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917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米种植技术样本文档格式.docx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

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浮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颜色和光泽。

 

 普通大田或实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

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

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规定耕深一致,翻垄均匀;

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

结合耕翻,将所有有机肥料、氮肥40%~50%及磷肥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播前土壤封闭及整地:

整地前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兑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随后进行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原则待播状态。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

优良杂交种,具备良好增产潜力,是玉米获得高产基本。

应结合各地生态类型,选用适当良种。

当前新疆玉米生产中重要推广优良杂交种有三种类型。

中晚熟类型:

郑单958、先玉335、SC-704、新玉11号、新玉21号;

中熟类型:

伊单8号、石单3号等;

早熟类型:

新玉9号、新玉15号、新玉28号、京早8号等。

(2)种子精选:

按照精准种子规定,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原则以上商品种子。

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

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规定。

(3)种子解决:

播种前依照本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取恰当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依照需要选用有关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解决,达到防治病虫害,增进生长目。

(4)播种机具调试:

按照精准播种规定调试好播种机具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二)播种技术

1、适当播种期拟定

适当播种期拟定应参照如下三个方面:

(1)种子萌发最低温度;

(2)播种时土壤墒情;

(3)保证可以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这对无霜期较短地区玉米制种十分核心)。

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温度。

因而,在土壤墒情容许状况下(田间持水量不不大于60%),新疆春玉米适当播种期普通掌握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洁,有助于苗期哺育壮苗;

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洁,易烂种。

如果考虑土壤墒情及保证无霜期较短地区玉米可以正常成熟,可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

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依照收获机械来配备播种方式,当前玉米生产中重要有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8000~10000粒。

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计算公式为:

亩播种量(kg)=×

1.5~2

例如:

亩筹划留苗密度为4500株,种子千粒重为280g,种子发芽率为85%,则亩播量=4500×

280×

1.5÷

(1000×

1000×

85%)=2.22kg

4、株距配备

依照筹划定苗密度拟定株行距。

60cm等行距播种株距(cm)=

60+40cm宽窄行播种株距(cm)=

5、播种深度

适当播种深度,是依照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普通以4~6cm为宜。

如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恰当浅些;

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砂壤土地,可恰当深些;

大粒种子,可恰当深些;

但普通不要超过8cm。

应当注意,在土壤墒情、肥力较好土壤播种过浅,会在苗期产生大量无效分蘖。

6、播种质量规定

按精准播种技术规定,达到行距一致,接行精确,下粒精确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弹压紧实,一播全苗。

种子与种肥分别播下,严防种、肥混合。

(三)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重要办法。

随着玉米栽培技术水平发展和生产条件改进,特别是紧凑耐密高产、抗倒玉米杂交种推广,使新疆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合理密植增产效果已被大量生产实践所充分证明。

玉米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构成,三者乘积就是亩产量,它们乘积越大,产量就越高。

生产中总是但愿穗多、穗大(粒多)、粒重。

然而在玉米群体内穗数与粒数、粒重既紧密有关,又互相制约,随着种植密度增长,群体内个体间矛盾逐渐加大,密度越大,这种矛盾和制约作用就越大。

依照新疆玉米生产实践和实验成果,重要从如下几种方面拟定合理种植密度。

1、依照品种株型拟定密度

紧凑型、半紧凑型中晚熟玉米,如SC—704、郑单958、掖单22、农大108、新玉11号等,适当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

平展型中晚熟玉米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

同类型早熟品种亩增长500~1000株。

2、依照土壤肥力、质地

土壤肥力高地宜密植,土壤肥力低宜稀植;

土壤质地轻、通透性好土壤宜密,土壤质地粘重、透气透水差粘土地宜稀。

3、依照管理水平、水肥投入拟定。

管理水平高、水肥投入多地宜密植;

反之,管理水平较低,水肥投入达不到地宜稀植。

(四)施肥技术

玉米是需肥较多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取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另一方面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

依照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施肥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氮肥为主、磷肥为辅;

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基肥最佳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

施肥量和施肥办法还要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本、肥料种类、种植方式以及品种和密度等综合运用。

1、需肥规律

(1)玉米吸取氮、磷、钾元素数量和比例

玉米毕生对氮、磷、钾吸取数量和比例,随产量水平提高而增长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办法不同而有差别。

据1989年新疆土壤普查成果表白,新疆土壤含钾比较丰富,而缺氮少磷。

依照实验测定,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取氮素2.6kg,磷1.21kg,钾2.18kg。

吸取氮、磷、钾比例大体为1:

0.46:

0.84,这一数量和比例可供制定施肥方案时参照。

(2)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元素吸取

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吸取氮、磷、钾速度和数量,均有明显差别。

普通来说,玉米幼苗时生长较慢,植株小,对氮吸取量较少,约占总氮量2%左右;

拔节至开花期,进入迅速生长,此时正值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取营养元素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营养元素核心时期,对氮吸取占总量50%左右;

籽粒灌浆期,吸取速度和数量逐渐缓慢减少,此期对氮吸取占总量45%左右。

玉米对磷吸取规律基本上与氮素相似,拔节孕穗至抽雄达到高峰,授粉后来减慢。

而玉米对钾吸取,在抽穗授粉期吸取50%左右,至灌浆高峰时已吸取所有钾。

新疆土壤普通富钾,普通不考虑钾肥施用。

2、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重要是依照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自然条件和栽培办法,拟定适当施肥量、养分派比、施肥时期和施肥办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运用率。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1)深施基肥

基肥是播种前施用肥料,也称底肥,普通应当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

其重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应玉米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需要。

当前兵团团场有机肥料肥源紧张,基肥基本上以腐熟油渣、有机复合肥、秸秆还田、绿肥和化肥为主。

普通结合秋耕将所有有机肥、氮肥总量40%~50%、磷肥总量70%~80%全层深施。

(2)用好种肥

种肥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以速效性化肥为主。

由于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会引起烂种,因而要与种子分开施入,深度8~10cm。

种肥数量:

氮肥总量10%左右及施基肥后剩余所有磷肥,加入腐熟过油渣或羊粪20~30kg。

(3)分次追肥

①提苗肥:

没有施用种肥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称,加入腐熟过油渣或羊粪20~30kg。

②孕穗肥:

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期正值雌穗小穗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粒数多少核心时期,需要较多养分和水分。

孕穗肥宜采用速效氮素化肥,数量占氮肥总量40%左右,结合开沟培土施入,灌水后可迅速发挥肥效。

③花粒肥:

玉米已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叶片光合伙用产物,此时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增长粒重,获得高产重要办法。

由于这个时期玉米植株高大,无法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使用滴灌或自压软管灌溉地块,可随水滴施5~10kg喷滴灌专用肥或其他速效氮肥。

或在开沟追肥施加入一定数量高效涂层尿素,控制并延缓速效氮肥释放速度,延长尿素肥效期。

④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操作比较简便,营养元素运转快,起效快,是根外追肥一种补充,特别是对玉米缺素症防治有良好效果。

叶面肥种类重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及某些生物调控剂等。

普通结合打药等办法一起使用。

3、施肥量拟定

精准施肥就是依照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与肥料效应,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等适当用量和比例,实现经济合理施肥。

当前重要按产量目的测土配方施肥,惯用有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氮磷钾比例法等办法。

依照当前兵团玉米生产水平,普通玉米大田亩施肥量在50~60kg,氮磷比在1:

0.4~0.5之间。

丰产田及制种田应依照目的产量增长施肥量。

(五)节水灌溉

玉米植株根深叶茂,并且其生长期多处在高温条件下,属需水较多作物。

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分需要不同,必要根据玉米需水规律,结合本地气候状况,进行科学灌溉,以满足玉米各个生育对水分需求,保证高产稳产,达到高效节水目。

1、需水规律

(1)田间需水量

玉米田间需水量,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灌水、降水及地下水总量。

它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不同而有较大变幅。

普通在正常气候和合理栽培技术办法下,玉米需水量随着产量提高而提高。

(2)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生长是一种动态过程,不同生育阶段,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因此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别。

①出苗~拔节:

苗期需水量较少,日耗水1.28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13%。

②拔节~抽雄:

需水量明显增多,日耗水4.87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32.6%。

③抽雄~乳熟:

需水量达到高峰,日耗水5.41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35%。

④乳熟~成熟:

需水量开始下降,日耗水3.74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19.4%。

从玉米生育期需水规律看,需水量呈单峰曲线,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拔节~抽雄)增多,灌溉期达到高峰,后来逐渐减少。

(3)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反映

实践和研究证明:

玉米对水分状况反映总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从拔节后来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抽丝期最敏感,此后敏感性下降。

出苗至展开5叶期,因植株生长缓慢,个体少,耗水少,普通土壤水分就可维持根系正常生长。

展开5叶至拔节,雄穗正在发育,雌穗开始生长,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对水分敏感,但正常状况仍不需要灌水。

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茎叶生长最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也是玉米对水分较敏感时期。

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发育核心时期,进入玉米需水临界期,开始灌水。

抽雄散粉至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时期。

如水分供应局限性,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

若此期植株持续萎蔫8天,减产可达40%;

抽丝至籽粒形成期,对水分敏感仅次于抽丝期,这个时期如植株萎蔫4~8天,普通籽粒减产可达30%左右。

2、灌溉方式

当前新疆玉米灌溉方式重要有细流沟灌、自压软管灌和滴灌等方式。

(1)细流沟灌:

是当前新疆玉米灌溉使用最多办法,操作简便,对土地规定不严,较大田漫灌和畦灌省工,省水。

(2)自压软管灌:

是近年兵团推广一项新节水灌溉技术,投入不大,节水效果良好。

但规定土地平整,坡降均匀,坡度在1‰~3‰。

(3)滴灌:

对土地规定不严,节水效果好,但成本略高。

3、灌溉时间

依照玉米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分运用率。

当前重要是根据玉米生长状况形态指标、土壤含水量及玉米生理指标来拟定。

(1)玉米生长形态指标

玉米叶片在中午浮现萎蔫现象,傍晚前又恢复,即为轻度缺水,可以开始灌溉。

(2)土壤含水量指标

从播种到出苗规定土壤田间持水量60%~80%;

苗期55%~60%;

拔节期70%;

抽雄、抽丝期80%;

乳熟至蜡熟期75%,低于上述指标就应灌溉。

4、灌溉次数及灌溉量

依照本地气候特点,新疆中晚熟春玉米普通灌水4~5次。

第一水后依照玉米生长及气候状况每间隔12~15天灌一次水,总灌量320~400方。

早熟玉米普通灌3~4水。

(1)中晚熟玉米展开10~12叶时(大喇叭口期),就应开沟灌第一水,亩灌量90~100方,规定渗入均匀,不淹不漏。

(2)第一水后,玉米迅速生长,田间蒸腾不断加大,抗旱能力下降,应及时赶浇第二水,间隔以不超过15天为宜,亩灌量80方左右。

如第二水时间无保证,宁可推迟第一水。

(3)第三水间隔12~15天,正是玉米抽雄先后需水高峰,应及时补给,亩灌量70~80方。

(4)第四水在玉米抽丝后,籽粒形成灌浆初期,要适时适量满足用水规定,以保证穗大粒多。

亩灌量60~80方。

(5)第五水普通群体较大或玉米高产田,耗水量大,于乳熟中后期适量灌水,以延长叶片功能,增长粒重,亩灌量60~70方。

(六)玉米田间管理

玉米田间管理是依照玉米生长发育规律,针对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特点和规定,做好田间定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工作,对保证玉米健壮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是玉米高产、稳产、高效、低成本综合办法。

玉米田间管理,重要分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阶段。

虽然各个生育阶段均有其不同特点和规定,解决玉米生长与环境条件矛盾途径也有不同,但在整个田间管理中,先后办法要衔接、配套,注意整体性效益。

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

(1)生育特点

这个阶段是生长分化根、茎、叶时期,地上某些生长缓慢,以根系建成为中心,各项办法要为保苗、促根、促壮苗服务。

(2)主攻目的

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根多、根深。

(3)丰产长相

出苗整洁,均匀,无空行,无断条。

幼苗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植株墩实,生长整洁一致。

(4)管理办法

①保证全苗

全苗是高产基本,在精准种子和精准播种基本上,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②现行中耕

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一项重要工作。

中耕作用在于疏松土壤,流通空气,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减少水分养分消耗,增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规定。

苗期中耕,普通可进行2~3次。

第一次玉米现行就可进行,深度10~12cm,要避免压苗、埋苗。

第二、三次中耕,苗旁宜浅,行间宜深,中耕深度可达16~18cm。

③适时定苗

适时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互相遮光,节约土壤养分、水分,以利于培养壮苗。

普通4~5叶时定苗,注意留苗要均匀,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定苗结合株间松土,消灭杂草。

若遇缺株,两侧可留双苗。

定苗要依照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目的产量,拟定合理留苗密度。

考虑到病虫害危害、田间机械作业等因素,定苗时比筹划留苗密度多10%。

④苗期追肥

未带种肥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称。

⑤蹲苗促壮

蹲苗是依照苗期生长发育特点,以增进根系发育为重要目,使根系下扎深,分布广,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

其办法重要有中耕松土,控制水分。

蹲苗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保水力强,对玉米植株增强抗旱、耐旱能力,具备一定作用。

蹲苗要依照当时苗情、土壤水分、肥力等状况区别对待。

当苗色深绿,长势旺,地力肥,墒情好时应进行蹲苗;

地力瘦,幼苗生长不良,不适当蹲苗;

普通沙性重,保水、保肥性差,盐碱重地不适当蹲苗。

⑥防治病虫害

玉米苗期重要有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叶蝉等,应及早防治。

2、穗期管理(拔节~抽雄)

穗期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中心由根系转向茎叶,雄穗、雌穗已先后开始分化,植株进入迅速生长期。

这个阶段根、茎、叶生长与穗分化之间争夺养分、水分矛盾突出,正是追肥灌水核心时期。

控秆、促穗、植株健壮,为穗大粒多奠定基本。

植株墩实粗壮,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基部节间短,叶片宽厚、叶色浓绿,上部叶片生长集中,迅速形成大喇叭口,雌雄穗发育良好。

①去除分蘖

玉米拔节前,由于品种、土壤养分、水分、播种深度等影响,会长出许多无效分蘖,应尽快去除,避免消耗水分、养分。

②开沟培土

开沟培土可以翻压杂草、提高地温,增厚玉米根部土层,有助于气生根生成和伸展,防止玉米倒伏,有助于灌水、排水。

③适期追肥、灌水

此期处在玉米需水肥临界期,是形成穗大、粒多核心时期,要重施氮肥。

结合开沟,重施氮肥总量40%左右,追肥深度8~10cm,防止化肥漏入喇叭口,烧伤叶片。

开沟追肥结束后,应依照天气、土壤墒情和玉米长相及时灌头水。

第一水要灌足灌匀,间隔12~15天及时灌第二水。

④防止病虫害

玉米穗期重要害虫是玉米螟、棉铃虫、红蜘蛛、蚜虫、叶蝉等。

3、花粒期管理(抽穗开花~成熟)

玉米抽穗开花时,根、茎、叶生长基本结束,植株进入以开花授粉,受精结实和籽粒生长建成为主生殖生长阶段。

防止茎叶早衰,保持秆青叶绿,增进籽粒灌浆,争取粒多粒重。

单株健壮,群体整洁,植株青绿,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后期叶片保绿好。

成熟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应维持在3~4左右。

①灌水

玉米开花到成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50%~55%,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水分反映敏感,土壤水分以保持在田间持水量75%~80%为宜。

此阶段玉米生理活动旺盛,干物质积累最多、最快,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养分。

这时适时灌水,不但可以增进开花受精,减少秃顶缺粒,又可以增进大量气生根生成,对提高玉米叶片光和强度,增长粒数、粒重,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防止后期早衰均有重要作用,因而,要灌好第三、四、五水。

灌水既要满足生长需要,又要谨防过量。

后期不能停水过早,只要植株青绿,就要保持田间湿润。

②补施花粒肥

花粒肥可以防止玉米脱肥早衰,保持叶片功能旺盛。

依照玉米生长状况,如后期脱肥,可采用人工补施速效氮肥5~10kg;

采用滴灌和自压软管灌地块可随水追施喷滴灌专用肥5~10kg。

③防止后期早衰

玉米后期早衰与品种、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等密切有关。

近年来,新疆南北疆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应依照详细状况,如合理运用水肥,防治病虫害等办法,竭力防止早衰,延长玉米后期叶片功能期,达到高产稳产目。

④防止倒伏:

倒伏多由密度太大,光照、根系发育不良,品种抗倒性差,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危害等因素导致。

中后期倒伏对产量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或减轻。

防止玉米倒伏重要有采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优化水肥管理,开沟培土,化控解决等办法。

4、适时晚收

玉米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三个时期。

完熟期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体积最大,干重最高。

此时适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经济产量。

收获果穗经晾晒后脱粒清选入库。

普通籽粒水分要低于16%才可安全贮藏。

贮藏库房应干燥通风,并经常检查,防止虫蛀、鼠害和霉变。

增施肥料:

增施磷、钾肥,调节氮磷钾比例。

1、亩产1200斤玉米,每亩施二铵20公斤,尿素25公斤,硫酸钾15公斤,实现全面施肥,N.P.K比例为1:

0.7:

0.5。

2、施肥时间办法:

播种时70%0化肥,加所有磷钾肥一次性底施或侧沟深施,另30%0化肥,在10叶展时一次性追施,苗侧15厘米,深15厘米。

3、种植形式密度:

春播玉米倡导等行距平播,农大108,沈试29,唐抗8,行距1.8尺,株距0.95尺,亩留苗3500株。

高油115,行距2尺,株距1尺,亩留苗3000株。

4、播种技术:

有条件村屯,倡导机播或双楼播种,播量4斤/亩,种、肥分离,肥料施于种子下方3—4公分地方,以防烧苗,可促种子根下扎。

无条件可小铧子开沟,手撒籽,播量5—6斤/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