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01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化学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检测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已知Y和W位于同一周期。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排序:

Y、X、W

B.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R的强

C.R、X和Y可以组成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D.在R、X、W的氢化物中,X的沸点最高

6.在不同浓度(c)、不同温度下(T),某物质发生分解的瞬时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

c/mol·

L-1

υ/mol·

L-1mol·

s-1

T/K

1.00

0.08

0.06

0.04

273.15

3.00

2.40

1.80

1.20

298.15

6.00

5.00

4.00

T3

5.40

5.04

4.68

4.3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3<273.15

B.同时改变起始浓度和温度,瞬时速率可能相等

C.该物质最适宜的分解条件是,温度为298.15K,起始浓度为1.0mol·

D.该分解反应一定是熵增、焓增反应

7.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或通入)X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组

试剂X

离子方程式

A

透明溶液中:

Fe3+、NH4+、SO42-、NO3-

过量的铜粉

2Fe3++Cu=2Fe2++Cu2+

B

Fe3+、Al3+、AlO2-、Cl-

过量的盐酸

AlO2-+4H+=Al3++2H2O

C

Na+、Ba2+、HCO3-、NO3-

NaHSO4溶液

H++HCO3-=CO2↑+H2O

D

pH=0的溶液中:

Mg2+,Fe2+、NO3-、SO42-

双氧水

2Fe2++H2O2+2H+=2Fe3++2H2O

8.下列各组互为同位素的是(  )

A.氧气、臭氧B.重氢、超重氢C.纯碱、苏打D.乙酸、甲酸

9.下列有关叙述:

①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N;

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③单质M跟H2反应比N跟H2反应容易得多;

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mM>HnN;

⑤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

⑥熔点M>N.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②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全部

10.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Y、R同主族,Z、W、R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是常见的金属,其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但不溶于氨水,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难溶于水

B.原子半径按X、Y、Z、R、W的顺序依次增大

C.Z与Y形成的化合物是碱性氧化物

D.WY2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11.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硒化氢是无色、有毒、比硫化氢稳定的气体

B.砹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硫酸镭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锗单质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

12.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

c2=3:

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

3

C.X、Y的转化率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04mol/L<c1<0.14mol/L

13.某元素原子价电子构型3d104s2,其应在(  )

A.第四周期ⅡA族B.第四周期ⅡB族C.第四周期ⅦA族D.第四周期ⅦB族

14.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完全充满状态的是(  )

A.Cr3+B.Fe3+C.CO3+D.Cu+

15.下列各元素中,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A.X元素能形成+7价的含氧酸及其盐

B.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C.Z元素的阴离子与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D.R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16.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

2SO2+O2

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C.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

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

17.下列叙述能证明金属A的金属性比金属B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

B.常温下,A能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C.等物质的量A和B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A比B多

D.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

18.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

A.CCl4与I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

B.CCl4与I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型分子

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19.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碱性:

NaOH>Mg(OH)2>Al(OH)3B.第一电离能:

Na<Mg<Al

C.电负性:

Na<Mg<AlD.还原性:

Na>Mg>Al

20.某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3d14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L能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21.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反应物发生储氢反应:

LaNi5(s)+3H2(g)

LaNi5H6(s)△H=-301kJ·

mol-1

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氢气压强为2MPa;

若温度不变,缩小体积至原来的一半,重新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LaNi5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

B.重新达到新平衡时H2的压强仍然为2MPa

C.扩大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n(H2)增多

D.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有利于储氢

22.下列各组元素按电离能增加顺序排列的是(  )

A.Li、Na、KB.B、Be、LiC.O、F、NeD.C、P、Se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计算题

23.2.22克某元素的氯化物XCl2溶于水形成溶液后,加入40ml1mol/L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求X元素的质子数和质量数

(2)写出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4.(共6分)提出查理定律的查理很幸运,碰巧开始时没有以N2O4来研究气体行为,否则他或许会得出一种相当特殊的温度效应。

对于平衡N2O4(g)

2NO2(g),在298K时其Kp=0.1pθ,而

,α为N2O4的离解度,p为平衡体系的总压。

假设,298K时,查理把0.015mol的N2O4放于一只2.44×

10

m3的烧杯中,当离解达到平衡后,他将看到平衡压力等于0.205pθ。

其对应的α=0.33

(1)在保持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查理做把温度升高10%的实验,即把温度升高至328K。

根据理想气体定律,其压力也应只增大10%,即等于0.226pθ,但查理发现这时的压力为0.240pθ。

自然,问题是出在N2O4的离解度增加上了。

试求此时的α和Kp。

(2)若NO2在298K下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为51.463kJ·

mol

,试计算N2O4在298K下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

三、实验题

25.实验室需要0.1mol·

L-1NaOH溶液450mL和0.5mol·

L-1硫酸溶液500mL。

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g。

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mol·

L-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

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mol·

L-1。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_______mL量筒最好。

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2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一:

他们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2mol/L、18.4mol/L)。

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mol/L的硫酸于试管中

②__XXXXXXXXXXXXXX__

反应速率Mg>Fe,

Cu不反应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

反应速率越快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操作为: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乙同学为了更精确的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

该实验中不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

试卷答案

1.D

试题分析:

A、此为腐蚀性标志,常用于浓酸、浓碱等腐蚀性药品,故A错误;

B、此为塑料可回收标志,故B错误;

C、此为有毒物质标志,故C错误;

D、加油站内物品为易燃液体,需张贴禁烟火标志,故D正确,故选D.

2.C

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选C。

3.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转化平衡;

B.稀硫酸与铜不发生反应,则铜足量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的量减小;

C.标准状况下,氟化氢的状态不是气体;

D.液态硫酸氢钾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钾离子.

【解答】解: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部分二氧化氮转化成四氧化二氮,则含有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含有NO2分子总数小于0.1NA,故A正确;

B.50mL18.4mol/L浓硫酸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8.4mol/L×

0.05L=0.92mol,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消耗0.92mol硫酸会生成0.46mol二氧化硫,由于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后反应停止,则铜足量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小于0.46mol,生成SO2分子的数目小于0.46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HF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33.6L氟化氢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6.8g硫酸氢钾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0.05mol液态硫酸氢钾中含有0.05mol钾离子和0.05mol硫酸氢根离子,则含有阳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C为易错点,注意标准状况下HF不是气体.

4.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1mol炽热的Cu2S中通入足量的水蒸气,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H2,则H元素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mol,如果S元素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硫,则失去6mol电子,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确定Cu元素化合价变化.

1mol炽热的Cu2S中通入足量的水蒸气,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H2,则H元素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mol,如果S元素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硫,则失去6mol电子,根据转移电子知,Cu元素还要得到2mol电子,1mol炽热的Cu2S中铜的物质的量是2mol,所以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符合,则Cu2S应转化为Cu和SO2,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相等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从而得到生成物,题目难度中等.

5.D

依题意,R为碳,X为氧,Y为钠,W为氯。

A项,Na+、Cl-、O2-的半径由小到大排序:

r(Na+)<r(S2-)<r(Cl-),正确;

B项,H2O的稳定性比CH4的强,正确;

C项,Na2CO3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正确;

D项,碳的氢化物为烃类,在常温下可能呈固态、液态,故有些烃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错误。

6.B

A项,起始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T3<298.15K,错误;

B项,从表格数据看出,273.15K、1mol·

L-1时分解速率与298.15K、0.04mol·

L-1时的瞬时速率相等,正确;

C项,表格列出条件有限,不能得出最佳分解条件,错误;

D项,根据瞬时速率不能得到焓变、熵变方向,错误。

7.A

A项,透明溶液可能是有色溶液,在透明溶液中这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加入铜粉,铜与铁离子反应,铜不能与亚铁离子反应,正确;

B项,Fe3++3AlO2-+6H2O=Fe(OH)3↓+3Al(OH)3↓,Al3++3AlO2-+6H2O=4Al(OH)3↓,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项,加入硫酸氢钠溶液,相当于加入强酸,漏掉了Ba2++SO42-=BaSO4↓,错误;

D项,pH=0的溶液为强酸溶液,发生反应为3Fe2++NO3-+4H+=3Fe3++NO↑+2H2O,离子组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8.B

【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

【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注意同位素的分析对象为原子,以此来解答.

A.O2、O3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不选;

B.重氢、超重氢,即2H、3H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则两原子互为同位素,故B选;

C.纯碱和苏打都为碳酸钠,为同种物质,故C不选;

D.乙酸、甲酸为羧酸的同类不同化合物,为不同物质,故D不选;

故选B.

9.B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从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角度判断,注意不能根据得失电子的多少以及熔沸点的高低等角度判断.

①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N,可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故①正确;

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可说明M比N的非金属性强,故②正确;

③单质M跟H2反应比N跟H2反应容易得多,则M易得电子,所以M比N的非金属性强,故③正确;

④不能利用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故④错误;

⑤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不一定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则不能说明M、N的非金属性强弱,故⑤错误;

⑥M的单质熔点比N的高,属于物理性质,与得失电子的能力无关,不能用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故⑥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③,

10.A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则X为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Y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Y为O元素,Y、R同主族,故R为S元素,Z、W、R同周期,即处于第三周期,Z是常见的金属,其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但不溶于氨水,则Z为Al,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则W为Si.

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是所有原子中半径最小的,则X为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Y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Y为O元素,Y、R同主族,故R为S元素,Z、W、R同周期,即处于第三周期,Z是常见的金属,其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但不溶于氨水,则Z为Al,W单质是人类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则W为Si.

A.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硅酸,难溶于水,故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X(H)<Y(O)<R(S)<W(Si)<Z(Al),故B错误;

C.Z与Y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故C正确;

D.SiO2能与强碱溶液反应,能与氢氟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

A.

11.A

【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同主族,元素化合物性质相似;

C.同主族,元素化合物性质相似;

D.Ge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

A.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硒化氢(H2Se)不如H2S稳定,故A错误;

B.Cl、At同主族,AgCl不溶于水和硝酸,则砹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B正确

C.锶与钡是同主族元素,Ba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所以SrSO4也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C正确;

D.Ge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则锗单质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

12.C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利用极值转化;

A.可根据反应转化关系和平衡浓度计算初始浓度关系;

B.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起始量相同,平衡量相同,转化率相同;

D.根据可逆不能完全转化的角度分析.

A.设X转化的浓度为x,

X(g)+3Y(g)

2Z(g)

初始:

c1c2c3

转化:

x3x2x

平衡:

0.1moL/L0.3mol/L0.08mol/L

则:

c1:

c2=(x+0.1moL/L):

(3x+0.3mol/L)=1:

3,故A错误;

B.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

2,故B错误;

C.反应前后X、Y气体的浓度比相同符合反应系数之比,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率相同,故C正确;

D.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如反应向正反应分析进行,则0<c1,如反应向逆反应分析进行,则c1<0.14mol•L﹣1,故有0<c1<0.14mol•L﹣1,故D错误.

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以及可逆反应的特点,要掌握极值法在可逆反应中的应用.

13.B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元素的能层数等于其周期数,从第ⅢB族到第ⅥB族,其价层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第ⅠB族、第ⅡB族,其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据此分析解答.

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根据电子排布式知,该原子含有4个能层,所以位于第四周期,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属于第ⅡB族元素,所以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ⅡB族,

B.

14.D

【分析】3d轨道半充满说明3d轨道中含有10个电子,即为3d10,写出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进行判断.

A.Cr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3,d轨道不是完全充满状态,故A错误;

B.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故B错误;

C.Co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d轨道不是完全充满状态,故C错误;

D.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d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5.C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A.Mn元素能形成成+7价的含氧酸及其盐;

B.He的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C.主族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M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酸性.

A.Mn元素能形成成+7价的含氧酸及其盐,Mn为过渡元素,则不一定为主族元素,故A错误;

B.He的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则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不一定为主族元素,故B错误;

C.主族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Z元素的阴离子与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为主族元素,故C正确;

D.M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酸性,则R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酸性不一定为主族元素,故D错误;

16.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该反应是前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