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751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docx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9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集合六篇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篇1

  说教材: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其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

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同时养成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教材中是直接呈现画角的三个基本步骤:

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现画一条射线。

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觉得直接教学生按这些步骤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不容易掌握。

思量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画角的步骤。

但怎样确保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就能正确画角呢?

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体会到画角实际上就是从一个顶点画两条射线,这也正是角的定义,问题是怎样保证两条射线构成的度数符合要求,那就要用到量角器或三角尺这些能量角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来确定第二条射线所在的位置。

想到这儿,我立刻有了主意,那就是先用学具或手势摆出指定度数的角,再在量角器上摆出相应度数的角,最后才是依据所摆的角,想办法画出相应度数的角。

这种教法,既将画角同量角进行了有机整合,又为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搭设了梯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画图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

  1、口算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提高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因此,每节课都应在课前进行口算的热身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运用课件出示口算,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2、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用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画标准的五角星进行新课的导入。

我根据五角星的两个数学特征,每条边长度相等、每个顶角都是36度,引导学生画36度角,进一步探讨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

  3:

画准角的前提是脑海中有角的大致样子,因此在探讨角的画法之前先让学生通过摆角、估计角、辨别角等一系列活动做到“胸中有角”,以达到准确画出指定度数角的效果。

使用实物投影等先进教学设备,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准确、方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课的结尾让学生画标准的五角星,可谓首尾呼应,学以致用。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篇2

  一、创设情境,明白为何而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

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我想在这节课中,这个价值的体现,无非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个四则混合运算学了以后有什么用,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

针对这一点,我就创设了跳绳比赛这个情境,意在通过学生列式解答,比较后发现,综合算式和分步计算虽然都能达到目的,可谓是殊途同归,但是,很明显两条路是不一样的,综合算式显得更简洁、更概括,体现了它的优越性,说明我们今天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要用到的,这样设计为后面的继续学习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索,明确运算顺序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中括号的出现是第一次,从这个符号的名称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一部分可能还没有听说过。

根据这样的学习实际,我就安排了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题目,目的是想让已经知道的学生用中括号来体现它的作用,让还不知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想办法来使原来的题目跟现在的运算顺序符合。

就像课堂中出现的情况那样,有一个学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号以表示区别,通过比较发现,可是可以,但区别不明显,有时候甚至会搞错,而形状不同的中括号,用在这里比较合理。

这样的安排,使已经知道中括号的学生进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还没有听说过的学生从这里更明确了,它只是改变运算顺序的一个符号、一个记号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号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对运算的顺序就更加明了了。

  三、角色换位,培养逆向思维

  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一般都是老师出题考学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还是被动的。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最后,我安排了考考老师的题目,让学生当老师,来考老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想把老师难倒的心理,所以积极性非常的高,个个参与,小手举得高高,而在这参与中,无形地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时时提醒,注意有效阅读

  “阅读”一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用得很多,特别是高段,老师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时时刻刻都含有阅读,如何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提高有效阅读的能力,也是我们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有效阅读来帮助解答问题,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1、在情境中,看完题目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在哪个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来引起学生通过阅读概括要点,为问题的解决搭桥铺路。

2、在计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两个题目中,我有意让学生说说怎么样会做得更快?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比较两个题目的异同,发现在做第二个题目时可以“偷懒”,把中间的答案抄过来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学生明白了仔细阅读、认真看题的必要性,给解题速度带来了方便。

3、错例分析,提高阅读的能力。

在完成了题目后,我安排让学生在数学小家庭中交流,并要找出成员错误的原因。

这里的意图一是概括存在错误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二是培养学生的有效审题的能力,判断做得对或错很简单,但要看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就不简单了,这需要非常认真地去看、去观察才能完成的,这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处:

  题目的难度有所偏大,导致时间紧张,因为考虑面面俱到,重点突出不到位。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篇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

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

在教学例1的第

  

(1)问小数加法时。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

最终得出结论:

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

在教学例1的第

  

(2)问小数减法时。

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

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

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

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

基础性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特别是24加9。

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

7。

56减4。

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

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

应用性练习: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篇4

  一、把握教材,准确定位目标

  24时计时法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生活中对24时计时法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题材。

结合这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理解24时计时法,能用它正确地表示时刻,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②明确两种记时法的不同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

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其中,理解24时计时法并能对两种计时进行互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尊重学生,选择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本节课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辨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完成知识建构。

  三、结合生活,巧设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②合作探究,理解建构;③联系生活,实际应用;④趣味游戏,巩固深化;⑤回顾质疑,拓展延伸。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按照“说一说――猜一猜――想一想”的主线进行教学的。

  说一说:

你喜欢看哪个电视节目?

它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

  猜一猜:

这是什么节目开始了?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新闻联播》是在什么时间播出的?

电视上写的是晚上7:

00吗?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19:

00和晚上7:

00表示的是同一时刻吗?

  想一想:

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计时法?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记时法呢?

我们一起来研究。

  【首先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回顾12时计时法;再用《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构建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注意;最后借助“想一想”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关于24时计时法的经验,引入新课的学习。

  另外,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几个时刻,并出示课题《记时法》(板书),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作好准备。

  2、合作探究,理解建构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比较两种计时法、理解24时计时法、沟通两种计时法。

  

(1)比较两种计时法

  为了使学生体会两种计时法形式的不同和它们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结合板书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②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③你更喜欢哪种计时法?

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工作纸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名称比较

  ()计时法

  ()计时法

  学生汇报时,统一认识:

这种计时法叫做12时计时法(板书)。

它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口语交际中。

而这种计时法采用0时到24时计时,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

它简单明了、不易出错,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邮电、广播电视等部门。

  

(2)理解24时计时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

直观和操作能调动学生耳、眼、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感知更加敏捷、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更加高效。

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我采用了动画演示和学具操作两种手段。

  首先播放这段动画(播放动画),引导学生发现12时后的时刻依次是13时、14时、15时……使学生形成对24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操作学具使感性认识上升为抽象思维。

我为学生准备了标有时间刻度的纸条(出示),用不同的颜色标注0时至12时和12时至24时。

结合时间彩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

①红色、蓝色彩条分别表示什么?

②请把规定的时刻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上。

③0时是今天的开始,它和昨天有什么关系?

④0时是白天还是黑夜?

把月亮画上去吧!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

一天的时间这样短,怎样才能干更多的事呢?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3)沟通两种计时法

  同学们,为了让大家吃好早饭,二七区教文体局把咱们上课时间向后推迟了10分钟,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瞧!

这就是我们新的作息时间表(屏示),你能把它填写完整吗?

填完后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作息时间表

  节次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上

  午第一节上午8:

30――上午9:

108:

30――9:

10

  第二节上午9:

20――上午10:

00()

  课间操()9:

50――10:

10

  第三节上午10:

20――上午11:

00()

  第四节上午11:

10――上午11:

50()

  中午

  下

  午第一节下午2:

40――下午3:

20xx:

40――15:

20

  第二节下午3:

30――下午4:

10()

  活动下午4:

10――下午5:

00()

  【使学生在“观察范例,发现规律――完成表格,应用规律――组内交流,概括规律”的思维过程中,掌握两种

  计时法的互换。

(上午相同,下午只需加上或者减去12即可。

板书)】

  3、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为学生准备了三个现实题材:

  

(1)观察图画内容,你知道答案吗?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钟面和画线段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53

  首班车:

6:

00

  末班车:

20:

00

  本站:

淮河路

  下站:

路寨

  开往:

火车站

  19

  首班车:

6:

00

  末班车:

21:

00

  本站:

淮河路

  下站:

路寨

  开往:

火车站

  郑州市商业银行营业时间

  储蓄:

周一至周日9:

00――17:

00

  结算:

周一至周五9:

00――12:

00

  13:

00――17:

00

  

(2)李叔叔要去火车站附近的红珊瑚大酒店参加会议,晚上8:

30结束。

他能赶上哪趟公交车回家?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3)这是银行的营业时间牌。

到这个牌子,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深入的思考。

  4、趣味游戏,巩固深化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我带你们玩一个游戏。

我用握拳的手臂表示时针,另一个手臂表示分针,请同学们根据2个手臂的位置和夹角判断它表示的时刻。

(做动作)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钟面既可以表示3:

00也可以表示15:

00。

然后再出示18:

00和6:

00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是相同的。

  【这个环节看似游戏,实则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巩固和深化。

  5、回顾质疑,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问题?

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还可以激发学生运用上网、阅读、请教等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为本节课的教学画上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省略号。

  四、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板书

  我采用了比较式板书形式,突出了重点难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想,希望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现。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篇5

  教材说明

  这是一节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

  学生分析

  学生整体上思维敏捷,在新授课上总是表现出较浓的兴趣,课堂反应与接受较快。

  本节课将要教学的“成数与折扣”,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

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

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

所以对成数、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

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农业成数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

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成数、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折扣应用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一份,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流程

  一、联系主活,导入新课。

  师:

我们刚刚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愉快的寒假结束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过去了,就在春节过后,各商家又会搞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呢?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谈话,探学情。

  师:

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学生回答。

  师:

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

  (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

1000元,现价:

700元。

  ②围巾,原价:

100元,现价:

70元。

  ③铅笔盒,原价:

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

1元,现价:

  师:

动脑筋想一想。

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

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学生回答。

  师:

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带着这样的问题,拿出你手中调查到的打七折的标签,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2)讨论,找规律。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师:

说说你们组寻找的方法。

  学生的方法有:

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3)归纳,得定义。

  师:

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

打八折是什么意思?

打九折呢?

打八五折呢?

  学生回答。

  师:

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

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

  师小结: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4)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1:

商店出售录音机,每台原价430元,现价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出示提纲。

  ①打九折怎么理解?

  ②是以谁为单位“1”?

  ③可以改写成一道怎样的应用题?

  ④要求便宜多少元?

也就是要求什么?

  

(2)学生试做,讲评。

  (3)练习,做一做。

  3.教学成数的含义,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1)新闻,探学情。

  (电脑显示:

一则新闻《毛阿敏八成不能来晋演出》)

  师:

看了这则新闻,你想到什么?

是肯定不能来吗?

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认为八成表示有多大的把握?

  学生回答。

  师:

大家说得都很好。

如果把肯定来晋看作100%的话,八成就相当于80%。

这种说法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用到。

  

(2)自学,得意义。

  打开书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汇报情况,概括成数的含义。

  (3)练习。

  师:

就要单元测试了,能不能用含有成数的句子表达你对这次测试有多大的信心?

  ①四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

  ②二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

  ③七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

  ④八成七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

  4.运用成数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2:

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学生试做、汇报、讲评。

  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

  1.判断。

  

(1)成数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2)五成八改写成百分数是5.8%。

()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4)某县今年蔬菜比去年增产四成,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单位“1”。

()

  (5)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