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176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课程计划Word格式.docx

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等。

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为: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③学校课程内容由各校确定,应挖掘本校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创造性,创出特色。

④三年级、五年级的地方课程增开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汤庄小学2013——2014年度总课程表

星期

年级科目

午别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7:

50

预备

8:

00-8:

40

晨读

50-9:

9:

40-10:

20

10:

20-10:

大课间

50-11:

2:

00

10-2:

3:

00-3:

40-4:

4:

00-4;

8

4:

50-5:

课外活动

走进汤庄小学的孩子是幸福、快乐的!

迈出汤庄小学的孩子是充实、自信的!

高效课堂活动纲要

指导思想:

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有效课堂过关年”为契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备课程序:

个人主备,形成导学案初稿→备课组长审核→主备人修改→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主备人再次修改→形成导学案正稿→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及班级特点,形成个人教案。

2、导学案编写

导学案栏目:

【学习目标】——以省教研室《教学要求》为目标,不一定每节课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要体现“考纲要求”。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预习后完成,考虑学生预习的时间有限,难度较低,预习可能只是一个知识的全貌,故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要少,3-4条简单的填充题,最基本的概念。

【共同探究】——按教材知识点顺序编排,每一知识点要有相应的“思考题”、“例题”、“变式训练”等;

每一节课最好有“探究”内容,让学生真正探究,而不是简单的问答;

要结合苏教版与人教版内容做相应的补充、调整。

【反思总结】——导学案上应是学生的反思总结,如学生做不到位,教师可在导学案上做简单的提醒;

教师的反思总结应从教学的角度总结得失。

【课堂练习】——控制好练习的量与质,尽量在课堂内完成,如不能完成,则作为课后作业。

3、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提前发放:

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填写相关内容,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课堂教学围绕导学案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解不超过20分钟。

部分课堂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4、作业批改导学案作业——逐条批改《同步导学》——检查完成情况。

反馈——对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要有相应的措施。

5、练习考试每一单元结束组织过关性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要组织补课。

选修班组织周练。

6、听课教研每周一次公开课,结合教研组活动进行,时间:

周三上午第二节,教研评课时间:

周四下午集体备课时间。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高邮汤庄小学数学六

(1)班吴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课前准备:

我把学生分成5组,每组6人,任命1名组长。

3张课桌排成三角形以便于上课讨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除了基本的例题外,还专门让学生比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样的对比既能使学生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本文以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二册数学第1页的“百分数的应用----例1”的教学为例,谈如何灵活运用“导学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

一、铺垫导入

1.听老师读应用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说成一道文字题,再口答算式。

(1)某村去年造林16公顷,今年造林20公顷。

去年造林是今年的几分之几?

(2)某工程队七月份修路16千米,八月份修路20千米。

七月份修路是八月份的百分之几?

师:

同学们想一想,这两道题的算式为什么会一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明白“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相同的。

2.讨论题:

有的同学认为“3米比5米少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5米比3米多几分之几。

这样说对不对?

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

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关键要找准单位“1”的量,要分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相比较。

3.补题导入。

教师出示一道不完整的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要求学生想一想: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求百分之几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个问题,教师选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的问题,变成例1。

然后揭示课题。

〔反思:

这个数学环节的设计,具有“活、实、趣”的特点:

(1)听题答题,形式活泼;

(2)诱导讨论,训练落实;

(3)补题导入,新颖有趣。

二、学习新知

1.明确目标。

看到例题和课题,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

达到什么要求呢?

归纳学生的回答,展示学习目标。

(略)

2.自学新知。

(指着例1)怎样解答这道题呢?

请大家边看课本例1的解法,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从问题看,是哪个数量和哪个数量相比较:

应当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数量占什么数量的百分之几?

应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

但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讲究策略,要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让学生自学课本,从课本中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突出了主体地位。

思考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主导的必要性。

3.引导理解。

(1)师生共同作例1的线段图,并让学生在线段图上指出“多”的部分是(20—16)公顷。

(2)指名回答自学思考题,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

“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列成关系式是:

多的公顷数÷

原计划的公顷数=所求。

(3)根据以上分析,启发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导学案”中的“启导理解”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主宰讲解。

它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探究、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感知应用题内容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再探究解题的关键,理解数量关系,把内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外化为解题算式,这种教学轨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质疑问难。

(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提出来,教师也可自我设问挑疑,将学习引向深入。

(1)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看分析图,讨论新的解题思路。

算式:

20÷

16-1=1.25-1=0.25=25%。

(2)如果把例1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

先引导学生从问题看,思考是哪两个量比较?

把谁看作单位“1”?

(可让学生迁移运用学习例1时的方法,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3)学生有可能还提出以下一些疑问:

例1第2种解法中的“20÷

16表示什么?

“1”表示什么?

“1”能不能写成100%?

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释疑,既可以由教师直接解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疑。

质疑问难能力是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导学案”教学法的一个着力点。

这里并不拘泥于“导学案”的教学程序,而是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调换教学步骤,将“质疑问难”放在“启导理解”之后,既便于引出其他解法,又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调整、补充、修正教学思路。

5.归纳学法。

(1)引导学生将例1的第一种解法和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解法进行比较。

异同点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2)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认真审题,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弄清数量关系;

②抓住问题,知道什么数量和什么数量相比较;

③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作除数),把哪个数量看作比较量(作被除数);

④懂得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列式解答。

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是“导学案”教学法的一个精髓。

这个教学步骤意在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迁移练习

1.完成书第1页的“练一练”。

2.完成练习一第1、2题。

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导学案”教学法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

这个教学环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练习和应用。

四、深化应用

1.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百分数应用题)多,又能正确解答。

电视机厂五月份生产电视机4000台,比六月份少生产1000台。

_____________?

2.根据算式“(25-20)÷

25”,编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各1题。

(对优等生要求独立编题,中等以下学生可以参照铺垫题第1题编题。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因材施教和差异教育的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最佳发展水平。

五、课堂总结

1.对照学习目标,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比较铺垫题第1题和深化应用的第2题的异同。

寻找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知识系统:

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解题的相同点:

①数量关系相同;

②解题思路一样;

③解答方法相似。

不同点:

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或用百分数表示。

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使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形成认知网络,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

六、作业

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20%后出售,后来因为季节原因,又打八折出售,降价后每件商品卖96元。

这种商品卖出一件是赔还是赚?

赔或赚多少元?

2.乘坐飞机的每位旅客,携带行李超过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价的1.5%购买行李费.

(1)、小林的爸爸从广州飞到北京,飞机票打六折后是540元,广州到北京飞机票的原价是多少元?

(2)、小林的爸爸带了30千克行李,应付行李费多少元?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例1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变式练习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后反思:

本堂课通过五环节(铺垫导入、学习新知、迁移练习、深化应用、课堂总结)和五步骤(明确目标、自学新知、启导理解、质疑问难、归纳学法)进行教学,设计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学会”到“会学”,动静结合,手、脑、视、听并用的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意境。

实践了“导学案”的“五变性”:

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自学,变传授知识为指导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注重知识为发展能力,变单调枯燥为生动活泼。

使学生努力达到“五自能”:

自能发现问题,自能提出问题,自能思考问题,自能化归问题,自能解决问题。

尤其是通过铺垫题1和深化应用题2这种“多题一解”的训练,使学生觉得“书”越读越“薄”,学习能力越来越高,体验到学习的轻松与愉快。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班别三年级

(1)班讲课题目四边形时间2013-10-13第二节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

“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

”(让同桌互相交流)②:

“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

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

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

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教师的问题:

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

“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

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原文地址/showtopic-73367.aspx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

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2、游戏(准备工具:

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教师提问:

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学生答:

①“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提问:

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边形四条直的边四个角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

在小学数学教学研讨培训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本次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一、数学理念的提升我从事教育工作才三年多,是一位有冲劲但没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教师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自己为薄力量。

在这次学习中名师们为我们总结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

老师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论述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中面临的最为头疼的环节。

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很忙,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日常课堂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全攻略

每日一练历年真题模拟测试章节知识点

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

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

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

简单的说,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

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

三、课程改革方面经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

在张齐华,吴正宪和钱守旺三位名师中都提到了课程修订,其中变化最大就是“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变“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变“四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估算中,估算的方法有所改变,一,估算时要先找估算单位,估算的“估”是找到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点。

小学第一学段要学习的是选择估算的单位,小学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以及数量级的思想。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

我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探索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效课堂的宣传社会理解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地“扬弃”。

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1、更新教学理念反思意识

理念是指导教师教学行动的方向标,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传统教育、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

以课本为主、以教师为主。

课本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原封不动的传递关系。

教学方法又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学生则是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容器。

容器尽管不同,教师灌注的知识则是一视同仁、千遍一律。

这就完全抹杀了学生和学生的差异,捆死了学生个性思维的翅膀。

新课程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全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化教学,也就是说全体学生能参与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创造、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和热爱数学,我们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就要重视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认知投入,学生的投入是其发展的基础,以学生投入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可以正确理解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强化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学习机制。

教师要把“教数学”变成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数学。

2、增强教学行为反思意识

人生的轨迹是不可以复制的,不同的人对人生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人生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