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2128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嘉善县部分国企招

  聘试题及答案

  第1题:

现代基本技术包括()。

  A.物质变化技术

  B.能源转换技术

  C.信息控制技术

  D.能量转换技术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C,D。

现代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主要由三大基本技术,即物质变化技术、能量转换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组成。

  第2题:

乙在机场排队办登机牌,将行李车放在一边。

乙排到柜台时距自己的行李车约有20米远。

甲被乙的行李车绊了一下险些摔倒,便高声问这车行李是谁的。

见无人应答,以为是他人遗忘,就将车推走,将乙的行李据为己有。

则甲的行为构成下列何种犯罪?

()

  A.盗窃罪

  B.诈骗罪

  C.侵占罪

  D.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该行李车不应认为是乙遗忘或失控之物,故应构成盗窃。

  第3题:

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是在()。

  A.唐初

  B.唐末

  C.五代

  D.北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使用在军事上,北宋期间,得到广泛使用。

  第4题:

看过许多名人访谈,他们无不谈到过去某段时期的迷茫与困惑、低潮与失败。

彼时。

如果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

只有冷静下来,摆正心态,才有__________、赢取辉煌的可能。

可见,平日的积累与锻炼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的__________与爆发力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背水一战、表现

  B.反败为胜、勇气

  C.逆水行舟、速度

  D.反戈一击、突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由语境可知,“__________、赢取辉煌”表达的是在逆境中取得胜利,结合词义可排除

  C.D。

  “表现”的表达效果过于平淡,与“爆发力”相对应的应该是表示气魄、气概的“勇气”。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5题: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生存

  B.情景

  C.教材

  D.学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6题:

某公司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是男性,所有的文秘都是女性,所有的已婚者都是文秘,公司的总经理尚未结婚。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

  A.总经理是男性

  B.已婚者中有男性

  C.女工中可能有未婚者

  D.销售人员中有的已经结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由题干中的所有已婚者都是文秘,而文秘都是女性,销售人员都是男性,可推出销售人员中没有结婚的,故

  B.D两项错误。

公司中不只有文秘是女性员工,其他职位中也可能有女性员工,所以不能从公司的总经理尚未结婚就推断出总经理是男性,故A项错误。

故选C。

  第7题:

针对宪法,人们有多种认识。

比如《美国百科全书》认为:

  “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的总体。

”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认为:

  “所谓宪法,意思是指与国家的组织及活动有关的各种根本法规的总和。

”朱福惠先生认为:

  “宪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宪法

  B.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宪法

  C.从综合的角度定义宪法

  D.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宪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主旨概括题。

文段立足于法典或宪法性法律与其他法律不同的法律形式特征,提出对宪法定义的认识。

  第8题:

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无因管理的是()。

  A.甲把抢劫得到的财物放在院子后逃亡,邻居乙帮助其看管藏匿

  B.甲的朋友来看望甲但甲不在家,邻居乙帮助招呼客人

  C.甲不在家的时候其母亲不慎摔伤,同村人乙将甲母亲带去医院诊断并先行垫付药费

  D.他人慕名请书法家甲写一副对联,后甲生病,其学生乙模仿老师笔迹完成作品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

A项不构成无因管理,因为乙看管、藏匿赃物的行为属违法行为,不产生权利;B项中乙的行为是出于友情所为,是一种道义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D项也不构成无因管理,因为书写书法作品这一行为具有人身性质,是不能由他人来“管理”的。

  第9题:

现在公历的某月某日与那天是星期几是随年份变化的。

例如,你去年生日那天是星期日。

但今年的生日就不是星期日了。

如果约定:

每年的1月1日是星期日,全年有52个完整的周,共364天:

普通年的最后一天和闰年的最后两天都不属于任何一周。

根据上述约定,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如果某人结婚的那天是星期日,则他的结婚纪念日都是星期日Ⅱ.如果某人的第一个公休日是星期日,并且必须连续工作六天后休息一天,则他的每个公休日都是星期日Ⅲ.如果某人的第一个公休日是星期日,并且必须连续工作六天后休息一天,则他的每个公休日都不是星期日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Ⅰ和Ⅱ

  D.只有Ⅰ和Ⅲ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分析推理题。

根据约定可知,每年的某月某日与那天是星期几是不随年份变化的,因此Ⅰ正确。

而如果某人的第一个公休日是星期日,并且必须连续工作六天后休息一天,则到那一年的末尾之前,公休日都是星期日,Ⅲ错误;而那一年的最后一天(普通年)或最后两天(闰年)虽然不算在任何一周内,但算在他工作的天数中,因此在明年的第一个公休日就不是星期日了,Ⅱ错误。

故答案选A。

  第10题:

公司召开一个重要会议,小张又迟到了。

公司王经理批评他说:

  “小张,你为什么又迟到啦?

”小张解释说:

  “因为来晚了,所以迟到了。

”以下哪项陈述正确描述了上文推论中的错误?

()

  A.使用了一种原则上既不能证明为真也不能证明为假的前提

  B.把对一类事物中的个别种类断定为真的结论推广到这类事物的所有种类

  C.使用了一种强词夺理的说法

  D.把所需要作出解释的现象本身作为对那种现象的一种解释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经理叫小张解释迟到的原因,也就是解释来晚的原因。

小张把需要解释的现象“来晚了”当作了对“迟到”现象的解释。

故选D。

  第11题:

以正方形的4个顶点和中心点中的任意三点为顶点可以构成几种面积不等的三角形?

()

  A.1

  B.2

  C.3

  D.4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

若3个点都从正方形的4个顶点中取,则得到的三角形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若3个点中有一个是中心点,其他2个是正方形的顶点,则得到的三角形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因此.可以构成2种面积不等的兰角形。

  第12题:

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本题考查哲学常识。

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认识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的说法错误,应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技术手段制约,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所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说法不正确。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第13题:

任何自然事物都具有许多属性条件,而任何属性条件又有低一级的属性条件,直到作为单纯的现象。

自然事物具有的这些单纯现象,一方面完全依存于客观的实体事物,另一方面又有它自身的不完全从属于个体的种类。

一切形体的美,音响的美,都属于现象的美。

对“现象”的解释,最贴切的是()。

  A.自然事物具有的最低级的单纯的属性条件

  B.依存于客观的实体事物的单纯属性条件

  C.不完全从属于个体的单纯属性条件

  D.既依存于客观的实体事物,又不完全从属于个体的单纯属性条件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任何自然事物都具有许多属性条件,而任何属性条件又有低一级的属性条件,直到作为单纯的现象”可知.现象是“自然事物具有的最低级的单纯的属性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

D项只是对“现象”所具有的特征的描述,不如A项的表述贴切。

本题答案选A。

  第14题:

只有房价急剧下降,我们才能相信,政府打击通胀是来真的。

房价的水平决定地方政府的支出。

如果房价持续上涨,打击通胀就只能是做做样子。

不改革地方政府,中国解决通胀问题是死路一条。

对中国而言,政府开支失控的危险既明显又现实。

2020年是中国处理这个问题的大好时机。

但是,如果中国像以前那样放过类似的机会,而选择放大房产泡沫,2020年,中国的经济将可能硬着陆。

这会像上世纪屡次出现的情况一样,使中国偏离发展道路。

文段中划线处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A.通货膨胀问题

  B.房价持续上涨问题

  C.地方政府开支问题

  D.经济危机问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是在探讨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和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的途径,第四句亮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即改革地方政府是控制通货膨胀的关键。

随后又强调了当下限制政府开支的重要性。

由此可以看出,文段意图说明目前解决地方政府开支问题是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

因此,文段中“这个问题”指的是地方政府开支问题。

本题答案为C。

  第15题:

一本书有100多页,小王每天看固定的页数,看了18天后,发现未看的页数正好是已看页数的2/3,又看了7天后发现未看的页数正好比已看的页数少100页。

问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

  A.180

  B.160

  C.150

  D.120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工程问题。

18天后已看是未看的,所以已看是18份,未看是12份,所以每天是看了1份,7天又看了7份,7份+18份=25份,剩下5份。

差了20份是100页,每份5页。

所以整本书30份是150页。

  第16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涟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石家庄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沧州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沧州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A.相同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得晚

  B.经度差异不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

  C.凡是近海地方的春天都比内陆要迟

  D.沿海地区的春天一般会比内陆要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主旨概括题。

该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即点明了主旨——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接着以两个例子对主旨进行说明。

两个例子共同说明的是纬度相同而经度不同的沿海和内陆春天来临的时间不同,具体表现为“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B项观点与文段相反;

  C.D项外延扩大,未强调“同纬度”。

  第17题: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启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工作。

  A.江苏省

  B.福建省

  C.山东省

  D.浙江省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2011年10月17日,财政部在关于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的通知中指出: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第18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目标大约为()。

  A.8%

  B.10%

  C.12%

  D.1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故选A。

  第19题:

确实是一种巧妙的安排。

让我们这个地球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火、土资源。

但是,藉此而赖以生存的人类决不满足于仅仅从这些自然资源中获取谷物等以填饱肚子。

当然,也只有当他们远离饥饿的时候,才有心思去利用其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对周围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由此迸发出的无限创造力,从而将某些自然物转换成为人所需的人造物,创造出一种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形式—制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温饱问题的解决是艺术创造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B.制陶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

  C.人类生产形式的改进源于提升生活方式的需求

  D.制陶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满足所需能力的标志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首先介绍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填饱肚子。

在这个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人类便产生了追求更高一级的生活方式的需求。

而诸如制陶之类的生产形式的改进就是在这种需求推动下产生的。

A项“艺术创造”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排除。

  B.D两项“制陶”只是生产形式改进的一个典型例证,排除。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20题:

下列社会关系属于行政法调整对象的是()。

  A.跨国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购买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发生的民事关系

  D.行政机关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时与行政相对方发生的社会关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包括行政机关相互之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关系。

  第21题:

储存在专用电脑中的某财团的商业核心机密被盗窃。

该财团的三名高级雇员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

经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

第一,机密是在电脑密码被破译后窃取的;破译电脑密码必须受过专门训练。

第二,如果甲作案,那么丙一定参与。

第三,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专门训练。

第四,作案者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人或一伙。

从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作案者中有甲

  B.作案者中有乙

  C.作案者中有丙

  D.作案者中有甲和丙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分析推理类题目。

由第一和第三条可知不可能是乙单独作案,那么再由第二条可知,作案人中可能有甲和丙或者只有丙作案。

因此作案者一定有丙,甲、乙是否作案不能由条件得出。

  第22题:

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

  A.钢

  B.海水

  C.空气

  D.地幔岩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变化大小有关,介质密度变化越小则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固体密度变化最小,液体其次,气体最大。

故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高于液体,在液体中传播速度高于气体。

故可以排除B和C。

而钢与岩石相比较密度变化更小,所以声音在钢中传播速度最快。

  第23题:

夜郎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大西南一个很有影响的少数民族方国。

  《史记》记载: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至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从南越得知夜郎,并进而了解到夜郎地处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直抵南越的都邑一一番禺(今广州),夜郎还拥有精兵十余万人,于是便建议朝廷开发西南夷。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

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汉廷授予夜郎王金印。

  汉武帝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的原因,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郎是“西南夷君长”国中最大的,早在战国时期就很有影响

  B.夜郎地处要道,有便捷水路直抵南越都邑——番禺

  C.夜郎拥有十余万精兵,是汉王朝开发西南夷可依靠的力量

  D.夜郎王被汉朝廷授予金印,就派兵协同汉兵征伐南越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夜郎王”被授予金印一事,应在“派兵协同征战南越”之后,并且是采纳唐蒙建议之后的事,并非设郡县的原因。

  第24题:

元朝时直接负责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元朝时,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元朝通过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列岛。

故选C。

  第25题:

45

  B.一支有100多人的旅行团乘坐汽车,如果每辆车都乘坐29人,结果剩下4人;如果增加一辆车,则所有游客正好平均分到各辆车上,问此时每辆车乘坐了多少人?

  A.23

  B.24

  C.26

  D.28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

题目中没有给出车辆数目,故可以选项代入,代入A选项,设车辆为x,29x+4=23(x+1),则x=19/6,车辆必须为正整数,故A错误。

代入B选项,得29x+4=24(x+1),x=4,符合且此时共120人,答案为B选项。

  第26题:

中国结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

  《周易注》载:

  “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就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作为一种装饰艺术,结始于唐宋时代。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赋予它十分丰富的内涵。

比如方胜结、如意结、双鱼结、龙凤结,等等。

  “交丝结龙凤,错彩织云霞。

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

”在明清诗人的诗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中国结在唐宋时期才开始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到明清时候人们开始用吉祥的语言为它命名

  B.中国结起源于华夏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备受人们的尊重

  C.中国结在明清时的极度流行缘于“结”具有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

  D.中国结在明清时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最后一句描述了中国结在明清时期流行的盛况,但并未说明中国结之所以如此流行的原因。

  “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只是远古时期人们赋予“结”的含义,并不是中国结在明清时期流行的原因,故C项说法和文意不符,当选。

  第27题:

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国家有()。

  A.荷兰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D。

17世纪时,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经济模式。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了政府干预的手段,在远离两次世界大战后,称霸世界。

故选ABD。

  第28题:

近年来,随着IT厂商数量的不断增加,IT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对于IT产品,用户不但要选择产品本身,更要选择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

对于高科技产品如电脑等,用户愿意多花10%的价钱来购买服务好的同质产品。

这段文字表明的观点是()。

  A.IT产品的售后服务很重要

  B.IT产品的服务性很强

  C.IT产品专用性强,技术要求高

  D.用户愿意多花钱来购买IT产品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这段文字首先提出问题,即“用户不但要选择产品本身,更要选择服务”,然后“调查数据”来证明售后服务在用户心目中的重要性,最终得出观点,IT产品的售后服务很重要。

故选A。

  第29题: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最主要材料之一,它在青藏铁路工程中尤为重要。

青藏铁路桩基使用的水泥都是特殊配方的,以适应当地严酷的自然环境。

浇铸桩基最主要的因素是湿混凝土的温度。

将湿混凝土的温度降至零上5度,混凝土就会很快地与周围冻土冻结在一起。

即使冻土的上层在夏天发生融沉,深入地下的桩基部分依然坚固,承载力不变。

  在永久冻土区修铁路时。

温度可能是你最危险的敌人,也可能是你最好的朋友。

对上述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混凝土这一现代建筑材料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发挥了汗马功劳

  B.在浇铸桩基过程中控制湿混凝土的温度解决了青藏铁路在永久冻土区的修建难题

  C.修建青藏铁路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混凝土桩基打入极不稳定的冻土,并且避免冻土融化

  D.在永久冻土区修铁路,温度是把“双刃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第一句讲混凝土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尤为重要,接着讲浇铸桩基最主要的因素是湿混凝土的温度,将湿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住便可在即使夏天冻土的上层发生融沉的情况下使深入地下的桩基坚固,承载力不发生改变,最后说明在永久冻土区修铁路,温度可能妨碍建设,也可能帮助建设。

可见,B项的表述对文段的概括最恰当全面。

A项和D项都只是文段部分内容,C项“修建青藏铁路的核心问题”扩大了文段的论述范围,文段表述的是在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区修建铁路。

  第30题:

根据医学理论,一个人想要健康就必须足够的运动量,但是城里人往往是以汽车等交通工具代步,没有足够的运动量。

所以,这个医学理论不成立,下列最可能是上述论证的预设前提的是()。

  A.城市生活节奏快

  B.有些城里人为了健康很注意运动

  C.以交通工具代步对城里人来说是必需的

  D.城里人不可能不健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由题干知,健康→足够运动量,即非足够运量→不健康,要使得推理不成立,必须是非足够运动量且城里人健康。

故选D。

  第31题:

在过去六十年中,现代中国的建设走过一条__________的道路,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既有山重水复之__________,也有柳暗花明之转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环往复、迷惘

  B.迂回曲折、困惑

  C.艰难险阻、迷惑

  D.跌宕起伏、困难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由后文的“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体现这四个词语的意思。

A项“循环往复”仅体现了“反复”:

C项“艰难险阻”仅体现了“艰辛”;D项“跌宕起伏”仅体现了“动荡、摇摆”。

只有B项“迂回曲折”体现了这四个词语的意思。

  第32题: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请问“这里”是指()。

  A.绍兴

  B.延安

  C.南昌

  D.瑞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并为创建人民军队打好了基础。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33题:

李某患精神病久治不愈,其妻起诉要求离婚,人民法院应指定()为李某的监护人代理诉讼。

  A.李父,80岁,退休工人

  B.李之长子,25岁,现在外国留学

  C.李之次子,20岁,在校大学生

  D.李之弟,43岁,工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