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9120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金版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Word文件下载.docx

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

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

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对池塘水源来说,由于有机物大部分可被鱼吃掉,多余的有机物在清除塘泥作肥料时,被及时除掉,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4.可以。

黄淮海平原上比较典型的鱼塘—台田模式中,鱼—果—粮、鱼—果—菜模式比较普遍。

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土壤肥沃,黄土广布

D.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解析:

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答案:

A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

毫米),回答2~3题。

2.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3.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③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 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

第2题,结合东北地区海陆位置、地形及季风气候的特征分析,年降水量分布的成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及东南季风影响。

第3题,东北地区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黑土的冲刷和湿地的破坏。

2.B 3.A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5.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

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

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

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

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

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4.D 5.C

2014年8月8~10日,第六届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黑龙江加格达奇举行。

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

读图,回答6~7题。

6.美国蓝莓能够在中国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平原面积广大,适宜蓝莓大范围种植

B.土壤肥沃,有利于其生长

C.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D.灌溉水源便利

7.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

本题组以蓝莓生产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及该种农业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和发展方向。

第6题,由材料可以看出,蓝莓主要生长在东北三大农业区中的林业和特产区,东北地区林区面积广大,所以有利于蓝莓大面积推广。

第7题,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链的延伸反映了特色产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C 7.C

8.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8月1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2013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其工作目标是: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加高产粮食作物面积。

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继续稳定在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分别达到1亿亩和58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调整到3000万亩以上,小麦面积稳定在5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到480万亩以上,确保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50亿千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及谷物单产(千克/公顷)比较。

黑龙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

地面积

0.31

0.21

0.10

0.02

0.07

0.04

单位面积

谷物产量

5377

7066

5929

6929

6366

6427

5322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

为什么?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4)为继续保持全国商品粮第一大省的地位,你认为黑龙江省可采取哪些措施实现粮食增产?

本题以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不利条件及今后发展的措施。

(1)东北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主要是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余粮多。

(2)东北商品粮基地增产潜力大,宜农荒地多;

其他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下降,增产潜力不大。

(3)东北平原粮食单产低是由气候低温(热量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及农业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提高单产。

(1)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

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余粮多。

(2)有道理。

东北平原目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增产潜力大,同时还有宜农荒地可开垦。

而其他一些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等原因,耕地面积会有所下降;

同时目前单产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3)纬度高,热量条件差;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农业投入不足等。

(4)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证稳产;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等等。

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  )

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B.土地石漠化加剧

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

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

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

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为三江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该地以沼泽地为主,随着北大荒开发的进行,沼泽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大,会导致干旱、洪涝灾害频繁。

第2题,目前可以采取有计划地退耕还沼,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1.A 2.D

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

C.黄淮海平原D.太湖平原

4.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 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第3题,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农作物两年三熟;

三江平原一年一熟;

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

第4题,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肥料使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3.C 4.C

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

D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30日黑龙江农垦局负责人称,北大荒集团公司定位做大粮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垦区要具有世界眼光,要深刻理解中央和农业部的精神和要求,推进农垦事业再上新台阶。

要抢抓机遇,实施大的发展战略,提升市场掌控能力和影响能力,利用自身实力与优势,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

材料二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填写下表。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夏季光热充足、

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害频繁

(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1)主要分析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

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

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

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旱涝灾害频繁。

(2)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

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

(3)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

(4)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1)见下表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水资源不足

光、热、水充足

(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 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

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

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