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103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江西广丰区招聘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武昌起义胜利是因为()。

①维新派的推动②同盟会的推动③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④新军中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武昌起义并无关系。

  第2题:

成语“蓬荜生辉”中的“蓬荜”是对()指称。

  A.自己的豪宅

  B.自己的陋居

  C.对方的豪宅

  D.对方的陋居

  【解析】

  正确答案:

B。

  第3题:

如图,将正方形边长三等分后可得9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把中间的小正方形去掉,对剩下的8个小正方形,均按上面方法操作。

问:

对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如此操作三次后所剩白色区域的面积是多少?

  A.如图所示

  B.如图所示

  C.如图所示

  D.如图所示45

  B.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第4题: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所遵循的原则是()。

  A.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B.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

  C.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

  D.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创新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关系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故本题答案选A。

  第5题:

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出发点不是单方面地向世界中国文化,更不是只着眼于宣扬中国“实力”。

我们最大的利益就是与世界文化多元,参与到正在形成的新的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来,探究中国文化作为重要的一员,如何参与解决世界难题,如何反对单边统治,抵制精神殖民,开创新的精神世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灌输共生

  B.传播互补

  C.阐释竞争

  D.渗透发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对应关系。

由句意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和“单方面”相对应。

  “灌输”更能体现这种单向性。

第二空。

对应“作为重要的一员”、“参与”、“单边统治”可知,“共生”最契合。

故本题答案为A。

  第6题:

我国地貌最低的地方是()。

  A.准格尔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艾丁湖湖面

  D.青海湖湖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我国地貌最低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故选C。

  第7题: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B.

  《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C.中国清代的理财官王茂荫

  D.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者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本段文字主要讲的是《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及提到他的原因,而不是讲王茂荫与《资本论》的关系,所以B项正确,A项不正确。

  C.D两项的表述在文段中体现不出来。

  第8题:

来源于子囊菌纲菌类植物的中药材是

  A.海藻

  B.松萝

  C.冬虫夏草

  D.茯苓

  E、灵芝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9题:

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静而真诚地说:

  “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班上做画报”

  B.不予理睬,擦掉画,开始上课

  C.立即查找做画人

  D.批评教育学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面对突发的事件,A项的做法既快速地处理了突发事件,又鼓励了作画的学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

故当选。

  第10题: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因为真理也是发展的,所以就要不断地追求真理。

选项A和选项B的观点本身是正确的,但与题干不符;选项D说法本身就不对。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第11题: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

隋代即有赏牡丹的记载,但直至盛唐,牡丹才真正取代六朝咏梅的遗风,成为占据咏花新宠地位的“国花”,洵非偶然。

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

说牡丹,便是说庸人的大气与雍容。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牡丹成为唐代“国花”的历史文化机缘

  B.牡丹在盛唐时取代梅花,成为“国花”

  C.牡丹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

  D.牡丹是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代表了唐人的大气和雍容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本段文字没有明显的主旨句,因此需要概括整个文段的内容进行作答。

  C.D项都是原文的部分内容,表述过于具体,概括性不强,故排除。

B项的内容涵盖在A项之中,但文中“盛世…”洵非偶然”

  “适逢其会”

  “王者之风”等内容都说明,牡丹成为唐代“国花”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因为正好赶上了盛世,迎合了盛世审美的需要。

这正是牡丹成为“国花”的“历史文化机缘”。

因此B项不如A项表述全面。

  故本题选A。

  第12题:

自1990年到2020年,中国的男性超重比例从4%上升到15%,女性超重比例从11%上升到20%。

同一时期,墨西哥的男性超重比例从35%上升到68%,女性超重比例从43%上升到70%。

由此可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墨西哥,女性超重的增长速度都高于男性超重的增长速度。

以下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描述了上述论证的缺陷?

  A.某一类个体所具有的特征通常不是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B.论证中提供的论据与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致的

  C.中国与墨西哥两国在超重人口的起点上不具有可比性

  D.在使用统计数据时,忽视了基数、百分比和绝对值之间的相对变化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评价型题目。

由题干数据可知,中国男性超重比例上升了11个百分点。

女性超重比咧上升了9个百分点;墨西哥的男性超重比例上升了33个百分点,女性超重比例上升了27个百分点。

由此可知。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墨西哥,男性超重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女性超重的增长速度。

与题干所得出的结论相反,所以B项最准确地描述了上述论证的缺陷。

  第13题: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是()

  A.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B.导致学生机械学习

  C.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D.太耗费时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14题:

某公司2020年有两项重大改革举措:

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就要削减公司开支,削减公司开支就要降低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而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以下哪项能作为从上述断定中推出的结论?

()

  A.该公司应该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

  B.该公司的这两项举措难以同时进行

  C.如果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降低了,就不能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D.该公司改革的顺利进行主要依靠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根据题干可以得到两个命题:

如果降低公司运营成本,那么就会降低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只有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才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从这两个命题出发,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时进行。

故本题选B。

  第15题:

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

有关这8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I.有人是广东人。

  II.有人不是广东人。

  III.主任不是广东人。

  以下哪项为真?

  A.3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

  【解析】

  正确答案:

A。

  第16题:

2008年,福建宁德金涵乡上金贝村发现了一座形式奇特的古墓,引发了近一年的纷争。

2009年9月,墓主人的身份得到了确认,因为福建省文物局对外发布消息称,经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确认,宁德上金贝古墓建造年代为元末明初,墓主人并非建文帝。

下列最有可能作为上述论证前提的假设是()。

  A.从宁德上金贝古墓中发掘出的很多文物,上面有铭文表明墓主人并非建文帝

  B.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做出的考古发现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并得到公认

  C.参与发掘工作的所有人员均证明,墓中发掘出来的文物全是真的

  D.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多次成功地发掘古代坟墓,经验很丰富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题干的论证过程是:

墓主人身份得到确认一福建省文物局发布消息~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确认墓主人并非建文帝。

因此,要最终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就必须保证前提“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确认墓主人并非建文帝”为真。

因此,B项是必须假设的,这样可以证明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结论是可信的,从而才能继续进行之后的推理。

故本题选B。

  第17题:

票房数据的下降不禁让人发问:

观众是否在逃离电影院呢?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数据的减少并不等同于电影市场的走坏,反而恰恰是市场逐渐成熟、观众愈发______,行业______的必经阶段。

  A.挑剔去芜存菁

  B.理性百废俱兴

  C.精明精雕细琢

  D.机敏大浪淘沙

  【解析】

  正确答案:

A。

  第18题:

在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单糖发酵试验中,具有鉴别意义的单糖是

  A.葡萄糖

  B.麦芽糖

  C.蔗糖

  D.菊糖

  E、乳糖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E。

  第19题:

房产税常常被认为是政府抑制投机性购房,增加炒房者持有成本,遏制高端投机行为。

事实上,当政府迫于土地财政的压力垄断和限制土地供应,土地供应不足是房价上涨的实质,高房价其实与炒房无关,所以房产税是头痛医脚。

这段话的主旨是()。

  A.房产税能遏制高端投机行为,增加炒房者的持有成本

  B.高房价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供应不足,与炒房无关

  C.征收房产税不能解决房价上涨问题

  D.征收房产税实属无奈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事实上”表转折关系,其后的内容为重点,首先排除A项。

在表转折关系的这个句子中,前为因,后为果,因果关系结果为重点,即“房产税是头痛医脚”,由此排除B项,选C,即征收房产税不能解决房价上涨问题。

D项为弱干扰项,但“无奈”的含义偏离了文段主旨,文段主要说的还是征收房产税并不能解决问题,故排除。

  第20题:

相对于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这两种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即只有当乘客流量相当大时才会实现盈亏平衡,所以适宜在已经成熟的社区建设,但这样一来,就不能起到为土地开发导向的作用。

如果想用轨道交通导向,就要忍受较长时间的亏损,并且冒较大投资风险,且难以融资。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投资风险比轨道交通小

  B.轨道交通需要规模经营

  C.轨道交通想要收回投资成本,就要在客流量很大的地方建设

  D.轨道交通只要忍受较长时间的亏损,就一定能扭亏为盈

  【解析】

  正确答案:

D。

  第21题:

开放的社会应有开放的心灵。

改不改国籍、改成哪个国家的国籍,这都是每一个公民的自由。

因此,对那些更改国籍的人不应过多谴责,也不应强硬地把更改国籍和爱不爱国画上等号。

爱国是一个大的概念,可以将之理解为内心的一种情愫而不是仅仅将其局限在某个行为准则上。

如果必须拥有中国国籍的人才可以“爱我中华”,那每逢中国遭遇危难,全球几千万华人的爱国行为又当如何解释呢?

虽加入了外国国籍,但当中国需要时随时准备待命出发.这无疑就是一种爱国表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要持有正确的国籍观

  B.应以开放的心灵对待更改国籍的人

  C.更改国籍≠不爱国

  D.更改国籍是每一个公民的自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主要强调应该以开放的心灵对待更改国籍的人。

对此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一是更改国籍是每一个公民的自由;二是更改国籍并不等于不爱国。

B项全面地概括了这两个方面,因此本题答案为B。

  第22题: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佛陀关注心灵智慧的觉悟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第23题:

男性,56岁,突然心悸、气促,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血压26/12kPa(195/90mmHg),心率136次/分,应首先备好下列哪组药物

  A.西地兰,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

  B.硝普钠,西地兰,呋塞米

  C.毒毛花苷K.硝普钠,普萘洛尔

  D.胍乙啶,酚妥拉明,西地兰

  E、硝酸甘油,西地兰,多巴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24题: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也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B.冲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中共三大正确估计了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D.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国民党一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故选项C表述有误,应选。

  第25题: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

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其他钓客不解地问:

  “别人都希望钓大鱼,为什么只有你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

”这人轻松地回答:

  “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长,太大的鱼装不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B.知足者常乐

  C.正确认识自身

  D.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故事的大意是:

因为家里的锅不够大,所以这个人不会钓比锅还大的鱼。

可见故事表达的是由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做事的方法,所以C项最为准确。

A项是鼓励钓大鱼,与故事意思不符;B项中“知足”是对文段的曲解,钓小鱼并非由于钓到小鱼就“满足”,而是因为自身条件所限;D项与文段内容无关。

所以选C。

  第26题:

4,5,7,16,80,()

  A.296

  B.423

  C.592

  D.70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

1、2、9、64,出现9和64考虑幂次数列,可将新数列转化为

  10、21、32、43,故新数列的下一项应为54,所求项为:

  80+54,计算尾数为5。

D项当选。

  第27题:

将1分、2分、5分和1角的硬币投入19个盒子中,使每个盒子里都有硬币,且任何两个盒子里的硬币的钱数都不相同。

问至少需要投入多少枚硬币?

  A.27

  B.32

  C.38

  D.41

  【解析】

  正确答案:

D。

  第28题:

矛盾解决的形式主要有()。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C.矛盾的调和

  D.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C,D。

矛盾解决的形式有:

产生出利益兼顾、和谐共存的形式;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各方同归于尽;矛盾各方融合为一个新事物;矛盾统一体破裂、解体;矛盾各方发生物质交换和结构重组。

故选ABCD。

  第29题:

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________,攸关各国国计民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________发展“至关重要”,要努力维护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的良好政治环境。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胁迫一致

  B.威胁均衡

  C.胁迫同步

  D.威胁共同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胁迫:

为达到非法的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

威胁:

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使遭遇危险。

第一空要填入和“挑战”相应的词语,“威胁”符合句意。

由于资源、人才、科技、传统、政治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发展不可能是同步进行的,发展状况也不可能是一致的。

因此D项正确。

  第30题:

关于气象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B.寒潮预警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橙色、黄色、红色表示

  C.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

  D.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每年6月、7月会出现梅雨天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每年6月、7月会出现梅雨天气。

  第31题:

差别定价:

指企业根据市场的不同、顾客的不同而对企业生产的同一种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销售。

下列不属于差别定价的是()。

  A.旅游景点老年人票2折,儿童票3折,学生票5折,一般顾客全票

  B.某酒厂生产的52°白酒,批发价每瓶102元,零售价每瓶128元

  C.电力公司对居民用电实行分时计价,6—12点每度0.9元,12—24点每度1.5元,0—6点每度0.3元

  D.某品牌手机内存8GB的售价4888元,l6GB的5388元,32GB的6288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差别定价的对象是同一种产品,而D项中是三种产品。

故选D。

  第32题:

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对部分农业产品规定了保护价格。

为了采取这种价格政策,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是()。

  A.取消农业税

  B.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配给制

  C.当市场上出现农产品过剩时进行收购

  D.扩大农民家电消费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当市场出现过剩时,政府应及时入市收购并予以储备,否则保护价格必然流于形式。

  第33题:

经济社会越是发展,越是需要诚信有序的人文环境。

一方面,诚信是市场秩序的保障,有了公平公正的买卖,才有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诚信是文明进步的基石。

它不仅能减少人与人之问的交易成本,且有助于弥补法令制度的缺陷。

这些年,社会上不乏“制度依赖”、“立法依赖”等工具理性思维。

出了问题就骂制度,有了纰漏就怪法律不严密。

其实,即便制度建立健全了,一些症结也未必能得以有效缓解。

道理很简单,我们往往忽略了诚信的力量,忽略了诉诸道德的“良方”。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人文环境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B.社会问题的解决在依靠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诚信的力量

  C.诚信既是市场秩序的保障也是文明进步的基石

  D.道德能有效地弥补法令制度的缺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前半部分介绍诚信的作用,后半部分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指出诚信能成为制度建设的有效补充。

介绍诚信的作用,是为了给后面阐述诚信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作铺垫,所以文段的重点是在后半部分,B项很好地概括了文段的前后两部分内容,其他三项只是包含了文段前半部分的内容,所以本题选B,第34题:

里坊制度曾经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千百年不变的稳定格局。

它像巨大躯体中的一个个细胞组织,运转着城市的生命律动。

历史的沧桑巨变,不少城市曾经的里坊制度格局__________,人们只有在尘封的古籍中__________其风貌。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荡然无存想象

  B.烟消云散还原

  C.昙花一现追寻

  D.化为乌有回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题干中“只有在尘封的古籍中其风貌”可知,里坊制度格局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在现实中已经不存在了。

  “昙花一现”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侧重强调事物生命力短暂,与句意不符,排除C。

  “回味”意为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

现代人对里坊制度的了解仅来源于历史古籍,并不存在切身的感受,故用“回味”不妥,排除D。

  “还原”意为恢复原状,显然,人们在“尘封的古籍中”并不能还原里坊制度格局的风貌。

故正确答案为A。

  第35题:

群众对领导的不满,不仅仅产生于领导的作为和业绩,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领导的期望值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

因此,如果竞选一个大企业的领导,竞选者在竞选演说中一味许愿是一种不聪明的做法。

从以上议论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Ⅰ.只要群众的期望值足够低,领导即使胡作非为,群众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Ⅱ.只要领导的作为和业绩出色,群众就不会产生不满情绪Ⅲ.由于群众的期望值高,尽管领导的工作成绩优秀,群众的不满情绪仍可能存在

  A.只有Ⅰ

  B.只有Ⅰ、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Ⅲ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题干可知:

群众对领导满意有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领导的作为和业绩;二是对领导的期望值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要小,所以Ⅰ、Ⅱ均不正确,而如果只满足了一个条件,群众对领导仍不可能满意,所以Ⅲ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