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212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9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研究了财政政策。

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致整个经济学的中心;

以价值理论为基础,但在劳动决定价值还是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价值却有不同看法;

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法。

新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提出了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等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瑞典学派),如维克塞尔的比较静态分析、缪尔达尔、林达尔的动态均衡分析等;

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

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进行了研究,密切尔、库兹涅茨;

进行了经济政策的实践,如瑞典较早采用国家干预政策,俄林主张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罗斯福新政”等。

2国民收入核算

什么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测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的一整套方法和原理,它是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紧密结合的产物。

世界上曾经存在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一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MPS),为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使用;

二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由库兹涅茨、米切尔、斯通等人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关键点:

市场价值,最终产品与劳务(有形的和无形的),一国范围,一定时期。

如何避免国民收入的重复计算?

GDP中不包括非生产性交易:

1、GDP是指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如年底的存货,只计算净存货即年初与年底的差额。

2、不计算二手物品的支出。

、GDP的构成与计算方法:

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收入法或要素成本法;

部门法。

较常用的是收入法和支出法

1、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等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售价)来计量GDP)。

在现实生活中,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使用者有消费者、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等。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消费(C)、投资(I)、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G)以及净出口(X-M)等几个方面支出的总和,即:

GDP=C+I+G+(X-M)

2、收入法:

收入法是通过各生产要素获得的相应收入即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和劳务所花费的成本来核算GDP。

用收入法核算GDP应该包括以下项目: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小店主的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用收入法计算GDP的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支出法对GDP的计量是间接的,它通过对最终产品的支出而非最终产品本身来核算。

收入法对GDP的衡量相对来说更直接一些,它通过最终收入本身来衡量。

GNP(Grossnationalproduct)是一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以人口统计为标准。

常住居民包括:

居住在本国领土内的本国公民及暂住外国的本国公民;

在本国取得居留权但未取得国籍的公民。

GDP是在一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思考:

为什么我国改用GDP衡量国民收入?

名义GDP是按当年价格所计算的GDP,其变动可能是由于价格也可能是由于产量的变动。

实际GDP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其变动仅仅是由于产量的变动。

根据名义GDP和实际GDP可以得到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GDPdeflator)反映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不反映生产量。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1、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NDP)

NDP=GDP-资本折旧

2、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

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3、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

4、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

DPI=PI-个人所得税

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投资—储蓄恒等式

支出角度看:

Y=C+I

收入角度看:

Y=C+S

所以C+I≡Y≡C+S

即I≡S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投资—储蓄恒等式

Y=C+I+G

Y=C+S+T

所以C+I+G≡Y≡C+S+T

即I≡S+(T-G)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投资—储蓄恒等式

Y=C+I+G+(X-M)

Y=C+S+T+Kr

(Kr:

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的转移支付)

所以C+I+G+(X-M)≡Y≡C+S+T+Kr

即I≡S+(T-G)+(M-X+Kr)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

1、GDP的估算具有缺陷

由于某些生产性活动无法衡量,因而不包括在GDP中,如犯罪活动(毒品生产与交易等)、地下经济(合法但未申报的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

2、GDP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的福利状况

如精神上的满足与否、闲暇所带来的福利、环境质量、工作和安全感等。

3、用GDP比较各国之间的生活水平存在局限

GDP不能说明由于气候和社会习惯的不同所引起的各个国家的需要和生活状况的差异。

4、用货币估计GDP由于汇率各国制度的差异原因而不能反映一国的真实生活水平。

对GDP的修正:

1、经济净福利(NewEconomicWelfare,NEW)是一个经过调整的国内总产出的指标。

它对GDP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加闲暇的价值、地下经济,减环境的破坏。

绿色GDP是指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正式的储蓄率。

绿色GDP核算中扣除城市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害、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水污染、铅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失、酸雨损失等

练习题

假设下表中给出了某年国民收入的统计资料。

要求:

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计算政府的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

3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的均衡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

第一,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

第二,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

第三,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第四,利率水平不变,从而投资水平固定不变。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分析实物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均衡问题,即只分析产品市场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一、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总需求是指经济中对商品需求的总量。

它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与出口(X)等。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AD=C+I+G+X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即生产的产出数量正好等于需求的数量。

Y=AD=C+I+G+X

产出的均衡是通过库存的调节来实现的

基本假设:

假定所考察的经济是一个封闭型经济,即只有厂商、居民户和政府三个部门。

假定经济中只存在产品市场,不存在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DP、NI、PI就都相等

二、消费函数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是指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快。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Propensitytoconsume)。

可以写为:

C=f(Y)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可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

消费函数的特点:

第一,无论收入为多少,消费总是为正数,即存在一部分自发消费

第二,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那么快。

短期中,消费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Inducedconsumption)两部分。

自发消费是指不取决于收入的那部分消费;

引致消费是指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消费。

短期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短期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1)消费与收入相等,这时储蓄为零;

(2)消费大于收入,这时储蓄为负数;

(3)消费小于收入,这时储蓄为正数。

根据上述关系,可用线性方程式来描述短期消费函数

三、储蓄函数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未被用于消费的部分,即S=Y-C。

储蓄函数(Savingfunction)是指居民的储蓄与决定储蓄的收入之间的关系。

S=f(Y)

储蓄与收入的关系:

储蓄与收入的关系也可以用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APS)和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S)来说明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所引起的储蓄的增加量。

线性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两函数互为补数2、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大于MPC;

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小于MPS

3、APC+APS=1;

MPC+MPS=1

四、投资函数投资函数(Investmentfunction)是指厂商的投资支出与决定投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投资函数可以写为:

I=I0

总需求: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消费与投资,根据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可以写出总需求函数:

AD=C+I=+I0=+cY

为自发总需求(Autonomousaggregatedemand)。

cY是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总需求,它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与收入(Y)。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国民收入的衡量,因而总需求永远等于总供给。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需求指的是实际总需求,它包括消费和实际投资。

而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总需求不是实际总需求,而是意愿总需求,即AD=C+I0。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总供给由消费与储蓄构成,因此有,

C+I=C+S

或I=S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决定国民收入:

1、总需求—总供给法;

2、投资—储蓄法。

总需求——总供给法:

可以用解方程的方式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

Y=C+I

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

Y=

投资——储蓄法:

I=S

储蓄函数:

节俭悖论(Paradoxofthrift)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可以使个人财富增加。

从整个经济来看,个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因而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

相反,个人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但却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则是好事。

节俭所导致的这种相互矛盾的结果被称为“节俭悖论”。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节俭的是是非非?

“节俭是美德”:

节俭赞扬论;

“节俭可能是美德,也可能成为罪恶”:

节俭两端论;

“节俭是罪恶”:

节俭反对论。

三、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有政府的情况下,消费不再取决于国民收入,而是取决于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等于收入加上转移支付,再减去税收,即YD=Y+TR-TA

则消费函数为:

引入政府部门后,消费函数出现了两个变化:

一是转移支付的出现使自发消费增加,增加的部分为

二是所得税降低了各个收入水平的消费支出。

如果来自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仍然是c,则来自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就是c(1-t),其中(1-t)是纳税后剩下的收入部分。

这时总需求函数可以写为: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Y=C+I+G

政府购买:

均衡国民收入:

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四部门经济中,进出口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的影响上。

因而一般假定出口为一个外生变量,即

将进口看成是收入的一个函数:

M=M0+mY

M0为自发进口,即不取决于收入的进口部分。

m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即收入每增加1单位时所引起的进口的增加量。

Y=C+I+G+X-M

出口函数:

进口函数:

M=M0+mY

例题

假设C=1600+0.75Yd,T=800,I=1000,G=2000。

求均衡国民收入。

解:

Yd=Y-T=Y-800

S=Yd-C=-1600+0.25(Y-800)由于I+G=S+T

则有:

1000+2000=0.25Y-1800+800

所以Y=16000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税率为t=0.2

则税收T(Y)=0.2Y

Yd=Y-T(Y)=Y-0.2Y=0.8Y

S=-1600+(1-0.75)0.8Y

=-1600+0.2Y

由于I+G=S+T

所以1000+2000=-1600+0.2Y+0.2Y

Y=11500

乘数(Multipler)又称为倍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或者说,是指每单位投资增加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既定的;

经济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闲置资源,有可供扩大再生产利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

应注意:

有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乘数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

例题MPC=0.8投资增加100,Y=100+100×

0.8+100×

0.8×

0.8+…+100×

0.8n-1=1/(1-0.8)×

100=500

总结: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或边际储蓄倾向,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呈同方向变化,与边际储蓄倾向呈反方向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越大,国民收入也就增加越多;

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大,乘数越小,国民收入也就增加越少。

三、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之间的比率,或者说,是指每单位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

政府税收为0时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税收不为0时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之间的比率,或者说,是指每单位政府转移支付增加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

政府税收为0时的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税收不为0时的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动的政府税收变动之间的比率,或者说,是指每单位税收增加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

固定税制下的税收乘数:

变动税制下的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动的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变动之间的比率,或者说,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

当政府收入与支出相同即G=T时,表示政府预算收支平衡;

如果政府增加的收入与增加的支出相等即

表明财政收支是平衡变动的。

平衡预算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之间的比率,或者说,是指每单位出口增加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

练习题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

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比例所得税税率t=0.25,(单位均为10亿),

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4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IS-LM模型的提出:

希克斯(J.Hicks)和汉森(A.Hansen)等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IS-LM模型,又被称为“希克斯—汉森模型”。

对这一模型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还有F·

莫迪格利安尼、克莱因以及萨缪尔森等人。

20世纪60年代以前,IS-LM模型被认为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标准解释,从而也就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模型而被经济学界所公认,并被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模型虽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和责难,但它仍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一、投资与利率:

投资是用于增加厂商诸如机器或建筑物等资本的支出。

投资与利率和销售水平有关。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但随销售水平增加而增加。

可以将投资函数表示为:

I=I(Q,r)

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capital,MEC)是一种贴现率(DiscountRate),这种贴现率正好使该资本资产在使用期内的各项未来收益折为现值之和等于该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可以用该贴现率将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转换成现在的价值,该现值就是该项投资形成的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eplacementcost)。

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

对资本边际效率的分析MEC取决于两个因素:

预期的未来收益R和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P。

MEC是一个百分比,可以直接与利息率比较。

MEC随投资量的增加而递减,所以MEC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MEC是投资净收益的增函数,是投资品购买价格的减函数

投资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investment,MEI)与资本边际效率(MEC)这两个概念之间既存在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资本(K)是存量概念,是指存在于某一时点的量值;

投资(I)是流量概念,指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期间)发生的量值。

两者的关系是:

Kt=Kt-1十It

It=Kt-Kt-1

IS曲线是一条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又称“储蓄—投资”曲线。

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I=S,即产品市场实现了均衡。

而IS曲线外所有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都不能使投资与储蓄相等,从而都是非均衡点,即产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

IS曲线的推导:

将投资看做是利率的函数后,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可以用以下三个方程来表示:

投资函数:

I=I(r)

S=S(Y)

I=S

因此有I(r)=S(Y)

IS曲线的斜率:

的大小反映了利率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之间的数量关系:

IS曲线的斜率大,国民收入变动对利率变动的反映小;

IS曲线的斜率小,国民收入变动对利率变动的反映大。

IS曲线斜率的大小与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的斜率有关:

假定投资函数不变,储蓄函数斜率(边际储蓄倾向)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

反之,边际储蓄倾向越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曲线的斜率就越小。

当储蓄函数不变时,投资曲线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变化越敏感,IS曲线斜率就越小;

反之,投资曲线斜率越小,IS曲线的斜率越大。

IS曲线的移动:

考察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条件之一发生变动后,IS将如何变动?

1、投资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

2、消费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

3、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移动;

4、税收增加,IS曲线向左移动;

5、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

总结:

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使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而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使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例题已知IS方程为Y=550-1000r,边际储蓄倾向MPS=0.2,利率r=0.05。

计算:

(1)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5,新旧均衡收入分别是多少?

(2)IS曲线如何移动?

解:

(1)r=0.05时,Y=550-50=500

KG=1/0.2=5△Y=5×

5=25

新均衡收入为Y’=550+25=575

(2)IS曲线水平右移,新的IS曲线为Y’=550-1000r+25=575-1000r

货币的需求:

1、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同时间及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而经济发展状况在短时期内一般可以假设为固定不变,因而交易性货币需求就直接依存于收入水平。

可以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为:

L1=L1(Y)或者L1=kY

2、投机性货币需求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来源于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

出于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受利率的影响,并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可以用函数表示为:

L2=L2(r)或者L2=-hr

货币总需求:

货币总需求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