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93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Word文件下载.docx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作业怎能不赶忙?

这之后,我对她特别许可,作业灵活对待。

可是她却来了劲儿,别人听写不会写的词要写三遍,她偏要写三十遍,一付非把它记住的样子,让你既感动,又心疼。

有了力量,她的进步可想而知。

爱是一缕阳光,带他走出了心灵的阴影。

认识余*圆时情况很不寻常。

当我走近他,想问话的时候,马上就有快嘴快舌的同学喊开了:

“老师,您别问他,他是个傻子,不会说话。

”我当即做了一个不许随便说话的手势,把局势控制住之后,对大家说:

“你们去过菜园子吗?

”“当然去过。

”“你们看见菜苗都是一样大的吗?

”“不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被虫子吃了,,”“对呀,你们呀,也像菜园子里的菜,有的同学学东西快一些,有的呢慢一些,后长的菜还不一定没先长的菜好呢!

是不是呀?

”他们沉默了,思考着。

“孩子们,你们都是好孩子,只要努力学习,长大了都有用,以后,谁也不能小瞧谁,一不留神,他可就超过你了哟!

”那以后,没有人再说余*圆是傻子。

一次搞劳动,我从走廊经过,余*圆正在擦窗子,我对他说:

“你擦的窗子好亮呀!

”他回报给我一个灿烂的笑脸。

这样的事很多,我不放过他的任何一个亮点,及时进行鼓励。

这以后,上课时,他竟也能有模有样的听讲了。

这个可怜的孩子父母都有病,出生后大多数时间由奶奶照料陪伴。

婴幼儿时期也注重了早期教育,智力发展一般。

三岁时出现多动症状,注意力不集中,但在幼儿园里学习也曾能背诵三十多首古诗。

最糟的时候出在刚进小学。

那时,学校有大孩子欺负他,他不会及时报告老师又不敢告诉家里。

东西被人家拿走了不说,甚至还经常被打得破皮流血。

天长日久,他的胆子更小了,话更少了,几乎连学校门都不想进了。

就这样,由于孤僻自闭错过了与他人交流的最佳时期。

怎么帮助他呢?

我想,首先要让他体验到集体对他的关怀。

在校内,我尽量安排他与班内的学生多结伴,提高他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力争把他从封闭自我的圈子中引领出来。

有次参加全镇组织集体考试,由于他不记得时间,乘车出发之前还未到,我亲自开车去他家接,这让小*圆高兴了好久,也让他更加信服老师、信服学校、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经历大半年,发现他有时能自然融入集体中,与大家一起学习生活。

他进步了,班内学生也越来越愿意帮助他、关心他。

利用学校活动,为其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其试获成功,以促其进步。

其次,让家庭与学校的积极配合。

我经常主动地与他的家长进行联系、交流。

在学校教师倾心关注,在家中让爷爷奶奶上心呵护,充分利用他的发光点,鼓励他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通过种种措施,此生的自闭行为有所好转,性格也渐渐开朗,课下到处在校园内游走的次数日渐减少,与班内学生的合群现象变得好转起来。

利用活动课,课余时间,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疏导,多与他谈心交流。

由于他不会也不愿做作业,所以我对他的作业数量适当放低要求,作业的质量进行迟缓评价,只要求他能把字写拢保持作业本整洁就在班中给予鼓励。

我还经常告诉他:

他的父母希望他在学校能认真学习,听老师的话,做一名好学生,这时的他也很诚恳地点点头。

时间长了,他对同学和教师们的戒备之心有了改变,变得不仅对学习逐渐有了信心,而且也愿意听教师的话,进步十分明显。

爱是一剂良药,它化解了师生间的隔阂。

爱是一声问候,爱是一个手势,爱是一次不经意的举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学生心中才有太阳,才有崇高的灵魂,才有蓬勃的朝气,才有闪光的智慧。

班主任有爱心,班级才会有生命和活力,才会成为人才的摇篮和精神的家园。

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中的太阳,爱是班主任工作的主题,是成功班主任的秘诀。

爱是教育的根本,是成功教育的源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教师拥有真诚的爱心,并不等于不向学生说“不”;

不等于过分迁就和纵容学生。

那是对师爱的曲解,对学生终生发展的不负责任。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爱的教育”绝不排斥“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教育智慧来自于探究反思

可能有老师会说:

我也对我的学生温柔地笑过,我也拿着放大镜找过我的学生的优点,我也不遗余力地表扬过我的学生,人家做的我都做过,人家没做的我也做过,我甚至曾将一个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住了两个月。

最后,有些学生是进步了,但我不能否认的是,更多的学生还是原地踏步。

其实,我也这么困惑过。

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记温柔的微笑,或有意为之,或不经意而为,于是乎,那些原来屡教不改,家长无能为力,教师头痛不已的后进生就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了,甚至一跃成为优秀生。

教育只是这么轻松的一件事吗?

早在教育一线努力工作了三个春秋之时,我就发现,我没有成功。

我怎么就不行呢?

静下心来思考才知道,原来,我们只是借鉴了别人成功的形式而缺乏探究反思!

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明白,表扬也好,奖励也好,这些至多只能给那些后进生一些暂时的鼓励和信心,是治标不治本的,学生三分钟热度过后如果没有其他有效的教育手段助其巩固、内化,必然会恢复成老样子。

教师要有科学精神,要有研究心态。

面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探究。

在实践的同时多一点反思的意识,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以批判的眼光深刻地审视和剖析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得以成长,也更有利于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给你们说一个学生爬树的事吧。

一天早上我刚和他们讲到不能爬树,这不,刚吃过中饭,就有小朋友来告状说有个孩子爬树。

“你为什么爬树,”我压着心头的不满看着眼前这个黑黑的孩子。

刚说完不让爬树,学生就公然违反,这岂不是向老师挑战吗?

“我,,我找不到小朋友了。

“找不到小朋友就可以爬树?

”对他的回答我又好气又好笑。

“我看不到他们,我就爬到树上想看看他们在哪里。

原来如此,孩子的一个想法竟是如此的简单,我不仅在心里开始微笑,也为刚才没有马上发脾气而感到庆幸。

孩子们许多调皮的做法,很多时候往往源于一个淳朴的理由。

我们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指责,打掉的不是孩子的缺点,往往会是孩子对我们的信任。

想到这,我微笑着看着他,问:

“如果我找不到小朋友站到你的肩膀上去找,你愿意吗?

”孩子摇摇头。

“是啊,小树一样不乐意你踩到它身上啊,下次可要知道不能这样做了。

”孩子点点头。

“去吧。

”看着孩子快乐而击的身影,我的心也为这件小事而明朗了半天。

很多老师总认为,学生“顶风作案”,明摆着就是和老师作对。

其实很多学生违反纪律,本来主观上并没有和老师作对的意思,他的心思并不在老师身上,是老师自觉主动把矛头引向自己的。

教师这样不加分析地贸然站到孩子的对立面去,经多次如此“导向”,最后孩子就索性和老师对立起来了,真的成心捣乱了。

发现学生公然违纪不听话,第一个反应也是“不满”,实属人之常情。

问题是要能压住自己的不满,而且能成功地把这种不满迅速转化为“探究”,去询问孩子“为什么爬树”。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平常实际、很了不起的转折。

部分老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却没有想办法实现这种转化,他们的思路沿着“不满”向前进,变成了“发泄”,只会以自我为中心地想问题,最后他们失控了,于是点燃了战火。

说的话全都是他自己的感觉,立足点从来不会变一变。

做老师的,遇到问题,不仅要能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而且要能从孩子的角度,甚至能从树木的角度看世界。

能多角度看世界,是教育的智慧。

遇事能保持平常心,是教育的智慧。

学生顶风爬树,这件事放到有些教师手里,本来可能成为个把老师气得发疯,弄得满城风雨,甚至惊动校长的“事件”,可是如果方法恰当,就能在微笑中,举重若轻就处理完了,教师还因为此事心情“明朗了半天”。

教师素质不同,理念不同,思路不同,人生哲学不同,教育效果就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再说个水彩笔的故事。

“老师,胡*婷不还我的水彩笔。

”课间,黄*奕和肖*睛拉着手出现在我办公室门口,黄*奕向我告状。

我随口说:

“去让她还给你。

”她们出去了一会儿又回来了,黄*奕委屈地告诉我:

“她还是不还给我。

”胡*婷和黄*奕平时是好朋友,怎么回事呢?

我问她:

“是不是她把你的水彩笔用完了?

”“没有。

按照往常的做法,我差点脱口而出:

“去把她叫来!

”在这句话就要出口之际。

不知怎的,我脑中一闪,成了这样一句话:

“她是不是正在画画啊?

”黄*

奕点点头。

“那她肯定是想把那幅画画完。

你就让她画完,再让她还给你好吗?

”小姑娘点点头又去了,这次没有再回来。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在做出决定之前,我们有时不妨多转个弯想一想。

在这里,我运用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遇到问题先提出假设(假说),然后加以验证。

这件事中,我遇到了一个问题——胡*婷不还黄*奕水彩笔。

于是我提出了两种假说。

第一种:

胡*婷把水彩笔用光了,用完了不还与没有用完性质不一样。

结果证明不是这样。

于是我又想到了第二种:

胡*婷不是不想还,而是画得正高兴,不愿意还。

结果证明是这样。

于是我开的药方——“你就让她画完,再让她还给你好吗?

”就管事了。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教师要有探究(研究)的愿望。

如果教师听说有人借东西不还就表现出强烈的义愤,那他肯定就不会再去思考什么“假说”了,他会风风火火地去主持正义。

结果呢?

当然也能“解决问题”,把黄*奕的水彩笔要回来,这个不难。

但是两个学生就会互相怨恨,埋伏下今后问题的隐患,而教师的能力则没有丝毫提高。

不过,这事还没完,我还进一步深入研究一下胡*婷的心理。

我怀疑她是比较自我中心的,顾自己不顾别人,独生子女常有这种现象。

或者她是太喜欢画画了,忘乎所以(这也是两种假说)。

不过无论哪种情况,都应该告诉胡*婷,借人家东西,当人家索还的时候,应该立刻还给人家,如果还想再用一下,应该向人家说明,征得人家的同意,否则就是侵犯主人的权利(反客为主),而且也是不礼貌的。

这是人际交往的一般规则,我要让孩子们知道。

我们要力图避免“单一归因”的教育模式,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思考及设计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小心翼翼细致全面地提出多种假设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大胆地验证,找到实质所在,才能开出高效些的“药方”!

当然,这个过程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会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

但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效率高一些,成功率更大一点,我们应该平时积极树立科学的意识,全面地思考分析,不断地反思总结。

教育智慧来自教师的执着与灵活

“教育也是很顽强的”,我一直相信这句话。

一个真正顽强的教师,在战略上是执着的,目标始终如一,百折不回。

但是在战术上,他肯定是灵活的,这种办法不行,就换另一种办法,他应该想出办法可用。

用某种办法多次碰钉子仍然拒不改变思路和方法,那就不是执着,而是死板了。

一次自习课,有个男生不停地扮鬼脸逗同学,根本无视老师的制止。

我就请他站起来听讲,结果那男生一气之下冲出了教室。

我也随之追出教室。

接下来,师生二人沿着操场跑道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追击赛。

整整三圈跑完,我用最后一把力气抓住了我的学生,就跌坐在地上起不来了。

最后还是在学生搀扶下走回办公室。

路上,学生的眼泪夺眶而出。

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育也是很顽强的;

当教育充盈着决不放弃的毅力时,它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

我们平常班主任工作交流中,谈得比较多的东西是教师的观念、思维方式,涉及智力因素较多。

其实教师的非智力因素问题一点也不比智力因素问题小。

我周围很多教师性格和心理都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柔而不韧,脆而不坚。

他们往往像一把柴火,呼地一下就烧完了。

发生问题风风火火赶到现场,不问清情况,张嘴就大肆上纲上线予以批评指责。

有很多事情当时发火没有用,需要事后做很多工作。

他们恰恰把重点放在当时,而只要自己一消了气,好像工作就做完了。

问题不能去跟踪,这类事情以后就还要不断重演。

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

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

当然,由于绝大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还是不错的,所以他们尽管急躁,尽管沮丧,尽管埋怨,尽管情绪低落,还是在那里勤勤恳恳地干着,每日吃力地与学生周旋,和学生较劲。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并没有高昂的斗志,并没有追击学生的坚定信念,也没有多少招数,而且怀着委屈,一副寒心的样子,可他又撑着劲在那里干呀、干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我看有点像“挣扎”。

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死板的教师恰恰是那些“挣扎”者,因为“挣扎”没有什么策略可言,只有本能的、被动的、机械重复的响

应。

“挣扎”不是顽强,“挣扎”也不是执着。

执着和顽强的人是有信心的人,是有信念的人。

他们不会急于成功,也不会迅速灰心;

他们不爱埋怨别人,也不会可怜自己;

他们不会认为自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也不会幻想救星来拯救自己我们要做真正顽强的老师,真正智慧的班主任。

教育智慧来自于对家长的指导

严格地说,指导家庭教育并非教师的“本职工作”。

平时教育教学一摊工作就已经够忙的,何苦还要把工作的触角伸到人家家里去呢?

“孩子所有问题的根子都在家庭”。

新时代的教师,不会具体地指导家庭教育不算合格教师。

班主任工作更躲不开家庭教育。

你教育孩子,不从家庭教育这个根子上改变,休想改变学生,即便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过使其暂时在你面前有所收敛而已。

你发现孩子的问题,只要刨根问底,必定追到家庭教育上去,你身不由己地就会闯到孩子的家庭中去。

主动做好家校沟通,帮助家长确立科学的家教观,不断“支招”,整合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快乐成长。

这就像是医生,一个病人说他胃疼。

医生查了半天,也没看出他的胃有什么器质性的毛病,详细一打听,原来病人情绪非常不好,原因是最近夫妻老吵架。

于是医生就劝病人搞好夫妻关系,并帮他出了点主意。

医生有职责管人家家里的事情吗?

没有。

可是医生这样做是很自然的,病人也是欢迎的。

所以,教师承担指导家庭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办公室里,我一提到余*豪的名字,无论教哪一门课的老师,只要是改过作业的,就会大发感慨:

他的那个字啊,你能不能叫他写好一点!

我很理解老师们的感受:

他是从第一排起头能写到第三排去,从第一个格字起笔能写到第三个格子里去呀!

可我何尝没叫他“把字写好一点”!

但是,我已确定他不是没有能力写好,因为只要是我盯着他写,守着他写,他也能一笔一划,写得还相当方正漂亮。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疑惑,我到他家去了。

一去就明白了。

余*豪今

年读四年级,自己也才八岁,可他又有了个不到三岁的小妹妹。

妈妈为了能抢着时间做饭打杂,会让豪子帮忙看着小妹妹。

豪子放学了想做作业,却要一边写字一边躲让小妹妹。

豪子没法做作业了,妈妈就让他先领着妹妹看会儿电视。

等到妈妈的杂事打清,豪子的电视正看得上劲儿呢!

那怎么办?

看着电视做作业呗!

你说,这样能写得好吗?

我先对他妈妈全职家务还要带两个孩子表示很佩服,然后跟他说孩子的现状,要求他尽量保证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她欣然接受。

这以后,豪子的书写工整了很多。

很明显,在问题学生面前,如果拒绝指导家庭教育,不从源头上抓起,仅靠老师下力气,也许会更劳累,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被动之极。

因此,与其教师单枪匹马“补课”,不如指导家长和老师一起“补课”,这样效果显然会更好一些。

还有一个例子。

盛*顺是一个学困生。

他倒也不调皮,可就是经常交不上作业。

本来身体也差,三天两头儿的请假打针,再加上该做的事又不能落实,越来越差。

老师们都很着急。

我觉得有必要和家长联系联系,看看怎么能帮助他。

见到他妈妈的时候,他妈妈先倒苦水了:

哎哟,到你们学校来你们管紧了,我的尒儿总三四点钟醒了就要我起来开灯让他做作业,闹死人了!

我一听,这是什么状态呀?

放了学离睡觉还有四五个小时呢,不能做作业?

他妈又说了:

我们大人回去的晚,我们不回去他也不回去,等我们回去做了饭,他玩了回去,吃了饭瞌睡就来了!

洗了倒在床上就着了。

看来这孩子需要我们帮他倒倒时差。

我于是跟她妈妈说:

我们每天四点二十就放了学,五点前他一定能到家,让他一定先做作业再去玩儿。

请家长配合督促!

好好好,离开时他妈一个劲儿地说。

第二天下午我叮嘱盛*顺放学不要在路上玩儿,先回家做作业。

到了五点,我给他妈打电话,我还没说话呢,那边儿问上了:

我的顺儿回去了没?

我愣了呀,反问:

我正要问你呢!

哎哟,呵呵,我在街上打牌还没回去!

我无语。

要指导好家庭教育,需要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我的做法是:

一是召开“专题指导”型的家长会,给家长讲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谈谈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教育;

二是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就孩子的具体问题给予家长具体的指导,而不是一打电话就告状,确保孩子的良好习惯得到正面强化;

三是对于班级中的典型人物,进行专门的个案跟踪指导。

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和电视节目铺天盖地,家庭教育专家层出不穷,可是,家长支着耳朵听的,还是班主任的话,因为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孩子的命运。

由教师指导家庭教育,效率是比较高的。

因此,指导家庭教育,不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甚至不是我们做没做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怎么做得更好的问题。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我会一直探索下去。

关爱孩子、研究孩子、指导家庭教

育,在观察、研究、反思的道路上一定会收获更多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

余海梅

2016年元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