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0748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电力

  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

  第1题:

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正常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A.物价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

  B.物价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

  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

  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进而扩大赤字的方式实现。

这一般会导致物价上升。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是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使得货币供给大于需求,货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

  第2题:

下列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1885年6月9日左宗棠与巴德诺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B.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

  C.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1689年9月7日)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

  D.华佗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签订《中法新约》的清朝大臣是李鸿章而非左宗棠,故A选项错误;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而非嚣南宋时期”,故B选项错误;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是我国古代名医扁鹊创造的,故D选项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3题:

下列关于公务员录用规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B.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C.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可由招录机关自行决定

  D.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公务员法》第21条规定:

  “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A项正确。

  《公务员法》第22条规定: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B项正确。

  《公务员法》第31条规定:

  “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或者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C项错误。

  《公务员法》第32条规定:

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D项正确。

  第4题:

2020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福岛核电站受地震影响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危害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专家指出,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能够自我修复,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全身病变。

专家的观点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统一

  C.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D.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

量变即事物的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较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是一种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状态。

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的中断,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环节,它发生在新旧交替的关节点上。

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在本题中,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能够自我修复;但如果剂量过高,即超出了度的范围,超出了人体各器官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全身病变,也就是发生了质变。

题干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规律。

  第5题:

一个八岁的小孩子__________能够把《论语》背下来,这真是一件啧啧__________的事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竟然称道

  B.竟然称奇

  C.居然称道

  D.居然称奇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竟然”侧重表示“不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

  “居然”可以表示“不应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事实”,也可以表示“不容易这样而竞能这样”,用于前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轻,用于后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重。

  “居然”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本句表示的是“不容易这样而竞能这样”,故用“居然”。

称道:

称赞,夸奖。

  “称奇”是称赞奇妙,比“称道”语义重。

根据句意,本句填“称奇”比较恰当。

  第6题:

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__________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__________桥要造得高,__________路也要跟着高。

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也要迁就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但是、而且

  B.如果、那么、况且

  C.因为、不但、而且

  D.由于、不过、因此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一空与第二空所引领的句子显然不构成转折关系。

排除A。

  “不过”一词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D。

  “过河的桥”,下面自然“要走船”,不存在假设关系,所以第一空不能填“如果”,排除B。

所以本题答案为C。

  第7题:

梁朝简文帝诗云:

  “紫燕跃武,赤兔越空。

”两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

  李善注谢灵运诗云:

  “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

”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中国古代诗人多善于写马

  B.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是用来比喻良马神速的

  C.武威铜马直接命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更为贴切

  D.南北朝文人都喜欢马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首先列举了古代诗句中关于良马称谓的表述,指出“紫燕”和“飞燕”都是良马的代称,最后一句用“所以”引出文段的主旨——武威铜马直接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更为贴切。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第8题:

2,4,0,-16,-50,()

  A.-104

  B.-108

  C.-125

  D.-128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5:

答案D。

D。

6:

答案A。

A。

76的任意次方尾数为76,25的任意次方尾数为25,相加尾数为01,答案为A。

7:

答案A。

8:

答案C。

C。

从正方体的两个相对的顶点走最短路径要经过两个平面,最短路径展开如右下图所示,包含顶点A的有三个面,走每个面有两条路径(左下图),一共6条路径。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9:

答案C。

10:

答案C。

C。

观察发现中间数字等于上面两个数字之积再乘以下面两个数字之差,因此问号处应填1×7×(5-1)=28。

11:

答案B。

12:

答案D。

D。

设乙的速度为2x,甲的速度为3x,相遇路程和公式600=(2x+3x)×3,解得x=40,甲的速度3x=120千米/小时。

因此D项当选。

13:

答案D。

D。

14:

答案A。

A。

15:

答案B。

16:

答案C。

C。

  由题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

  0.5米/秒,甲和乙相距32米,所以甲第一次追上乙需要32/

  0.5=64秒,64秒甲跑了64X5=320米。

跑道每圈是64米,所以甲追上乙时跑了320/64=5圈。

答案为C。

17:

答案D。

D。

18:

答案C。

C。

设甲乙成本分别为

  x、y,列方程:

x+y=200,(

  1.2x+

  1.3y)x0.9=200+

  27.7解之得y=13019:

答案C。

C。

  【解析】如图所示,将七个硬币放入圆圈内,设硬币的半径为r,则大圆的半径为3r,所以圆圈半径与硬币半径的最小比值是3。

选择C。

20:

答案A。

21:

答案D。

22:

答案B。

23:

答案D。

  24:

答案B。

  第9题:

下列关于我国近代前期科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引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海国图志》中有关西方近代科技的介绍

  C.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

  D.李善兰和徐寿合作试制出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标志着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黄鹄”号蒸汽轮船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

造价白银八千两。

1865年在安庆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

故本题答案选D。

  第10题:

某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是刺激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持久性地收缩,也有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促进内分泌的作用,该物质应该是()。

  A.血小板活化因子

  B.组胺

  C.白三烯

  D.前列腺素

  E、激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11题: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_________,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_________,可以供来浣纱捶布。

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护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_________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腻光滑繁衍

  B.精美规则蔓延

  C.高雅实用滋生

  D.坚硬平坦疯长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一空中,“坚硬”与“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不对应,排除D。

第二空,“实用”不是大青石的特点,可以刻字雕花的汉白玉同样实用,由此排除C。

  第三空中,“蔓延”意为向四周扩展延伸,后面不能接“出来”,排除B。

本题答案为A。

  第12题:

国务院某部委出台一部行政规章,规定对某种行政违法行为不仅要处罚该单位,还要给予直接责任人罚款的处罚。

但有关规定这一违法行为处罚的行政法规并没有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该部门规章合法,因为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规章有权设定一定数额的罚款

  B.该部门规章违法,因为超过了上位阶的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政处罚范围

  C.该部门规章违法,因为行政规章不能规定既处罚单位又处罚个人

  D.该部门规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处罚直接责任人的规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C,D。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它不能超越上位法所确立的幅度与范围。

该部门规章超越了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政处罚范围,是违法的。

所以ACD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第13题:

从长期来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是()。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消费的绝对数量减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将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因为人们的收入越多,其所花钱的绝对额虽然有所增加,但却是以递减的比率增加,因此消费倾向应该是递减的,而储蓄则是递增的。

故本题选B。

  第14题:

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是不会脱离群众的。

所以,如果一个领导人脱离群众,他就不是一个能够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

以下哪项与上面的议论方式最相似?

  A.许多领导人是脱离群众的人

  B.所有电脑都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才能运行某种程序。

因此,如果电脑没有安装相应的软件,则这个程序就不会运行

  C.所有孩子都喜欢与他人进行游戏活动。

如果幼儿园多安排一些孩子之间的游戏活动,那么一定会受到家长的好评

  D.这道题在5分钟内答不完。

要是谁在5分钟内答完了,他就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学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题干先给出一个命题,再说明如果否定其中的谓项,就能得出一个否定的结论。

A项明显错误;B项是通过否定主项而否定谓项,与题干不同;C项是通过肯定谓项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与题干不同:

只有D项的论证方式与题干相似。

故选D。

  第15题:

一个人只要是诚实的,那么他一定就是一个守法公民。

以下哪项对此最能构成反驳?

()

  A.大多数诚实的人是遵守法律的

  B.有些违法分子是不诚实的

  C.从不说谎的老宋因违规砍伐树木被捕了

  D.不诚实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的情况。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的唯一条件是前件真并且后件假。

题目中要求对题干最能构成反驳的情况,则无疑证明这个命题为假是对其的最大反驳。

C项中老宋“从不说谎”即老宋是“诚实的”,而“违规砍伐树木被捕了”则是对“一定是一个守法公民”的否定,即C项满足了前件真且后件假的情况,则可得知题干命题不成立,从而C项对题干构成了最大程度的反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6题:

陕西自古帝王都。

从周灭商起,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历史上共有十几个朝代建都于陕西。

下列各朝代中,()没有在此建立过都城。

  A.西汉

  B.晋

  C.秦

  D.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晋朝没有在陕西建立过都城,故本题答案选B。

  第17题:

某省人大为了整治校园环境依法制定了《某省整治校园环境条例》,后来由于一起案件,有关部门经审查发现该条例与教育部的某一个有效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B.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

  C.由国务院裁决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C,D。

  《立法法》第86条规定:

  “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依据上述规定,在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有冲突时,只有A项的说法符合法律的规定。

故BCD项当选。

  第18题:

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形式为最适宜,其结构包括()。

  A.目标

  B.主题

  C.情景

  D.任务

  E、评价标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D,E。

与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微观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每一个单元必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主题,任务,评价标准。

主题是课程单元的主要内容范围。

任务是在一定的课程单元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必须完成的学习作业。

评价标准是对于任务完成状况做出判断的依据。

  第19题:

把下面的六个小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③⑤,②④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20题:

下列有关地理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隶属于丹麦

  B.世界四大洋中平均深度最浅的是印度洋

  C.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D.世界第一大湖为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D。

格陵兰岛是丹麦属地,A项正确;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B项错误;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C项正确;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并且是咸水湖,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D项错误。

故本题选BD。

  第21题:

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从理论上说,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在实践中,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唯有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故正确答案为A。

  第22题:

文字:

图片:

书籍

  A.植物:

湖泊:

公园

  B.历史:

文物:

博物馆

  C.混凝土:

材料:

建筑

  D.乘客:

铁路:

火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书籍中包含图片和文字;公园中有植物和湖泊。

B项历史是抽象名词,C项混凝土属于材料的一种。

D项火车与铁路不是包含关系。

  第23题:

除非像给违反交通规则的机动车一样出具罚单,否则在交通法规中禁止自行车闯红灯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一项法规要有意义,必须能有效制止它所禁止的行为。

但是上述法规对于那些经常闯红灯的骑车者来说显然没有约束力,而对那些习惯于遵守交通法规的骑车者来说,即使没有这样的法规,他们也不会闯红灯。

以下哪项最符合题干的断定?

()

  A.一项法规有意义的唯一标准,是能有效制止它所禁止的行为

  B.大多数骑车者都习惯于遵守交通法规

  C.大多数机动车驾驶员都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D.要使禁止自行车闯红灯的交通法规有效实施,必须给违规者出具罚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A项不符合,“因为一项法规要有意义,必须能有效制止它所禁止的行为”换个说法就是,“一项法规只有能有效制止它所禁止的行为才会有意义”,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一个必要条件不一定是“唯一标准”;

  B.C项也不符合,因为题干没有提到闯红灯的骑车者和遵守交通法规的骑车者谁多谁少;D项符合题干的断定,由第一句话换个说法即可得到。

故正确答案为D。

  第24题:

在中国古代,优伶是从事戏剧、歌舞、音乐、说唱乃至滑稽调谑等带有表演性质的艺人的统称。

一般认为,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以戏谑调笑为主的称俳优。

但优伶、倡优、俳优三种称呼的区分并不十分严格,古籍里常常混用。

宋元以来,随着中国戏剧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优伶多用在称呼戏曲演员上,在先秦,优与伶是有所区别的、优所从事的表演较广,而伶专管音乐,因为伶的得名就是来自皇帝是的乐宫伶论。

  这段文字最恰当的标题是:

  ()

  A.

  “优伶”与中国戏剧发展

  B.

  “优伶”角色的内部分类

  C.

  “优伶”统称的古今差异

  D.

  “优伶”概念的历史变迁

  【解析】

  正确答案:

暂无解析。

  第25题:

在“山寨帮”的集体狂欢中,是市场秩序的混乱与沦丧,是国家合法税收被商贩抢劫。

  “山寨”一旦成为一种文化之后,自然________了公众的价值判断,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之间的________就变得模糊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颠倒边界

  B.混淆界线

  C.混杂畛域

  D.模糊界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根据句意,山寨文化只是使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了,不存在价值判断的颠倒,所以排除A项。

界线:

  

(1)两个地区分界的线;

  

(2)不同事物的分界;

  (3)某些事物的边缘。

畛域:

  (书)界限。

界限:

尽头处,限度。

只有B项与语境搭配得当。

  第26题:

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前馈控制的是()。

  A.人力资源部的马经理了解各部门的人员缺口、岗位要求等信息后,决定本轮招聘的职位和数量

  B.某厂进了一批原料,经理要求质检人员对其进行抽样检查,避免不合格原料流入车间

  C.某宾馆经理接到客人投诉客房空调不能使用后,立刻为客人调换了房间,并且组织人员对所有客房的空调进行了检查

  D.某公司将制造环节外包给外地一家工厂,并在建设生产线的同时,培训对方的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定义的关键在于“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

A项,马经理了解各部门的人员缺口、岗位要求等信息,属于收集整理信息,而他决定本轮招聘的职位和数量,属于对未来的预测,是为了避免未来出现人员紧缺或不符合岗位要求的问题,故属于前馈控制。

B项,质检人员进行抽样检查,属于收集信息,目的是为了避免不合格原料流入车间,属于提前采取措施,是前馈控制。

D项,某公司在工厂开工之前就培训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也属于“提前采取措施”,符合定义。

C项,客人投诉空调不能使用,这是已经发生的问题,而不是“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故不符合定义。

  第27题: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

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资料的差异,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致引起学术上的论争。

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作对自己莫大的帮助,把对自己的批评当作珍贵的友谊。

正如李四光所说:

  “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励。

”歌德也说过:

  “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

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下面对这段文字的论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C.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懂得反对意见的重要性

  D.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本段文字的主旨句是“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作对自己莫大的帮助”。

前面用道理论证了康因,后面具体举例论证反对意见的重要性。

  A项在文中只起到引言作用,后面内容没有对它展开论述。

  B.D两项只是作者论证论点的一个论据。

故本题答案为C。

  第28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不可以作为证人的是()。

  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B.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

  C.不能正确表达意志和不能辨别是非的人

  D.未成年人

  【解析】

  正确答案:

暂无解析。

  第29题:

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般来说,小康型的恩格尔系数为()。

  A.大于

  0.6

  B.0.5~

  0.6

  C.0.4~

  0.5

  D.0.3以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故选C。

  第30题:

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