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203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它不包含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再分配过程中才征的税。

除了刚才我们说的生产环节中的净税收,剩下来的就在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配。

收入在这三者之间的分配是要素分配,这和三部门之间的分配有什么关系?

劳动报酬,只有居民才是劳动者,所以所有劳动报酬归居民,生产环节中的净税收,在再分配之前都归于政府,只有资本报酬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来进行分配的。

比如企业的收益,除了成本以外,剩下来的那一部分,可能要支付银行的利息,然后银行又要给储蓄者支付利息,企业的资本收入就通过银行向居民来做了分配。

如果我们买了企业的股票,企业要分红,企业的收入,资本的收入也通过分红成为了居民的收入。

所以资本报酬的一部分分配给了居民,以利息或者分红,或者是居民本身,比如说这是个体劳动者,个体劳动者所有的资本报酬都是居民收入。

资本报酬也有一部分归于政府。

尤其在咱们国家,我们有很多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分红。

国有企业分红除了分给居民以外,我们国有企业还有一些股东不是居民。

比如说股东是一个的法人或者是一个企业集团,比如说是一个央企。

央企要向国资委分红,国资委分红就成为政府收入的一部分,我们政府有四个预算,其中有一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央企分红就进入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这部分是政府的收入。

但政府也可能向企业贷款,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所以资本报酬也会分给政府。

那么资本报酬在居民企业与政府之间分配以后,就形成了部门之间的初次分配,这是在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及进行各种各样的转移支付之前的一种部门间的分配。

形成了部门间的初次分配以后,我们又进行再分配,这个地方次序变了一下,为了便于画箭头,把政府放在中心,因为政府是再分配的一个中心,居民向政府缴纳所得税,居民向政府缴社保缴费,这都是居民向政府缴纳的,但是政府也会向居民这边来进行支付。

比如说养老保险的待遇,当我们退休了以后,我们从社保那儿获得收入,这部分是转移支付。

如果是一个低收入的家庭,他获得低保,这也是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有各种各样的转移支付。

企业和政府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企业跟政府之间有转移支付,政府可能会支持某些企业来进行某些生产活动,如对企业研发的支持,政府拨一笔资金进行研发,企业要向政府缴纳所得税。

这些税收,社保缴费,以及转移支付都进行完了以后,剩下来的各个部门的收入叫各个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以及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这就是收入在三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刚才我们讲了收入分配的概念,除了有居民间的分配,或者说居民的初次分配的收入在居民间的分配,或者是居民再分配以后的可支配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我们会关心这种分配是不是有差距比较大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三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一般来说会比较关心最后分配的结果,这三个部门之间可支配收入的分配,而对中间的环节,比如说居民初次分配之后是多少,或者企业初次分配之后是多少。

因为再分配以后还会变,所以我们对它的关注程度就不会那么高,最关注的还是可支配收入在居民和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分配。

刚才我讲了收入分配的一些概念,等一会儿我会讲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收入在三个部门之间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辨析

现在我们再谈一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区别。

其实在发展经济学中,读发展经济学课本的第一段就会解释为什么这叫发展经济学,而不叫增长经济学,或者不仅仅是经济增长。

因为发展不仅仅包含着增长,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

比如说我们不仅仅关心收入的增长,我们还关心教育水平,是不是每一个老百姓,每个公民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教育,他不仅现在有比较高的收入,未来还有比较大的获得收入的能力,这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关于健康,如果有了很多收入,但是居民都不健康,因为环境的原因,因为医疗制度的原因,健康水平很低,我们也不能说经济的发展非常好。

联合国有一个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简称HDI,这里面包含着第一部分是人均收入,第二部分是关于健康水平的一些指标,如婴儿死亡率、平均寿命等,第三部分是关于教育的指标。

这是我们考虑发展至少要考虑的三个方面,一个是收入,一个是教育水平,一个是健康水平。

其实在发展中,我们不仅仅要考虑这样的问题,我们还要考虑收入分配的问题。

收入到底谁拿了,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是不是比较公平,或者是差距比较小,当然这两个概念稍微有不同,等一会儿我会强调的。

我们最终关心的不是收入,我们关心的是收入能帮我们做什么。

如果有了很多收入,但是我们不能消费,那收入也没有用了。

所以我在这儿想特别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居民消费的区别。

国民收入增长了,并不代表居民的消费跟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一样快。

等一下我们会看到在咱们国家,尤其是过去十年中,在过去两年稍微有一点好转。

在2010年之前的10年中(2000-2010年),居民消费率有很大幅度的下降。

居民消费率在2000年的时候大概是百分之四十六点几,每生产100块钱的GDP有46块钱是居民消费了,但是到2010年的时候就降到了34%不到一点,从46%到34%,十年间,这是很大的变化。

这就说明我们消费增长的速度没有GDP增长的速度快。

如果我们只衡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没有看消费的增长,这显然不能代表经济增长给居民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我们关心的是,如果我们增长的目的是为人们带来福利,那么人们的福利,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健康,教育,还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均等以外,还有一个是消费。

我在这里特别想强调,收入的增长跟消费的增长是不一样的。

但是这两个又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我们来看新闻报道,或者我们平常比较各个国家经济情况看的都是GDP的增长,我叫“面子问题”,增长率越高,大家觉得面子上越好看,但是消费的增长才是实质,这就不是“面子问题”,这是“里子问题”,“面子问题”和“里子问题”不总是在一起的,不总是同时同步的。

这两个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消费是GDP的一部分,只有有了GDP,然后有了国民收入才能有居民收入,居民有了收入才会消费,一般来说会水涨船高。

当GDP增长了,消费也会跟着增长,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刚才说我们过去十几年当中就是不一样的。

GDP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消费之外,消费包含着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剩下的就是投资了。

投资包括国内的投资,以及国外的投资。

大家对GDP核算比较清楚的话就知道,国外投资那部分应该等于我们净出口,即贸易顺差。

这样分的话GDP的组成就是消费和投资,投资包括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

如果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自然消费占GDP的比例就低,假如说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变,当总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低的话,居民消费占GDP的就低。

投资占GDP比例增加了,居民收费站GDP的比重就会下降。

所以当收入增长了的以后,如果比例在变,消费就不会和收入同步增长。

这里面就有这样的问题,当GDP水平,投资率太低的时候,我们就要看投资率到底是多少的时候才会合适。

我们说投资率太高挤占了消费,投资率太低的时候,GDP增长速度往往会太慢,这时候消费作为GDP里面的一部分,它增长也不会太快,这是一方面。

如果投资率太高了,尽管经济增长了,但是我从里面拿的份额比较小,那我消费反而减少了。

这地方有一个最佳的平衡,学宏观经济学的时候我们会讲增长的模型,特别是讲Solow增长模型。

讲Solow增长模型的时候,就会讲到最终GDP的水平和投资率有关的,有一个最佳投资率。

投资率太高消费太少了,投资率太低增长太慢,GDP水平太低,所以中间有一个最佳的投资率。

什么叫最佳?

帮助我们获得最多消费的那个投资率,我们把它叫做黄金法则投资率。

我们讲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候,如果我们除了效益,除了医疗,除了健康,还有其他的一些公平等因素之外,我们还关心消费的话,我们想为了获得最大的消费,我们的投资应该是一个适当的水平,应该是黄金法则的投资率。

刚才我们讲到经济的增长和消费的增长不完全是一回事。

如果为了达到消费的最大化,我们应该是适当地选择投资率。

下面我希望把这个讨论和收入分配联系起来。

刚才我们说投资率应该是一个适当的水平,投资率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呢?

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投资率呢?

投资跟储蓄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储蓄率?

我们来看收入分配是不是跟这个有关。

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会跟这个有关,我在这儿就不去讲了,因为这个讲的比较多。

三、居民、企业、政府三部门之间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三部门”之间收入分配与投资率的关系

我们来看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之间的分配是不是会跟投资率有关系,这是我们下面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三部门之间的分配与投资率的关系。

经济增长除了要取决于我们的消费,除了取决于投资率,还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效率,经济增长的效率。

下面要问的问题是,三部门间的分配跟效率有什么样的关系。

如果我们知道了三部门之间分配跟投资率的关系,三部门间的分配跟效率的关系,我们也就知道了三部门间的分配跟消费增长的关系。

刚才我们说过我们的目标是达到消费最快的增长,我们就看什么样的部门分配能够促进消费最快的增长。

在讨论之前我先告诉大家,三部门之间的分配既影响需求结构,GDP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分配,也直接影响效率。

除了直接影响效率之外,因为三部门之间的分配影响需求的结构,后面我想说需求结构也会影响效率。

这听上去有点不直观,等一会儿我们仔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需求结构会影响效率。

首先看一下,三部门之间的分配与投资率的关系。

大部分人都会自然地想到,当然有关了,当居民收入少的时候,消费自然就少。

但你学过经济学的之后就会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简单。

原因是什么呢?

在宏观经济学里面有一个结果叫李嘉图等价。

李嘉图等价原始版本是说政府增税或者减税不会影响居民。

大家觉得很奇怪,大家觉得政府增加税收怎么不影响居民呢?

李嘉图说当政府今天增加税收了,假如说政府的支出没有变,今天增加税收了,税收增加了,政府收入增加了,支出没有增加,政府可能有盈余,或者说政府的债务就减少。

如果政府有了盈余,到下一年,政府有了这些盈余了,政府就不需要收那么多税了,所以下一年政府会减税。

当今天政府增税的时候,下一年政府还会减税,消费者希望下一年还会再长。

所以现在增加了税收,下一年通过减税补回来,所以我一生中的税收没有改变,而如果消费者做计划的时候,选择多消费的时候,他看的很长远,把他一生的收入都考虑进来了,他今天的行为就不会受到政府增加税收的影响,这是李嘉图等价初始的版本。

关于李嘉图等价有很多的讨论,我说这个并不代表这个是对的,但是至少有这个理论的。

这跟我们三部门之间的分配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来看,假如说政府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政府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政府可以用来当期消费,也可以用来投资。

假如说政府的消费没有变,当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政府会用来干什么。

因为政府消费没有变,他多收的钱就用来投资了,投资就形成了财富。

这个财富是政府的,是全民的。

作为居民,我会感觉到我的财富增加了。

因为政府的财富,最终是我的财富。

因为我的财富多了,我就不需要去储蓄了。

当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以后,照说居民的收入少了,他消费也会少,储蓄也会减少。

但是我们刚才说,因为政府多拿了收入做投资,形成了财富,如果居民把政府的财富看成是自己的财富,居民的行为不应该受到影响。

同样如果我们把李嘉图等价从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推广到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当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企业没有分红,赚了钱全留下来。

企业留下来干什么?

企业留下来就做投资了,企业投资形成了企业的财富,形成了企业的资产,居民是企业最终的所有者,理论上来说是这样子的。

我们是企业的股东,企业还有一些股东是政府,我们又是政府的股东,所以企业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东西。

所以当企业增加了投资以后,我就不需要投资了。

按照李嘉图等价的说法,如果说三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影响企业的成本,不影响政府的消费,那么它就不应该影响居民的投资,也不应该影响居民的消费。

如果李嘉图等价成立,我们就不需要谈三部门之间的分配,因为它不产生任何影响。

但是显然人人都很关心三部门之间的分配,我们的政府政策里面,政府文件里面还特别强调,我们要收入倍增,政府说的不是GDP倍增,其意为居民可支配收入要倍增。

为什么不说GDP倍增而说收入倍增?

一定说明这两个有不同,一定说明李嘉图等价是不成立的。

李嘉图等价成立的话,我们就不用关心这三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了,自然李嘉图等价是不成立的。

我们分析一下李嘉图等价不成立的原因,因为它不成立就会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我们刚才说李嘉图等价的前提条件是政府收入多了以后,消费不变,显然不会这样。

当政府收入多了以后往往增加政府消费,政府的非投资性支出。

就像政府多收税以后会增加支出一样,不管政府通过什么手段,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以后,也会增加支出,不管什么样的政府都很难逃离这样的诱惑。

政府的收入多了,政府的支出少了,本来我要投资的话,结果政府拿去并没有全部投资,所以我还得投资,因为政府投资形成的财富没有我希望的那么多,我就要投资,这是为什么收入分配会影响居民投资的一个因素。

第二,居民的投资和政府的投资。

居民往往不直接投资,居民可能通过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市场,把钱放到企业那,企业来投资。

政府的投资和居民通过这些市场或中介来进行投资,是不是得到的回报一样呢?

大家想想看,要是一样的话就怪了,一定不一样。

假如说政府投资带来的回报比较低,那我们刚才说,李嘉图等价成立,那就是政府投资了以后,居民认为政府形成了很多资产,最后是归我的,但是政府的回报没有我投资回报高,我本来需要投100块钱,现在政府投了80,我觉得再投20还不够,因为政府投的80不能带来足够的回报,所以我不是再投20就够了,我要投40。

如果政府拿了那个钱以后去投资得到的回报率比较低,居民还会进一步投资的,所以这个收入分配也会影响,通过这个渠道影响居民的选择。

刚才我们讲了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的。

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多了,企业既不分红,获得的利润也低,有很多的议论。

大家讲讲企业有很多钱的时候企业会干什么呢?

企业支出可能就很多了,企业可能公款消费,或者做了其他什么事。

但是当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以后,往往企业的支出就增加了。

我们不说企业消费,我们说它的成本支出会增加,这是跟政府消费增加是对应的。

企业有了这么多钱,除了增加支出以外,可能还会拿去投资,一般来说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全部拿去投资。

企业用自己的钱投资和企业通过银行或者通过资本市场向居民借钱投资,效率会不会有差别?

有很多研究发现这个效率有差别。

讲公司财务的时候有一个自由现金流理论(FreeCashFlow),当企业有很多自由现金流的时候,企业有很多钱的时候,它的投资不受到市场的约束,不需要找银行借钱就能投,找银行借钱的时候,银行还问这个问那个,说你借这个钱干什么,你投的这个项目是不是有利可图。

它从资本市场发股票筹集资金,或者卖债券,投资者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还要做信誉审查。

自己有钱投资的时候,谁管它呢?

没人管它。

在咱们国家企业还有上级,投资可能受到发改委的审批,但是不管怎么样,它不受到市场的约束。

当企业投资不受市场约束的时候,效率可能就不会那么高了。

跟刚才我们讲的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

当企业拿到这些钱以后,它拿去投资得到的回报没有那么高,居民就觉得我财富不够,我需要继续投资,来达到我一定财富水平的要求。

这是第四个原因,收入在三部门之间的分配可能会影响投资或者影响消费。

企业和政府之间投资的效率可能也不一样,而且不完全可替代的,所以分配也会影响的。

还有一个问题,政府有了这么多财富,投了这么多资,政府未来的财富,在居民之间怎么来分配呢?

我们不知道,有不确定性,如果这个钱政府没有收走,在我这儿,就形成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至少我会拿去做各种各样的投资,尽管我不知道未来的回报确切是多少,但是我知道这个回报一定归我,不会归别人。

有多种原因使得收入在三部门分配会影响居民的消费,会影响居民的投资,会影响投资的效率。

我们后面会看到我们国家十几年的情况,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当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的时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根据刚才我们的分析,投资率可能会增加。

我们说了,政府拿去这些钱以后去投资,可能效率没有那么高,我作为居民不放心,还要更多的投。

企业把这个钱拿去了以后要投资,我发现效率不是很好,我作为居民不放心还要投。

所以当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少的时候,因为政府和企业投资效率比较低,所以居民就要继续投资,这个就增加总的投资。

政府的投资,可能跟居民想做的投资不可替代,不仅仅产生的回报不一样,而且做的事可能也不一样,也会使居民要做更多的投资。

政府收入多了,可能会造成政府支出的增加,企业收入多了,造成企业支出增加,那么居民的消费就会减少。

刚才我们分析的这些原因都告诉我们,当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比较低的时候,整个全社会的投资率就会比较高,居民的消费率就会比较低。

刚才我说GDP的增长和消费的增长不完全一样,受到投资率的影响。

投资率受到什么影响呢?

有很多因素,我在这儿讲一个因素,投资率受到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三个部门分配的影响,后面我会拿出一些数据,希望说服大家,影响投资率和消费率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在企业居民和政府三部门之间的分配,而不是其他的原因。

其他的原因也会产生影响,但是没有这个因素的影响大。

我希望我说服了大家,收入在三部门之间的分配会影响投资率和消费率。

(二)“三部门”之间收入分配与效率的关系

刚才我们还说过,三部门之间的分配与效率的关系,刚才讲的是三部门之间的分配与投资率的关系或者与需求结构的增长,我们还关心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有多大,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多强,这就跟效率有关,三部门之间的分配跟效率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刚才已经讲了一点,当政府进行投资,或者企业不是从市场上筹集资金,而是用自己的钱来进行投资的时候,投资的效率往往比较低,这已经影响了效率,所以收入分配还影响效率。

还有其他的因素,除了这个影响投资效率以外还有其他的渠道影响效率。

关于投资率太高对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影响至少有三个不同的说法。

一个比较常见的说法政府想拉动经济的增长的速度,那么政府能做什么?

我们就说三驾马车,政府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一个是消费,一个投资,一个是出口,出口不取决于政府。

我们中央银行可能会影响汇率,最后一定程度影响出口,消费也不取决于政府,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居民的消费,政府最容易影响的是投资。

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我们刺激经济做的是投资。

而且政府要刺激投资,在中国的情况下特别有效,政府说4万亿,2009年第一季度银行信贷就增长9万亿,投资在中国,只有政府想增加投资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其他的国家不一样。

美国很奇怪,尤其联邦政府花了这么多钱,怎么没有看到经济被拉动呢。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教授约翰•泰勒,大家学经济学的都应该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关于货币政策有一个泰勒法则,他们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当美国联邦政府想刺激经济的时候,没有效果,是不是他们的经济中的政府支出的乘数很小。

因为美国联邦政府基本上不能进行直接投资,联邦政府花钱买军备是直接投资,如果联邦政府想修路是不修的,联邦政府从来不自己直接修路,一定是把钱拨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来做。

结果美国的地方政府收到联邦政府的拨款以后全部拿去还债了,没有去进行支出,没有去进行投资。

乘数是说政府的支出增加了,有一个乘数带来GDP的增长。

泰勒发现乘数不管多大都没有用,乘的数是零,但是中国就是不一样。

中国政府想拉动投资非常容易,所以政府有很强的冲动要去拉动投资。

要想管理需求,最有效的手段是管理投资。

问题是管理需求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法吗?

不是。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很难影响居民消费,所以增加投资是政府管理有效需求的主要手段,希望通过政府管理有效需求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一个影响。

另外一个影响就是新古典Solow增长理论。

根据Solow的增长理论,最后经济增长的稳态的水平跟投资率是有关的。

当投资率增加了以后,会形成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稳态。

在过渡的过程中,从这个稳态到那个稳态的过程中,经济会更快的增长。

所以提高投资率,至少在短期会拉动经济增长,反过来降低投资率,在短期就会降低经济增长。

因为降低投资率以后,会从高的稳态到低的稳态。

假如我们开始时的投资率高于黄金法则投资率,那降低投资率是应该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消费。

但是,降低投资率,根据Solow的模型,短期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

所以根据这个理论就是我们面子受损,刚才我说经济增长是面子问题,面子受损了,降低投资率,经济增长减缓了,但是你获利了,因为我们消费增加了,至少这还不太差,至少有一方面获得了,面子问题不应该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实质上得到什么,这是投资跟经济增长的另外一个关系。

第三个关系,这点文献中就没有什么讨论,至少在教科书里面没有这样的。

因为教科书里面绝大部分的讨论,都是假定只有一种产品,关于增长的都假定只有一种产品。

如果我们有两种产品,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

有两个部门,投资品的生产部门和消费品的生产部门,这两个部门效率增长的潜力可能不一样。

如果这两个部门效率增长的潜力不一样,那么这个时候改变投资率,可能就会影响效率增长的速度。

关于投资率对经济增长影响有三种不同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