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82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岳麓版初三下成套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核心措施:

①实行粮食税②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③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2、苏联成立最初加入的四个加盟共和国

1922年

加盟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注意:

沙俄〔1547——1917.11〕苏俄〔1917.11——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年至今〕

3、列宁逝世1924年

4、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工业建设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农业集体化运动

〔3〕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完成。

5、斯大林模式

〔1〕含义:

指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形成时间及标志

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3〕评价

斯大林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6、我们要学习列宁的什么精神?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7、简述列宁的主要活动

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8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年底,苏联建立

1924年,列宁逝世

8、斯大林的主要活动

1928——1937年,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农业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941——1945年,领导苏联卫国战争获得了胜利,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实质、与会国和操纵国

1919年1月——6月

法国巴黎

实质:

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与会国:

27个国家

操纵国:

英国〔劳合·

乔治〕法国〔克里孟梭〕美国〔威尔逊〕

2、《凡尔赛和约》的时间、双方、主要内容

1919年6月

双方:

协约国与德国

主要内容: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凡尔赛和约》规定:

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4、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和影响

形成:

协约国同战败的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5、国际联盟成立的

1920年1月

总部:

日内瓦

控制国:

英法

一战后帝国主义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6、《九国公约》签订的的时间、签订国、主要内容、影响、实质

签订国:

英、法、美、比、日、荷、葡、中、意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那么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8、华盛顿体系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秩序

10、通过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了解,你是怎样认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

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参加国,却被迫接受“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那么。

11、比较题

关于中国的问题

对中国的影响

巴黎和会

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引发了中国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华盛顿会议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那么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2、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

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四课经济大危机

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4——1929年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哪国?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特点、影响

国家:

美国开始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

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

特点:

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①经济危机中,广大人民深受其害;

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

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前提〔实质、根本目的〕、特点、中心措施、作用

1933年

前提: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直接目的:

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

《国家工业复兴法》

作用:

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②大力整顿银行

③让农民缩减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给与补贴

④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等

5、美国历史上三位著名总统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的贡献

华盛顿: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创了民主先河,使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林肯: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内战胜利,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

罗斯福:

推行新政,领导美国人民战胜经济危机;

在二战中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做出了贡献。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德国法西斯上台

背景:

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打击了德国;

②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化的标志和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标志〕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纳粹党乘机解散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

③希特勒还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④纳粹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⑤加紧对犹太人迫害

2、迫害的表现犹太人

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等,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法西斯分子还对犹太人发动袭击,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店,强迫他们清扫街道。

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

3、日本法西斯建立的背景、时间、标志、影响

1929——1933年的经济打危机也沉重打击了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1936年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奖励起来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4、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时间、标志、法西斯头子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法西斯头子:

墨索里尼。

5、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①不同方式: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德国那么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

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

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

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③影响:

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德国那么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6、

国家

掌权者

意大利

墨索里尼

德国

希特勒

日本

法西斯军部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列举绥靖政策的含义、原因、表现、影响

含义:

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并将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的政策。

原因:

英、法既害怕战争,又想把祸水东引

表现:

①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④慕尼黑阴谋;

⑤1939年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慕尼黑会议的时间、国家、内容、影响

1938年9月

德、意、英、法

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3、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爆发、扩大、最大规模

资本主义阵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爆发:

开始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3日,美法对德宣战

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4、列举二战中的主要战役

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珍珠港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柏林战役

第七课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时间、标志、内容、影响

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

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各签字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局。

2、二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3、雅尔塔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参与国、内容、影响

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1945年2月

参与国:

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又是二战的转折点

5、二战的转折点

欧洲战场: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太平洋战场:

1942年,中途岛海战

北非战场:

1943年,阿拉曼战役

6、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

参与部队:

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

7、攻克柏林:

1945年4月——1945年5月

苏联军队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8、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

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中国人民的反攻

〔2〕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3〕二战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二战的影响:

①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②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如中国、越南、朝鲜、蒙古、东欧八国等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纳米比亚等国二战后走上独立道路〕;

③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原子弹技术导致了原子能的应用,导弹技术导致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10、二战的性质:

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

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团结起来力量大;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和平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等。

第八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持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最主要原因〕;

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

2、概述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各自特点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地位下降;

80年代进行调整,但债务负担加重,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③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3、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

4、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特征

①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③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主要特征:

信息化和全球化

5、结合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青少年为我们的“科教兴国”应做哪些努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国家的振兴。

作为青少年,应该刻苦学习,掌握扎实的科学技术,才能增长本领,报效祖国。

第九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黄金时期”

①二战后,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援助;

②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

黄金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2、欧洲共同体成立

20世纪60年代

摆脱美国的控制,增强抵制苏联的力量,继续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根本目的:

发展西欧经济,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最初成员:

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

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洲联盟成立的时间、欧盟各国国实行一体化的表现、影响、地位

1993年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再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有利于欧盟各国经济的发展

地位: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4、区别:

欧洲共同体是一个经济组织

欧洲联盟是一个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5、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

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④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①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日本都名列世界前列;

②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③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

6、日本政治的崛起

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强,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7、日本历史上三次巨变

①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②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③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8、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①相同原因:

美国的扶持或援助;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②对中国的借鉴:

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

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第十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评价

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政治领域——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等

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2、勃列日涅改革

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他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影响

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

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导致苏联的“八一九事件”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标志、实质

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

八一九事件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命令辞职,苏联解体。

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苏俄1917——1922年;

苏联1922——1991年

5、苏联解体的启示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③正确处理好国内各民族的关系

④改革要符合国情

⑤对出现的新思想和价值观要正确认识

⑥苏联的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匈牙利改革的背景、人物、主要措施、作用

匈牙利事件

人物:

卡达尔

主要措施:

政治方面——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方面——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

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

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基础。

2、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苏联镇压

3、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表现

①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

②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南斯拉夫联盟、波黑、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捷克、斯洛伐克〕;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1990年10月〕

4、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

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主要国家、代表人物

被压迫民族的觉醒

主要国家:

印度——尼赫鲁

埃及——纳赛尔

古巴——卡斯特罗

2、印巴分治的时间、原那么、英国的企图

1947年

原那么:

宗教信仰的不同

印度教——印度;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

英国的企图:

便于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3、印巴独立意义和影响

英国殖民印度的时间〔18世纪中期——1947年〕

印巴独立对英国殖民统治是一个沉重打击,它结束了英国对这一地区近二百年的直接统治。

印巴独立后,遗留下不少严重问题。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

4、印度振兴的成就

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经济腾飞的四小龙、现代化国家

四小龙:

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

现代化国家:

新加坡、韩国

6、非洲民族独立的浪潮

开始:

北非重大事件:

埃及革命、纳赛尔

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全面展开阶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重大事件: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

深入发展阶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深入发展。

结束:

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