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981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

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由此可见,董仲舒

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B.宣扬阴阳家的学说

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

6.在宋代新儒学的思想家们看来,父权之“理”与山峦之“理”在哲学本体(生命的规则或现实的规则)上是完全相同的。

照此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理”生万物②“理”囊括天人关系③“理”和礼无关④“理”应回避现实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一位大学者的诗: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

8.梁启超说: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吾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上述材料表明

A.顾炎武主张民权共和B.梁启超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C.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9.马克垚认为:

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②陆九渊“心即理也”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王夫之说,“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废”“倘以尽己之理压伏其欲,则于天下多有所不通;

若只推其所欲,不尽乎理,则人己利害,势相扞格,而有不能推”。

与这一观点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B.“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1.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

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

()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B.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家思想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

D.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

12.“人应当知道什么?

人应当做什么?

人可以希望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研究人类理性加以判断。

”下列哪两位思想家在上述命题的研究上接近

A.伏尔泰和卢梭 

B.孟德斯鸠和卢梭

C.苏格拉底和康德 

D.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3.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

商务印书馆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中有: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

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C.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14.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这一运动的社会效果是

A.摧毁了宗教信仰对人的束缚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推动了基督新教的产生和发展D.宣扬了科学理性和自由民主的观念

15.“它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

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均群起攻之,诬蔑其‘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这里的“它”应该指的是

A.《九十五条论纲》B.《哈姆雷特》C.《社会契约论》D.《物种起源》

16.皮科在《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

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

”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17.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B.推翻专制C.思想自由D.主权在民

18.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历史上在中国和欧洲有过批判和轻视,也有过推崇和敬畏。

西方启蒙思想家和维新派代表人物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B.抨击封建君主制度

C.为资产阶级革命营造舆论D.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19.18世纪,某启蒙思想家曾经谈到:

“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伟大人物”中应包括牛顿B.近代自然科学有利于摧毁神学世界观

C.工业革命促使启蒙运动兴起D.启蒙思想家受到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

20.一位科学家为自己撰写的悼词:

“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

”该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

21.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22.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

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

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含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②反映了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③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④直陈“天下为主,君为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3.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

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24.唐朝一书法家作诗云:

“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最相符合的书法形式是

25.近代中国一位思想家曾说: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反对君主制

C.与有的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类似D.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26.某科学家曾这样评价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的意义:

“他如此清楚地出现在感官前,以致古往今来烦扰哲学家们的所有争辩立即为我们眼睛看到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所破除,从而使我们摆脱了有关这一科目的啰嗦的争论。

A.牛顿 

B.爱因斯坦 

C.普朗克 

D.伽利略

27.《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

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

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

A.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B.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C.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D.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28.“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

”该观点应该出自

A.曾国藩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29.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

“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B.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C.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30.1903年,杨庶堪、梅际郇在重庆出版《广益丛报》,宣传新思想,倡言革命。

持续办报九年,是整个西部地区近代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该报刊中可能宣传的有

①“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②“打倒孔家店”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④“耕者有其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31.严复《论教育书》中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这一言论

A.为洋务运动提供理论依据B.抨击顽固派的冥顽不化

C.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D.指出了维新思想的局限性

32.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3.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推进文化大繁荣的决定后,以青少年图书和文化产品为重点的天舟文化在A股市场连续拉出四个涨停,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可以

①加强中小学教育,活跃青少年文化②以市场经济支持文化建设

③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④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化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

34.下表是新中国1952年~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表,对1978~1987产量增加原因的理解有误的是(单位:

百万吨)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320.56

407.31

402.41

棉花

1.30

1.64

2.09

2.16

2.07

3.25

4.19

油料作物

3.62

5.21

7.69

1.91

15.25

甘蔗

7.11

10.39

13.39

21.11

22.80

39.51

46.8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展B.经营权和劳动成果分配方式变革

C.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3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南优2号”杂交水稻D.“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

36.下列是某学校高二

(2)班学生探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重大成就”所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有几项。

①科技领域完成了“两弹一星”伟大工程②教育领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③在外交战线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文艺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双百方针”始终得到贯彻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A.1B.2C.3D.4

37.恩格斯说:

“当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或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下列文学作品中,能较好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巴黎圣母院》B.《安娜卡列尼娜》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

38.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与材料中的描述文学家国籍相同的是()

A.“圆舞曲之王”B.“现代绘画之父”

C.“人文主义之父”D.“扑向太阳的画家”

39.“恶魔派”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

他们钟情自然山水,采用热情的语言、奇特的幻想和豪放的夸张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重视个性,追求自由,强调表现个人的内心感受或作者的精神生活。

与他们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文学艺术作品是

A.《拿破仑加冕》B.《西风颂》C.《向日葵》D.《百年孤独》

40.“一代音乐宗师贝多芬,从他的家乡德意志来到了素有‘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拜会舒伯特,舒伯特为贝多芬演奏了一曲自己的浪漫主义乐曲《蓝色的多瑙河》。

”本段叙述中,错误有几处

A.1处B.2处C.3处D.4处

第II卷综合题(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题。

41题18分,42题l0分,43题12分。

共计40分。

41、(18分)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

一是科学精神;

二是科学知识;

三是科学应用。

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同西方各国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

中国式传统的即古代的科学技术领域步履蹒跚的前进,而西方则是摆脱传统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不利局面,开辟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天地,从而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的突变。

·

15世纪以后,中国同西方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处于落后的地位,既有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差异,也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原因。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1927年5月国民政府决定设立中央研究院,次年6月正式成立,蔡元培为院长。

中央研究院是当时的国家最高学术机关。

(民国时期)我国主要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有:

数学方面,如陈建功对富利埃级数的研究,苏步青对微分几何学的研究,华罗庚对解析数论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化学方面,侯德榜发明了新的制碱方法,这是中国人对工业化学的具有国际声誉的贡献。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

   1992年中央决定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为此,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颁布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颁布《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技术纲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恢复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成立中国工程院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的重大进展。

(6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差异”指的是什么,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思想意识形态分析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使得15、16世纪以后中国同西方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处于落后的地位的原因。

(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科技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4)读材料四,根据所学知识,从世界史角度说明9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重视科技发展的原因。

(2分)

42.(10分)在古代中国和希腊,道德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人们热衷探讨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誉(赞扬)所罪,毁(谴责)所赏,虽尧(上古贤君)不治。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

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均摘自《韩非子》

(1)韩非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

有些人便据此认为,他完全否认道德的作用。

通过材料一的阅读,你认为这些人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3分)

材料二子日: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论语》

(2)比较材料一、二,二者治国理念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4分)

材料三苏格拉底主张法律是人类幸福的标准,……道德规范的混乱,是由于在知识上没有确定是非善恶的标准所致。

他认为,国家的法律就是体现是非善恶标准的,所以遵守法律。

是一种美德的要求。

——张宏生、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

(3)概括材料三中苏格拉底的治国思想。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上述思想形成的原因。

43、(12分)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金字塔、帕特农神庙、长城、英国议会大厦等著名的文化遗产,也形成了诸多风格。

  (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

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

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

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樊炎冰《中国徽派建筑》

  徽州自古被誉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这是因为自南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理论,而理学大师程颐、程颢和朱熹的祖籍都在徽州。

所以,徽州人特别推崇朱子,以朱子家礼等理论来管理家族和社会。

朱子笃信风水之说,正好与徽州人的传统习惯相吻合,这样一来,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精神意识对徽派建筑艺术和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

  在与中世纪的宗教进行斗争过程中,通过市民阶段的文化消费,使希腊罗马古典建筑文化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和勃兴提供了必需的养料。

达芬奇在概括建筑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价值的建筑方法论,强调观察和实验在建筑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人的本能及人的理性的视角阐释技艺的合理性和技艺存在的本体证明。

————张盛《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

  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复兴,并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高度精密的机械生产制作出来的是毫无个性可言的产品,而非艺术品。

————孙晓昕《浪漫主义思潮下哥特式建筑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中徽派建筑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特式建筑复兴的原因。

临江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第II卷综合题(40分)

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41.(18分)

(1)(6分)

(2)(5分)

座位号﹙﹚

(4)

(3)(5分)

(4)(2分)

42.(10分)

(1)(3分)

(2)(4分)

(3)(3分)

43.(12分)

(1)(6分)

线

(3)(2分)

临江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C

A

B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