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1268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docx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

唐宝宝“语言”教育理论汇集

1、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摘自唐氏综合症互助社区第3页“早期干预”

  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儿童绝大多数都有语言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语言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

1、咿呀学语的阶段

  这时期的婴儿语言发育处于说话萌芽阶段,开始咿呀学语。

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发出的音调也常变换,听起来更接近正式说话,只是这种发音还没有意义。

这阶段发出的音近似词增多,而且开始能模仿发音,如“灯”、“帽”等。

会正确地叫出“爸爸、妈妈”,看见图画上的人物会叫“妹妹”和“姨”等,大约能说出4—6个字。

还会用一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思,如要成人捡掉在地上的玩具时,会发“哎哎”和“嗯嗯”的音。

这时期婴儿理解的字远比说出的多,大约能听懂20个字左右,在成人语言的指导下,他会表演拍手、摇头、再见、欢迎等的婴儿游戏,能把词音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果问“灯呢?

”,婴儿就会去看灯,但这反应往往同某一盏具体的灯联系起来,其他的灯都不能引起婴儿的反应。

还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鞋、眼、鼻等l—2个部位。

这时期的婴儿虽能模仿发音,而且所发的音开始与一定的具体意义相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极为有限的,这时婴儿的发音也还不确切,不清楚,要靠成人去猜才能懂。

这时婴儿所能听懂的词是很少,如没有物体或动作的伴随,词的指示往往无效。

在这阶段,如认为儿童不懂话,不会说话而不和他说话,则常会造成儿童言语发展的迟缓。

反之,如能注意多和婴儿说话,使儿童每次感知某物体或某动作时都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的词,在他们大脑里就会逐步建立起关于这个事物(或动作)形象和词之间的暂时联系,从而促进婴儿言语的发展。

2、言语能力训练(2个月)

○模仿面部动作

在宝宝情绪很好、很稳定的时候搂抱他,并在他面前经常张口、吐舌或做多种表情,使宝宝逐渐会模仿面部动作或微笑。

○引逗发音发笑

用亲切温柔的声音,面对着宝宝,使他能看得见口型,试着对他发单个韵母a(啊)、o(喔)、u(呜)、e(鹅)的音,逗着孩子笑一笑,玩一会儿,以刺激他发出声音。

快乐情绪是发音的动力。

在孩子精神愉快状态下,拿一些带响、能动、鲜红色的玩具,边摇晃边逗他玩,或与他说话,或用手胳肢胸脯,他将报以愉快的应答——微笑。

3、言语能力训练(3个月)

○能找声源

拿一个拨浪鼓,在距离孩子前方30厘米处摇动,当孩子注意到鼓响时,对孩子说:

“宝宝,看拨浪鼓在这儿!

”让宝宝的眼睛盯着鼓,张开手想抓鼓。

休息片刻,在宝宝的后方,让他看不到你的脸,拿这个拨浪鼓摇动,稍停一会儿再问:

“拨浪鼓在哪里呢?

”再分别将拨浪鼓慢慢移到孩子能看到的左、右方摇动,注意观察宝宝的眼、耳和手的动作,看宝宝对声源方向的反应。

○对声音的回应

经常和孩子说话,逗引他发出声音,家长对小儿发出的声音,给予不同的反应。

如亲切和蔼的言语、命令式的声音及激动的喊叫等,并使小儿能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回应。

做过呼名胎教试验的婴儿在有人叫他名字时能回头寻找,并发出拖长的单元音,或连续的两个音,如“啊咕”等,渐渐地能模仿大人的口形发出声音。

4、言语能力训练(4个月)

○咿呀学语

要养成与宝宝交谈的习惯,要平时见到什么就对宝宝说什么,干什么就讲什么。

每次吃奶后,可以一边将孩子扶起拍拍后背,一边对他说:

“宝宝,吃饱了吗?

”“好吃吗?

”“香不香?

”在换尿布时和他说:

“宝宝尿湿了,不舒服吧?

”。

尽管孩子还不明白这些话的意思,但他会和着你的声音,嘴里发出啊、喔、鹅等音来,他在用“前言语期的特殊语言和你交谈”。

没有前言语期的训练就不可能有日后优秀的语言素质。

○学发声

拿一个带响的玩具,一边逗他玩,一边喊:

“宝宝na(拿)住。

”同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握住玩具,激发小儿能

自发地连结两个不同的单音,或者在小儿床上悬挂一个较大的、能发声的塑料娃娃,孩子仰卧在床上,要让他的手脚都能碰到玩具。

要逗引他抓、蹬和发声,注意孩子能否发出ma、na等的近似音,记录能发出的辅音及时间。

-1-

5、言语能力训练(6个月)

○模仿发音

家长经常发出各种简单辅音,例如bā-bā、爸—爸、mā-mā、妈—妈,d-d、打—打、n-n、拿—拿、w-w、娃—娃、pāi-pāi、拍—拍等,让小儿模仿发音。

记录宝宝能发辅音的数目,要求在6个月时能发出4~5个辅音。

○听声辩别人物

当爸爸回家时妈妈说“爸爸回来了”,宝宝马上朝门的方向转头,看爸爸。

宝宝在父亲怀中听说“妈妈”时马上朝母亲看,并且要母亲抱。

○听声拿玩具

能在听到“娃娃”时拿出娃娃,听到“大象”时拿取大象。

形象玩具在此时能促进听力的发展。

○听儿歌做动作

让宝宝面对着妈妈坐在妈妈的膝上,拉住小手边念边摇:

“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

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

”到最后一个字时将手一松,让宝宝身体向后倾斜。

每次都一样,以后凡是念到“也要去”时宝宝会自己将身体按节拍向后倾倒。

6、言语能力训练(7个月)

○用动作表示语言

继续训练发音,如叫爸爸、妈妈、拿、打、娃娃、拍拍、高举等,多与他说话,多引他发音,扩大他的语言范围。

继续训练小儿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小儿用动作来回答,如欢迎、再见、谢谢、虫子飞,以及听儿歌做1~2种动作表演等。

○懂得“不”

妈妈指着热水杯对孩子严肃地说:

“烫,不要动!

”同时拉着孩子的手轻轻触摸杯子,然后把他的手离开物品,或轻轻拍打他的手,示意他停止动作。

对小孩不该拿的东西要明确地说:

“不”,使其懂得“不”的意义。

此外,还要懂得大人的摇头摆手也表示“不”。

○听口令把玩具倒手

在玩具倒手的基础上,先给孩子一个玩具,让他用左手拿,再给他一块饼干,告诉他“倒手,倒手”,做对了,亲亲他,并奖励他。

让小儿练习在口语指导下把玩具倒手,学会两手并用。

7、言语能力训练(10个月)

○模仿发音

继续练习模仿发音,扩大范围,应包括人称、物品名称、人的五官及简单的动词等,使小儿在主动会叫“爸爸”、“妈妈”之外,还能说其他几个词,模仿大人说话的最后一个音。

○指图回答问题

在父母用图画故事书为宝宝讲故事时,当母亲问“谁在吃萝卜”时,宝宝会指着兔子回答。

又问“小花猫要到哪儿去”,宝宝会指着河边作答。

重述父母为他讲的故事。

当父母在看书看报时,宝宝也会很像样地拿起故事书,咿咿呀呀地自己讲故事。

8、言语能力训练(11个月)

○用一个音表示要求

宝宝经常是用1个音表示他的各种意思和要求。

如“妈妈走”的“走”可以代表妈、妈妈走啦、去上街、自己走等意思,要鼓励孩子说出来,并做好翻译员;还要诱导孩子联想、比较,比如:

宝宝说“球”时,你可把各种颜色大小的球一个个拿出来,告诉孩子这是“红球”,那是“绿球”,或这是“大球”,那是“小球”等。

○背儿歌、念唐诗

根据宝宝的兴趣,给宝宝念押韵的儿歌、唐诗,不在乎宝宝记住多少,而在于激起他的兴趣,建立韵律感知觉。

9、言语能力训练(13个月)

○说出来再给

这个年龄的小儿已经懂得很多意思,但语言表达仍处于单词句期,习惯用动作表达需要和欲望,如想出

去玩,用手指门,想喝饮料用手指冰箱,就是懒得说出来,很多家长采取及时或快速满足的办法,孩子就越来越懒得用语言表达。

家长应当采取“延迟满足”的办法,促使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思,教孩子用“是”或“不是”,“要”或“不要”,并配合点头或摇头动作,坚持“说出来再给”。

○听从吩咐

根据宝宝不肯闲着,喜欢做事,好听表扬的特点,每天都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吩咐其做些小事,如“扶奶奶上楼梯”,“给爸爸拿拖鞋来”,“给娃娃洗脸”,“哄娃娃睡觉”等,孩子十分高兴地做各种小事情,因为做好事都会得到“真能干”的夸奖。

-2-

○模仿动物叫

给宝宝讲“动物音乐会”的故事,让宝宝模仿动物叫,如拿出小猫玩具,发出“喵喵”的叫声;拿出小羊的图画,发出“咩咩”的声音,宝宝听到声音觉得好笑,就会跟着学叫;再学习牛叫“哞哞”,鸡叫“喔喔”……以后凡是拿出玩具或图画,孩子都会很快乐地发出特有的叫声,会大大促进孩子开口说话的兴趣。

10、言语能力训练(14个月)

○指(说)名字

在帮助小儿认识自己和家里人的基础上,教孩子学说家庭成员的名字。

先教他一个人名字,反复练习,会说后再教第二个人的名字,接着鼓励孩子区别这些名字。

如:

“宝宝把糖拿给××”,“把球送给×××”等。

他做对了,要亲吻他,抱抱他,夸奖他。

○表达

在学会用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用两个字以上的词组表达。

如妈妈问“到哪儿玩去?

”教他回答说“上街玩去”。

○说儿歌押韵最后一个字

孩子一面随儿歌做动作时,一面跟着说押韵的一个字。

渐渐大人在念儿歌时故意空出最后一个字,让孩子补上。

○跟着说口令“一、二、三”

在牵着上楼梯时可让孩子说一、二、三,在搭积木时也可以边搭边说一、二、三。

在越障碍游戏时,可说:

“一、二、三,翻大山,哎哟翻过大山了。

○发出生活中的声音

如打雷“隆隆”,打铃“玲玲”,拍手“啪啪”,穿高跟鞋走路“咯噔咯噔”等,以丰富孩子听声模仿的能力及听与动作的统合能力。

11、言语能力训练(15个月)

○语言事物联系

继续多教小儿学说物名,不断增加小儿的单词量,并引导小儿将物名与动作地点联系起来,如和孩子一起看画片后,告诉他把画片放到盒子里,然后将盒子再放到桌子上面。

○由单词句到电报句

1.5岁以后婴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快,由原来的单词句(如“妈妈”“爸爸”“电灯”等)逐渐发展到跟大人学舌,但是,语言的句子还不完善,非常简单,被称为电报句。

如“妈妈走”,“走”的含义很多,“爸爸帽”,“帽”的含义也很多,另外往往顺序颠倒,如“两只耳朵有”等。

这时的家长应利用游戏,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并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发展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2、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出他的欲望和要求,大人不要先替孩子说出来。

3、成人要用语言来调节儿童的行为,扩大交往,并随时随地把接触到的事物名称、特征告诉孩子,以促进语言快速发展。

○听从指示

选择孩子已熟悉的物品,给他一些简单的指示,如“吃饭前,洗洗手”,“喝完奶,擦擦嘴”,训练他能听从指示,做到后要表扬。

如孩子做不到,要带着他去做。

○说名字

继续练习说名字。

如家长用提问的方式问宝宝“你叫什么?

”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小朋友的名字。

也可以用呼叫的方式喊他的姓名,让他作“有”的回答。

反复练习。

○背诵儿歌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在孩子学会押韵最后一个字的基础上,常常先学会儿歌的三个字的第一句话。

如果最后一句有特殊的动作也较易学会。

12、言语能力训练(16个月)

○双语句

为了使小孩能够较准确地使用一些词,要鼓励小孩自己表述,能够多说一些有名词和动词的双语句。

如“宝

宝喝水”,“我要”,“我喜欢”等要求语,以及“我不要”,“不喜欢”等否定语。

并教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

○分辨声音

给小孩听幼儿磁带,教他分辨火车声、锣鼓声、刮风声、下雨声、流水声、鸟语、动物叫等声音,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及游玩中的所见所闻,让孩子听声说出“下雨”、“刮风”、“打鼓”等。

这种分辨声音的训练,应从生后2个月就开始。

-3-

○增加词汇量

父母应该准确说出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并鼓励小孩模仿,并运用于生活中,以增加词汇量。

如“吃饭”、“扫地”、“梳头”、“洗手”、“推车”等。

○背诵儿歌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用动作配合背诵,按节拍而突出押韵的字,使孩子乐于背诵。

○讲画片

给小儿看画片,根据图意编故事给他听,反复3~5次后,让他看着画片(同一张画)讲出这个故事,要鼓励他说出故事中的一个词或短句。

如“小鸟飞”、“火车跑”等。

13、言语能力训练(17个月)

○说出姓名

教小儿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包括姓),并使小儿能够说出小朋友的名字、爸爸的名字和妈妈的名字。

但是一般情况下要让孩子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和“妈妈”,不直呼名字。

○用我代替名字

孩子往往用名字形容自己的东西。

拿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鼓励他说“我的衣服”,“我的床”,“我的鞋子”,而代替“宝宝的衣服”,“宝宝的床”,“宝宝的鞋子”等,这是小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

说对了要称赞他,亲吻他。

○用一个词形容家里的人

如“爸爸高”,“妈妈漂亮”,“宝宝乖”,使孩子的词汇渐渐丰富起来。

以后他会用词去形容玩具,如“娃娃可爱”,“大象鼻子长”,“小猪胖乎乎”等。

○背诵儿歌

经过2~3个月的学习,有些孩子能背诵3个字一句的儿歌4句,有些能记住第一句和最后的一句。

几个孩子在一起背诵更有游戏性,一边背,一边表演动作,就易于学会。

○背诵数字1~5

常常听口令的孩子很快学会说一、二、三,或者背数到五。

孩子只能背诵,不会点数,口手不同步

14、言语能力训练(21个月)

○表达

在小儿熟知家庭成员名字、职业的基础上,训练孩子回答成人提出的与此相关的问题。

如“你爸爸叫什么名字?

”“干什么工作?

”锻炼小孩子表达能力。

○听词模仿动作

不断地说出各类能表现动作、表情的词,让孩子模仿,如“洗衣服”、“开汽车”、“笑”、“哭”、“唱”等,也可以大人做动作,让孩子说词语。

○说物品的用途

选择一些孩子熟悉的物品,如“茶杯”,“梳子”“刀”、“剪”、“牙刷”等,让孩子逐个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说出反义词

家长先举例,如大人说“大”,孩子答“小”,跟着说出上、高、长、瘦、前、左、里、黑、软、深、远、快等的反义词。

如果答不上,就可以替他说出答案,或者再解释词义。

也可以让孩子当老师,让孩子提问,家长作答。

或者父母和孩子三个人玩,轮流提问和回答。

15、言语能力训练(22个月)

○复述故事

教孩子看图说话。

开始最好由妈妈讲图片给他听,让他听并模仿妈妈讲的话,逐步过渡到提问题让他回

答,再让孩子按照问题的顺序练习讲述。

○讲述自己的印象

以回答的形式,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见闻。

向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具体些,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尽量让他讲自己经历的事情,例如:

今天上街买了些什么?

遇见谁?

看到哪些趣事等。

○如果……

与孩子面对面坐下讲故事或讲动物画片,不断提问并引导小孩回答如果……后面的话。

例如:

“龟兔赛跑时,小兔不睡觉就会怎样?

小兔子乖乖如果以为是妈妈回来把门打开就会怎么样?

”通这样的训练使孩子学会初步推理。

○丰富词汇量

当孩子自言自语或与他人交谈时,要注意丰富其词汇量,可以用进一步提问的方式使孩子词汇丰富。

例如:

-4-

孩子讲到发烧打针时大人问“发烧时妈妈带宝宝上哪去?

”“谁给宝宝看病?

”“谁给宝宝打针?

”“宝宝哭了没有?

”“针打在什么地方?

”“现在还痛不痛?

”等。

如果答不上来就帮他说出,这些经历过的事,有了可联系的词汇就不容易遗忘。

○表达

继续训练表达能力,如带小孩去公园玩,边欣赏景色边谈大自然中的植物、鸟、兽、鱼、虫、四季变化、彩云、夜晚星空等。

然后,让他用自己的话讲述去新地方的经历,以提高言语表达水平。

○反义词配对

与孩子一起看画片或实物,教大小、冷热、高低、胖瘦等反义词,鼓励他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反复练习。

如“爸爸的鞋是大的,我的鞋是小的。

”“爷爷很胖,妈妈很瘦”等。

○背诵唐诗

继续教小儿古诗,一首首背诵,鼓励他自己能背诵2~4首古诗和4首儿歌。

○说英语

继续教小儿英语单词、英语歌,主要是名词、动词和礼貌用语,反复练习。

教唱英语歌是幼儿学英语的好方法。

○猜谜语

与小孩玩猜谜语游戏,注意用物品的特征编谜语,先让小儿熟悉物品及特征,然后再猜谜。

2、一生中对语言最敏感的时期

——摘自“rain”2005-3-30在“教育经验”的发贴

与渴望身体的频繁活动一样,两岁孩子对语言的要求也同样迫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岁是语言爆发性出现的时期,但这个爆发的现象到两岁半时便消失了。

因此可以说,两岁到两岁零六个月这段时间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必须知道,只有这个时期才是人的一生之中对语言最敏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我们不能用婴儿语对孩子说话,因为这将导致孩子的语言障碍。

抚养者只因为“婴儿语很可爱”,便把“是的”说成“系的”,如此一来,孩子把“燕子”说成“燕几”、把“老师”说成“老西”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地用规范的语言对孩子说话。

  在为孩子洗澡的时候,不妨把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称谓教给他。

手腕、膝盖、胳膊之类的细节部位也教给他,同时可以问问他:

“想先洗什么地方呀?

  换衣服时,把衣服的称谓教给孩子,比如“绿裤子”、“红毛衣”、“蓝裙子”等等,也可以把“领子”、“袖子”等称谓教给他。

两岁的孩子会把语言游戏看做最好玩的游戏。

这种语言游戏有各种各样的玩法,我们可以问问孩子:

“房间里,红颜色的东西有哪些?

”让孩子说出他所看见的红色的东西。

还有,可以问他:

“什么东西的名字里有‘子’这个字呀?

”让他说出“杯子”、“桌子”、“被子”等。

散步的时候、购物途中、汽车里面、打扫房间时都可以进行这种问答。

伴随着这种语言游戏,我们可以很巧妙地让孩子学会分辨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给两岁的孩子多买一些图书,不是让他一个人自己去看,而是由母亲念给他听。

只要孩子有要求,每天念五本、十本都可以。

这时候,精读和多读可以同时进行。

对孩子喜欢的书,可以反复地念一念。

  如果经济上不允许买那么多书,则可以利用图书馆。

邻居或朋友的孩子如果已经长大了,也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书。

另外,两岁的孩子对于表示因果关系的语言怀有极大的兴趣。

提起因果关系,似乎让人觉得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

例如,孩子碰到烤火炉,烫伤了手,你应该对他这样说:

“不能去碰正在烧着的炉子,这样会把手烫伤的。

  但是,常有这样的母亲,她会说:

“这个炉子真坏,把你的手烫伤了。

”当孩子被门夹伤了手时,我们也会看到有的母亲一边用手打门,一边对孩子说:

“是门不好,妈妈来教训它一下。

”这样一来,孩子就无法了解正确的因果关系了,也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的思考方法了。

  下面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

  孩子正在那儿哭,因为他的球滚到床底下拿不出来了。

可是母亲正在忙着,她问也没问就劈头给了孩子一巴掌:

“哭什么?

快给我停下。

”这样一来孩子哭得就更厉害了。

这种情况真是比比皆是。

可是,再也没有比这样的做法更能伤害孩子的心灵、扭曲其性格、抑制其才能的发展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温和地问孩子:

“是球滚到床底下拿不出来了吧?

想要妈妈帮你拿出来,对吗?

”体会一下孩子的心情,站在他的立场上与他对话,他就会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下一次再碰到同样情况,他不仅不会哭,还会跑过来向你求救:

“球到床下面去了,帮我拿。

对于两岁孩子,必须尽可能地把这种有关因果关系的词语教给他。

这对培养他正确的逻辑性思维是绝对需要的。

前面已经讲过,两岁孩子对于语言最敏感,因此我们不仅要给他念图书,而且也要给他们念诗歌。

诗歌是把每一个词-5-

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告诉孩子的极好教材。

但是,没有必要对每一首诗加以分析或者说明每一个词的意趣,只需反复地念给他听就可以了。

意思不明白也不要紧,孩子对有韵律、有重复语句的诗会表现出喜好来。

  再有,可以对两岁孩子讲故事,一个故事要反反复复地讲给他听。

不要忘了在睡觉前给孩子念图书。

在这个时期要让孩子亲近文字,使他对文字产生好感。

  让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学会念字,这实在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孩子一岁时就会认字了,即使刚刚生下来的婴儿也能把字记住。

有的研究者甚至说,与说话相比,婴儿更容易记住文字。

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连话都不会说的婴儿,我们如何知道他会认字呢?

要揭开这个谜其实不难。

在婴儿面前放一些识字卡片,父母念出其中的一个字,然后让他去取,他会从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这便是证明。

  我们必须认识到,认字将改变头脑的构造,造就出高质量的大脑。

即使是脑障碍儿,如果从这时就开始教他认字的话,他也同样能够记得住;而且,字认得越多,孩子的长相就变得越正常,眼睛也越有神。

  更有甚者,我们还得到过这样的报告:

头小得简直毫无办法的孩子,其脑袋也以大于平时三四倍的速度增长,很快便长成了正常大小。

还有这样的例子:

因为学习认字,脑障碍儿居然能够流利地看书了,进入小学后还成了班上的第一名。

  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文字,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上他的名字,然后贴在墙上,反复地念给他听;或者有意让孩子注意到书的封底、商品的标签上印着的文字,并把字的读音教给他;或者一边散步一边让他留意商店招牌上的字、汽车牌号上面的字和数字等。

孩子学会一个新字后,可以让他从书和报纸中找出这个字来,这样,他对文字的兴趣会猛增。

在医院的候诊室里,也可让孩子从墙上贴着的《通知》中寻找他认识的字。

如此这般,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以及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文字教给孩子,是最好的认字方法。

3、3岁应该开始进行认字与阅读教育2岁半时开始学习英语

——摘自“rain”2005-10-11在“教育经验”的发贴

在我国,对于幼儿期该不该认字、几岁认字、几岁学英语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日前(2004-12-23)在广州市举行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校优质教育建设研究”子课题科研成果鉴定会上,专家对此认为———

  历时三年的《0~6岁婴幼儿机能发展研究》、《规范性语言领先的双语教育研究》子课题研究中,专家们得出“从3岁开始进行认字与阅读教育的幼儿,其效果的综合指标要高于从2岁和4岁开始的幼儿;2岁半时开始学习英语比较好”等结论。

  4~5岁是书面语敏感期

  子课题《0~6岁婴幼儿机能发展研究》由华南师大副校长、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莫雷教授负责,该课题在广州市近20所市一级幼儿园和5所省重点小学进行。

  研究表明:

婴幼儿阶段的认字与阅读训练效果显著,并且阅读兴趣较高,表现出较多自发阅读行为。

幼儿书面语言学习过程存在一个敏感期,这个敏感期首先是个年龄概念,它大约要在4~5岁时才出现;同时它又是经验概念,需要在一定的书面语言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而这个经验主要不是指学习时间,而是指获得的语言量,这个量实质就是“语言最低输入量”。

  由于幼儿书面语言经验达到语言最低输入量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该研究认为,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起步点应定在3岁。

实际上,从3岁开始进行认字与阅读教育的幼儿,其效果的综合指标要高于从2岁和4岁开始的幼儿。

从2岁到3岁,幼儿的认字与阅读效果表现出一个极大的跳跃。

  英语敏感期前需语言经验

  一般来说,口头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通俗语言(与书面语言不一样的日常用语,其中包括娃娃语),二是规范性语言。

《规范性语言领先的双语教育研究》子课题研究的就是以规范性语言作为教育载体的双语教育。

  在关于婴幼儿英语学习的敏感期和最佳起步问题上,该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英语学习的敏感期大约发生在4岁,即3岁半至4岁半。

婴幼儿一旦进入这个敏感期,个体英语学习就会加速发展。

  由于婴幼儿个体经过一定时间的英语训练,形成一定语言经验之后就可进入英语学习的最佳时期,收到较佳效果,

因此该研究认为,婴幼儿大约从2岁半开始学习英语比较好。

4、祺祺妈妈总结的七田真训练法

——摘自“rain”2006-2-7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