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64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景宁主编第五版有机化学1114章复习资料共18页文档文档格式.docx

反应范围:

醛、脂肪族甲基酮。

ArCOR和ArCOAr难反应。

反应的应用:

α-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它可转变为多种化合物,也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与HCN加成的难易

电子效应HCHO〉RCHO〉酮

空间效应HCHO〉RCHO;

RCHO〉R2C=O;

环内酮〉同碳的烷酮。

二、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

生成羟基磺酸盐

反应的应用

a鉴别化合物

b分离和提纯醛、酮

c用于制备羟基腈,是避免使用挥发性的剧毒物HCN而合成羟基腈的好方法。

—SO3Na被—CN取代

三、与格式试剂的加成反应:

生成各级醇

四、与醇的加成反应:

生成缩醛或酮

有机合成中用来保护羰基,在加热条件下用稀酸水解:

H+/H2O便可还原为原来的醛或酮

五、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六、与磷叶立德的加成反应:

生成烯烃

七、与西佛试剂(品红醛试剂)的反应:

区别醛酮常用的方法

还原反应

一、催化氢化:

还原为醇

所有不饱和键均被还原,若要保留羰基,条件为:

H2,5%Pd/C

二、金属氢化物为还原剂还原:

(1)LiAlH4还原

①选择性差,是强还原剂,除不还原C=C、C≡C外,其它不饱和键都可被其原;

②不稳定,遇水剧烈反应,通常只能在无水醚或THF中使用

(2)NaBH4还原

 

NaBH4还原的特点:

①选择性强(只还原醛、酮、酰卤中的羰基,不还原其它基团。

NaBH4不还原—NO2、—Cl、—CO2R—、—CN、双键

②稳定(不受水、醇的影响,可在水或醇中使用

三、用乙硼烷还原:

还原为醇

有不饱和键也一并还原

>C=O﹢1/2B2H6(>CHO)3H2O3>CHOH

四、异丙醇还原法:

只使羰基变为醇羟基

五、金属还原法:

(1)Na/C2H5OH还原法

(2)金属镁或镁汞齐还原法

在质子性溶剂中醛还原为一级醇,酮还原为二级醇。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双分子还原

六、凯西纳-沃尔夫-黄鸣龙还原法:

>C=O还原为>CH2

七、克莱门森还原法:

>C=OZn-Hg,HCl>CH2

八、用乙硫醇还原法:

(氢解)>C=O还原为>CH2

氧化反应:

生成羧酸

一、托伦试剂——Ag(NH3)2OH溶液(形成银镜),对C=C、C≡C不起反应

二、斐林试剂——CuSO4+NaOH溶液对C=C、C≡C不起反应

(仅脂肪族醛定性鉴别)

三、空气氧化(芳醛较易氧化)

四、强氧化

五、拜尔-维林格反应:

生成脂,在羰基左边加—O—

歧化反应

一、自身歧化反应:

无α-H的醛在浓的强碱催化下加热反应

二、交叉歧化反应

甲醛与另一种无α-H的醛在强的浓碱催化下加热,总是甲醛被氧化酸而另一种醛被还原醇:

α-H的反应

一、互变异构

α-H的酸性越强,烯醇式含量越多

常见的吸电子基团的吸电子能力:

—NO2>

与之相连的—CH2酸性越强

二、α-H的卤代反应

1、酸催化卤代,反应易停留在一取代上

—CH=CO+X2(Cl、Br、I)H+—CX=CO

2、碱催化卤代,生成多卤代产物,三卤代物再在碱液分解为三卤甲烷,其中CHI3黄色固体(鉴别甲基醇或甲基酮),CHCl3、CHBr3为液体(卤仿反应),α-甲基醇也能发生卤仿反应。

卤仿反应可用于制备少一C原子的羧酸

三、羟醛缩合反应

有α-H的醛在稀碱溶液中能和另一分子醛相互作用,生成β-羟基醛

(1)增长碳链,产生支链(碳链成倍增长的反应)

(2)加热脱水制备α、β不饱和醛、酮、醇及二醇

1、自身羟醛缩合反应:

用同种醛进行羟醛缩合

2、交叉的羟醛缩合反应

一种无α-H的醛和一种有α-H的醛交叉缩合

四、醛酮的其它缩合反应

1.珀金反应

芳醛与含α-H的脂肪族酸酐,在相应的羧酸盐存在下共热,发生缩合生成α,β-不饱和酸

2、安息香缩合

3、曼尼希反应

含有α-H的醛(酮),与甲醛和氨(或1°

胺、2°

胺)的盐酸盐之间发生的缩合反应生成β-氨基酮

醛、酮的制备方法

(1)从烯烃出发

(A)烯烃的臭氧化

(B)丙烯的α-H氧化

(2)从炔烃出发

(A)炔烃水合

(B)炔烃的硼氢化

端炔最终产物为醛

非端炔的最终产物为酮

(3)从芳烃制备

(A)FC酰基化

(B)芳烃侧链的控制氧化

(C)维路斯梅尔反应(对位醛基引入)

(3)从卤代烃制备——同碳二卤化物的水解(芳醛酮制备)

(4)从醇制备

(A)常用氧化剂——K2Cr2O7-稀H2SO4、CrO3-HOAc以及KMnO4,用弱氧化剂

CrO3-吡啶/CH2Cl2可防止醛的进一步氧化

(B)伯醇和仲醇在活性Cu或Ag、Ni等催化剂下高温(气态)脱氢

(5)从羧酸衍生物及腈制备

(A)酰氯还原为醛

(B)腈与格氏试剂合成酮

R1—C≡N+R2—MgXEt2OR1—C=N—MgXH3O+R1—C=O

R2R2

α,β-不饱和醛酮的亲核加成

一、反应为1,2-加成还是1,4-加成决定于三个方面:

(1)亲核试剂的强弱弱的亲核试剂主要进行1,4-加成,否则进行1,2-加成。

(2)反应温度低温进行1,2-加成,高温进行1,4加成。

(3)立体效应羰基自身所连的基团大或试剂体积较大时,有利于1,4加成

注意的是,在一价铜盐如CuCl(-25℃)的条件下主要1,4加成,有机锂如PhLi主要1,2-加成,有机铜锂如(CH3)2CuLi主要1,4加成。

二、迈克尔反应(常伴有羟醛缩合)

R—为格氏试剂,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

当R—有两个位置可以反应时,取代基较多的C原子先反应

十二、羧酸

一元酸

一、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1)诱导效应

①吸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增强

②供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减弱

③吸电子基增多酸性增强

④吸电子基的位置距羧基越远,酸性越弱

(2)共轭效应

当羧基能与其他基团共轭时,则酸性增强

2、取代基位置对芳香酸酸性的影响

①邻位取代的苯甲酸,不管取代基是吸电子基或给电子基,均使酸性增强。

②间位取代的苯甲酸,取代基是吸电子基酸性增强,取代基是给电子基酸性减弱

③对位取代的苯甲酸,取代基是吸电子基酸性增强,取代基是给电子基酸性减弱

3.场效应的影响

使芳香酸酸性减弱

二、羧基上的羟基的取代反应

1、酯化反应(通常情况下酸脱羟基醇脱氢,叔醇与酸反应例外,酸脱氢醇脱羟基)

酯化反应的活性次序:

酸相同CH3OH>

RCH2OH>

R2CHOH>

R3COH

醇相同HCOOH>

CH3COOH>

RCH2COOH>

R2CHCOOH>

R3CCOOH

2、酰卤的生成

①羧酸与PX3作用则生成酰卤(制低沸点酰氯)

②羧酸与PX5作用则生成酰卤(制高沸点酰氯)

③羧酸与SOCl2作用则生成酰卤

CH3COOH+SOCl2CH3COCl+SO2+HCl

3、酸酐的生成

4.酰胺的生成

(1)在羧酸中通入氨气或加入RNH2、R2NH,可得到羧酸铵盐,铵盐热解失水而生成酰胺

R—COOH+NH3R—CONH4△R—CONH2

(2)二元酸的二铵盐受热则发生分子内脱水兼脱氨,生成五元或六元环状酰亚胺

三、脱羧反应

1、洪塞迪克尔反应:

羧酸的银盐在溴或氯存在下脱羧生成卤代烷的反应,制备比羧酸少一个碳的卤代烃.

CCl4

R—COOAg+Br2R—Br+CO2+AgBr

2、一元羧酸的α碳原子上连有-NO2、-C≡N、-CO-、-Cl等强吸电子集团时,易发生脱羧

四、α-H的卤代反应

脂肪族羧酸的α-氢原子也可被卤原子取代,生成很活泼的α-卤代酸,通常要在少量红磷、硫等催化剂存在下方可进行

五、羧酸的还原

1、在强还原剂LiAlH4作用下,羧基可被还原成羟基,生成相应的1°

ROH

2、在Li—CH3NH2的作用下还原为醛

LiH3O+

R—COOHR—CH=NCH3R—CHO

CH3NH2

六、羧酸的制备

1、氧化法

(1)侧链碳至少有一个H的芳烃的氧化,直接氧化为苯甲酸

(2)伯醇或醛的氧化

K2Cr2O7

R—CH2OHR—COOH

H2SO4

K2MnO4,H2O,H2SO4

R—CHOR—COOH

(3)甲基酮氧化——制备减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4)酮的氧化水解

R2过氧酸OR2水解

R1—C=OR1—C=OR1—COOH

(5)对称烯烃、炔烃和末端烯烃、炔烃的氧化

2、羧化法

(1)格氏试剂与CO2作用,制多一碳原子的羧酸

①CO2

R—MgBrR—COOH

②H3O+

(2)烯烃羰基化法——制多1个碳的支链羧酸

三、水解法

(1)腈的水解——制备增加一个碳原子的羧酸(卤代芳烃除外)

二元酸

一、二元羧酸受热反应

(1)乙二酸、丙二酸受热脱羧生成一元酸

(2)丁二酸、戊二酸受热脱水(不脱羧)生成环状酸酐

(3)己二酸、庚二酸受热既脱水又脱羧生成环酮

取代羧酸

一、羟基酸

(1)卤代酸水解,氰醇水解制α-羟基酸

(2)列佛尔曼斯基反应制β-羟基酸

R4(H)

Zn①R3—C=O①OH-/H2O

R1—CH—COOR2R1—CH—COOR2

X②H2OR3—C—OH②H+

R1—CH—COOH

R3—C—OH

R4(H)

二、羟基酸的性质

(1)酸性条件下失水

①α-羟基酸,分子间失水成交酯

②β-羟基酸,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羧酸

③γ-和δ-羟基酸,脱水生成五元和六元环内酯

(2)氧化-脱羧

—OH氧化为羰基(羰基酸),α-酮酸与稀硫酸共热脱羧为醛,β-酮酸脱羧为酮

十三、羧酸衍生物

包括酰卤、酸酐、脂、酰胺

反应活性:

酰卤 〉酸酐〉酯〉酰胺

一、水解反应:

大多数脂的酸碱性水解为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历程,只有叔碳的脂是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历程

二、醇解反应:

生成脂

脂醇解(H+或EtONa催化)可用于从低沸点酯制备高沸点酯

三、氨解反应:

生成酰胺(酰胺不与氨反应)

四、与格氏试剂反应:

成酮或叔醇

当格氏试剂过量时生成叔醇

脂,酸酐,酰胺亦同理,只是空间位阻大的脂才有可能停留在酮阶段

五、还原反应

(1)LiAlH4还原

酰胺还原得到相应的胺,酰卤、酸酐和酯还原均得到相应的伯醇

(2)、催化还原,用于酰卤,脂,同样还原为伯醇

(3)酰卤选择性还原生成醛

(4)用金属钠-醇还原

a.酯与金属钠在醇溶液反应,还原成伯醇

b.酯与金属钠在非质子性溶剂(甲苯、二甲苯)中发生酮醇缩合反应

NaH+

R1C=OR1—C=O

OR2二甲苯CH—OH

R1

六、酯的特殊反应

两分子(两个相同的酯)乙酸乙酯在EtONa作用下起缩合反应生成β—羰基酯。

乙酰乙酸乙酯的反应:

稀碱下酮式分解为甲基酮;

浓碱下酸式分解为两羧酸和乙醇

类似化合物:

丙二酸二乙酯

1、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取代衍生物水解生成丙二酸,丙二酸不稳定,易脱羧成为羧酸。

COOC2H5C2H5ONaRXRCOOC2H5

CH2C(亚甲基也可单取代)

COOC2H5RCOOC2H5

COOC2H5C2H5ONaX-R1CO-OR2CH(COOC2H5)2

CH2

COOC2H5R1CO-OR2

R1 COOC2H5NaOH①H+R1

CCH-COOH

R2COOC2H5H2O②△,-CO2R2

CH(COOC2H5)2NaOH①H+CH2COOH

R1CO-OR2H2O②△,-CO2R1COOH

2、合成环状羧酸

七、酰胺的特殊反应

1、酸碱性

2、脱水反应

3、降解反应制备少一个C原子的伯胺

X2/OH-

RCONH2RNH2

八、C-烷基化和O-烷基化

1、ɑ-H酸性大,烯醇式含量高,易发生O-烷基化

2、质子溶剂中,易发生C-烷基化;

非质子溶剂中,易发生O-烷基化

十四、含氮有机物

一、硝基化合物

1、碱性催化下的α-H的缩合反应

2、与亚硝酸的反应(鉴别硝基烷)

3、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1)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生成苯胺,还原剂(Zn、Sn、Fe)金属+HCl

(2)中性介质中还原——生成苯胲或亚硝基苯

(3)在碱性介质中还原——生成偶氮苯或其衍生物

4、硝基对苯环的影响

(1)对酚、芳酸的酸性及芳胺碱性的影响

将使酚、芳酸的酸性增强,芳胺的碱性减弱

(2)对芳卤的影响

卤原子的邻、对位上的-NO2数目↑,其亲核取代反应活性↑

(3)对甲基的影响

当甲基的邻/对位有-NO2存在时,可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醛脱羟基,甲基脱氢成双键);

连有—NO2的苯甲酸易脱羧;

5、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1)芳烃硝化

⑵卤代烷硝基取代

NaNO2

R—XR—NO2+R—ONO

硝基化合物亚硝酸脂

二、胺

1、脂肪胺的碱性

气态:

Me3N〉Me2NH〉MeNH2〉NH3(取代烷基愈多碱性愈强)

水溶液中:

Me2NH〉MeNH2〉Me3N〉NH3

(主要:

溶剂化效应,水合铵离子的稳定性)

2、芳胺的碱性

脂肪胺>

NH3>

PhNH2>

PhNHPh>

Ph3N

取代基不同的芳胺,取代基为吸电子基,碱性降低(该类基团在邻位,碱性最弱,对位次之,间位碱性最强),取代基为给电子基,碱性增强

3、烷基化

使用过量的氨,则主要制得伯胺;

使用过量的卤代烃,则主要得叔胺和季铵盐

(1)脂肪胺

(2)芳胺(见硝基化对芳卤的影响)

4、酰基化

伯仲胺与酰卤、酸酐、脂的反应

X=卤素,—OR(脂),—OCOC6H5(酸酐)

5、各级胺的鉴别

此鉴别仅适用于脂肪胺

6、含一种β-H的叔胺的氧化

α-C:

C—N键断裂;

β-C:

C—H键断裂

H2O2+160℃

CH—CH2NCH—CH2NC=CH2+N-OH

O-

7、苯胺的邻间对取代

(1)溴代

(2)磺化

(3)硝化

8、还原制备胺

(1)催化加氢

(2)选择性还原

用(NH4)2S,NH4HS,Na2S,NaHS作还原剂

(二选一:

任取一硝基)

对位还原

邻位还原

(2)C-N化合物的还原

(3)羰基化合物的还原氨化

羰基脱氧,氨(胺)脱氢

(4)邻苯二甲酰亚胺法

9、季铵碱及其盐

可用卤代烃+叔胺或卤代烃+伯胺(过量)制备铵盐

季铵盐与湿的Ag2O作用即得季铵碱

非β-H系的季铵碱加热分解为醇和叔胺,β-H系的季铵碱加热分解为叔胺,烯烃(取代基较少),水;

三、重偶氮化合物

(1)-N=N-原子团只有一个氮原子与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重氮化合物;

—N=N—(或—N2—)两氮原子均与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偶氮化合物。

R—N=N—(重氮);

R—N=N—R(偶氮)

(制备重氮苯)

(2)被卤素取代

(3)被H取代(用于除去NH2或NO2)

(4)还原反应

(5)偶联反应

重氮盐在弱酸、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与芳胺或酚类的反应,参加偶合反应的重氮盐叫重氮组分,酚或芳胺叫偶合组分。

该反应只在邻对位反应,间位不反应。

四、亲核重排

1、重拍到缺电子的碳原子上

(1)频哪醇重排

当4个烷基不同时,能生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的羟基优先离去;

烷基的亲核性愈强,基团优先迁移

芳环上有邻对位基,增大迁移倾向,有间位基,降低迁移倾向,同时有邻对位也降低迁移倾向。

发生类似重排反应的有:

分别在HNO2,AgNO3作用下发生

(2)瓦格涅尔-麦尔外因重排

当伯醇或仲醇的β碳原子上具有二个或三个烷基或芳基时,在酸的作用下都能发生此类重排

(3)脂族羟基伯胺的重排

2、重排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

(1)贝克曼重排

醛酮肟在酸作用下重排为酰胺

(2)霍夫曼重排(降级反应,至少一个C原子的的伯胺)

(3)贝-维重排

酮在H2O2,R—COOOH作用下被氧化为相应的脂

基团迁移顺序:

R3C—>R2CH—>RCH2—>△——>C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