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1812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docx

用高三化学平衡试题汇总

高三化学平衡汇编

1.某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发生反应:

3A(g)+2B(g)

4C(l)+2D(g)。

平衡时测得n(C)=1.6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为K=

B.增大压强,平衡右移,K平衡增大

C.B的平衡转化率是40%D.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υ正、υ逆均增大

2.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3molX和3molY发生反应:

3X(g)+Y(g)

2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4mol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时间(min)

0

5

15

17

20

X的浓度(mol/L)

1.0

0.4

0.4

0.7

0.7

 

A.60s内反应速率为υ(X)=0.05mol/(L·s),X的转化率为80%

B.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4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其它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

D.其它条件不变,若初始投入2molX和2molY,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3.在1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FeO(s)+CO(g)

Fe(s)+CO2(g)H=akJ/mol(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生成1mol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kJ

B.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mol/L,则c(CO2)=0.0263mol/L

4.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X和Y各4mol,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2X(g)+2Y(g)Z(g)+2W(g)△H<0,反应进行到5s时测得X的转化率为25%,

10s后达到化学平衡,测得Z的浓度为0.5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s内平均反应速率为υ(Y)=0.2mol/(L·s)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为0.5

C.保持容积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D.升高温度,当测得容器中密度不变时,表示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5.已知:

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H<0。

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且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N2(g)和3molH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

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中加入2molNH3(g)并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2kJ,若Q1=3Q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平衡时甲中N2的转化率为75%

B.达平衡时甲、乙中NH3的体积分数乙>甲

C.达到平衡后,再向乙中加入0.25molN2(g)、0.75molH2(g)和1.5molNH3(g),平衡向生成N2的方向移动

D.乙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

N2(g)+3H2(g)△H=+Q2kJ/mol

6.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2N2O5(g)4NO2(g)+O2(g)△H>0

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t/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00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s)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000s时转化率为50%

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000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mol/L,则T1

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则T1>T3

7.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X物质,发生反应3X(g)Y(g)+Z(g)△H<0,反应一定时间后改变某一个外界条件,反应中各时刻X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5min时,该反应的速率为v(X)=0.12mol/(L·min)

B.5min时反应达到第一次平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数值为0.625

C.15min时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升高温度

D.从初始到18min时,X的转化率为30%

8.T℃时,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

测得H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0min内v(H2)=0.3mol/(L·min)

B.T℃时,平衡常数

,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

C.T℃时,上述反应中有64gCH3OH生成,同时放出98.0kJ的热量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2气体,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

9.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I2(aq)+I-(aq)

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

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2(aq)+I-(aq)

I3-(aq)Δ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

则K2>K1

C.若T1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υ正>υ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b时I2的转化率更高

10.已知可逆反应:

2NO2(g)

N2O4(g)中,NO2、N2O4的消耗速率与其浓度存在如下关系:

v(NO2)=k1·c2(NO2),v(N2O4)=k2·c(N2O4)(其中k1、k2是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一定温度下根据上述关系式建立右图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对应的状态表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B.若某温度时k1=k2,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5

C.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平衡时:

c(NO2)+c2(N2O4)=1mol·L-1

D.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当c(NO2)=c2(N2O4)时,NO2的转化率是33.3%

1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3Y

2Z(该反应放热),其中Z呈气态,且Z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Z%)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大于T2

B.Y一定呈气态

C.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当n(X):

n(Y):

n(Z)=1:

3:

2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12.反应2NO2(g)

N2O4(g);△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

A深,C浅

C.A、C两点的反应速率:

A>C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C

 

13.已知(CH3COOH)2(g)

2CH3COOH(g),经实验测得不同压强下,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的ΔH<0

B.平衡常数:

K(a)=K(b)<K(c)

C.气体压强:

P(a)

D.当

=80时,

(CH3COOH)2(g)与CH3COOH(g)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4.T℃时,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至a点时v(H2)=1mol·L-1·min-1

B.若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温,则该反应∆H>0

C.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降低压强

D.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125

15.一定条件下,在绝热恒容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N2(g)+3H2(g)

2NH3(g)△H<0,

若反应过程中n(H2)和n(NH3)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a点表示NH3生成速率与NH3分解速率相等

B.b点和c点H2的转化率相等

C.若在t1时刻再充入一定量H2,达平衡时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若在t2时刻再充入一定量He,达平衡时C(H2)小于0.4mol/L

16.炼铁的还原剂CO是由焦炭和CO2反应而得。

现将焦炭和CO2放入体积为2L的密闭

容器中,高温下进行下列反应:

C(s)+CO2(g)

2CO(g)ΔH=QkJ/mol。

右图为CO2、CO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in,υ(CO)=1mol/(L·min);1~3min时,υ(CO)=υ(CO2)

B.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且

C.3min时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Q>0,再达平衡时

D.5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a、b分别曲线表示n(CO)、n(CO2)的变化

17.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COCl2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

Cl2(g)+CO(g) ΔH=+108kJ·mol-1。

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在8min时的平衡常数小于2min时的平衡常数

B.COCl2的平均反应速率

C.该反应在13min时与8min时比较,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与10min时相比,10min后的CO气体物质的量减少

18.反应aA(g)+bB(g)

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它反应条件,在I、II、III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

c=1:

3:

2

B.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最大的是vⅠ(A)

C.第II阶段反应温度小于第III阶段反应温度

D.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走C

19.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温度500℃时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0。

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10分钟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15mol/(L·min)

B.从20分钟到25分钟达到新的平衡,可能是增大压强

C.其它条件不变,将温度升到800℃,再次达平衡时平衡常数减小

D.从开始到25分钟,CO2的转化率是70%

20.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T1>T2>T3

B.正反应速率:

υ(a)>υ(c)

υ(b)>υ(d)

C.平衡常数:

K(a)>K(c)

K(b)=K(d)

D.平均摩尔质量:

M(a)<M(c)

M(b)>M(d)

21.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molO2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H<0。

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SO2的平衡转化率是9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平衡时若充入稀有气体,SO2的转化率增大

B.反应开始时,向容器中通入的SO2的物质的量是0.7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缩小容器体积,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有1.485mol气体

22.一定条件下,分别向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和足量B,发生反应如下:

2A(g)+B(s)

2D(g)△H<0,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反应温度/℃

800

800

850

c(A)起始/mol·L-1

1

2

1

c(A)平衡/mol·L-1

0.5

1

0.85

放出的热量/kJ

a

b

c

A.实验III的化学平衡常数K<1

B.实验放出的热量关系为b>2a

C.实验III在30min达到平衡时的速率v(A)为0.005mol·L-1·min-1

D.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时上述反应已达平衡

23.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并于10min时达到平衡:

PCl3(g)+Cl2(g)

PCl5(g)

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

c1

c2

0.4

 

A.10min内,v(Cl2)=0.04mol/(L·min)

B.当容器中Cl2为1.2mol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平衡时PCl3的

D.平衡后移走2.0molPCl3和1.0mol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mol/L

24.已知:

2CH3OH(g)

CH3OCH3(g)+H2O(g)ΔH=-25kJ/mol

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c/(mol·L-1)

0.8

1.24

1.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400

B.平衡时,c(CH3OCH3)=1.6mol/L

C.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总能量减少20kJ

D.平衡时,再加入与起始等量的CH3OH,达新平衡后CH3OH转化率增大

25.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H=-92.4kJ/mol。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N2

H2

NH3

1

3

0

放出热量akJ

2

3

0

放出热量bkJ

2

6

0

放出热量c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出热量关系:

a

B.三个容器内反应的平衡常数:

③>①>②

C.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

①>③

D.N2的转化率:

②>①>③

26.已知:

H2(g)+I2(g)2HI(g)ΔH=-14.9kJ/mol。

某温度下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

起始浓度

c(H2)/mol/L

c(I2)/mol/L

c(HI)/mol/L

0.01

0.01

0

0.02

0.02

0

A.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是甲中的2倍

B.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

C.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

D.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27.已知:

CO(g)+H2O(g)

CO2(g)+H2(g)∆H=–41kJ/mol

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过程体系

能量的变化

CO

H2O

CO2

H2

1

4

0

0

放出热量:

32.8kJ

0

0

1

4

热量变化:

Q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B.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

C.平衡时,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

D.容器①中CO反应速率等于H2O的反应速率

28.CO可以与H2O(g)进一步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H2(g)ΔH<0

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下表进行投料,在800℃时达到平衡状态,K=1.0。

起始物质的量

n(H2O)/mol

0.10

0.20

0.20

n(CO)/mol

0.10

0.10

0.2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②平衡时,甲容器中CO的转化率是;

容器中CO的转化率:

乙甲;丙甲。

(填“>”、“=”或“<”)

③丙容器中,通过改变温度,使CO的平衡转化率升高,则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填空题1.为减小CO2对环境的影响,在限制其排放量的同时,应加强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

(1)①把含有较高浓度CO2的空气通入饱和K2CO3溶液。

②在①的吸收液中通高温水蒸气得到高浓度的CO2气体。

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将CO2与H2以1:

3的体积比混合。

①适当条件下合成某烃和水,该烃是(填序号)。

A.烷烃B.烯烃C.炔烃D.苯的同系物

②适当条件下合成燃料甲醇和水。

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

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H2)=;氢气的转化率=;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增大的措施有。

(3)如将CO2与H2以1:

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

已知:

CH4(g)+2O2(g)

CO2(g)+2H2O(l)ΔH1=―890.3kJ/mol

H2(g)+1/2O2(g)

H2O(l)ΔH2=-285.8kJ/mol

则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某同学用沉淀法测定含有较高浓度CO2的空气中CO2的含量,经查得一些物质在20℃的数据如下表。

溶解度(S)/g

溶度积(Ksp)

Ca(OH)2

Ba(OH)2

CaCO3

BaCO3

0.16

3.89

2.9×10-9

2.6×10-9

(说明:

Ksp越小,表示该物质在水溶液中越易沉淀)

吸收CO2最合适的试剂是[填“Ca(OH)2”或“Ba(OH)2”]溶液,实验时除需要测定工业废气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外,还需要测定。

2.(14分)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方法研究。

⑴目前合成氨的技术原理为: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2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mol,H2为0.3mol,NH3为0.1mol。

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

③欲提高②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

⑵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导H+),从而实现了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

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⑶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和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K

303

313

32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9

6.0

①此合成反应的a_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已知

⑷NH4Cl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NH

水解的缘故。

则NH4Cl在重水(D2O)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3.(14分)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不仅可制备多种重要有机产品,还可用于环境保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甲烷催化还原氮的氧化物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反应过程

(2)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甲烷还原NO2生成H2O(g)、N2和CO2时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工厂利用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氯甲烷,为妥善处理氯甲烷生产企业的副产物CCl4,以减少其对臭氧层的破坏。

化学家研究在催化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

CCl4(g)+H2(g)

CHCl3(g)+HCl(g),使CCl4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氯仿

(CHCl3)(不考虑副反应)。

在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

序号

温度℃

初始n(CCl4)

(mol)

初始n(H2)

(mol)

平衡时n(CHCl3)

(mol)

1

110

0.8

1.2

2

110

2

2

1

3

100

1

1

0.6

①此反应在110℃时平衡常数为。

②实验l中,CCl4的转化率为。

③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理由是。

④为提高实验3中CCl4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使用高效催化剂b.向容器中再投入1molCCl4和1molH2

c.温度升高到200℃d.向容器中再投入1molHCl

e.向容器中再投入1molH2

4.(15分)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之一。

(1)在25℃、101kPa时,H2与O2化合生成1molH2O(g)放出241.8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又知:

①C(s)+O2(g)====CO2(g)ΔH=-393.5kJ/mol

②CO(g)+

O2(g)====CO2(g)ΔH=-283.0kJ/mol

焦炭与水蒸气反应是将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的方法,C(s)+H2O(g)====CO(g)+H2(g)ΔH=kJ/mol。

(2)CO可以与H2O(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