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141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文档格式.docx

目前五合大道已有多路公交车通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如水、电、通讯)和绿化配套完善,便于建设。

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6、人防:

人防易地建设。

7、气象条件

风:

南宁市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及东南风;

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夏季平均风速为1.9m/s,冬季平均风速为1.7m/s,30年一遇最大风速23.7m/s。

气温:

南宁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为40.4℃(1958年5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1℃(1955年1月12日)。

最冷月平均气温2.8℃,最热月平均气温28.3℃。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7℃,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2℃。

南宁无冻结土。

降雨量:

南宁年平均降雨量130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970.6毫米(1982年),年最少降雨量952.9毫米(1909年),日最大降雨量198.6毫米,年雷暴日数90.30日。

南宁无积雪。

日照情况:

南宁市阳光充足,日照充分,全年平均日照数时数为1827时,日照百分率为41%。

建筑专业方案说明:

一、规划目标:

作为职业技术学校,既具有普通高级中学类学校建筑的通用要求,又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的特点,即在功能上要考虑大量的动手实习、实践场所要求。

具体体现如下:

1、以人为本的原则:

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适合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特点。

2、学校文化原则:

体现职校的文化特征,创造亲切、和谐、现代化的校园氛围。

3、尊重自然现状。

将规划内容与现状地形地貌有机结合,利用地形的聚合空间,创造一个充满尺度、宜人、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大限度保留自然地貌。

4、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布局力求形成具有强性的组织结构模式,既考虑一、二期结合,也考虑二期还未落实的前提下,一期能独立使用的要求,并为学校远期发展留有空间。

5、由于二期还在办理手续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建议二期用地最好与一期相邻,路网结构易于衔接,也为学校的远期发展留下空间。

二、总平布局:

1、本规划方案从功能出发,一条东西向景观轴将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功能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沿五合大道依次展开。

景观轴北面依次为行政办公楼、教学管理用房、学生公寓、食堂、田径场、风雨操场;

南面分别为实习实训楼、教学楼,景观轴正对的建筑为图书综合楼。

2、主要人流从五合大道进出,通过门前半圆形广场引导到各栋建筑中,整个建筑群沿用地边界分布,自然围合成较大的绿化庭院,在内部形成具有聚落特征的生活场所。

三、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

教学区(行政办公楼、实习实训楼、教学楼、图书综合楼)、宿舍区(学生公寓、教学管理用房、食堂)、运动区(田径场、风雨操场)三大功能,以南至北布置。

2、动静分区:

实习实训楼、行政办公楼、风雨操场沿五合大道布置,其它建筑远离五合大道,力求避免噪声影响最小。

四、交通组织:

1、车行:

在研究用地现状高差较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交通干扰和减少道路面积。

交通流线设计简单明了,主要道路7.5米宽,顺着地势布置,使校园各主要功能分区得到紧密联系,与用地西北面7.0米宽消防车道形成“之”字形分布。

2、人行:

顺着地势与景观走向分布,蜿蜒错落,路幅宽3米,通过与景观结合将各栋建筑串联。

3、道路横断面采用两块板形式,同时考虑南宁炎热的气候条件,道路两侧种植乔木,增加绿化的容量,以创造更佳的道路荫蔽效果。

4、道路分布顺应地形走向,作“之”字型设计,纵坡控制在8%以内,尽量减少土方填挖方量,同时对道路护坡、挡土墙进行生态化建设,做到经济合理、安全、美观。

五、绿化景观:

力求保留和营造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创造一种自然的山水人文和谐共生的景观理念。

规划布置原则:

1、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资源,塑造生态的校园风貌。

2、建立多层次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化景观系统。

3、绿地与步行系统紧密结合,创造宜人的步行休憩环境和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

4、绿化建设与文化内涵协调,注重校区文化展示与景观环境效益相结合。

5、主要的步行系统便捷联系各栋校园建筑活动空间,并提供高品质的步行环境与设施。

景观规划:

景观设计根据场地的特殊性,着重强调校园文化性、均好性、渗透性。

文化性:

已有校园文化和地域特点经过多年的演变,各自积淀下了发球自己的特色的群体。

景观规划设计中本着继承和创新并重的态度,要素提炼进去,组织设计一个为他们所熟悉的山林自然景观和生活氛围。

均好性:

通过对景观轴线、景观核心点的有序组织,从整体、局部都很好的解决了景观的均好性问题,让各栋校园建筑不管身处何处均能感受到美的气息。

渗透性:

通过有序的渗透缩放、围合、开敞等手法的使用,让景观核心点相互影响、相互呼唤、相互渗透,最大限度提升校园景观的活力。

六、竖向设计:

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尽量保留山体形态,顺着山坡地势,处理成六个台地进行校园规划。

建筑分层而建,设计时以灵活多样的手法,以适应地形变化,既减少了土方量,又能形成层叠丰富的校园景观,形成特色。

七、节能规划:

1、基地地势高差起伏较大,规划设计利用级级退台的台地,形成校园的山林气候,并在中心设置中心花园。

绿化运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既创造了优美安静的校园环境,同时做到改善内部小气候的作用。

2、建筑布局依山就势,减少土石方量,部分建筑利用地形的高差做架空绿化。

3、南宁夏季主导风向为东风,在建筑布局按南北向布置,以利于建筑的通风,减少能耗。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期)

项目

数值

单位

1、总用地面积

93774.75

2、实际用地面积

85190.48

3、总建筑面积

43400.0

其中

教学楼

7200.0

图书综合楼

5500.0

实习实训楼

10000.0

行政办公楼

3000.0

教学管理用房

2650.0

附属用房

800.0

学生公寓

8250.0

食堂

4000.0

风雨操场

2000.0

4、建筑占地面积

14046.7

5、建筑密度

16.49

%

6、容积率

0.509

7、绿地率

42.3

8、机动车停车数

69

小汽车

61

货车、大巴车

8

9、自行车停车数

500

10、班级数

40

11、学生人数

1600

九、建筑单体方案:

校园的总体建筑风格采用了简洁、明快、现代风格为主,细部处理上充分考虑了南宁地区的气候和地域特点,采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加以诠释;

建筑色彩以浅色为基调,各栋建筑单体通过不同的元素或母题,重复运用,来统一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从而形成整体的风格或特色,达到通透轻盈、宁静淡雅、和谐时尚,符合亚热带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当代校园建筑的性格特征。

1、行政办公楼:

位于校门前半圆形广场内,紧邻校园主入口,对内对外联络便捷。

是学校未来进行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

它与实习实训楼共同围合而成半圆型入口广场,构成五合大道方向最重要的城市景观。

2、实习实训楼:

位于东南侧,紧邻校园主入口。

由一栋四层和一栋五层建筑组成,实习实训楼室内按照标准教室布置,在满足消防、日照、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各项尺寸,以满足未来多种教学、实训内容的空间需要,目前以大开间为主室内进行灵活分隔,为将来的发展保留适度的弹性空间。

实习实训楼沿五合大道布置,既方便内部使用,也可对外服务,自成一体。

3、教学楼:

教学楼位于基地南端,由两栋五层普通教学楼组成,以相互连通的单体建筑半围合一个“U”空间,底部采用架空形式,增强空间的通透感和流动性,结合竖向设计,局部还可以作为自行车停车场地使用。

单体均采用单廊围合的方式以适应地方的气候特点,所有的教室都朝向南面,在冬天可以提高室内温度,从而减低能耗;

走道布置在北边使建筑北侧冷气与教室之间形成一道空腔,阻隔了能量的流失,在夏天,由于采用单廊边院落的布局模式,更有利于组织自然通风。

4、图书综合楼:

位于东西轴线的西侧,功能为图书借阅和配套教学用房,是校园内最主要的建筑,高度四层。

为图书藏阅及配套的教学用房等,也是学校的标志。

具有统领空间和校园建筑群整体风貌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量公共建筑的现代元素。

图书综合楼的主要入口为东面入口(与校园入口广场相对应),该入口位于主要校园道路上,通过一个大台阶进入,正对入口是一个上下通透的中庭,室内空间开阔且与各功能用房遥相呼应。

建筑内的各空间也围绕中庭依次展开,内部变化丰富有序。

合班教室位于建筑底部,与入口中庭联系方便,同时便于人流迅速疏散。

西侧各有一个辅助出入口,用于人员进出和对图书进出进行有效管理。

图书书库、采编位于三层、四层为大多功能厅,满足多种用途需求。

图书综合楼主朝向采用灵活分隔模式,以开架阅览大空间为主,方便使用。

5、教学管理用房:

教学管理用房临学生公寓,供教师的日常临时居住,方便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单人间为主,转角处仅设少量套间。

室内每间均设有卫生间和排烟道,方便教职工生活。

6、食堂:

食堂布置在基地西北侧,三层,设在公寓区未端,同时临近北侧次入口,即方便学生使用,又能够就近进出货物,减少对校内的垃圾污染。

食堂是校园基本生活服务的中心,能满足约4000人的正常使用。

7、学生公寓:

公寓分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布置在学校北面临食堂和田径场,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

公寓与食堂之间通过连廊相接,这样的布局即满足了功能分区的要求,也符合学生日常“教室——食堂——公寓——活动场地”循环的活动的规律,并使流线更为便捷。

公寓楼均采用单廊布局,寝室均在建筑南侧,并在每间设阳台,阳台上设厕所和简单盥洗设备。

8、风雨操场、田径场:

位于校园北区,风雨操场内部可容纳两个篮球场地和两个羽毛球场,也可改变用途作为羽毛球或排球等球类运动场地使用。

北侧还有三个标准篮球场,可与风雨操场共用。

体育场外有停车场地,并有独立出入口,必要时可对外部开放,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

田径场按400米跑道标准设计,近似正南北布局,场边预设有主席位置和室外公共厕所。

9、外墙材料:

外墙材料主要以涂料为主。

10、单体节能设计:

⑴单体建筑绝大部分为南北朝向,通风良好。

⑵居住建筑能满足节能要求,外墙采用新型节能保温隔热砌块,屋面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隔热,外墙门窗根据现行节能规范计算及节能新措施,部分采用塑钢门窗,公建采用断热式铝合金窗框(玻璃依据不同节能要求配置)。

节能计算数值均满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结构专业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该校区位于南宁市仙葫开发区,东临五合大道,西向邕江。

总建筑面积70027.0㎡。

建筑内容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习实训楼、办公楼、食堂、学生公寓、教学管理用房、附属用房、400米田径及风雨操场等。

二、设计依据、条件

1、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南宁市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为乙类。

3、南宁市基本风压为W0=0.35KN/㎡。

4、地质及水文条件:

详地质勘察报告。

三、设计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1、办公室、小会议室:

2.0KN/㎡

2、大会议室:

2.5KN/㎡

3、实训车间:

按实际要求取值。

4、教室、阅览室:

5、书库:

5.0KN/㎡

6、宿舍:

7、餐厅:

8、上人屋面:

9、不上人屋面:

0.5KN/㎡

五、结构设计

1、结构概况

本工程建筑主要由三~六层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及食堂组成。

2、结构体系

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

该种体系平面布置灵活、抗震性能及经济指标较好。

3、材料

钢筋:

HPB235(ф),HRB400()

砌体:

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给排水专业方案说明:

一、生活给水系统:

1、生活用水量:

校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40班(学生1600人)规模估算,约为500t/d。

2、水源:

充分利用城市配套设施,以市政自来水作为用水水源,从不同方向引入两根DN200市政给水管,供校区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

3、系统组成:

校内均为多层建筑,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服务范围内。

设计不考虑增压,采用下行上给式管网系统,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既节约能耗,又卫生安全。

4、热水供应:

①热水用量:

按学校规模估算,最高日60℃热水用量约为250t/d。

②热源:

结合校区总体布局情况,设计采用地热这一无污染可再生绿色环保清洁能源作为热源。

③系统组成:

采用技术比较先进的地源式热泵制热,校区内设全循环供水管路系统,各热水用水点采用智能IC卡自动计费供水,以节约用水。

夏季在供热水同时,可提供一定的制冷量,供应部分建筑的空调冷气使用。

地热交换井设于建筑周边的绿地、停车场、空地以及校区内的停车场、运动场地下。

5、饮用水供应:

①以市政自来水作为原水。

②饮用水量:

按40班学校规模,日饮用水量约为4t/d。

③在食堂、教学楼、图书馆、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设开水间,采用容积式电开水器供应师生饮用水。

二、消防给水:

1、消防供水以市政自来水作为主要水源。

校区内设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等。

2、室外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按校区内体量最大的建筑物确定,约为25L/S。

校区内设SS150地上式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采用常高压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

3、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按校区内要求最高的建筑物确定为15L/S。

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在校内最高的建筑物顶部,设重力自流高位消防专用储水箱,室内消火栓由市政管网及高位水箱联合供水。

室外设消防水泵接合器,室内设室内消火栓箱,内配ф19/65消防水枪,25m内衬胶水龙带,其布置保证每一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

4、校内的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特殊建筑,以及各建筑内部的特殊部位,视具体情况,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气体消防系统等。

三、建筑灭火器配置:

校区内各建筑均按规范要求配备手提灭火器消防,火灾种类为A类,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

四、排水及雨水利用:

1、设计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排放制。

2、设计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放量450t/d。

3、校区内的生活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实验楼的特殊污水经专门收集特殊处理。

处理后的污水汇流入校内污水干管,排入校区周边道路上的市政污水管网。

4、校区内降雨雨水结合总平道路场地情况,采用绿化凹地和透水路面等方式入渗滞留利用。

径流雨水用屋面雨水斗及地面雨水口收集,设计降雨重现期P=3年,雨水经收集后排出至校区周边道路上的市政雨水管网。

五、管材器具:

1、室外埋地给水管及室内生活给水管均采用新型塑料给水管,热熔连接。

2、室内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3、室外埋地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

4、卫生洁具均采用新型节水节能型洁具,坐式大便器的冲洗水箱容量不大于6升。

5、公共洗面(手)盆采用感应式自动启闭龙头,小便斗采用感应式自动冲洗阀,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式延时自闭冲洗阀。

6、排水检查井采用环保型防盗复合材料井座井盖。

六、给排水节能节水:

1、卫生洁具全部选用节水零配件。

经常操作使用的DN15水龙头或阀门使用陶瓷芯产品,节水节能。

2、充分利用城市管网压力,水压达到的楼层和生活用水直接由市政管网压力供给,节省能耗。

3、每个防回流污染止回阀都设有DN15旁通小阀,用于试验它是否反向漏水,便于有关人员检查试验,不合格者可及时检修更换,避免失灵时所造成的水量及能源浪费。

4、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

电气专业方案说明:

一、电气工程:

1、供电电源

本项目各单体建筑主要为多层或单场民用建筑,建筑高度均不超过24米。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火灾事故疏散照明为二级负荷外,其它负荷均属三级负荷。

故本工程拟从附近10KV开闭所引一路10KV至本项目。

对于火灾事故照明采用灯具内部蓄电池作第二电源。

2、负荷估算

根据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拟采用单位负荷密度法进行估算。

负荷计算表详下表,本项目总计算容量为2012KW,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2235KVA。

负荷计算表

序号

名称

负荷密度(w/m2)

计算负荷

面积

Pjs

(KW)

Qjs

(KVAR)

Sjs

(KVA)

1

75

540

7200㎡(2栋)

2

90

490

5500㎡

3

120

1200

10000㎡(2栋)

4

225

3000㎡

5

200

2650㎡

6

60

800㎡

7

45

370

8250㎡(2栋)

360

4000㎡

9

80

2000㎡

10

小计(补偿到)

3525

11

乘以0.6同时系数

2115

12

补偿到0.9以上

2350

3、变电所设置及供电方案

由负荷计算表可知,本工程计算负荷为2115KW,变压器安装容量约为2350KVA。

供电方案拟从附近10KV开闭所引一路10KV电源至变电所行政教学用房内,变电所装设容量为2×

1250KVA。

4、各单体建筑电源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由变电所引来。

二、弱电工程:

1、电话系统:

⑴在本项目用地范围教学管理用房内设置一台程控交换机,容量约为1000门,具体详下表。

电话电缆埋地敷设至单体建筑。

电话系统表

电话点数

84

158

160

275

小计

868

⑵程控交换机对外中继线按20%总点数配置。

⑶电话点分布:

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按第100㎡一个点设置;

办公楼按20㎡一个点设置;

学生公寓按每间房一个点设置。

2、计算机网络系统:

⑴本项目用地范围图书综合楼内设置网络中心。

中心机房核心交换机通过光纤与各单体建筑的汇聚层交换机联接。

对于教学楼、图书综合楼、学生公寓等网络点数较多的单体建筑,每栋楼设置一台交换机,对于食堂等点数较少的单体建筑根据地理位置分布情况,相邻几栋合用一台交换机。

网络点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