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32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贵州省遵义第二教育集团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文科综合试题

24、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代表性青铜祭祀用品,四羊造型寓意善良知礼,外柔内刚。

这反映了当时()

A.礼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B.家畜养殖丰富经济生活

C.青铜铸造水平领先世界D.王权与神权统治相结台

25、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

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A.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26、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

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

这反映出(  )。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27、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

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

这种交往( )。

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

28、1862年,清朝决定以“黄色龙旗”为“中国官船”之旗帜,黄龙旗的使用基本上限于船籍表示或外交仪式。

这表明清政府()

A.坚持了天朝上国观念B.采用了中体西用思想

C.具备了初步的国家理念D.实现了外交观念的转变

2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

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则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

这一变化说明(  )。

A.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B.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C.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D.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

星区名称

垦民人数

已垦地亩面积

陕西黄龙山垦区

35860

176959

江西安康垦区

2151

39959

四川东山垦区

660

2035

30、难民垦殖是抗战时期救济难民最主要的救济方式,即“寓救济于生产”的举措之一,1942年部分垦荒区域如右表:

 

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 

A.将难民看成了国家的重累

B.充实了粮食和增强了凝聚力 

C.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受到了国人安土重迁的影响

31、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消亡 B.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D.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

32、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

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

这说明罗马法()

A.具有很强的的适应能力

B.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

C.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

D.强调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

33、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

国王是国家的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

这表明当时英国()

A.形成三权分立机制B.资产阶级主导政权C.下院成为权力中心D.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34、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士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

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工业革命使妇女就业机会增加B.女权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技术革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35、“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

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2家公司。

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

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

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是乡村社会救助的发展时期。

社仓、乡约、义庄、社邑等社会救助形式丰富了宋代乡村社会救助手段。

社仓是建立于乡村的地方仓储形式;乡约在社会救助中更多的作用是社会道德教化和劝导人们进行社会救助活动;义庄建立体现了宗族内部成员救助的規范化特征;社邑所表现的社会救助形式是乡村救助的普遍情况。

宋代社会处于“国贫民富”的时期,以士绅、富民为代表的民间力量在乡村平时的社会救助中占据主导地位

 ——摘编自陈国柱《宋代乡村社会救助的新特征》

材料二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人们开始感觉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当时“救济乡村”“复兴乡村”的呼声特别高涨。

一些在农村已设立试验区、从事乡村教育的教育机构、团体开始逐渐将工作重心从乡村教育转移到乡村建设上来,先后设立各种试验区1000多处,乡村建设运动逐渐兴起。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村社会救助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背景。

 (9分)

 

41、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2分)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 洋布洋火兴民权 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  约法 民主  科学  实业救国  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42.【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宁夏银川西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多次考古调查与发掘,出土了大批建筑构件、石雕、残碑以及金属器、陶瓷器等珍贵文物。

陵区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闻名于世。

近年来,陵区围绕西夏文化,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富有西夏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并在景区文创专卖店实现销售,市场反馈热度高。

列举两种西夏陵景区的文创产品,并说明文创产品对该景区发展的主要作用。

(10分)

 

第43—45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43、【历史——选修:

历史重大改革】

材料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地区挺进,揭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在此前后,蛟洋、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蛟洋农民银行、江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等金融组织。

这些金融组织各自发行了货币,货币的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有充足的准备金,纸币可随时兑换银元,币值比较稳定。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7月发行纸币和银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统一流通。

纸币上多设计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或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口号。

临时中央政府加强货币管理,保障币值基本稳定。

1933年9月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极度困难,国家银行大量发行纸币,导致币值贬值。

临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币值,但终因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扭转通货膨胀的局面。

1934年10月后,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摘编自罗华素等《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的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的意义。

(6分)

 

44、【历史——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9月,严复在给熊纯如的信中说:

“德意志联邦,乃不幸居于骄王之下,轻用其民,以与四五列强为战……顾计所不及者,英人之助比、法也,列日之致死为抗也,奥人之节节失败也。

至于今,曩所期于半月十日之目的,乃遥遥而犹未达(谓巴黎之破),而比、法乃皆迁都矣,英人则节节为持久之画,疏通后路,维持海权,联合三国,不许单独媾和。

  1917年2月,严复明确主张对德断交,并认为若坐失对德宣战良机,甚或“一无所得,两不讨好”,将贻害无穷。

严复学贯中西,前期着力对西学译介工作,后期对西方文明尚武、自私的揭露。

从谴责战争的罪恶走向反省西方文明的缺陷,再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严复这些对西方文明的批评言辞,与战时在西方出现的“西方的没落”的声音相似。

——摘编自欧阳哲生《严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对一战形势的基本判断及其对中西方文化的反思。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一战形势的基本判断对中西方文明反思的意义。

(6分)

 

45、【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吉州庐陵人。

一生以抗元复国为己任,矢志报国,坚决反对和议。

兵败被俘后,元朝统治者以高官厚禄相许。

一再劝降,他不为所动,而以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为训,作《正气歌》,激励自己。

在燕(元大都)三年,终不屈服,临刑从容不迫,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文天祥针对当时“尊卑阔绝,礼节繁多”的现象,主张“简文法以立事”;针对宋初革除藩镇,强干弱枝,中原失守的状况,主张“仿方镇以建守”;针对宋朝选人专守资格,论资排辈,造成国家之忧的局面,主张“破格以用人”。

他还主张从幼学开始,端正身行,淳厚士风,为国家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

——摘编自姜国柱《文天祥其人及其军事思想》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天祥的主要思想。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天样受后世尊崇的原因。

(8分)

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C【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m,甲山峰海拔在1000~1100m之间,而古牌坊海拔在水库水面以上,海拔在165~200m之间,计算可得,相对高度在800~935m之间,结合选项,C对。

2.D【解题思路】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A错。

②处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错。

③处东侧有山丘阻挡视线,C错。

④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村落全貌,D对。

3.A【解题思路】根据图示信息,a的气压为1000—1004,b为1004以上,故b>a,ab之间的连线的气压值是先降至1000以下后又升到1000以上,符合该变化的是甲图,选A。

4.C【解题思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从T1到T3时段经历了气旋中心天气(阴雨天气)、冷锋后天气(阴雨天气)、准静止锋天气(阴雨天气),因此该时段的甲的天气一直是阴雨状况,始终没有放晴,据此分析选C。

5.A【解题思路】T3时刻显示甲、乙两地间的锋面是锢囚锋。

结合T1到T3时段的锋面发展状况可知,该锢囚锋是冷锋追上暖锋形成的。

该锋面特征是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形成的。

其中,甲后方为更冷气团,其前方为冷气团,在这两类冷性气团间为锢囚住的暖气团,据此分析选A。

6.C【解题思路】在我国,三伏天大致出现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而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时达到最大,日照时间也最长,但地面辐射量在7月才达到最高,①④错误,②正确;加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增温强烈,气温达到最高,③正确。

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7.B【解题思路】云贵高原和青藏地区由于海拔相对较高,因此气温较低,在三伏天较凉爽,故A,D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7,8月正好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且地面辐射强,会出现高温伏旱天气,故B项正确;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而副热带高压脊线7,8月维持在30°N~35°N位置,松嫩平原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C项错误。

8.D【解题思路】据表格可知,老龄化程度与GDP增速无关;天津、重庆的老龄化程度较高;2017年排名中的省区都位于西部。

故选D。

9.C【解题思路】据表格可知,贵州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老龄化程度较低。

再结合近年来贵州经济发展的实际,故选C。

10.D【解题思路】据材料可知,A、B、C选项与实际不符,“城归”是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出现,故选D。

11.B【解题思路】“城归”现象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A、D选项是经济效益,C选项主体应是政府,而不是个人。

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3小题,共56分)

36、(18分)

(1)地壳隆起抬升,(2分)断裂下陷形成湖盆,积水成湖(2分)。

(4分)

(2)盐度东低西高。

(2分)该湖泊为内流湖,水体主要以蒸发形式排泄,盐分积累,因而湖水盐度高;(2分)东部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了湖水盐度,故盐度较低;(2分)湖泊东西方向狭长,中间水域狭窄,不利于东西湖水交换。

(2分)(6分)

(3)湖面宽广,水草丰美,利于草食性动物的生存(2分);幅员面积辽阔,动物生存空间大(2分);海拔高,气候独特,适合耐高寒动物的生存(2分);人迹罕至,人类活动影响小(2分)。

(8分)

37、(28分)

(1)主要来源于南面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2分)夏季,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2分),新加坡等国的烟霾最有可能来自南部附近岛屿。

(4分)

(2)该岛土壤肥沃,水热充足,农业发达、开发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等。

(8分)

(3)雅加达降水丰富,但径流(河流)长度短,地表径流保存少(2分)、纬度低,蒸发旺盛(2分),加之水污染严重导致大量淡水需从地下抽取(2分),城市化使得地表径流的下渗受到阻拦,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2分),导致地面沉降。

(8分)

(4)新首都远离板块边界,较少发生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2分);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承载力强(2分);拥有广袤林地,森林资源丰富,周边矿产丰富,资源优势突出(2分);人口密度低,土地储备充裕(2分);能够更好带动落后岛屿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符合国家政策(2分)。

(8分)。

42、(10分)

文创产品:

出土文物的复制品及工艺美术品系列;书画艺术品及书籍文献系列;个性化门票、明信片、邮票、纪念章系列;西夏文化服饰系列等。

(任答两条,4分)

主要作用:

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彰显景区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2分);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利于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分);提高当地居民就业率和经济收入,利于保护和开发当地旅游资源(2分)。

(6分)(言之有理即可)

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24、A

25、C

26、D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A项,该项内容说法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至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故A项错误。

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徽宗只是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店铺侵占街道的合法性,不能由此得出“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的结论。

故B项错误。

C项,材料信息只反映出店铺侵占街道,不能得出“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的结论。

故C项错误。

D项,材料反映了宋朝城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商业店铺侵占街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在宋徽宗时期征收“侵街房廊钱”。

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进行改革。

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7、C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明代的中朝交往。

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明代中朝交往中皇帝颁赐给朝鲜的书籍种类,而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主要表现为对内行政、军事、监察等方面的举措,与材料无关。

故A项错误。

B项,结合所学可知,明代的中朝关系并非平等外交。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鲜赐玺书,从而确立起两国间的宗藩关系。

故B项错误。

C项,材料表明明朝皇帝颁赐给朝鲜的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从客观上讲,输出了中国的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故C项正确。

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有关朝鲜对儒家文化态度的相关内容。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8、C

29、A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

A项,题干中并没有反映出他们对于儒学的研究,只是说他们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认识变化。

故A项错误。

B项,题干中并没有反映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与材料内容不符。

故B项错误。

C项,根据材料“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思想家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解读与原来不同,体现出政治形势对思想认识的影响。

故C项正确。

D项,部分学者对于这一措施的思想认识转变,并不能证明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属于过度推断。

故D项错误。

30、B

31、B根据材料“1978-1988年…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宣告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消亡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所以A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CD。

 

32、A

33、D

34、A

35、B

详细分析:

本题考查20世纪的世界文学。

A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是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

故A项错误。

B项,这些文学流派主要反映青年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愤慨、迷惘。

故B项错误。

C项,从材料中可知“愤怒的青年”“垮掉的一代”这些文学流派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们对于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表现出反社会反传统的特点。

故C项正确。

D项,二战后社会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40、答案 

(1)表现:

形式更加多样。

重视道德教化,宗族救助规范化,民间力量占主导。

(6分)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传统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农村宗族力量的增强;政府无力救助;民间士绅富民的热衷。

 (共10分,一点两分)

(2)背景:

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复兴乡村呼声高涨;乡村教育进行。

(共9分,一点两分) 

41、案详解

示例一:

信息:

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分析: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

1912年,辛亥革命后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民主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

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二:

信息:

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分析: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

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

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

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三:

信息:

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分析: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

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

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了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

“她”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

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

43、答案

(1)特点:

货币发行从分散到统一;维护货币的基本稳定;货币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时间短;货币设计体现苏维埃政权的特色;受革命形势的影响。

(9分,一点两分)

(2)意义:

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改善人民生活;宣传了革命思想;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货币积累了经验。

(6分,一点两分)

44答案

(1)基本判断:

指出德国轻率发兵,与多国开战为不智之举;对英、法作持久战之计乐观以待;主张中德断交,并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6分,一点两分)

反思:

重估中西方文明价值。

(3分)

(2)意义:

严复对战争走向的预测,为中国外交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德宣战对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意义重大;重估西方文明价值,使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弊病和局限有了新的认识。

(6分,一点两分)

45、答案

(1)思想:

减少繁文缛节,提高效率;增强地方实力,巩固边防;打破传统用人模式,破格选拔人才;重视教育,着眼长远,培养人才。

(7分,一点两分)

(2)原因: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节高尚,威武不屈;文武兼备,富有智慧;勤奋好学,为人正直;符合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等。

(8分,一点两分)

 

高三第一次联考

政治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BCDABDBBBDDC

38、

(1)14分

①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2分)

②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2分)赤水市政府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快盘活农村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激发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新活力、新动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分)

③分配和交换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分)赤水市政府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健全完善居民收入、就业、住房、医疗、食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分)

④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2分)赤水市政府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助推农村居民消费,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分)

(2)(12分)

①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3分)(从国家性质角度)

②能够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3分)(从公民角度)

③有利于实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