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114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典真题).docx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辅导

  员招聘考试预测题及解析(内含近年经

  典真题)

  1.

  (单选题):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B马斯洛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为缺失性的需要,将自我实现需要归为成长性的需要。

后来新增的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也是成长性需要。

  2.

  (单选题):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A.法律

  B.县级政府的决定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经常性行政许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法律、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地方性法规来设定;非经常性行政许可,由国务院以决定形式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以规章形式来设定。

所以,县级政府的决定无权设定行政许可。

故选B。

  3.

  (单选题):

合理、精简的机构设置使得甲县卫生局的工作效率非常高,甲县卫生局的部门结构和乙县卫生局十分相似。

因此乙县的卫生局工作效率也会很高。

下列哪项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乙县卫生局的部门结构未必与甲县的相同

  B.两院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数量有较大的差异

  C.工作流程的设置对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

  D.甲县卫生局的不同部门的工作效率有高有低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削弱型题目。

题干由“甲县卫生局的部门结构和乙县卫生局十分相似”且“甲县卫生局工作效率高”推出“乙县卫生局工作效率高”。

  A项“未必……相同”也即可能相似,与题干论据不矛盾,不能反驳题干结论:

B项工作人员数量差异不一定导致效率低,不一定能削弱结论;C项指出“另有他因”影响工作效率,削弱了题干的论证关系:

D项与题干论证无关。

故答案选C。

  4.

  (单选题):

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

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

  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__________,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

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___________,何如不为以养吾生。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弩之末为而无效

  B.强弩之末苦心孤诣

  C.聪明之害苦心孤诣

  D.聪明之害为而无效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由原文“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可知是强调“聪明达到极顶处”的害处,所以应选“聪明之害”。

由原文“知‘为’与‘不为’无别”可知应选“为而无效”。

  5.

  (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先行国家的行政重心逐渐向社会福利管理转移,它们的人口基础管理,普遍形成了一种以“人口服务”为主的新体制。

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表现形式也是人口服务。

它将管控寓于服务之中,而不是相反。

我国社会转型下的人口管理,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调整。

以下表述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A.我国的人口管理应确立人口服务的管理宗旨

  B.人口管控与人口服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

  C.先行国家的人口管理转型是行政重心转移的结果

  D.人口管理的新体制通过人口服务实现人口管控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A项,由尾句“我国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调整”,这里的类似调整就是前文的“人口服务”,A项正确。

B项,由“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可知,“完全不同”的说法过于绝对。

C项,由“多数先行国家的行政重心逐渐向社会福利管理转移,它们的人口基础管理,普遍形成了一种以‘人口服务’为主的新体制”可知C项正确。

D项,由“这种管控的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可知D项正确。

故选B。

  6.

  (单选题):

根据宪法和组织法规的规定,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

  A.哈尔滨市某区人民代表大会

  B.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C.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哈尔滨市委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因此C项正确。

  7.

  (单选题):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正处在体制转轨的____________,积蓄能量的____________,快速发展的____________,在推进发展振兴进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下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扎实的措施加以解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键时期爬坡关口启动阶段

  B.关键时期启动阶段爬坡关口

  C.启动阶段关键时期爬坡关口

  D.启动阶段爬坡关口关键时期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根据常识判断,体制转轨不是刚刚提出的,第一空用“启动阶段”显然不合适,排除

  C.D项。

对比第二空和第三空,积蓄能量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显然不是刚刚启动,而是向前发展的阶段,故第二空应选“爬坡关口”。

  由此可确定A项为正确答案。

  8.

  (单选题):

不可能所有的花都结果。

下列哪项最接近上述判定的含义()A所有的花必然都不结果B所有的花可能都不结果C有的花可能不结果D有的花必然不结果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D。

  9.

  (单选题):

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行为人拥有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非对称信息的是()。

  A.某企业发布信息招聘一名部门经理,要求男性、年龄不超过30岁,经考核面试合格后录用。

应聘者甲、乙一路过关进入最后一轮筛选,在决定谁最后胜出时,乙被告之,因其不是本市户口,所以不予录用

  B.某单位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大会,规定职工上班时间不得玩游戏。

一个月后.小李违规受到处理。

小李争辩说,单位以前有过要求,以后再未提出类似要求

  C.某市在本市各大媒体上发布招录50名公务员消息,张某说他最近一直在外地,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错过了报名时间

  D.某电视购物频道联手建材商家进行团购促销宣传,小李说他不知道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非对称信息的定义要点是:

某些行为人拥有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

A项中乙并不知道企业招聘条件中要求本市户151,符合定义B项单位已经规定了上班时间不得玩游戏,而且小李是知道的,不符合定义;C项招考信息已经发布出来,D项电视购物频道进行了宣传,都不属于非对称信息。

故答案选A。

  10.

  (单选题):

机械组织是指在稳定情况下,环境对组织的要求有一定常规,组织工作有较稳定的方向,对面临的问题有既定的解决方式,工作程序周而复始,是比较固定的一类组织。

根据定义,下列不属于机械组织的是()。

  A.电视剧里的一家人

  B.剧组的工作室及其成员

  C.王世和马姚一起去春游,遇上小学同学后,大家为省钱一起去买团体票

  D.红军长征途中,年轻的与年弱的一起相伴前进,以免掉队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C项既不符合定义中的“稳定情况”,又不符合“工作程序周而复始,比较固定”。

故正确答案为C。

  11.

  (单选题):

牡丹:

花卉:

观赏

  A.西红柿:

果实:

食用

  B.钙片:

药品:

口服

  C.螃蟹:

海鲜:

养殖

  D.大熊猫:

国宝:

濒危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牡丹是一种花卉,可用于观赏;西红柿是一种果实.可食用。

C项螃蟹的作用并不是养殖。

  12.

  (单选题):

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是我国哪个节日:

A.中秋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端午节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故本题答案选D。

  13.

  (单选题):

为了病后尽快恢复,很多人自己做主增加服药剂量或缩短服药间隔。

对此,专家表示,这两种做法都可能会对健康带来危害。

据专家指出,如果自行加倍剂量服药或缩短服药问隔.可能导致一定时间里用药剂量过大,造成肝、肾受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

最能支持专家的观点?

  A.正确的服药间隔是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B.自己做主增加服药剂量或缩短服药间隔并不能帮助人们更快恢复健康

  C.一般药物的疗效,不会因为剂量增加而提高。

相反只会增加肝肾功能的排泄负担

  D.一些安全剂量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增加服药剂量可导致药物中毒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专家的观点是:

自己做主增加服药剂量或缩短服药间隔都可能会对健康带来危害。

A项说的是遵循正确服药间隔的优点,加强程度有限;B项“不能帮助人们更快恢复健康”不代表会对健康带来危害,不能支持专家的观点;

  C项直接支持了论据,从而支持了专家的观点;D项“一些”的范围较小.加强程度有限。

  故答案选C.

  14.

  (单选题):

下列有关历史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A.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与楚国之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应用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B.我国战国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是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

  C.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口号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之间的邯郸之战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围魏救赵”指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邯郸是当时赵国的都城,故D项错误。

  15.

  (单选题):

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相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和()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绝对评价法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16.

  (单选题):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定势又称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预选的特殊准备状态。

具体地说,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前面曾从事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

当前面的活动和后面的活动的一致性较高时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当两项活动具有矛盾的时候,会有消极作用。

  (本。

由张恩凯提供)

  17.

  (单选题):

某单位的会议室有5排共40个座位,每排座位数相同。

小张和小李随机入座,则他们坐在同一排的概率是:

  A.不高于15%

  B.高于15%但低于20%

  C.正好为20%

  D.高于20%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B。

  18.

  (单选题):

小王参加了五门百分制的测验,每门成绩都是整数。

其中语文94分,数学的得分最高,外语的得分等于语文和物理的平均分,物理的得分等于五门的平均分,化学的得分比外语多2分,并且是五门中第二高的得分。

问小王的物理考了多少分()。

  A.94

  B.95

  C.96

  D.97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C。

代入A项,可得外语得分为94分,化学得分为96分,此时五门中有三门是94分,一门是96分,又由于物理得分等于五门平均分即94分,则数学成绩应为92分,这与题干条件“数学的得分最高”产生矛盾,因此排除A项。

代入B项,可得外语得分为

  94.5分,不是整数,排除。

代入C项,可得外语得分为95分,化学得分为97分,五门的平均分为96分,则数学得分为98分,符合题意,当选。

本题若注意到由“语文94分,外语的得分等于语文和物理的平均分”可推得物理成绩必为偶数(若物理成绩为奇数,则外语得分将为小数,不符合题意),则可直接排除

  B.D两项。

  19.

  (单选题):

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

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洋务运动实践了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提出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

  20.

  (单选题):

机会总会眷顾有所准备的人,当错失良机时,我们往往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浑然不觉

  B.茫然若失

  C.不知所措

  D.六神无主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排同法排除

  C.D两项。

  “六神无主”,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从“机会总是眷顾有所准备的人,当错失良机时”,可知“我们”是“茫然若失”,“茫然若失”指神情迷茫,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似的。

此题如果在“我们往往”后面有一个“还”的话,则“浑然不觉”亦可。

故选B。

  21.

  (单选题):

某处长对下属做思想政治工作,引用孟子的话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这是在教育下属()。

  A.要在不同的需要中进行最佳抉择

  B.不同的需要是不能兼顾的

  C.要把低层次需要引导到高层次需要上来

  D.需求层次高就是思想境界高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人们经常会面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每种选择都会有得有失,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的需求。

所以本题答案为A。

  22.

  (单选题):

游泳对于()相当于()对于国际象棋

  A.跳水、围棋

  B.蛙泳、象棋

  C.游泳馆、棋盘

  D.体育、比赛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游泳和跳水都是一种体育运动,围棋和国际象棋都是棋类的一种。

B项游泳和蛙泳是包含关系,而象棋和国际象棋是并列关系。

  23.

  (单选题):

扎根理论是指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人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根据上述定义。

下列符合扎根理论的是()。

  A.某研究生为验证压力和成功之间的倒U形曲线关系,做了一项长达一年的实验,实验结果和预先判断并不一致,他认为实验设计可能存在问题

  B.某教授通过对其女儿从3岁到7岁的连续观察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但是这些结论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C.某公司基于九型人格理论研制了一套人格测验,公司员工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实际情况非常相近

  D.某医疗机构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来研究机器设备对医务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发现某些设备明显让病人感觉不舒服,于是改进了设备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扎根理论的定义要点是:

①没有理论假设;②上升到理论。

A项和C项都已经有了理论,不符合①;D项改进设备不是一种理论,不符合②;B项符合定义要点。

故答案选B。

  24.

  (单选题):

王某见一中年妇女挎着包,乘其不备,突然抢夺,但该中年妇女拽住包不放,王某对中年妇女猛踹一脚,致使该中年妇女倒地,王某拿到钱包后逃逸,王某构成()。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

  D.故意伤害罪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夺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题中,王某的目的是抢挎包,在遭到反抗后当场使用暴力,因此属于抢劫罪。

故选A。

  25.

  (单选题):

在Word的“字体”对话框中,可以设定文字的()。

  A.字号、对齐方式

  B.字体、字号

  C.字体、首行缩进

  D.颜色、字形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D。

在Word的“字体”对话框中,可以设定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等。

而对齐方式、首行缩进等应在Word的“段落”对话框中实现。

故选BD。

  26.

  (单选题):

国家:

法院:

司法()

  A.野战军:

作战部:

参谋

  B.部队:

军官:

命令

  C.公司:

财务部:

经理

  D.董事会:

经理部:

秘书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作战部是野战军的参谋机关。

故选A。

  27.

  (单选题):

王某持有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同时在银行有若干储蓄,其中不属于目前我国《证券法》调整的“证券”的是()。

  A.股票

  B.银行存单

  C.政府债券

  D.公司债券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28.

  (单选题):

42、4,10,22,(),94A.42

  B.43

  C.45

  D.46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暂无解析。

  29.

  (单选题):

要杜绝令人深恶痛绝的“黑哨”,必须对其课以罚款,或者永久性地取消其裁判资格,或者直到追究其刑事责任。

事实证明,罚款的手段在这里难以完全奏效,因为在一些大型赛事中,高额的贿金往往足以抵消被罚款的损失。

因此,如果不永久性地取消“黑哨”的裁判资格,就不可能杜绝令人深恶痛绝的“黑哨”现象。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最可能假设的?

()

  A.一个被迫究刑事责任的“黑哨”,必定被永久性地取消裁判资格

  B.大型赛事中对裁判的贿金没有上限

  C.

  “黑哨”是一种职务犯罪,本身已触犯刑律

  D.对“黑哨”的罚金不可能没有上限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A。

本题题干断定“要杜绝‘黑哨’,必须课以罚款,或者永久性地取消其裁判资格,或者追究其刑事责任”,即“如果不课以罚款,并且不永久性地取消其裁判资格,并且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就不能杜绝‘黑哨’”。

题干又断定罚款无效,因此,结论应该是“如果不永久性地取消其裁判资格,并且不追究其刑事责任,就不能杜绝‘黑哨’”。

但是题干的结论是“如果不永久性地取消‘黑哨’的裁判资格,就不可能杜绝‘黑哨’”。

要想这一结论从题干推出,需要加强条件。

A项就是这样的条件。

依据这一条件,可得“如果不永久性地取消其裁判资格,就不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因而就不可能杜绝‘黑哨’”。

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30.

  (单选题):

下列与现代通讯科技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密度无线网络技术是5G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之一

  B.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逻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C.路由器可以根据信道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

  D.无线局域网利用射频技术进行通信连接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暂无解析。

  31.

  (单选题):

人可以坐着飞机上升并在空间飞翔,也可以撑开降落伞向下降落。

由此而论,()。

  A.人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

  B.规律是不能创造或消灭的,人只能利用规律

  C.人既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但主观意愿并不是第一性的

  D.宇宙中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不能创造或消灭的,具体的特殊规律是可以创造或消灭的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C。

规律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其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

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论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不论一般规律还是特殊规律,全都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排除AD两项。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利用规律指导实践活动,另外,人的任何行为都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据此,BC两项应选。

  32.

  (单选题):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故选D。

  33.

  (单选题):

甲与乙共谋盗窃汽车,甲将盗车所需的钥匙交给乙。

但甲后来向乙表明放弃犯罪之意,让乙还回钥匙。

乙对甲说:

  “你等几分钟,我用你的钥匙配制一把钥匙后再还给你”,甲要回了自己原来提供的钥匙。

后乙利用自己配制的钥匙盗窃了汽车(价值5万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属于盗窃中止

  B.甲的行为属于盗窃预备

  C.甲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D.甲与乙构成盗窃罪(既遂)的共犯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D。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本题中甲乙共谋盗窃汽车,虽然后来甲向乙表明放弃犯罪,但是他却让乙继续配制钥匙用于犯罪,实际上是参与了犯罪,是盗窃罪的共犯。

对于共犯,刑法关于刑事责任承担的理论采用的观点是“一步行为,全部责任”。

本题中,乙已经盗窃了汽车,构成了盗窃罪的既遂,对于甲,按照上述理论,虽然其只是参与钥匙配制过程,但是仍然承担全部责任,也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

  34.

  (单选题):

下面诗词搭配正确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陶渊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B。

A项中《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

C项中《菊花》的作者是元稹而不是陶渊明。

D项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而不是《凉州词》。

故B项为正确搭配。

  35.

  (单选题):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合作

  C.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皖南事变

  D.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选题。

答案C。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4日至1月14日。

故选C。

  36.

  (单选题):

成人:

儿童()

  A.蝌蚪:

青蛙

  B.马:

母马

  C.大熊猫:

小熊猫

  D.蝴蝶:

毛毛虫

  【解析】

  正确答案:

本题为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