思。

他的妙招是农耕文化体验:

种一棵梨苗,收费65元,赠一顿梨花餐;

认养古梨树一棵,每年收费1600元,秋后赠全树果实;

树下红薯,每分地年认养费1200元。

“客人花钱替我种果树。

秋后挖红薯,把土都挖松了,等于帮我翻地!

”勾振兴不无得意地说。

2、山东淄博乡村旅游

南山北水,打造鲁中乡村逍遥游

  地处鲁中的淄博市,南有群山、北有黄河,田园风光秀美。

近年来淄博市以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创建为抓手,挑选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单位作为重点,加强引导,搞好规划,规范指导,坚持“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旅游新理念,打造了象梦泉、中郝峪、柳春园、双石屋、马踏湖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风民俗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市已建成14个省级旅游强乡镇、20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0个国家级及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8个星级农家乐。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淄博南部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主要集中在山区,北部的乡村旅游则靠近河湖,这些乡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山里人家”、“黄河人家”、“水上人家”等品牌,推出采摘、漂流、美食、休闲等特色体验项目,为城市游客周末假期休闲提供了多项选择。

  “梦泉模式”带动环太河水库生态旅游圈

  淄川区东南部山区山水景观秀美,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丰富,民俗民风古朴,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

乡村旅游发展之初,通过典型带动、鼓励多种模式参与发展的灵活措施,初步形成了“梦泉模式”乡村游、生态旅游区加农户模式乡村游、写生基地乡村休学游等多元化旅游发展形式。

梦泉生态旅游区2004年7月建成开放,以山岳风光、农家采摘、休闲度假为特色,现为国家3A级景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梦泉景区采取公司化运作加农民参与的管理模式,让农民切实享受到旅游发展的成果。

开发商成立梦泉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运作,村集体担保将农民的土地、果树租赁给公司,公司给予农民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补偿,补偿期限30年,保证了农民每年都有一个很高的固定收入。

  同时景区反聘村民为景区工作,赚取薪金收入,村民成为农业工人,允许当地村民在景区内从事正当的商业活动,如将餐饮等项目承包给有资质的农户经营,在景区内销售土特产品、民间手工艺品等,景区农民又增加了一项商业收入。

这种景区中有乡村、乡村中有景区的“梦泉模式”,既解决了公司经营与当地老百姓的矛盾冲突,减轻了公司的管理成本,农民也在旅游开发中受益,收入由以前的单一林果收入变为补偿金、薪金、经商收入等多种收入形式,年人均收入由旅游开发前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2万元,同时游客也能在游览景区风光的同时,与村民面对面、零距离的了解乡村,体验山村纯朴的乡俗、乡音、乡风、乡情,也让景区更具吸引力。

  在成功开发梦泉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对外招商引资、整体承包经营等措施,吸引了川东、美图、东泰等大企业投资兴办旅游业,并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建设开发了潭溪山、齐山、云明山一批投资上亿元的旅游大项目,初步构建起了以潭溪山景区为龙头的环太河水库生态旅游圈,成为淄川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依托大景区发展带来的巨大客流量和商机,景区周边农家乐迅猛发展,目前环梦泉、潭溪山、齐山等景区周边各种档次农家乐近100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游旺季景区的接待压力,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同时当地农民就地转产就业,农副产品就地销售,为农民致富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林果采摘带旺沂源乡村游

  淄博南部山区的乡村生态环境优美,位于淄博市最南端的沂源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全县果品总面积达70多万亩,年产果品10亿公斤。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该县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打造了以双石屋为代表的休闲体验特色村,以富家庄、碾砣村为代表的赏花、采摘示范村,以毫山生态园、双马山为代表的自驾游示范点。

双石屋村,既有鲁中山区典型的民居建筑群,又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特色林果,还有县委办公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在规划和开发中,按照“分户认定、集体租赁、统一管理、保护为重、群众受益”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整体打造了十余处农家小院,具备住宿、用餐、民俗展示、民事参与等功能。

燕崖镇,借助土地综合整治,沿白马河两岸,规划建设了近百公里的环山公路,贯通了牛郎织女景区、双马山、红旗湖景区,把一万多亩的樱桃采摘园、农家乐、景区连成片,打造了燕崖休闲游观光圈。

观光游、田园游、农家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拓展,使景色秀美、空气清新、环境宁静的乡村田园成为众多城市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2012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5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8.13%。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该县县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既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据统计,近年来沂源县通过旅游业带动果农每年增收6000多万元。

  中郝峪:

乡村旅游开发让农民成为股东

  博山区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60%。

现已打造了姚家峪、五阳湖、鲁山、太阳山四大生态旅游度假区,近年来该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豆禾园、银花园、绿茶园、蓝莓园等规模不断扩大,博山韭菜、博山草莓、博山猕猴桃、博山金银花、池上桔梗等被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全国最大的有机桔梗生产基地和山东省最大的有机中药材、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

中郝峪村是博山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代表。

2003年,开始重点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项目,依次开发了蔬菜劳作园、桂花赏花园、真人CS对战、漂流、休闲养生宿营等旅游项目。

村民自愿入股成立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幽幽谷旅游开发公司,公司总资产3000余万元,负责全村的旅游项目开发和运营,公司化运作,单体承包责任经营。

全村290名村民目前已有180人入股,游客缴纳的住宿费,三分之二还给农户,三分之一留作公司收入,每年五次福利,年底还有分红。

2003年该村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到了2012年底统计,全村人均收入24800元,该村通过做乡村旅游、发展绿色经济使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2倍。

  “湖上人家”、“黄河人家”独具风情

  位于淄博北部的高青、桓台两县,以黄河和马踏湖湿地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结合当地民俗文化,使得“湖上人家”、“黄河人家”乡村旅游体验独具风情。

  桓台围绕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马踏湖景区,规划发展滨湖村庄休闲、特色观光农业采摘、传统民俗体验、乡村美食品鉴、休闲垂钓等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着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民风民俗的特色乡村旅游业。

每到节假日,游客们到此湖上泛舟、在农家大院里学习纺线织布、草柳编工艺品,购买马踏湖金丝鸭蛋、芦苇画等,感受的是江北水乡人家的风情,今年上半年实现接待101.9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9亿余元。

  高青位于黄河岸边,淄博市的最北端,以山东黑牛(黑)、高青大米(白)、高青西红柿(红)、高青蔬菜(绿)、高青黄河鱼(黄)为代表的“五彩农业”异彩纷呈,这些特色农产品是游客追捧的热门旅游产品,各采摘点的季节性果蔬供不应求。

淄博黄河柳春园是淄博唯一一家集餐饮、度假、休闲、娱乐、观光、垂钓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黄河旅游风景区。

在这里体验特色的黄河民俗文化,品尝到黄河野生鱼、天然金蝉、黄河手工大馒头、黄河炊饼都是沿用传统烹饪的黄河特色美食。

采摘西红柿、葡萄、黄瓜、蒲公英菜、山菠菜、曲荬菜、西瓜、甜瓜等有机果蔬。

“黄河人家”周末风情游,今年异常火爆。

今年好客山东休闲汇,乡村逍遥游是主打产品。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借着政策的东风,淄博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南山北水,鲁中乡村逍遥游,无限精彩待客来。

六、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安丘部分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简介:

景芝、辉渠、石埠子、柘山、郚山五个镇美景如画,景芝镇名吃一条街,柘山镇山货一条街,两条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商品多姿多彩,辉渠镇金牛泉画家村、黄石板坡农家乐、落鸦石度假村等集民俗、餐饮、居住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度假产品令人回味无穷,庵上摘樱桃、石埠子采草莓、辉渠品红冠蜜桃,是市民喜闻乐见的采摘好去处。

山河湖湿地、景芝酒之城、五龙山、城顶山等集生态体验、农业观光、历史文化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农家小杂粮、山鸡蛋、景芝三页饼、芝畔烧肉、柘山花生、无公害韭菜、手工煎饼等特色旅游产品声名远播,花生、蝎子、小笨鸡、小米等土特产更是倍受青睐。

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我们安丘市应该: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发挥农业的多功能,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抓好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开辟乡村旅游的新空间、新天地。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乡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2、因地制宜,搞好规划

由于中国乡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历史文化差异显著,发展乡村旅游也要因地制宜,搞好整体规划,突出特色。

通过规划,可以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产品和农耕文化,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强吸引力。

通过规划,进行区域比较,形成明显主题,保持“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独特地位,防止出现旅游项目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3、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要加强乡村旅游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

要解决好交通、水电、环保、通讯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

在食宿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

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要完善水电设施,饮水源要清洁、干净,供水设施要达卫生标准。

要兴建排水系统,尤其在雨季,避免洪涝灾害发生。

电线电路要合理布局,保证正常供电照明。

乡村旅游要与乡村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护历史民俗民舍的同时,兴建体现乡村特色的新民舍,供游客观光游览。

4、加强规范化管理

发展乡村旅游,加强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重要措施。

制定优惠政策。

在资金、规划、土地、税收、道路、通讯、水电、门票收费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实行优惠扶持政策,以促进发展和壮大。

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不达标准者,停止营业。

制定相关法规,使乡村旅游的运营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章程和法规,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出处:

1.郭焕成:

评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与前景

2.郭焕成郑健雄等: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

3.刘军萍王云才等: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4.郭焕成吕明伟;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5.何景明;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评述

6.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

关于《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

7.郭焕成,韩非等;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态势、模式与对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