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156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文档格式.docx

D.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两条肽链是分别以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

4、甲、乙、丙是某二倍体动物3个正常细胞,其染色单体数分别为0、2N、4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最多

B.乙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正向细胞两极移动

C.丙细胞中可能有四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

5、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

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培养培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B.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共有6种碱基配对方式

C.大肠杆菌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D.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6、某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是由于编码某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该遗传病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育能力。

对该遗传病进行调查,发病率为1/25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发病率的调查要选择足够多的患者进行调查

C.若随机婚配该地区有99/2500的人其体内细胞有致病基因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7、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而一个卵母细胞则形成1个子细胞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

C.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8、研究发现,鸡的性别(ZZ为雄性,ZW为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有关,该基因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倍。

该基因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性别为雌性

B.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性别为雌性

C.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

D.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

9、下图所示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別代表三种酶。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中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它们的来源均有三个渠道

B.苯丙酮酸大量积累引起的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酶③的缺乏会导致白化病,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酪氨酸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

10、桦尺蛾的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

1870年,某一区域的桦尺蛾以浅色为主,浅色占70%,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20%。

由于工业污染,该区域的桦尺蛾毎年浅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

30年后该区域的桦尺娥个体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域的桦尺蛾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

B.30年期间桦尺蛾种群形成了新物种

C.1871年该区域的桦尺蛾群体中,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77%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11、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和他们子女的基因型及对应的表现型(秃顶与非秃顶)。

有另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则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

A.1/2 

B.1/3 

C.1/4 

D.3/4 

1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

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13、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

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

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14、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15、最新《自然》载文:

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超级细菌一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

B.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

16、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

B.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

C.b中碱基对若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尾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17、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带“?

”的个体为胎儿。

已知A、a是与半乳糖血症有关的基因,且l号和2号不携带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

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用B和b表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2号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

C.图中“?

”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1/36

D.图中“?

”可能既患红绿色盲又患半乳糖血症

18、近日,德国的科学家提出,CAF1(负责染色质组装的蛋白质复合物)可能通过保证DNA包绕在组蛋白周围维持干细胞的全能性。

基于这一假设,他们通过抑制CAF1复合体表达,导致染色体重编程进人一种凝集化程度更低的状态,成功地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能够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可以过细胞分裂发育成个体

C.CAF1基因是通过控制CAF1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

D.科学家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的过程就是诱导基因突变的过程

19、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

B.乙图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

20、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A、a和D、d控制。

图一为两种病的家焉图,图二为Ⅱ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位置示意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

C.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D.Ⅲ12与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9/48

21、下图示真核细胞中的不同生理过程,乙图所示过程可产生甲图中的①。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乙图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甲图不同,转录产物一定是甲图过程的模板

C.核糖体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①中的碱基改变一定导致②的结构改变

D.若①上碱基A:

C:

U:

G=1:

2:

3:

4,则乙图模板链对应的DNA片段中A:

T:

G=2:

3

22、在氮源为l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

(相对分子质量为b)。

将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l4N,另一条链是15N

B.Ⅱ代细菌含l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3、图甲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K)的变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所示的变异类型均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图乙BC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

C.图甲中左图细胞对应图乙的AB段的某一时期

D.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K的变化,则纺锤体、染色体和细胞板都可出现在CD段

24、如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卵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B.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D.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象

25、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

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不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不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6、某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红花基因对白花基因显性。

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5:

1,如果将亲本红花植株自交,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

A.3:

B.5:

C.5:

D.11:

27、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用纯合的高茎与矮茎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成熟时,拔掉所有的矮茎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植株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规律。

从理论上讲F3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豌豆比例为()

A.2/3 

B.3/5 

C.3/8 

D.1/2 

2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 

29、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各重复2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相等

30、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说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孟德尔在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运用了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

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了检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1、如图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已知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

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若F2中灰体有眼:

灰体无眼:

黑檀体有眼:

黑檀体无眼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

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探究该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控制翅型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Ⅱ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只涉及Ⅱ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探究实验方案设计:

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该自然果蝇种群中的_______________个体交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并统计数目。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卷翅个体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②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卷翅个体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3)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

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

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则F1成活个体中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_______________。

(4)果蝇的红眼(R)和百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4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

已知红眼雌果蝇中50%为杂合子,则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

32、图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过途径_____________(填编号)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途径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

(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品种B与品种C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4)若想获得基因型为hhrr的番茄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途径_________,至少需要________年。

(5)如果想得到基因型为HhRrT(T不属该物种基因库的基因)这样的植株,常采用___________技术。

33、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

现有—种三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

如图为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

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

①—④为四种类型的配子)。

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

请冋答下列问题。

(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配子的比例为①:

②:

③:

④=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取该三体的幼嫩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①,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用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

非抗病水稻=2:

1。

请预测反交实验的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34、某二倍体植物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

高杆抗病:

高杆易感病:

矮杆抗病:

矮杆易感病=66:

9:

16。

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_(时期),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或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B

6、B

7、A

8、B

9、A

10、B

11、C

12、C

13、C

14、D

15、C

16、C

17、C

18、C

19、D

20、B

21、D

22、B

23、B

24、D

25、A

26、D

27、A

28、A

29、D

30、D

31、

(1)9∶3∶3∶1

(2)多只正常雌性 

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

(3)1/3

(4)0.3(3/10)

32、 

2、3 

基因突变 

单倍体育种 

100% 

9/16 

1/4 

基因工程

33、

(1)A1:

1:

2:

2

(2)13或26

(3) 

1/6 

3/5

34、 

不遵循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基因重组(交叉互换) 

AB:

aB:

Ab:

ab=4:

将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水稻进行测交 

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

高秆易感病:

矮秆抗病:

矮秆易感病=1:

4,则假设成立,否则不成立

【解析】

1、若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该细胞进行的是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后2个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都由含有带标记H的一条链和含有不带标记H的一条链组成;

接着进行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带标记H,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随机分离,因此4个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含有带标记H,有的不含。

含有带标记H的染色体数不一定是N。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则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含带标记H,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综上分析,只有C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复制

【名师点睛】利用图示法理解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的相互关系

此类问题可通过构建模型图解答,如下图:

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

;

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

1个细胞是

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

另外2个细胞是

2、22号染色休约由5000万个碱基单位组成,545个基因共含碱基小于5000万个碱基,每个基因转录时上下游的非编码区均不转录到RNA上,因此就是22号染色体上基因全部转录,mRNA分子中碱基之和也小于2500万个,A错误;

22号染色体上基因并不一定全部转录,B错误;

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时起催化作用的,RNA聚合酶是转录时起催化作用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错误;

由于基因有选择性表达,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mRNA的种类和含量在不断犮生变化,D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及基因的表达

【名师点睛】结合题目中22号染色休约由5000万个碱基单位组成,分析发现22号染色体上约有545个基因的信息逐项分析,易因对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及基因的表达过程理解不准确而误选。

3、试题分析: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物种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A错误;

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的结果,B错误;

三倍体西瓜虽然通过有性杂交不育,但通过无性繁殖可遗传给后代,C正确;

转录时,只能以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D错误。

考点:

共同进化、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共同进化的实例

共同进化类型

包含类型

举例

不同物种之间

种间互助

长有细长吸管似口器的蛾与长花矩的兰花

种间斗争

猎豹和斑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相互影响

地球最早为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氧气→出现好氧生物

4、试题分析:

甲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

乙细胞中有染色单体为2N,说明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此时染色体不可能正向细胞两极移动,B错误;

二倍体生物的丙细胞有染色单体为4N,说明细胞内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内不可能有四个染色体组,C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乙细胞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