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985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

Cl-、K+、SO42-、CO32-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

Mg2+、Na+、SO42-、HCO3-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

Mg2+、NO3-、SO42-、CO32-

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

H+、K+、NO3-、SO42-

9.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和石灰石制CO2:

CO32-+2H+=H2O+CO2↑

B.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Cu(OH)2+2H+=Cu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Cu2++Ag

D.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CaCO3↓+H2O

10.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B.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D.不同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11.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可忽略不计)。

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A.

B.

C.

D.

12.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恰好相等。

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2∶1C.2∶3D.3∶2

1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氨气或验证氨气的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A.2NaOH+H2SO4=Na2SO4+2H2O

B.Ba(OH)2+H2SO4=BaSO4↓+2H2O

C.Ca(OH)2+2HNO3=Ca(NO3)2+2H2O

D.KOH+HCl=KCl+H2O

15.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先向待测液滴加BaCl2溶液,再滴足量的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加酸后沉淀不溶解

原溶液中有SO42—

B

先向待测液滴加2滴KSCN溶液,再滴几滴新制的氯水

先不显红色,再滴新制的氯水后溶液变为红色

原溶液中有Fe2+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

无K+

D

将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并盖上玻璃片

有色布条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A.AB.BC.CD.D

16.下列溶液中,与100mL0.5mol/LNaCl溶液所含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0.5mol/LMgCl2溶液

B.200mL0.25mol/LHCl溶液

C.50mlL1mol/LNaCl溶液

D.200mL0.25mol/LCaCl2溶液

17.用如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是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实验预测

浓氨水

酚酞试液

②中溶液变为红色

浓硝酸

淀粉KI溶液

②中溶液变为蓝色

浓盐酸

大烧杯中有白烟

饱和的亚硫酸溶液

稀溴水

②中无明显变化

二、多选题

18.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到晚上6∶02被誉为“摩尔日”(MoleDay),这个时间的美式写法为6∶0210/23,外观与阿伏加德罗常数6.02×

1023相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Cl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B.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

3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1mol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NA个

19.某工厂,在山坡坑道的仓库里贮有氯气钢瓶。

一天一只贮有氯气的钢瓶损坏,造成氯气泄漏,在场工人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把钢瓶推到坡下的小河里B.把钢瓶扔到农田中

C.把钢瓶丢到深坑里,用石灰填埋D.钢瓶处理后,工人应转移到坡上

2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Na2CO3固体

NaHCO3

加热

KNO3

K2SO4

BaCl2溶液,过滤

Cu

CuO

稀硫酸,过滤

CaCO3

CaO

盐酸,过滤

21.工业上冶炼锡的第一步反应原理为2SnO2+3C

2Sn+aM↑+CO2↑,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的值为2B.反应中SnO2被还原

C.每生成1molM转移电子8molD.反应后只有一种氧化产物

三、原理综合题

22.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末期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记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含有碳酸钠的水溶液来洗涤丝帛。

请写出碳酸钠水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将54.8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分成等量的两份,一份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盐酸,收集到气体VL,另一份直接加热至恒重,生成气体2.24L(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

n(Na2CO3)=____,气体V=____。

(2)“84”消毒液在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可在常温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若有2mol氯气参与该反应,则此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NA。

(3)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长石是地表岩石最重要的造岩矿物。

某种长石的化学组成KAlSi3O8则将其改写成氧化物的组合形式为____。

(5)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是人体活细胞的能量来源。

已知1mol等于1000mmol,某体检单的一些指标如图,则每升该样品中含葡萄糖的质量为____g(请保留两位小数)。

9

白球比

1.6

10

乳酸脱氢酶

161

U/L

11

磷酸肌酸激酶

56

12

甘油三酯

0.52

mmol/L

13

总胆固醇

4.27

1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57

15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40

16

葡萄糖

4.94

2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氯气及其化合物在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1)NaClO中Cl的化合价为____,有较强的___(填氧化、还原)性。

(2)黄色气体ClO2可用于污水杀菌和饮用水净化。

①KClO3与SO2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可制得ClO2,SO2被氧化为SO42-,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ClO2可将废水中的Mn2+转化为MnO2而除去,本身还原为Cl-,该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24.氮元素的单质和常见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1)工业上利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空气各主要成分的沸点如下:

N2

O2

Ar

CO2

-196℃

-183℃

-186℃

-78℃

现将空气深度冷却液化,然后缓慢升温,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______.

(2)雷雨时空气中的N2转化为NO,生成物NO是______色的气体,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NO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NO2,N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写出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固体NH4Cl与固体Ca(OH)2加热反应制取氨气;

①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制取标准状况下4.48L的氨气,至少需要称取固体NH4Cl的质量为______g;

(4)已知:

4NH3+6NO

5N2+6H2O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过一定体积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

①NH3与稀硫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5.某学生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

(3)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

②另一个副反应是2HCl+Ca(OH)2=CaCl2+2H2O,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如何改进____。

26.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肺部,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Fe2+与O2结合,把O2送到各个组织器官。

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

黑木耳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铁元素,某研学小组测定其含量。

(1)(铁元素的分离)称量黑木耳,将之洗净切碎,用蒸馏水浸泡,但浸泡液中未能检测到铁元素。

在坩埚中高温灼烧黑木耳,使之完全灰化。

用酸充分浸泡溶解,过滤,滤液备用。

①浸泡液检测不出铁元素的原因是____。

②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Fe2+、____。

(2)(配制溶液)将滤液配制成100mL溶液。

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完成(铁元素的分离)、(配制溶液)2个实验,下列仪器不必使用的是____。

(3)(铁元素含量测定)研学小组提出如下测量方案:

Ⅰ.沉淀法: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搅拌使Fe(OH)2全部转化为Fe(OH)3然后过滤、洗涤沉淀、加热烘干、称量Fe(OH)3的质量进行分析。

请指出该测量方案是否可行及其理由____。

Ⅱ.比色法:

流程示意如下:

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

②溶液a的颜色是____。

③溶液颜色越深,光的透过能力越差,即透光率越小。

若不加H2O2,测出黑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____(填“偏大”或“偏小”)。

(4)亚铁盐易被氧化,但在体内Fe2+参与O2的运输却不被氧化。

蛋白质是一种既有亲水部分、又有疏水部分的大分子,为血红素提供了疏水环境。

可见,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与___有关。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陶瓷餐具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为硅酸盐,A错误;

B.石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单质,B错误;

C.硅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可以制计算机芯片,C正确;

D.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是硅的氧化物,不是单质硅,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C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10-7~10-9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故选C。

3.C

【解析】A.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四氧化三铁,A正确;

B.铝表面很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B正确;

C.钠在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C不正确;

D.铜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正确。

本题选C。

4.B

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A错误;

B.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

1.06g/(106g·

mol-1)×

NA/mol=0.02NA,B正确;

C.在标准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才等于22.4L,C错误;

D.0.5mol/L的MgCl2溶液只知道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未知,则其中含有Cl-个数无法求出,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标准状况下,1NA个气体分子占有的体积才为22.4L;

求出微粒的个数时只知道物质的量浓度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其体积,才能求出其物质的量,进而求出微粒的个数。

5.D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A错误;

B.浓硝酸见光或是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导致浓硝酸颜色变黄,体现了浓硝酸的不稳定性,故B错误;

C.常温下,金属铝遇到浓硝酸会钝化,钝化是发生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的过程,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可利用氨气设计喷泉实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C

①根据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①项错误;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②项正确;

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③项错误;

④根据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④项错误;

⑤表示物质分类的方法除了树状分类法还有交叉分类法,⑤项错误;

综上所述,②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

答案选C。

本题的易错点是A,有电子发生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特征。

7.C

①铁和水蒸气反应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

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中,只有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③氯气和水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④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水的作用相同的是②③④,故选C。

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

解答本题主要是看H2O中的H和O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变化情况是否相同,易错点为②,要注意H2O中的O元素化合价不变。

8.D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SO42-、CO32-均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Mg2+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42-、NO3-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答案选D。

9.B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难溶于水,盐酸和石灰石制CO2的离子方程式:

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

B.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OH)2 

+2H+═Cu2++2H2O,故B正确;

C.电荷不守恒,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Cu+2Ag+═Cu2++2Ag,故C错误;

D.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

CO2+Ca2++2OH-=CaCO3↓+H2O,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氢氧化钙在离子方程式中的处理方法,澄清石灰水用离子表示,石灰乳用化学式表示。

10.A

【分析】

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根据n=N/NA可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应相等,结合n=m/M=V/Vm进行计算和判断。

A项、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在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A正确;

B项、等压下,由于温度不一定相同,等体积的N2和CO2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项、由于压强未知,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不同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质量不相等,CO和N2的摩尔质量相等,物质的量不相等,故分子数目一定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灵活物质的量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A

等质量的H2与He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H2)∶n(He)=

=2∶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其体积关系为V(H2)∶V(He)=2∶1,C、D均不正确;

氦气分子为单原子分子,B不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2.C

设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2mol,根据Fe+2Fe3+=3Fe2+,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为3mol,因为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所以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mol∶3mol=2∶3,故选C。

13.C

A.实验室采用装置甲制取氨气时,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圆底烧瓶中盛放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图示药品使用不正确,不能用来制取氨气,A项错误;

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项错误;

C.丙装置中发生反应:

2NH3+3CuON2+3Cu+3H2O,可以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C项正确;

D.氨气与水直接接触,不能起防倒吸的作用,D项错误。

答案为C。

14.B

H++OH-═H2O可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结合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解答。

A.NaOH是强碱,H2SO4是强酸,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Na2SO4和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OH﹣=H2O,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Ba(OH)2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Ba2++SO42-+2H++2OH﹣=BaSO4↓+2H2O,符合题意,B项选;

C.Ca(OH)2为强碱,HNO3为强酸,两者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NO3)2与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OH﹣=H2O,不符合题意,C项不选;

D.KOH是强碱,HCl是强酸,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KCl和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OH﹣=H2O,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

15.B

A.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因为含有Ag+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也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滴加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可知不含Fe3+,再滴几滴新制的氯水,变为血红色,可知Fe2+被氧化为Fe3+,则原溶液中有Fe2+,故B正确;

C.观察钾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若焰色显紫色,证明含有钾元素;

则由题给实验现象可知,原溶液中有Na+,不能确定是否含K+,故C错误;

D.氯气没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现象不正确,故D错误;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潮湿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次氯酸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没有漂白性。

16.D

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进行计算,与溶液的体积无关,100mL0.5mol/LNaCl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

A.100mL0.5mol/LMg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2=1mol/L,A错误;

B.200mL0.25mol/LH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B错误;

C.50mL1mol/L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C错误;

D.200mlL0.25mol/L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25mol/L×

2=0.5mol/L,D正确;

故选D。

17.D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示碱性,使得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现象与预测一致,故A不选;

B.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和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淀粉遇到单质碘显示蓝色,现象与预测一致,故B不选;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和酸性,能和氨气之间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大烧杯中有白烟,现象与预测一致,故C不选;

D.饱和亚硫酸不稳定分解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所以溴水的颜色会褪去,现象与预测不一致,故D选;

18.AB

A.常温常压下Vm大于22.4L/mol,常温常压下,22.4L 

Cl2含有的分子数目小于NA,故A错误;

B.NA个一氧化碳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1mol×

28g/mol=28g,0.5mol甲烷的质量为0.5mol×

16g/mol=8g,二者质量比为28∶8=7∶2,故B错误;

C.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氧气分子都含有2个O原子,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故C正确;

D.1mol 

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