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097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

  第1题: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0C。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现象与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视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量。

根据上文,下列关于“温室效应”概念的解释,准确的是()。

  A.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B.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升高的效应

  C.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

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D.指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

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中已经对“温室效应”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温室效应。

  在物理学上是指透视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知“温室效应”的概念有三个关键信息:

透视阳光的密闭空间、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保温效应。

四个选项中完全包括这三个关键信息的只有C项,故答案为C。

  第2题:

下列关于外汇储备的说法不正确是()。

  A.外汇储备是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B.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C.某国的外汇储备包含其持有的外国国库

  D.经济实力越强的国家,其持有的外汇储备就越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而经济体系的实力与繁荣程度,并不是以其外汇储备的多寡来衡量的,因此,D项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第3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第4题:

近代以来关于文化创新的种种主张,无论是托古改制还是挟洋自重,都只是在内忧外患之际,面临启蒙和救亡两大时代任务的知识分子的__________,实用性和目的性过于明确,其实将文化降低到可随意置换的“器”的地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黔驴之技

  B.金石之计

  C.缓兵之计

  D.权宜之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金石之计:

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缓兵之计:

先拖延时间,再想办法。

权宜之计:

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A项明显不符合句意,而且褒贬失当,作者并没有贬低的意思,故首先排除。

  “托古改制”和“挟洋自重”的主张都是为应付当时的内忧外患而提出的策略,因此是“权宜之计”。

既然已经采取了一些办法,就不能再说是“缓兵之计”,排除C项。

由“只是”和“过于”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知识分子的计策并非是完全赞同的,故排除B项。

本题选D。

  第5题:

所谓的“现代化”,是用高新科技去保存一个民族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适得其反地将过去连根拔起,慌忙移植一个外国的东西。

所有对文化的保存都不是单纯为了缅怀过去,恰恰是为了未来,因为没有过去的人必然失去未来。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A.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重塑

  B.运用高新科技保存民族文化的意义

  C.保存文化对民族未来发展的价值

  D.民族文化应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由“所有对文化的保存都不是单纯为了缅怀过去,恰恰是为了未来……”可知,本段话意在强调保存文化对民族未来发展的价值。

故选C。

  第6题:

药厂使用电动研磨器将一批晒干的中药磨成药粉,厂长决定从上午10点开始,增加若干台手工研磨器进行辅助作业,他估算如增加2台,可在晚上8点完成,若增加8台,可在下午6点完成。

问如果希望下午3点完成,需增加多少台()

  A.20

  B.24

  C.26

  D.32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假设以前有研磨机x台,由于研磨的中药量是一定的,所以:

10(x+2)=8(x+8),可得x=22台,中药量为10(x+2)=240,要下午3点完成则需要240÷5=48台,即需要增加26台。

  第7题:

  ()对于窘迫相当于()对于惊恐

  A.尴尬惊慌

  B.捉襟见肘心惊胆战

  C.急迫害怕

  D.心急火燎心殒胆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捉襟见肘形容非常窘迫;心惊胆战形容十分惊恐。

  第8题:

起草部门将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审查。

该送审稿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应报经下列哪一机关同意?

()

  A.起草部门

  B.国务院办公厅

  C.国务院法制办

  D.国务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将行政法规送审稿或者行政法规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发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有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反馈的书面意见,应当加盖本单位或者本单位办公厅(室)印章。

重要的行政法规送审稿,经报国务院同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故选D。

  第9题:

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___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

它的巢是一个的纸房子。

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名不虚传

  B.自然而然货真价实

  C.兢兢业业巧夺天工

  D.无师自通名副其实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

先看第一个空,“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营造巢,与这层语义照应的有

  B.D两项。

再看第二个空,货真价实:

冀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显然这里强调的是“纸房子”这一名称与实际相符,可见“名副其实”更符合文意,故选D。

  第10题:

我国卫生部规定,1名供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提供给()。

  A.8名妇女受孕

  B.6名妇女受孕

  C.15名妇女受孕

  D.5名妇女受孕

  E、10名妇女受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11题:

秦汉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

  A.对

  B.错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

  第12题:

维纳认为,学生学习成败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任务难易

  B.能力

  C.心态

  D.运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13题:

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下列情况仍然存在的是()。

  A.万马奔腾

  B.川流不息

  C.五光十色

  D.短斤少两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五光十色的产生是光学原理,与有无重力无关。

故选C。

  第14题:

皮亚杰认为,人从其生物方面继承了()

  A.组织和适应的特性

  B.思维和行动的特性

  C.操作和处理的特性

  D.领导和被领导的特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15题:

  “悲情”似乎很容易成为媒体的一种__________,在关注弱者时“贩卖”悲情;在各类电视纪实节目中,讲述悲情;春运了,__________不能回家的悲情;奥运丢失金牌了,讲述遭人暗算的悲情……悲情似乎无处不在。

只是,当“悲情”成为习惯性“卖点”时,它的边际效应一定在递减。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焦点宣扬

  B.手段夸张

  C.习语诉说

  D.选择渲染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一空,“焦点”与“一种”搭配不当,排除A;根据旬意可知,“悲情”是媒体常用的主题,而非习惯用语,“习语”不合句意,排除C。

第二空,“夸张”与媒体报道的客观性相悖,排除B。

故本题答案为D。

  第16题: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

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⑤⑥,②③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图形④④⑤都含有5个封闭区域,图形②③⑥都含有4个封闭区域。

  第17题:

甲、乙和丙三种不同浓度、不同规格的酒精溶液,单瓶重量分别为3公斤、7公斤和9公斤,如果将甲乙各一瓶、甲丙各一瓶和乙丙各一瓶分别混合,得到的酒精浓度分别为50%、50%和60%。

如果将三种酒精各一瓶混合,得到的酒精中要加入多少公斤纯净水后,其浓度正好是50%?

  A.1

  B.1.3

  C.1.6

  D.1.9

  【解析】

  正确答案:

C。

设每瓶甲、乙、丙溶液中含有酒精的量分别为x,y,z,根据两两混合之后的浓度,可知x+y=(3+7)×50%=5,x+z=(3+9)×50%=6,y+z=(7+9)×60%=

  9.6。

  以上三式相加除以2,可得x+y+z=

  10.3。

如果要求甲、乙、丙各一瓶混合之后浓度为50%,需要加纯净水

  10.3÷50%-(3+7+9)=

  1.6公斤。

  第18题: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造就了约旦人特殊的性格和国策。

在几乎整个中东穆斯林世界对以色列的大背景下,约旦却对整个西部边界都与之接壤的邻国以色列奉行和睦政策。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同室操戈

  B.大动干戈

  C.短兵相接

  D.同仇敌忾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同室操戈:

自家人动刀枪。

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短兵相接:

指近距离搏斗。

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同仇敌忾:

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现多指共同作战;多用作褒义。

  由几乎整个中东穆斯林世界对以色列的一致态度可知.此处填\第19题:

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A.

  “六三”学制

  B.

  “五四”学制

  C.

  “九年一贯制”

  D.

  “四二”学制

  E、“六年制”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C。

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

  第20题:

很可能是因为她自己耳背,所以也怀疑别人耳朵不太好使。

这就使得她先生跟她说话须像吵架一样,轮到真正吵架时便没有了_______,一来二去,_______也就没有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内容烦恼

  B.激情怒气

  C.力气感情

  D.气势尊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这个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根据第一句话,耳背的是妻子。

两个人平时说话就像吵架一样,那么吵架与说话便没有了区别,该吵的都以“说话”的形式说完了,于是吵架便没有了内容,从此烦恼也不见了。

本题还可以从思想感情上把握,整段话倾向于表达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并不带有消极的色彩,更无关“尊严”,排除D。

既然是“吵架便没有了……,,那么第二空倾向于填一个不好的东西没有了,排除C。

相对于“烦恼”,“怒气”更像是在说某一次吵架,而“烦恼”则是宏观上从长远来看的结果。

结合“一来二去”,本题选用A项最为恰当。

  第21题:

其实,许多历史文化遗址,何止“普通”,有的甚至已经陈旧颓破。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其。

沧桑变迁,更是遗址上烙刻的不可复制的历史。

文物的保护。

也应包括对这种逝去岁月“年轮”的保护。

不仅是辛亥革命遗址,在凝结着屈辱与奋争的近代历史中,还有更多有价值的“普通”,等待我们去保护。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光彩见证

  B.价值表现

  C.声誉刻画

  D.内涵描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沧桑变迁,更是遗址上烙刻的不可复制的历史”可知,句中是就历史文化遗址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而言,与“声誉”、“内涵”无关,排除

  C.D。

  第二空中.与“逝去岁月‘年轮”’对应,历史文化遗址是作为历史活的见证而存在的。

  本题答案为A。

  第22题:

规范“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是()。

  A.行政组织法

  B.行政行为法

  C.行政法制监督法

  D.行政救济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

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故选B。

  第23题:

学生形成道德认知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和道德评价。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24题:

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工作圆满结束,获得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诗经》一书,荣获今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参加评选活动的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参评图书达到634种,总品种数较去年增长1.28%。

中国获奖图书《诗经》由刘晓翔设计,因其典雅、质朴而不失创意获得专家们的青睐。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依据的是图书的装帧设计

  B.中国最美的书注重图书的形式之美同时兼顾图书内容

  C.中国最美图书的总品种数比去年增长1.28%

  D.

  “世界最美的书”总品种数比去年增长1.28%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本题可使用排除法。

B项“兼顾图书内容”在文段中没有依据,排除。

  C.D两项偷换概念,“较去年增长1.28%”的是2020年“世界最美的书”的参评图书总品种数.排除。

A项可由文段末句推出,故当选。

  第25题:

讲授技能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运用,是由于它具有如下特点()。

  A.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B.知识传授的系统性

  C.老师主体的权威性

  D.时间运用的高效性

  E、学生主体的权威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D。

第26题:

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时代歌手聂耳是云南人

  B.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询

  C.电影被称为“第五艺术”

  D.光年和纳米都是长度单位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D。

电影从产生至今,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是继文学、戏剧、音乐、雕塑、绘画、建筑之后的第七艺术。

在前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于音乐之中。

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是一种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综合艺术。

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在1911年发表的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代名词。

ABD均正确。

  第27题:

知识沟假设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获得媒介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知识沟和代沟一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B.在现代知识沟扩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C.知识沟由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决定

  D.获得知识越快速的人知识沟就越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由文意可知,“知识沟”指的是群体之间的知识差距,单独一个对象没有参照物不存在“知识沟”的问题.且“知识沟”通常用扩大或是缩小衡量,不能用深浅表示。

本题答案为D。

  第28题:

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共同使用一条宽带上网。

他们平均分推了上月使用的宽带上网费(无任何套餐,按流量计费),并约定届时按各人实际使用流量进行结算。

根据流量查询结果,甲、乙、丙分别比丁多用了3G、7G、14G的网络流量。

最后结算时,乙将超平均流量的使用费

  0.7元付给丁,那么丙应付给丁多少钱?

  A.1.4元

  B.2.1元

  C.2.8元

  D.3.5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解析】假设丁没有上网,则四人平均每人耗费流量6G,乙实际用了5G,使用费为

  0.7,可知丁共需收费为6×

  0.7=

  4.2元,乙已给丁

  0.7元,故丙还需给丁

  4.2-

  0.7=

  3.5元。

选择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