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910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2、欣赏歌曲《故乡的云》

 

5古诗词三首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方法:

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理念:

以文定教、顺学而导──根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规律,确定了以朗读品味为主的教学方法;

依据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思路。

一、诗歌朗诵,寄托乡思。

1、教师配乐朗诵《乡愁》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自己搜集的关于思乡的古诗词。

3、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

今天我们就随着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走进诗人的思乡的心绪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板书课题,齐读。

说一说课题的意思。

重点解释泊船的“泊”。

通过课题你还知道什么?

2、那诗人的家乡在哪里?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在诗中找答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钟山”

3、诗中还有一个地点“京口”(学生回答)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三个地方的位置。

4、“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是诗人在瓜洲看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思。

他看到的是与瓜洲()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

(教师板书:

一水、只)

5、请学生看黑板。

同学们在宋代人们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马车、木船)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而在诗人的眼中却(),从哪里看出(只)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觉?

(学生谈自己的见解。

6、介绍王安石。

7、齐读,想一想,哪句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一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说一说)从哪个字可以看出“绿”(阅读资料袋,体会绿的意境。

2、是呀,春天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自己离开家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就是回家,从这个字我们读出了(学生自由说。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4、配乐朗读。

四、自读感悟,点拨《秋思》

1、小结过渡:

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王安石无限的乡愁,那引发客居洛阳的张籍的乡愁又是什么呢?

2、自由朗读体会。

3、交流汇报。

(1)“洛阳城里见秋风”乡愁生于秋风里。

秋风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诗人要写“见”秋风?

他看见的是什么?

(2)孩子们,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是什么?

投影出示诗人所写的部分关于家乡、亲人的诗句:

 夜月红柑树,求凤白藕花——《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骨肉待我欢,邻人望我荣——《南归》

(3)教师小结:

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红柑树、白藕花,他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引读:

“洛阳城里见秋风。

”他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____,引读:

(4)欲作家书意万重。

“家书”就是信。

秋风瑟瑟,乡思绞碎了诗人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结,他想写一封家书,“意万重”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

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5)真是“意万重”一封短短的家书难以承载他对故乡深深地思念,所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

(6)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有感情朗读。

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

1.总结:

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2.朗诵两首诗词。

第二课时

1、学习古词《长相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用朗读感悟的方法学习古词。

3、比较三首诗词表达方法的异同。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纳兰性德的资料《纳兰词》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谁来背诵?

(指名背诵)

2、这两首诗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一首是(),一首是()。

那纳兰性德笔下的《长相思》又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3、学生齐读《长相思》。

二、谈体会,悟诗情。

1、读完后有什么感觉?

(如果说不出,就把三首古诗词连起来读。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

(1)词的特点。

大家先前学过词吗?

那就请同学们回答诗和词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我们看看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分两个部分,分别是上阕和下阕。

你们看看这首词是不是分了两个部分?

用什么分开的?

(3)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说得不错。

请听,教师朗诵。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身在哪里?

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体会“一”“千”的用法。

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作者身在

(板书:

身在征途)

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让学生多次朗读,体会词的意境。

3、展开想象,读出词请。

(1)自由朗读上阕,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交流)

(2)下阕呢?

如果身在故园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3)面对此情此景,纳兰性德在词中写了一个大大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你感受到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4)齐读长相思。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质疑问难。

2、介绍《纳兰词》

6、梅花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词语

2、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4、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搜集有关梅花的诗词

歌曲《红梅赞》

一、谈梅花,导课题。

1、读卢梅坡的《雪梅》,说一说对梅花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幽”字的写法。

2、是呀。

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颂。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

板书课题《梅花魂》

二、初读感知,纠正字音。

1、教学“魂”字,查字典说一说字意。

梅花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

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开心中的困惑。

2、学生自由读文。

3、交流读书收获。

4、纠正字音:

“折”“分”“抹”

5、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颇负盛名不甚在意玷污折节(让学生质疑,学生释疑,教师小结。

6、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先以小组交流,再总结,注意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找不出就再读一遍课文。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⑴ 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⑵ 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 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⑷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⑸ 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文章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什么?

三次流泪:

(1)教读唐诗宋词时。

(2)不能回国时。

(3)船快开时。

(对孩子的发现进行鼓励。

三、体会交流,谈首尾呼应。

1、读书要善于思考,只有善于思考的孩子,才能有所发现,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

3、读一读开头与结尾,有什么感受?

4、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5、课堂小结。

一、其实我不懂他的心。

(播放歌曲《红梅赞》)

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作者离开外祖父的时候,是多大的孩子?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看来,关于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

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

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

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

(学生讨论交流)

⑴ 外祖父为什么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会落泪?

 ⑵ 为什么摆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脏外祖父的墨梅图他就大发脾气?

 ⑶ 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⑷ 为什么在她回国时外祖父把最珍惜的墨梅图送给她?

⑸ 外祖父讲的那段关于梅花的话的真正意思?

⑹ 外祖父送她们母女时为什么好像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⑺ 外祖父的手绢上怎么也绣着梅花?

……

二、我的中国心。

  1、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心。

回想起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

那是一颗怎样的心?

2、抽读最后一段。

3、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早已不在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4、那是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赤子之心啊!

可是从当年这一件件读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呢,读懂后的我是怎样让人心痛的感情呢?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

5、那么,请同学们细细读文体会当年的五件事,你们能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吗?

我们一会进行交流:

 ⑴ 读诗落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

(“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

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

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

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情弦呢!

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⑵ 三次落泪: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

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

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⑶ 一次生气:

 从墨梅图这件事中感受到,祖父是怎样的思念祖国,热爱祖国。

他的墨梅图,家人碰都碰不得,小孩子不小心弄脏了,不仅拉下脸来,还训斥孩子的妈妈。

他轻轻地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不容有一点玷污。

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跟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呀!

 ① 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② “清白”是什么意思?

“玷污”又是什么意思?

③ “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

”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对祖国的眷念。

⑷ 赠墨梅图:

 (出示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读一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这是梅花的精神,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是爱梅花的精神。

)他认为谁具有这样的精神呢?

 ②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这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

借物喻人。

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赞梅花,就是赞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③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

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

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外祖父这段话说了几层意思?

(三层意思,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6、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

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所唱的一样: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们一起来唱外祖父的心声:

《我的中国心》。

7、桂花雨

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一壶茶香,初识桂花。

1、在教室煮一壶桂花茶,由茶香识桂花。

2、学生说说对桂花的认识。

3、那桂花又是怎样勾起作者的思乡情的呢?

(教师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并质疑:

桂花雨是什么样的?

(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谁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

3、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板书:

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4、分段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一)爱桂花──香

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

(香)

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

(换字比较)

(二)摇桂花──乐

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

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

(乐)

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

(动作、语言)

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

E、仿写句子: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

(三)思桂花──情

1.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

3.比较: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学生朗读谈体会。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5.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

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回味“摇花乐”,体验“思乡情”。

摇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四、课外拓展

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或者是家乡的特产等。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香    点点桂花雨

摇桂花──乐    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情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一|、背诵《天净沙秋思》,激发兴趣

1、齐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月是故乡明。

”家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思念家乡的课文。

(板书课题:

小桥流水人家。

2、有感情的朗读题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畅说)

3、请同学们“看”着自己想像中的优美画面,再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4、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样学习这类课文的?

(指名说),师给予肯定并梳理阅读步骤:

(投影出示)

 ⑴ 读准读顺。

 ⑵ 读思结合(参照“连接语”中的问题)。

⑶ 圈画批注。

 ⑷ 交流讨论。

2、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疑难。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热爱家乡)。

5、古往今来,人们的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但怀念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怀念?

“家乡景色”、“家乡生活”。

 

三、精读感悟,领悟写法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生自读自悟。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互评互学。

4、全班交流:

 ⑴ 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把家乡的景色写得很美丽,从中可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

① 出示第一自然段。

 ② 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什么?

(“间接抒情”)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才能体会得到。

再读读课文,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

引导学生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等来体会家乡景色的美,从而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爱家乡!

(投影出示相关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家乡的美景。

(2)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非常热爱家乡。

① “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这样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

② 但是,如果说家乡的美丽景色使作者十分爱恋,这好理解,可“低矮的平房,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这样简陋的房子会让人喜欢吗?

可作者却“非常爱它”,你是怎么理解?

③ 真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呀!

不管景色美不美、条件好不好,只要是家乡的,作者都喜欢。

可适时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爱它不须任何理由!

④ 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恋之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3) 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

 ① 课文中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

② 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第四自然段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

 ③ 读读以上几个片断,作者都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④ 间接抒情的句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想像去补充。

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或熟悉的一个片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4)“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一直爱恋着家乡!

① 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

通过这节课的读书交流,现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

“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

 ②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借助板书)来理解。

 (“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

“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③ 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爱”!

感情引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四、回归整体,积累延伸。

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3、积累语言:

⑴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 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4、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为本单元主题活动“浓浓的乡情”作准备。

语文园地二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

1、:

引导学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的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