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2392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3任务3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畅学案Word格式.docx

关键虚词:

“犹”,副词,还、仍然;

“之”,代词,此事。

◎尝试写满分答案                                     

[答案] 

(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对点训练]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

顷之,河北阙军储,议者以谓仕衡前过助封祀费,真宗闻之,以为河北都转运使。

后集粟塞下,至钜万斛。

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视之,而粟不腐也。

南郊,复进钱帛八十万。

先是,每有大礼,仕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

仕衡乃条析进六十万皆上供者,二十万即其羡余。

帝不之罪,谓王旦曰:

“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明年旱蝗,发积粟赈民,又移五万斛济京西。

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盗起淄、青间,迁刑部侍郎、知青州。

前守捕群盗妻子置棘围中,仕衡至,悉纵罢之使去。

未几,其徒有枭贼首至者。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1)帝不之罪,谓王旦曰:

(2)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答案] 

(1)重点实词:

“罪”,名词作动词,怪罪;

“应”,应对;

“猝”,突发事件;

“中”,中伤。

“之”,代词,指李仕衡;

“以”,介词,用。

“帝不之罪”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帝不罪之”。

皇上没有怪罪李仕衡,对王旦说:

“李仕衡应对突发事件有才能,人们是想借此中伤他。

(2)重点实词:

“法”,名词作状语,依法;

“贷”,宽恕。

“以”,介词,因为。

“民有盗瓜伤主者”为定语后置句,“盗瓜伤主”为“民”的定语。

有一个偷瓜并打伤瓜主的人,依法应当判处死罪,李仕衡因为年成不好,上奏宽恕了他(的罪行)。

【参考译文】

李仕衡,字天均,是秦州成纪人,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及第。

不久,河北缺少军备储蓄,谏议官员都说李仕衡先前超额提供祭祀费用,真宗听说了这件事,让(他)做了河北都转运使。

后来到塞下征集粮食,多达数万斛。

有人进言说(李仕衡储积的)粮食已经腐烂不能食用,朝廷派人来检查,粮食并没有腐烂。

在城外祭祀,又提供了钱帛八十万。

在这之前,每次有大的祭祀,李仕衡必定拿所管理的军中物资进贡,谏官认为(情况)不属实。

李仕衡于是就逐条列举,六十万都是贡赋,其余二十万是附加税收。

”第二年出现旱灾和蝗灾,(李仕衡)打开粮库赈济灾民,又拿出五万斛粮食救济京西。

盗贼在淄、青两地兴起,(他)升迁做了刑部侍郎,主管青州。

前任官员抓到的盗贼的妻子儿女都拘押在用荆棘圈起的场地中,李仕衡到任,全都放了他们,让他们离开。

没过多久,就有人拿了盗贼首领的头颅来。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景龙中,(李尚隐)为左台监察御史。

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

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1)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

(2)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3)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典选”,负责官员选拔;

“倾附”,依附;

“逆”,违规;

“阙”,缺额;

“嗟怨”,叹息怨恨。

“倾附(于)势要”是省略句。

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与吏部侍郎郑愔同时负责官员选拔,这两人依附于权势,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缺额,官员百姓都叹息怨恨。

“寻”,不久;

“知”,主持;

“劾”,弹劾;

“推究”,调查;

“竟”,最终。

“于”,介词,在。

“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为无标志的被动句。

不久两人先后又主持政事,李尚隐与同僚御史李怀让在朝廷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人于是被立案调查,最终都被罢免了官职。

(3)重点实词:

“坐”,因犯……;

“左迁”,贬官。

李尚隐因犯了不能觉察所辖部门问题的罪过,被贬为桂州都督。

景龙年间,(李尚隐)担任左台监察御史。

不久两人先后又主持政事,李尚隐与同僚御史李怀让在朝廷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人于是被立案调查,最终都被罢免了官职……唐中宗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在夜里和洛门官员勾结侵入洛门,李尚隐因犯了不能觉察所辖部门问题的罪过,被贬为桂州都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

“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路之人曰:

“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

“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叔无孙曰:

“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

”平阿之余子曰:

“嘻!

”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叔无孙曰:

“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2)叔无孙曰:

“去”,丢失;

“归”,回家。

“亦”,也。

“何为不可以归”为宾语前置句。

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呢?

“济”,救济;

“患”,患难;

“离”,使动用法,使……脱离;

“从”,追赶;

“反”,回去。

“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

叔无孙说:

“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

”(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

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

平阿的余子丢失了戟捡到支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

问路上的人说:

“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

”路人说:

“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呢?

”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的孤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

“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

”叔无孙说:

“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它们难道可以相抵吗?

”平阿的余子说:

“是啊!

”反身回去参战。

跑步,才赶上了战斗。

终于战死了。

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

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

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答案] 重点实词:

“欺”,欺骗;

“信”,相信;

“遂”,于是。

“其”,他的;

“所以”,用来……的办法。

“非所以成教也”为判断句。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导孩子的方法。

”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她后面哭泣,孩子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

“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她刚从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他说:

“我只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

“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

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做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听从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导孩子的方法。

 文言实词翻译的6大误区

误区一 不辨通假

(2016·

全国卷Ⅱ)因条数事以献。

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误译: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射雁的箭,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即上报给朝廷。

点评:

“矢”是通假字,通“屎”,是“粪便”的意思。

正译:

[答案]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粪,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即送至朝廷。

趁机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外出巡视河南。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粪,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立即送至朝廷。

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

识别通假字“2方法”

1.按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的字。

若文言实词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

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字。

文言实词的字面词性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搭配时,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文中的通假现象)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人旁种反,诏召(冯)奉世等人入议。

是时,四方饥馑,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

奉世曰:

“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

臣愿帅师讨之。

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通假字:

[答案] 通假字:

“畔-叛”“亡-无”“帅-率”。

羌族贼兵近在国境以内背叛,假如不及时诛灭,就没有办法制服远方的蛮夷。

我愿意率领军队讨伐他们。

永光二年秋天,陇西郡羌族的旁支反叛,皇帝下诏召见冯奉世等人入朝商议对策。

当时,连年庄稼收成不好,朝廷正在为此忧虑,却又遇到羌族叛变。

冯奉世说:

“羌族贼兵近在国境以内背叛,假如不及时诛灭,就没有办法制服远方的蛮夷。

误区二 不明古今异义

浙江卷)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

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

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做事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够考证。

“行事”与今天的“行事”不相同,在这里是两个词,意思是“行为事迹”。

[答案] 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

我刚开始学写文章的时候,最喜欢读左氏(的文章)、《离骚》等文章。

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

把握古今异义词“3方法”

1.联想迁移法

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古今异义词,找出相似的语境,从而推断出文段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借助这句话中的“交通”,我们就知道了“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交通”的意思。

2.语境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词语含义。

如“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的“可怜”在现代汉语中意为“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知,“可怜”一词古今异义,是“可爱”之意。

3.音节分析法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非常”是两个词,指“意外变故”;

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副词。

(注意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樊逊,字孝谦。

河东北猗人也。

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

既而自责曰:

“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

”欲同勤事业。

母冯氏谓之曰:

“汝欲谨小行耶?

”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勉。

(节选自《北齐书·

樊逊传》,有删改)

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答案] 古今异义词:

“事业”,指家业;

“小行”,指小事。

想要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

母亲冯氏对他说道:

“你想要做小事吗?

河东北猗氏人。

樊逊自小读书,常常受到兄长樊仲照顾。

不久他自责地说:

“我名义上是弟弟,难道接受安逸,能不感到惭愧吗?

”想要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

”他有感于母亲的话,于是一心钻研典籍,常在墙上书写“见贤思齐”四个字,用来勉励自己。

误区三 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浙江卷)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

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羞耻他们原有的文风,只追求古文。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

[答案] 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

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

而欧阳修在这时,实际掌握着重心来启发引领天下豪杰,而世上号称能写文章的人,出自欧阳修门下的占十分之九吧。

词类活用翻译“2方法”

1.根据语法准确判断

(1)掌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

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

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

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

(2)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搭配规律来分析判断词类活用情况。

①句中一定要有谓语。

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中的“籍吏民”少了一个谓语,所以“籍”应活用为动词,“造册登记”。

②名词放在谓语前作状语。

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中“上”“下”是名词,分别在谓语“食”“饮”之前,作它们的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③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词结构作补语)。

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军”是名词,是“军队”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个表地点的名词,所以活用为动词,译为“驻军”。

④名词、动词、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而强带了宾语,多是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

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异”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是“认为这件事奇怪”的意思。

又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王”为名词,这里用作使动词,是“使……为王”的意思。

2.词性、词义翻译到位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

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等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分别译为“使……(动词)”和“以……为……”(或“认为……是……”)。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要在该动词、形容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中心语)。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

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活用词:

[答案] 活用词:

“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

“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安定。

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到的。

与天下的贤士为伍,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误区四 用词不合规范

全国卷Ⅱ)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制约,只是歪曲意思侍奉他,所以药师更加骄傲。

“制”是“控制”的意思,不是“制约”;

“曲意”是“违心”的意思,不是“歪曲意思”;

“奉”是“顺从”的意思,不是“侍奉”;

“骄”是“骄横”的意思,不是“骄傲”。

[答案] 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王黼在皇上面前称赞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府,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

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规避用词不规范“2注意”

1.严格按照“直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