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1055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池州市图书馆招聘试题

  及答案

  第1题:

结构性流动指的是因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结构方面的变革引起的社会环境、社会阶层和人口性质与分布的大规模变化,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不属于结构性流动?

()

  A.随着东部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西部人口大量东移

  B.由于国内发生军事政变,某国公民近期大量涌人邻国

  C.不满一线城市生活质量下降,人才纷纷向

  二、三线城市回流

  D.城市化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以及城市的不断发展、完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项中的生活质量不属于“生产技术或社会结构”的范畴,因此,因对生活质量不满而出现的人口流动,不属于结构性流动。

故选C。

  第2题:

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

()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解析】

  正确答案:

00—1:

00;

  “丑时”则指1:

00—3:

00。

依次类推,“卯时”对应的是5:

00—7:

00。

A项正确。

古人将日、月、星这三种常见的天体成为“三光”;把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

C项说法正确。

春夏秋冬四季在古代称为“四时”,又以孟、仲、季分别表示一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如孟春指的是一月,仲春指的是二月,季春指的是三月。

D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B。

22:

答案A。

民权的含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A选项的含义就是只要有“君”存在,不管是哪个民族.我们都要推翻它.故正确。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反满”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以

  B.D选项是属于民族主义的内容。

  “民生主义”的含义就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C项属于这方面的内容。

23:

答案C。

昆曲是发源于

  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融诗、乐、歌、舞、戏于一体,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众多的戏曲品种都产生过重要而直接的影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故本题选C。

  第3题:

中国自古便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说,在壮美山河中领略自然风光,甚而不少名山大川被人冠之以名谓,其中让不少人为之向往的“五岳”名山分别是()。

  A.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B.峨眉山、乐山、泰山、华山、五台山

  C.衡山、华山、泰山、青城山、恒山

  D.华山、五指山、泰山、衡山、恒山

  【解析】

  正确答案:

暂无解析。

  第4题: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面对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科学、实用和审美。

审美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直觉的,一幅图画,一处美景,展现在你的面前,你能够聚精会神地去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暂时忘记了除它以外的其它事物。

这时候,你沉醉其中,是一种审美的直觉。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完全靠着一种直觉,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

这时的审美就包含了一种文化的积淀。

于是,看见彩蝶翻飞,我们会疑为庄子的梦境;听到杜鹃鸟的哀鸣,我们会心生悲愁;而说到狐狸,我们则有如进入了花妖狐魅之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面对眼前的事物,要学会用审美的态度看待它

  B.审美是比科学和实用更高一层的看待事物的态度

  C.审美不单纯靠直觉,更多时候还有文化理念的参与

  D.审美情趣的培养,必须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这段文字由朱光潜先生的话引出“审美”这一话题,并具体介绍了审美的两种情形,除了直觉的审美外,更多时候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

与此一致的是C项。

A项,审美只是看待事物三种态度中的一种,文段着重讲的是审美的两种情形,用什么态度看待事物并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

B项,文段只说看待事物有三种态度,并没有就三种态度的层级进行比较,属主观臆测。

D项“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文中没有论述,属过度引申。

  第5题:

反映论,是指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认识论原则,亦即思想是反映存在的理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反映论的是()。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C.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D.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反映论的定义要点是:

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认识论原则。

A项“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唯心论的思想,认为事物的存在依赖于思想,因此不属于反映论。

  B.C.D三项都属于反映论的观点。

故答案选A。

  第6题:

  《撒马拉斯颂歌》1958年被正式确定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永久会歌,并改名《奥林匹克颂歌》,下列关于该会歌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奥林匹克颂歌》是首庄严悠扬的乐曲

  B.开、闭幕式都要演唱《奥林匹克颂歌》

  C.

  《撒马拉斯颂歌》改编自古罗马管弦乐

  D.

  《撒马拉斯颂歌》出现时间早于五环旗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萨马拉斯颂歌》是一曲优美而庄严的古典管弦乐曲,由希腊人斯皮罗斯·萨马拉斯作曲、科斯蒂斯·帕拉马斯作词。

  (本。

由Belphegor提供)第7题:

创业板上的企业经营不善也不太可能转方向,这点和主板上的公司也不同,除了成长迅速,稳固自己的行业地位外,别无他途,成长性不佳,就代表着死亡,而投资者也就可能__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草木皆兵

  B.如鸟兽散

  C.折戟沉沙

  D.血本无归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如鸟兽散:

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折戟沉沙:

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血本无归:

本钱赔光了,一点也没收回。

本句意指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收不回来,D项符合题意。

  第8题:

我国新闻宣传战线近年来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精品佳作,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这一活动的丰硕成果体现了()。

  A.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法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B.特政机关对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开基本要求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C.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不予公开,同时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D.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

我国新闻宣传战线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产生了一大批精品佳作,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故选AB。

  第9题:

下列不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是()。

  A.合法性原则

  B.强制性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应急性原则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解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应急性原则。

  第10题:

中国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曾经有:

①竹简,②青铜器,③帛书,④甲骨,⑤纸张。

它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④②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④②③①⑤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竹简出现于战国时期;青铜器出现于夏商时期;帛书大约和竹简同时出现;甲骨文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4500~5000年之前;纸是由东汉的蔡伦发明的。

故选B。

  第11题:

孩子的零用钱多半是父母给的,目的是要让他们有机会学习自己管理金钱,但有些小朋友会认为父母给零用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最好不要孩子一伸手就给零用钱.应该视需求的必要性而定。

当他们有花费需求时。

一定要了解这些需求的原因,衡量有必要性再给,否则孩子若发现要零用钱是容易的事,便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个性,将来恐怕会吃不了苦,更严重的.甚至会为了钱而误入歧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父母应教育孩子学会珍惜零用钱

  B.父母要恰当地给予孩子零用钱

  C.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零用钱

  D.父母应让孩子意识到挣钱不容易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主要围绕孩子的零用钱展开,“所以”引导的句子为中心句,即父母在给孩子零用钱时.应了解花费需求并衡量其必要性,也就是说要恰当地给予孩子零用钱。

本题答案为B。

  第12题:

中国古典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下列关于中国古典戏曲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古典戏曲曾先后出现了唐传奇、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B.元杂剧一本只限正旦和正末两个角色对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

  C.关汉卿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D.清代花部结束了戏曲史上的北曲杂剧时代,开启了新的传奇时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A项错误。

元代杂剧一般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B项错误。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

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D项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3题: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

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

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

我们被教导说,要去查注脚、学者的注释或其他的二手资料以获得帮助。

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阅读的时候,要注意那些我们可以看懂的地方

  B.我们大多数人所受到的阅读教育是错误的

  C.过多地依靠工具书妨碍我们的阅读效果

  D.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查阅工具书,才会对阅读有帮助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项是文段最后一句的同义转换。

故选D。

  第14题:

关于古代天文、历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A.卯时对应现在的清晨5点至7点

  B.

  “未”是“天干地支”中的天干之一

  C.

  “三光”指的是日、月、星这三种天体

  D.季春指的是一月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C。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

  “未”是十二地支之一,B项错误。

  “十二地支”用来表示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就是指现在的23:

O0—1:

00;

  “丑时”则指1:

00一3:

00。

依此类推,“卯时’’对应的是5:

00—7:

00。

A项正确。

古人将日、月、星这三种常见的天体成为“三光”;把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

C项说法正确。

春夏秋冬四季在古代称为“四时”,又以孟、仲、季分别表示一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如孟春指的是一月,仲春指的是二月,季春指的是三月。

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C。

  第15题:

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就必须最大限度地了解衰老的机制。

就目前所知,人体衰老是由器官衰老引起的,而器官衰老是由组织衰老引起的,人体的所有器官和组织又都由细胞组成,引起组织衰老的主要是干细胞功能的衰竭。

以此作为开头的一篇文章,最有可能讨论的问题是()。

  A.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B.人体衰老是如何发生的

  C.人体衰老与器官衰老的关系

  D.干细胞功能衰竭的过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对于此题考生关键在于把握文段论述的主题和脉络,寻找连贯性最强的选项。

文段首先提到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关键在于了解衰老的机制,接下来又提到了衰老与器官衰老有关;接着一环扣一环,又提出了器官衰老是组织衰老引起的;最后组织衰老的原因落到了千细胞功能衰竭上。

也就是说归根结底要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关键在于揭开干细胞功能衰竭之谜,很显然接下来作者要重点论述的就是干细胞是如何衰竭的。

  第16题:

保存Word2010文件的快捷方式是:

  A.Ctrl+V

  B.Ctrl+X

  C.Ctrl+S

  D.Ctrl+O

  【解析】

  正确答案:

C第17题:

  “狮身人面像”这一古代建筑奇迹出自()。

  A.古希腊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埃及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的代表性建筑。

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东侧,便是狮身人面像,它以诱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

  第18题:

在美国与欧洲某国作战期间,美国海军为招募兵员,曾经在全国广为散发海报。

  当时最有名的广告是这样说的:

美国海军的死亡率比纽约市民的死亡率还要低。

面对质询,负责的海军官员解释说:

  “根据统计,现在纽约市民每年的死亡率是16%,而尽管是战时,美国海军士兵的死亡率也不过9%。

”如果以上资料为真,则以下哪项能够解释上述看起来很让人怀疑的结论?

()

  A.在战争期间,由于有部分海军负担运输任务,并不直接参战,因而海军士兵的死亡率要低于陆军士兵

  B.上述统计中的纽约市民包括生存能力较差的婴儿、老人和病人等

  C.由于美国海军有一定实力,作战时伤亡较小,敌军更喜欢攻击没有什么抵抗能力的普通市民

  D.美国海军的这种宣传主要是为了鼓动人们入伍,所以,其中不免有夸张的成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参加海军的人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人,生命力较强,自然死亡的人数是很小的,而纽约市民中包括生存能力较差的婴儿、老人和病人,自然死亡人数多。

所以,即使在战时,海军的死亡率也是低于纽约市民死亡率的。

  第19题:

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教师的自我反省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过程,不属于教师的能力。

  第20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分裂的三百年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B.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C.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

  D.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到联俄联共的变化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明朝是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的。

其他三项说法均正确。

  第21题:

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E、维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C,D。

本题考查的是科学家所代表的流派。

学习的定义,大致上分为两类:

一类把学习定义为是后天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取。

另一类把学习定义为使主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恒久变化的过程。

这种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变化,如老鼠学会按压杠杆,人学会骑自行车等;也可以是行为潜能的变化,如知识的增长,能力、态度或意识倾向的变化。

前者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后者则表现为是一种内隐的变化。

本题考查的是科学家所代表的流派,从课程学习中可以了解。

  第22题:

天花作为一种恶性传染病,是最早被人类__________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就曾留下了天花流行的__________。

在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考古学家在其脸部找到了有天花的__________,通过考古学和病理学的研究,证明了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一个天花病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识迹象痕迹

  B.认知印迹印证

  C.记载痕迹印记

  D.记录传说印迹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第一个空可排除B,认知指认识感知,人们不能感知天花;根据第二个空排除D,传说指民间流传的故事,而关于天花,科学家找到了具体证据;根据第三个空排除A,印记强调标志,痕迹强调残留,科学家发现的是天花发生的确切证据,用“印记”符合文意。

故选C。

  第23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TSE}题:

扇动一张纸,一个孩子感到空气在脸上拂过。

过了一段时间,在有风的一天,他感到了风。

因此他觉得风的形成是因为树的晃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24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和“不决”搭配的应是“犹豫”,首先应排除

  B.C两项。

  “化装”有假扮的意思,“化妆”是使容貌美丽。

故选A。

  第25题:

  ()对于进攻相当于信奉对于()

  A.防御背弃

  B.勇猛虔诚

  C.城池真神

  D.前进恭敬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防御和进攻是一对反义词,信奉和背弃是一对反义词。

  第26题:

为了调查当前人们的识字水平,其实验者列举了20个词语,请30位文化人士识读,这些人的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

识读结果显示,多数人只读对3到5个词语,极少数人读对15个以上。

甚至有人全部读错。

其中,“蹒跚”的辨识率最高,30人中有19人读对;

  “呱呱坠地”所有人都读错。

20个词语的整体误读率接近80%。

该实验者由此得出,当前人们的识字水平并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该实验者的结论构成质疑?

  A.实验者选取的20个词语不具有代表性

  B.实验者选取的30位识读者均没有博士学位

  C.实验者选取的20个词语在网络流行语言中不常用

  D.

  “呱呱坠地”这个词的读音有些大学老师也经常读错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题干通过对20个词语的识读实验得出结论:

当前人们的识字水平并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

要质疑该实验者的结论,可以通过质疑实验的科学性来进行。

在所有选项中,A项最能对实验的科学性构成质疑,所以最能质疑该实验者的结论。

而B项参选者没有博士学位,C项网络流行语,D项“呱呱坠地”的特例均不能对实验的科学性构成有效质疑。

故答案选A。

  第27题: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原型启发的是()。

  A.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B.著名的比萨斜塔试验

  C.鲁班根据丝茅草叶边的毛刺制成了锯子

  D.猴子模仿小孩的声音获取食物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28题:

按照某市当前的电消费量来计算,如果每度电增收2分钱的电费,则每年可增加65亿元收入。

这显然是解决电力公司年年亏损问题的好办法。

这样做还可以减少消费者对电的需求,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从而保护短缺的电力资源。

以下哪一项最清楚地指出了上述论证中的错误?

()

  A.论证所依据的我国城市当前电消费量的数据不准确

  B.论证过程中做出了相互矛盾的假定

  C.论证过程中引用了无关的数据和材料

  D.论证过程中错把结果当成了原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题干论述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提升电价可以增加收入,同时能促使消费者节约用电。

但是增加电力收入是以现有的电消费量保持不变为前提的,这就与减少消费者用电需求促使其节约用电的目标相违背。

所以该论述中的错误在于论证过程中做出了相互矛盾的假定,B项正确。

  第29题: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

在运动量不大时,机体能量的供应主要来源于脂肪的有氧代谢。

当我们从事的运动非常剧烈,或者是急速爆发的,此时机体在瞬间需要大量的能量,而在正常情况下,有氧代谢是不能满足身体此时的需求的,于是糖就进行元氧代谢,以迅速产生大量能量。

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就是无氧运动。

下列属于无氧运动的是()。

  A.跳舞

  B.打羽毛球

  C.举重

  D.骑自行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从定义的内容上来看,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就是氧气是否充足;但从判断的操作性上来看,主要是看运动是否剧烈或者是否属于急性爆发,从而导致人体需要大量能量。

对比四个选项,举重项目在举杠铃过头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是非常急速的,属于无氧运动。

故本项选C。

  第30题: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已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

这些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乐

  A.吹管乐器唢呐的名称来源于波斯语的音译

  B.成语“滥芋充数”中的“竽”是吹奏乐器

  C.筝与琴相比,筝的弦明显多于琴

  D.拉弦乐器二胡的琴皮是由牛皮或马皮制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二胡琴筒前口蒙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发声的重要装置。

普及式二胡琴皮为蛇皮,中高档二胡琴皮多为蟒皮,因此D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第31题: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

  A.积极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B.国家对任何宗教活动都不干涉

  C.国家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D.国家保护公民享受信仰自由的权利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略第32题: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专有的权利有()。

  A.获得公正评价权

  B.申诉权

  C.免试入学权

  D.就近入学权

  E、不交学费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