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838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docx

上岗证理论试题一

二氧化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原理

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化合物。

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测定。

本方法的主要干扰物为氮氧化物、臭氧及某些重金属元素。

加入氨磺酸钠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采样后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行分解;加入磷酸及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可以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

本方法适宜测定浓度范围为0.003~1.07mg/m3。

最低检出限为0.2μg/10ml

填空

(1)甲醛法测定SO2波长为(577nm),其显色温度在10℃时,显色时间为(40)min,显色温度在(25)℃时,显色时间为15min。

(2)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在样品溶液显色前应加入(氨磺酸钠)和(氢氧化钠),目的是分别消除(氮氧化物)干扰和(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而在显色时将溶液倾入装有(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的比色管中,原因是显色反应须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3)甲醛法测定SO2主要干扰物为(氮氧化物)、(臭氧)、(某些重金属元素),加入氨磺酸钠可消除(氮氧化物)干扰,为使臭氧不产生干扰,应在采样后放置(20)分钟

(4)甲醛法测定SO2受重金属的干扰主要以(三价铁离子)为严重。

判断

(1)甲醛法测定大气中SO2时,当显色温度在20±2,比色皿为1cm时,要求试剂空白液应不超过0.03吸光度。

(错)

(2)采集的空气中SO2样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可以自行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

(错)

(3)甲醛法测定SO2时,显色反应需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对)

(4)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时,为减少臭氧对分析的干扰,将采样后的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使其自行分解(对)

(5)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时,应吸收液中有六价铬存在,而产生正干扰(错)

(6)甲醛法测定二氧化硫时,PRA(对品红)溶液的纯度对试剂空白业的吸光度影响很大(对)

(7)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时,若样品溶液中有浑浊物,应过滤去除(错)(用离心分离法去除)

(8)二氧化硫测定使得显色温度对结果影响很大,而采样时的温度对结果无影响(错)

简答:

(1)甲醛法分析SO2时,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

1、严格控制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绘制标准曲线和测量样品时温度差<±2℃

2、将含有标准溶液(或样品溶液),氨磺酸钠及氢氧化钠的吸收液倒入对品红溶液时,要迅速并控干。

3、用过的比色管和比色皿应及时用酸洗涤,应避免用硫酸-铬酸洗液洗涤。

(2)用光度法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时,温度对显色有何影响?

如何控制?

答:

温度对显色的影响是:

温度越高,空白值越大。

温度高时,显色快,褪色也快。

控制方法:

使用恒温水浴控制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

(3)光度法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用玻璃皿为何不能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

如已用铬酸洗液浸泡,如何处理?

答:

因Cr6+能使紫红色铬合物褪色,而产生负干扰。

因故避免。

如已用铬酸洗液浸泡,需用(1+1)演算溶液浸洗,再用水冲分洗涤。

(4)分析SO2用的比色皿和比色管上,长期使用后如沾有红色,该如何处理?

答:

比色管用(1+4)盐酸溶液洗;比色皿用(1+4)盐酸加1/3体积95%乙醇混合溶液洗涤。

(5)已知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20ppm,换算成mg/m3是多少?

(二氧化硫分子量为64)

答:

64*20/2.4=57.1(mg/m3)。

(6)甲醛法测定二氧化硫时对品红世纪如何加,为什么?

答:

每加3分停3分钟,依次进行,以使每管显色时间尽量接近。

(7)对大气中二氧化硫进行比色时,是否可以用实际空白作参比,为什么?

答:

不可以,用水作参比,因为试剂空白受温度、放置时间长短和光照射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

(8)对大气中二氧化硫进行比色时,若标准曲线截距达不到要求该如何处理?

答:

应检查显色温度和各种试剂的配置。

氮氧化物(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原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与串联的第一只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氮后,与串联的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

于波长540nm处分被测定吸光度。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mg/m3时,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是在吸收瓶入口端接一段15-20cm长的硅胶管,排除干扰。

访法检出限为0.12μg/10ml。

当采样体积为24L时,NOx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m3

填空

(1)测大气中NOx用的氧化管,若管内的砂子粘在一起,说明(氧化铬)比例太大。

(2)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NOx时,吸收液在运输和(采样)过程中应(避光)。

采样前若发现带来的吸收液已呈粉红色,该吸收液带离实验室后变色的原因是由于(吸收液受光照或暴露在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NOx所致)。

(3)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所用氧化管的最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30%-70%)。

若氧化管中氧化剂板结或变成绿色,表示其中氧化剂(失效)。

使用这样的氧化管不仅影响(流量)同时还会影响(氧化)效率。

(4)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斜率受温度的影响。

温度高则斜率(高)。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对测定有(负)干扰,臭氧对测定可产生(正)干扰。

(5)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斜率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还受分光光度计灵敏度的影响。

温度低于20度时斜率(低),分光光度计灵敏度高则斜率(高),测定样品时,若温度低于绘制标准曲线的温度则测定结果(偏低)。

(6)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空气中SO2浓度为NOx浓度的(10)倍时,对NOx的测定(无)干扰。

(7)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臭氧浓度为氮氧化物浓度(5)倍时,对测定(略有)影响,在采样3小时后,使试液呈现微红色,对测定影响较大。

(8)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当校准曲线的截距达不到要求时,应重新配置(吸收液)。

(9)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当校准曲线的斜率达不到要求时,应重新配置(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10)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的方法检出限为0.05μg/5ml,当采样体积为6L时,NOx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判断

(1)根据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大气中NO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对大气中NOx的测定主要是指NO2,不包括NO。

(X)

(2)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NOx时,过氧乙酰硝酸酯对NOx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X)

(3)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NOx时,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NOx浓度的5倍时,对NOx的测定无干扰。

(X)

(4)测定大气中NOx时,当臭氧浓度为NOx的5倍时,对NOx测定无影响。

(X)

简答

(1)NOx吸收液在采样、运送及存放过程中,为何要采取避光措施?

答案:

由于日光照射能使吸收液显色,因此要采取避光措施。

(2)什么是氮氧化物?

答:

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TSP(重量法)

1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系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

2空白滤膜准备:

1)每张滤膜均需用X光看片机进行检查,不得有针孔或任何缺陷。

在选中的滤膜光滑表面的两个对角上打印编号。

2)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室)中平衡24h。

平衡条件:

温度取15~30℃中任一点,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范围内。

记录平衡温度与湿度。

3)在上述平衡条件下称量滤膜,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记录滤膜重量。

4)称量好的滤膜平展地放在滤膜保存盒中,采样前不得将滤膜弯曲或折叠。

3说明

1)滤膜称量时的质量控制:

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恒温恒湿箱(室)内,按平均条件平衡24h,称重。

每张滤膜非连续称量10次以上,求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

以上述滤膜作为“标准滤膜”。

每次称空白或粉尘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

若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的±5mg(中流量为±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数据可用。

否则应检查称量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2)采样器应定期维护,通常每月维护一次,所有维护项目应详细记录。

填空

(1)测定总悬浮物颗粒常采用(重量)法。

采样器按采样流量可分为(大流量),(中流量),(小流量)采样器。

采样器按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0.30)m/s,单位面积滤膜在24h内滤过的气体量应为(2~4.5)m3/(cm2×24h)。

(2)用于采集总悬浮颗粒的滤膜和空白滤膜称重前应在平衡室内平衡(24)h,采样前的滤膜不能(弯曲)或(折叠)。

(3)采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时,通常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同时应注意滤膜的(毛面)向上。

(4)测定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时,如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

(5)采集TSP时两台采样器应相距(2—4)米,采样口与基础地面相对高度为(1.5)米。

简答

(1)测定TSP时,对采样后的滤膜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

应检验滤膜是否出现物理性损伤,是否有穿孔漏气现象。

若出现以上现象则此样品滤膜作废。

降尘(重量法)

1、原理

空气中可沉降的颗粒物,沉降在装有乙二醇水溶液为收集液的集尘缸内,经蒸发、干燥、称重后,计算降尘量。

方法检出限为:

0.2t/(km2·30d)。

2、采样

采样点的设置

1)应选择集尘缸不易损坏的地方,且易于操作者更换集尘缸。

通常设在矮建筑的屋顶,必要时可以设在电线杆0.5m为宜。

2)采样点附近不应有高大建筑物及高大树木,并避开局部污染源。

3)集尘缸放置高度应距离地面5~12m。

在某一区域内采样,各采样点集尘缸的放置高度尽力保持在大致相同的高度。

如放置屋顶平台上,采样口应距平台1~1.5m,以避免平台扬尘的影响。

4)集尘缸的支架应该稳定并坚固,以防止被风吹倒或摇摆。

5)在清洁区设置对照点。

3瓷坩埚的准备

将瓷坩埚洗净、编号,在105℃±5℃下,烘箱内烘3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50min,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烘50min,冷却50min,再称量,直至恒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4mg),此值为W0。

4说明

1)大气降尘系指可沉降的颗粒物,故应除去树叶、枯枝、鸟粪、昆虫、花絮等干扰物。

2)蒸发浓缩试验要在通风柜进行,应注意保持柜内清洁,防止异物落入烧杯内,影响测定,样品在瓷坩埚中浓缩时,不要用水淋洗坩埚壁,否则将在乙二醇与水的界面上发生剧烈沸腾是溶液溢出。

3)应尽量选择缸底比较平的集尘缸,可以减少乙二醇的用量。

4)在蒸发过程中,要调节电热板温度,使溶液始终处于微沸状态。

简答

(1)降尘量和降尘组分分别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答:

降尘量用t/(km2·月)表示,降尘组分用g/(m2·月)表示

(2)什么是大气降尘?

答:

是指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种里自然沉降在集尘缸中的颗粒物。

(3)降尘样品采集的时间要求精确到多少?

答:

0.1天

(4)在夏季和冬季采集降尘时,为防止微生物及藻类生长和冰冻,应在降尘罐中加入何种试剂?

答:

夏季加入0.05mol/L的硫酸铜溶液2-8ml以抑制微生物及藻类的生长,冬季应加入乙醇或乙二醇溶液防止冰冻。

颗粒物(重量法)

1原理

按等速原则从烟道中抽取一定体积的含颗粒烟气,通过已知重量的滤筒,烟气中的尘粒被捕集,根据滤筒在采样前后的重量差和采气体积,计算颗粒物排放浓度。

2仪器

玻璃纤维滤筒或刚玉滤筒。

3采样前的准备

滤筒在105~110℃烘箱中烘干1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重。

4说明

1)采样前,采样系统要进行漏气检查

2)滤筒在采样前应检查滤筒外表有无脱毛、裂纹或空隙等损坏现象,如有应更换滤筒。

当用刚玉滤筒采样时,滤筒在称重前,要用细纱将滤筒口磨平,以防止因口部不平而密封不严。

未来校正在实际采样过程中滤筒外表脱毛引起负的测定误差,应在清洁的环境条件下,测定两个空白样品。

每个空白样品的采样时间等于在烟道或管道内采集每个颗粒物样品的时间;恒流采样,采样流量等于在烟道或管道内采集每个颗粒物样品的平均采气量(L/min)。

3)使用等速采样管采集高浓度颗粒物时,采样过程中注意采样管测压孔是否有积灰或堵塞现象,如有堵塞应及时清除,保证等速精度。

4)测试仪器装的流量计要定期校正,转子流量计每年校正一次。

累计流量计每半年校正一次,如使用频繁,应缩短校正时间。

填空

(1)采集烟尘的滤筒常用的有(玻璃纤维)滤筒和(刚玉)滤筒两种。

(2)预测流速法只适合用测量流速(比较稳定)的污染源

(3)烟气含湿量的测定方法有干湿球法、(重量)法和(冷凝)法。

(4)在矩形烟道内采集烟尘、若管道断面积小于0.1m2,且流速比较均匀对称时,可取(断面中心)作采样点。

(5)烟尘采样中,当采样速度小于气流速度时,测定结果会(高于)实际浓度值;当采样速度大于气流速度时,测定结果会(低于)实际浓度值。

(6)烟气采样中应记录现场大气压及(采样流量)、(采样时间)、(流量计前的气体温度和压力)。

(7)烟气采样时采样管的入口应与气流方向(垂直)或(背向)气流。

(8)当进入采样嘴的气流速度与测点处的烟气流速(相等)时,才能取得有代表性的烟尘样品。

这也就是(等速)采样。

(9)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3)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3)min,但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不得少于

(1)m3,取3次采样的算术均值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

(10)当被测烟气是高温或有毒气体,且测点又处于正压状态时,采样空应有(防喷)装置。

(11)在烟尘等速采样中,当采样速度与烟道内的气流速度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时,是允许的。

(12)对烟尘温度测定常用(玻璃水银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

(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

(14)玻璃纤维滤筒适用于(500)度以下的气体采样,刚玉滤筒用于(1000)度以下的气体采样。

(15)烟气测试中采样孔内径应不小于(80)mm

(16)采样断面的气流最好在(5)m/s以上。

(17)测定烟气流量和烟尘样品时,如果在水平和垂直烟道上都具备采样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在(垂直)烟道上采样。

(18)为了从烟道中取得有代表性的烟尘样品,须按(等速)原则采集样品。

判断

(1)烟尘采样嘴的形体应以不扰乱吸气口内外的气流为原则。

(√)

(2)采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NOx时,可以用不锈钢材质的采样管采样。

(√)

(3)烟气测试中,由于大多数有害气体的采样量不大,流量计宜采用0~2L/min。

(√)

(4)烟气测量时的采样时间应视有害气体的浓度而定。

(√)

(5)烟气采样时如果采样速度小于烟道中的气流速度,测定结果会偏高。

(√)

(6)烟气测试中,应在排气筒水平烟道上优先选择采样点位。

(√)

(7)气态或蒸汽态有害物质分子在烟道内的分布与烟尘一样是不均匀的。

(×)

(8)治理烟尘的设备中电除尘器(包括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8%左右。

(√)

文丘里、斜棒栅除尘器一般除尘效率可达87%-90%。

(×)

水膜除尘器一般除尘效率可达92%-95%。

(×)

(9)锅炉烟尘测试的标准方法中规定,对排放浓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8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

(×)

(10)等速采样是指烟气在管道中气流分布是等速的。

(×)

(11)烟尘测试时的采样时间应视有害气体的浓度而定。

(√)

(12)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烟气中SO2浓度时,要求采样管加热保温,温度不得低于120℃。

(√)

(13)预测流速法在烟气流速稳定和流速变化较大的条件下都可使用(×)

(14)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烟尘浓度时,其采样嘴直径不得小于5mm(√)

(15)烟尘测试中要求采样嘴轴线与烟气气流方向的偏差不得大于10o(√)

(16)烟气采样时采样管入口应面向气流(×)

(17)烟尘采样中当采样速度大于烟道中的气体流速时,测定结果会偏低(√)

(18)在固定污染源的颗粒物采样前,应将玻璃纤维滤筒在烘箱内105下烘2小时(×)

(19)在固定污染源的颗粒物采样前,应将刚玉筒在烘箱内400下烘1小时(√)

选择

(1)锅炉烟尘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特别是接近满负荷时)或负荷突然改变时,烟尘的排放量常常随之(A)。

A.增加B,减少

(2)在锅炉烟尘测定时,测定位置应尽量选择在(B)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分。

测定位置应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的下游方向大于(F)倍直径处,和距上述部位的上游方向大于(D)倍直径处。

A,水平B,垂直C,2D,3E,4F,6

(3)采集烟尘用的采样嘴入口角度应(B)45%,入口直径不得小于(F)mm。

A,大于B,小于C,2D,4E,6F,5

(4)测定烟尘流量和采集烟尘样品时,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A)倍并应增加监测点数量

A、1.5B、3C、6

(5)移动采样是用(A)滤筒在以确定的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要求各点采样时间(C)

A、一个B、几个C、相同D、不同

(6)锅炉SO2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时,SO2排放量3。

选择答案:

①不变②减少③增加

简答

(1)用预测流速法测定烟尘时,需测定那些参数才能算出等速采样流量?

答:

测定烟气温度、压力、含湿量等气体参数和流速。

(2)烟尘排放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烟尘排放量主要受:

1,锅炉燃烧方式。

2锅炉运行情况。

3,燃煤性质(如灰分、粒度等);4,锅炉负荷因素影响。

(3)为什么在垂直烟道采样有代表性?

答:

在水平烟道内由于克里的重力沉降作用,较大烟粒有偏离流线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水平烟道中尘粒浓度不如垂直烟道均匀。

(4)用于采集烟尘的滤筒有哪几个特点?

答:

要求滤筒要捕集率高、阻力小、便于放入采样装置内。

(5)烟气采样系统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

采样管、捕集装置、冷凝器、干燥器、流量计和控制装置、抽气泵。

(6)在烟尘采样期间由于尘粒在滤筒上逐渐聚集,阻力会有所增加。

如用普通型烟尘采样器如何处理?

答:

随时调节流量,以保持等速条件。

同时记下流量的温度和压力。

臭氧(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臭氧是一种带蓝色气体,是较强的氧化剂,有特殊的气味。

在生活环境中,当臭氧的浓度达到0.02mg/m3时,就可以嗅到。

1原理

空气中的臭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存在下,与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等摩尔反应,褪色生成靛红二酸钠。

在61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蓝色减褪的程度定量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二氧化氮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高,约为二氧化氮质量浓度的6%。

空气中氯气、二氧化氮的存在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高。

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限浓度为0.01mg/m3。

当采样体积为5~30L时,本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范围为0.030~1.200mg/m3。

2采样

在采样的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严格避光。

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

1原理

一氧化碳对以4.5μm为中心波段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程度与一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浓度。

水蒸气、悬浮颗粒物干扰一氧化碳测定。

测定时,样品需经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过滤管去除水蒸气,经玻璃纤维滤膜去除颗粒物。

方法检出限为1.25mg/m3(1ppt),测定范围为0~62.5mg/m3(1ppt)。

2说明

仪器启动后,必须充分预热,确定稳定后再进行样品测定,否则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仪器一般用高纯氮气调零。

为了确保仪器的灵敏度,在测定时,使空气样品经硅胶干燥后再进入仪器,防止水蒸气对测定的影响。

填空

(1)非分散红外法测定CO时的中心波段吸收波长为(4.5μm),吸收值与CO浓度成(直线)关系。

简答

(1)非分散红外法测定CO时,所使用的高纯氮气如达不到要求,用什么方法净化?

答:

可以用霍加拉特管加热至90-100度对其净化

(2)已知CO浓度为3mg/m3,换算成ppm是多少

答(22.4/28)*3=2.4

氟化物(滤膜。

氟离子选择电极)

空气中的无机气态氟化物以氟化氢、四氟化硅等形式存在,颗粒物中有时也含有一定量的无机氟化物。

已知体积的空气通过磷酸氢二钾(碱性)浸渍的滤膜时,氟化物被固定或滞留在滤膜上,滤膜上的氟化物用盐酸溶液浸溶后,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

滤膜法可测定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

1原理

空气中的氟化物与滤膜上的磷酸氢二钾反应后被固定:

K2HPO4+HF=KH2PO4+KF

滤膜用盐酸溶液浸渍后,氟化钾(KF)中氟以氟离子(F-)形式存在,当氟电极与含氟溶液接触时,电池的电动势(E)随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变化而改变。

本方法测定的是游离的氟离子,某些高价阳离子如Fe3+、Al3+、Si4+存在时(浓度上限为20mg/L)产生干扰,可用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来消除;若高价离子浓度大于20mg/L时则需采用蒸馏法消除其干扰,但对于环境空气此种现象很少。

本方法可测得氟化物最低限量为5μg,当采样体积为10m3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5μg/m3

2采样

采样时,在滤膜夹中装入两张磷酸氢二钾浸渍滤膜,中间隔2~3mm,以100~120L/min流量(气流线速约为0.3~0.4m/s),做好采样记录(开始和结束时间、流量、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采样点、样品编号等)。

采样后,用干净镊子将样品取出,对折放入塑料袋(盒)中,密封好,带回实验室,贮存在空干燥器中,必须在六个星期内完成。

3说明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时,一般应在室温低于30℃下操作。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氟化物是指什么?

答:

指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硫酸盐化速率(碱片-重量法)

1原理

碳酸钾溶液浸渍过的玻璃纤维滤膜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等发生反应,声称硫酸盐。

测定生成的硫酸盐的含量,计算硫酸盐化速率。

其结果以每日在100cm2碱片上所含三氧化硫毫克数表示。

方法检出限0.05mgSO3/(100cm2碱片.天)

说明

制备碱片时,滴加碳酸钾溶液应保证滤膜浸渍均匀,不的出现空白。

填空

(1)我国测定环境空气硫酸盐化速率的方法主要是(碱片-重量法),碳酸钾溶液浸渍过玻璃纤维滤膜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等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

其结果以每日在(100)cm2碱片面积上所含(三氧化硫)毫克数表示。

(2)硫酸盐化速率的采样口语及出面相对高度为(1.5)米。

(3)硫酸盐化速率的采样放置时间应为(30±2)天

简答

(1)测定大气硫酸盐化速率时,滤膜为何要经碳酸钾溶液浸泡?

答:

因碳酸钾溶液呈碱性,以吸收含硫氧化物生成盐。

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1原理

用稀硫酸溶液吸收的氨,在碱性条件下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

该络合物的色度与氨的含量成正比,在420nm波长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样品中含有三价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醛类有机物时,干扰测定。

加入一定量的酒石酸钾钠溶液可消除三价铁等金属离子的干扰,若样品因产生异色而引起干扰的情况下,可在样品溶液中加入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