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2035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单元

1、骨骼

1

2、关节

3、肌肉

2

4、骨骼、肌肉的保健

单元总结

第三单元

1、一切都在运动中

2、运动的快慢

3、运动的方式

4、小车的运动

5、摆

第二单元

1、我们来养蚕

2、给蚕宝宝记日记

3、我们来抽丝

4、养蚕经验交流会

第四单元

1、力在哪里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4、摩擦力的秘密

5、降落伞

第五单元

1、调查

2、预测

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家长关注。

本单元依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关于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的要求,从锻炼身体、茁壮成长的角度出发,围绕骨运动,就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关节、肌肉这三个主要构成方面,强调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来进行构建的。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由于本单元涉及的骨骼、关节、肌肉学生不能直接接触,所以,教材设计了诸多触摸、模拟的活动,使得整个单元内容在学生的探究中逐渐展开。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分析与解释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4、结论与拓展

(1)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3)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二、科学知识:

1、知道骨骼和肌肉的作甩。

2、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先研究运动的主要实体:

骨骼,接着探讨运动的主要表现:

关节活动,再引导感觉运动的主要动力物质:

肌肉,最后研讨运动的保障:

保健。

这四者的相互关系是,肌肉收缩导致骨运动,关节为骨运动提供了可能,保健是运动的保障。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单元检测

总课时

6

第周

班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1骨骼

教学

目的

和要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重点

难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拼人体骨骼图

方法

观察法实践法

教具

人体骨骼模型

实践

活动

检查

动手做:

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1骨骼(成人206块)

构成:

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作用:

运动支撑保护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

那就是我们的骨骼。

(板书课题)

2、提问:

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

人体骨骼结构

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

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

摸骨数骨)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

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

(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结:

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6、动手做:

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

你拼对了吗?

8、小结: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

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

1、探索活动:

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

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

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四、体验:

人体骨骼的作用

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P4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

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

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

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

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对学生进行骨骼保健教育。

完成摸骨任务

汇报交流

拼骨骼模型图片

观察骨头并

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图片

汇报体验活动

思考回答

教学反思

1.2关节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观察法、讲授法

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提问:

人体有多少块骨头?

一、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头

1.关节面(关节软骨)——灵活

\关节窝

2.关节囊:

结缔组织构成、韧带加固——牢固

3.关节腔:

内有滑液——灵活

二、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三、脱臼及脱臼的急救

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

(揭示课题:

关节)

2、谈话:

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

什么是关节?

(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

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与骨之间又是通过关节相连的。

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3、小组活动:

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4、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5、小结并设疑:

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

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6、谈话:

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

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

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

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

你的预测正确吗?

请阅读资料:

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7、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

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

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4、小结关节的缓冲作用。

找关节

体验活动

讨论交流

完成下列活动

12课时

1.3肌肉

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2、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

讲授法、实践法

挂图

简要复习上一课内容。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

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

为什么?

仅靠骨骼和关节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二、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讲解: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

运动系统所讲的肌肉属于骨骼肌,它能在意识控制下做强力的收缩,人的四肢、躯干上可以自由活动的肌肉都属于这一类。

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一个人有600多块骨骼肌。

(2)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不随意肌;

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因此保持经常收缩、放松,但收缩力不大,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3)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

心肌也具有纹理,但纹理比骨骼肌疏。

心肌也是不随意肌。

心脏以一定的速率跳动,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活动:

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

哪里的肌肉最少?

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观察体验: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

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

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2、学生体验交流,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人体在做各种运动时,肌肉变硬的部分。

3、出示肌肉的收缩舒张图片,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4、小结。

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

谁是木头人?

讨论:

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学生交流

观察挂图

活动体验

填写活动记录

游戏并讨论

22课时

会制作手臂以及膝关节的简易模型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实践法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的材料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制作肢体的运动模型

1、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2、请学生说出制作的材料提到和制作要领。

(代表骨骼的材料选用硬质材料,代表肌肉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关节部位做成可以活动的结构)

3、要求:

提醒学生主要外形和科学原理上的仿真性。

4、用上述方法制作一个其他的肢体运动模型。

5、学生动手制作

6、展评活动,自评、互评

制作肢体运动模型

展评活动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1、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2、能够分析某一动作锻炼身体的部位和作用,知道不同动作锻炼的肌肉和关节不同。

3、了解不同运动队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4、能够针对具体运动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5、知道摄入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位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1、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

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

骨骼和肌肉配合起来能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

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

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和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

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

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

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

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

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

身边的案例:

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

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

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

4、总结。

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

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五、总结:

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律动

讨论

阅读资料

思考比较讨论

交流

做广播操

第周1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人体中共有()块骨头。

2、骨骼具有()、()、()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

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而实现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

()

2、骨骼又硬又结识,可以生长。

3、肌肉占到身体重量的40%。

4、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内的肌肉也停止运动。

5、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6、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

7、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

8、不同的运动项目锻炼的效果也不一样。

三、问答题

1、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

答:

改善身体的柔韧性;

增强心脏功能和增大肺活量;

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延缓衰老;

身体匀称。

2、怎样预防运动受伤?

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做好准备活动。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分析

本单元与紧接其后的“无处不在的力”单元,共同引导学生形成对力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位置与移动的要求,从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出发,围绕运动的速度和方式展开。

它通过一系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

3、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5、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