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96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部分 唐宋词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下载.docx

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

3.“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历来被诗家评为写愁之佳句。

试作简要分析。

从用词表达技巧等角度去分析写愁之妙。

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个词语,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

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

◎析技巧

4.试分析“拂了一身还满”一句中的表现手法。

从“拂了一身还满”实指和虚指两方面考虑手法。

“拂了一身还满”,以象征(双关)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

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

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

苏 幕 遮

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由西域传入,是当时高昌国语的音译。

后用作词牌,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这首词以低回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范仲淹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范仲淹便写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词作。

1.“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句选取了哪些意象?

共同构造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意象,并描摹画面特征。

作者选取了碧云、黄叶、绿波、翠烟等秋天的意象,共同构造了一幅色彩斑斓、阔大辽远的画面。

2.请赏析上阕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诗中的作用。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其作用。

答案:

内容上的作用:

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结构上的作用:

由上阕写景引入下阕抒写离情别恨。

3.词中“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使用了哪些手法?

多角度思考并分析。

(1)衬托,以芳草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

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

(2)虚实结合。

上句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

4.前人评价范仲淹《苏幕遮》“以秋景反衬秋心”,你如何理解?

理解“反衬”,明白“秋心”所指什么。

本诗反衬体现为两点:

第一点以“芳草”的无情反衬人的思乡之情浓烈。

第二点是上阕写秋景为阔远而浓烈,反衬下阕离情的悲伤。

兰 陵 王

兰陵王,词牌名。

三段,一百三十一字。

前段十句,六仄韵;

中段八句,五仄韵;

后段九句,六仄韵。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大家多采用这一说法,认为是一首送别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兰陵王》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

据说南宋时期,首都地区的歌舞场所很流行唱周邦彦的《兰陵王》,但乐调技术难度很高,只有最有经验的老笛师才能把握。

《兰陵王》一篇,颇能代表周邦彦慢词的风格,为历代评论家所欣赏。

小说家有说本篇的背景是周邦彦被贬出京城,李师师持酒饯别,词人作此篇相赠的。

这自然是附会。

但本篇确实是抒写离别京城之愁苦的,内中隐隐有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但已是过去,只能刻骨铭心地去追忆。

1.如何理解“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一句中“直”字的表达效果?

从“柳”“直”和“阴”“直”两方面思考。

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

其一,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

其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

“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

2.“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通过“识”理解修辞,“倦客”理解情意。

拟人、反问。

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

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其心情更悲凄。

◎悟意旨

3.“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过千尺”说明长,说明离别之多。

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

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情深意婉,耐人寻味。

菩 萨 蛮

李白(见第一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补注解

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每段两仄韵,两平韵。

此词填于作者被流放期间。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之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是“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

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

最后两句是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示例二)我认为是“思妇盼归人”:

上阕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

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示例三)我认为二者兼有: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踏 莎 行

欧阳修(见第五课《画眉鸟》)

踏莎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景佑初年,范仲淹以言事被贬,欧阳修因援助他,也被贬于夷陵。

此词即写于此时。

1.上阕写了什么景,意境特点是什么?

写春景的作用是什么?

上阕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

意境特点是美好融和。

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

用初春美好融和的风景反衬出主人公的离愁。

2.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手法和作用。

化虚为实,将抽象的离愁比喻成“迢迢不断”的“春江水”,既写出了离愁的深广和越走越深的特点,也具体亲切,增强了离愁的艺术感染力。

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请简要分析。

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

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三十六岁中进士。

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等职位。

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滕州。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

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这首词一题为“郴州旅舍”。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

此前,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1.分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句在写景抒情上的妙处。

这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互文见义。

这两句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且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2.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哪些是实写?

哪些是虚写?

楼台、津渡、桃源、孤馆、斜阳。

孤馆、斜阳是实景,是实写;

楼台、津渡、桃源是想象,是虚写。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砌成此恨无重数”中词人“恨”什么?

“恨”何以“砌”?

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

词人的“恨”是飘零,是离恨,是别愁。

一个“砌”字,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

此处的恨是一块一块坚硬的砖石砌起来的,是那样的沉重,是重重叠叠的恨,数不清说不尽的恨。

一 剪 梅

李清照(见第三课《乌江》)

“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其词体特点: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

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这首词是作者在丈夫出行在外、寂寞难耐之际写下的性情之作。

1.“红藕香残”“玉簟秋”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还有深刻意蕴。

它们的深刻意蕴分别是什么?

“红藕香残”,表面看是写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2.试赏析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才……却……”表现愁绪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词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离情别绪类诗词的鉴赏

◎知考情

词作为一种诗体,到宋已经发展成熟。

其思想性、艺术性与唐诗媲美。

高考命题选择词的几率很大。

在词的题材中,离情别绪又占有相当的份额,常常进入命题人的视野。

◎悟考题

(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解析:

(1)考生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联系词人写此词时的生活境遇、思想状况等,注意注释里“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等内容。

朋友远道来访,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

二是结合有关词句进行分析。

上阕中的“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下阕中的“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则又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

(2)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抓住前人对此词的评论“飘逸”进行具体分析,二要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进行具体分析。

在这两句中,“阆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阆苑”则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富有浪漫色彩。

在这两句中,“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

另外,词人以“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楼高”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

(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

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学技法

鉴赏“离情别绪”诗词应着重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首先要抓住诗词中所描绘的意象,做深入的分析,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因为离情别绪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国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柳”“舟”“书信”“鸿雁”等。

2.领会诗词中所蕴涵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也是理解离情别绪诗词的一个关键。

3.抓住离情别绪诗词中的细节描写,是深入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

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即为典型。

4.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离情别绪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

如杨巨源的《和练秀才杨柳》: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

二是“柳”,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5.分析行程。

又是作者用行程来表达离情别绪,这些字眼渗透到句中,阅读时仔细寻找体会,有助于诗词的理解。

一、基础训练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黯乡魂(à

n)      旅思(sī)

危阑(lá

n)伫立(chù

B.砌下(qì

)岑寂(cé

n)

玉簟(tá

n)平芜(wú

C.独倚(yǐ)半篙(hāo)

暝色(mí

nɡ)征辔(pè

i)

D.迢递(tiá

o)津堠(hò

u)

郴江(chēn)驿寄(yì

选D A项,“伫”应读“zhù

”;

B项,“簟”应读“dià

n”;

C项,“篙”应读“ɡā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