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132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8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桂林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元素的简单分类..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四个选项中属于金属的是锰;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3.(2分)(2015•桂林)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  )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氧气的用途..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根据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A、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氮气,故选项错误.

B、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故选项正确.

C、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

D、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重要用途、能供给呼吸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2015•桂林)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玻璃破碎

饭菜变馊

酒精挥发

冰雪融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A、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饭菜变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2分)(2015•桂林)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果冻

玉米

桃子

鸡蛋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化学与生活.

可根据生命活动的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解答.

A.果冻中含有有机酸、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等,不含蛋白质;

B.玉米中富含糖类;

C.桃子中富含维生素;

D.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D.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所以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6.(2分)(2015•桂林)下列物品所含的主要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涤纶衣

塑料杯

铁桶

尼龙袜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A、涤纶衣是用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故选项错误.

B、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铁桶是用铁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D、尼龙袜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2分)(2015•桂林)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必需的仪器是(  )

烧杯

蒸发皿

石棉网

试管

氧气的制取装置..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等.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中,必需的仪器有装药品高锰酸钾的试管,烧杯可用来加热液体药品、蒸发皿和石棉网用于蒸发操作,故不需要烧杯、蒸发皿、石棉网;

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即可顺利解答,烧杯可用来加热液体药品、蒸发皿和石棉网用于蒸发操作.

8.(2分)(2015•桂林)下列物质可用作磷肥的是(  )

尿素

硝酸钠

磷矿粉

硫酸钾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硝酸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D、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分)(2015•桂林)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Cl的说法错误的是(  )

电子层数是3

核内质子数是17

最外层电子数是7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获得的信息:

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解答.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正确;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17,故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故错误.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10.(2分)(2015•桂林)SiO2中“Si”的化合价为(  )

+4

+3

+2

+1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Si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

2=0,则x=+4价.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2分)(2015•桂林)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给液体加热

放入铁钉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测溶液的酸碱度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加热器皿-酒精灯;

固体药品的取用;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铁钉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要夹在距试管口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在将块状固体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平放,把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否则会打破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不能将pH试纸放入某溶液中测其酸碱度,因为将pH试纸放入某溶液中测其酸碱度会污染药品,要用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滴加到试纸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2.(2分)(2015•桂林)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食盐水

烧碱

熟石灰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因此能使石蕊变红则是溶液显酸性,据此分析解答

A、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A正确;

B、氯化钠溶液(食盐水)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B错误;

C、氢氧化钠(烧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故C错误;

B、氢氧化钙(熟石灰)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2分)(2015•桂林)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使用的试剂是(  )

Ba(NO3)2

BaCl2

Ba(OH)2

NaCl

酸、碱、盐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题.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A、稀硫酸能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Ba(NO3)2与稀盐酸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B、稀硫酸能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BaCl2与稀盐酸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C、稀硫酸能与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稀盐酸能与Ba(OH)2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无明显变化;

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D、氯化钠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

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4.(2分)(2015•桂林)要配制100g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

称取5g含杂质的蔗糖

用量筒量取90mL水

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

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A、称取5g含杂质的蔗糖,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B、用量筒量取90mL水,实际所量取的水比所需要的水(应需要95mL)少,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C、搅拌后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2分)(2015•桂林)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碘难溶于水,但是可以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褐色溶液.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在水中能否形成溶液做出正确的判断.

16.(2分)(2015•桂林)关于反应2KClO3

2KCl+3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MnO2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MnO2的质量随着反应减少

MnO2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

MnO2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空气与水.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据此结合氯酸钾分解制取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KClO3

2KCl+3O2↑,

A、在此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起催化作用;

故对;

B、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在此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故在此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故错;

C、MnO2是催化剂,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

D、在此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故在此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对.

答案: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分)(2015•桂林)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Fe→Fe3O4

C→CO2

NaNO3→NaCl

Mg→MgO

碳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物质的制备.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C、由NaNO3转化为NaCl,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钠盐,而硝酸盐和钠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8.(2分)(2015•桂林)下列所用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试剂

A

鉴别浓硫酸与稀硫酸

木条

鉴别氯化钡溶液与氯化钙溶液

碳酸钾溶液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A、根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钡离子都会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分析.

A、取样品,滴在木条上,木条变黑的是浓硫酸,木条颜色不变的是稀硫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氯化钡和碳酸钾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氯化钙和碳酸钾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氧气都不易溶于水,用水不会将氧气除去,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混合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了主要物质二氧化碳,没有除去一氧化碳,故D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选试剂的量.

19.(2分)(2015•桂林)下列关于复分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

反应物一定有酸

生成物一定有盐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否则不能进行,据此解答

A、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B、复分解反应,需要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其中的至少一种,故错误;

C、反应物不一定有酸,例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故错误;

D、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正确;

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类型,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2分)(2015•桂林)a、b、c三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金属Mg充分反应,生成等质量的H2,反应消耗a、b、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

6:

2.下列关于a、b、c的推理合理的是(HX、H2Y、H3Z分别表示三种酸)(  )

a、b、c三种酸溶液中的H原子数目:

c>a>b

a、b、c与金属Mg反应的速率:

b>a>c

a、b、c的相对分子质量:

b<a<c

a、b、c可能分别为H2Y、HX、H3Z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金属材料.

根据三种酸分别与镁反应的方程式,结合反应的酸的分子数目之比分析酸的种类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2HX+Mg=MgX2+H2↑,H2Y+Mg=MgY+H2↑,2H3Z+3Mg=Mg3Z2+3H2↑,生成氢气相等,说明消耗的氢原子的个数相等,假设产生的氢原子的个数都是6个,则消耗的HX的分子6个,消耗H2Y的分子个数为3,消耗H3Z的分子个数为2个,因此反应消耗a、b、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

2,相对于的酸及分子个数关系是3H2Y、6HX、2H3Z,因此:

A、反应消耗a、b、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

2,相对于的酸及分子个数关系是3H2Y、6HX、2H3Z,对应的原子个数相等,故选项错误;

B、同种金属与不同的酸无法比较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不同的酸的酸根不同,无法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无法比较相对分子质量,故选项错误;

D、通过以上分析,a、b、c分别为H2Y、HX、H3Z,故选项正确;

故选项为: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反应表达式的形式出现,要注意和对应的实际的酸对应进行分析,难度较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4分)(2015•桂林)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钾离子 K+ ;

(2)2个磷原子 2P 

(3)甲烷 CH4 ;

(4)二氧化硫 SO2 .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根据常见有机物的化学式进行书写即可.

(4)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

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

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钾离子可表示为:

K+.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磷原子表示为:

2P.

(3)甲烷的化学式为:

CH4.

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

SO2.

故答案为:

(1)K+;

(2)2P;

(3)CH4;

(4)SO2.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6分)(2015•桂林)现有①金刚石、②氯化钠、③酒精、④生石灰、⑤小苏打、⑥一氧化碳,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序号填空

(1) ⑤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 ② 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3) ④ 用作食品干燥剂;

(4) ① 用于刻画玻璃;

(5) ⑥ 用于冶炼金属;

(6) ③ 用作内燃机的燃料.

常用盐的用途;

常见气体的用途;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生活应用中所需要物质具有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