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514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docx

本科毕业论文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

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

院系名称:

能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名称:

安全工程09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3年5月

 

论文编号:

200901134224

杜邦安全文化理念与我国安全文化对比研究

 

ComparativestudyoftheconceptofsafetycultureandsafetycultureofDuPontinChina

 

院系名称:

能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名称:

安全工程09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3年5月

摘要

本文通过对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的介绍及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安全文化现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并在对待人、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对比研究。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找出我国安全文化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及措施。

结合杜邦安全文化给予我们的启示,从中发掘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方法。

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国企业的认真实践和探讨,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指导以及全国人民的监督和参与。

本文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的科学的安全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再配合快速有效的组织结构,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循序渐进,才能形成长效的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

安全文化安全理念杜邦对比研究

Abstract

ThisarticlethroughtotheDuPontcompanysafetycultureconceptintroductionandanalysis,andcombinedwiththepresentsituationofthesafetycultureinourcountry,comparethedifferenceandcommongroundbetweenthem,andindealingwithpeople,environment,safety,etc,tocarryonthedeepcomparativestudy.

Throughtheaboveresearchandanalysistofindtheinsufficiencyofsafetycultureinourcountry,andputforwardfeasibleSuggestionsandmeasures.DuPontsafetyculturecombinetogiveusalessonfromwhichwecanlearntoexploreandlearnfromtheexperienceandmethods.SafetycultureconstructioninChinaisnotgoingtobuiltalong-termandarduoustask,needstoseriouslypracticeandexploreofenterprisesinourcountry,butalsoneedstheguidanceofthegovernmentandthenationalpeople'ssupervisionandparticipation.

Thispaperarguesthatthecorporatesafetycultureconstructionmustfirstestablishtheactualandscientificsecuritytheory,developpracticalsecuritysystem,then,coupledwiththerapidandefficientorganizationstructure,adjustintime,constantlyimprove,stepbystep,toformalong-termenterprisesafetyculturemanagementsystem.

KeyWords:

SafetycultureSecurityconceptDuPontThecomparativestudy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1

1.1前言1

1.2安全文化的内涵及意义1

1.2.1安全文化的由来1

1.2.2安全文化的概念1

1.2.3安全文化建设意义2

1.2.4安全文化建设内容3

1.3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4

第二章我国企业安全文化6

2.1企业安全文化6

2.2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特点6

2.3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误区8

第三章杜邦安全文化10

3.1杜邦公司简介10

3.2杜邦的安全文化10

3.3杜邦的核心价值观11

3.4对杜邦公司十大安全理念的解读12

3.5如何构建融入杜邦安全文化理念的企业安全文化13

3.5.1杜邦安全文化建立简介13

3.5.2建立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文化14

3.5.3构建企业员工安全行为文化14

3.5.4建设企业安全物态文化15

第四章杜邦安全文化引起的思考16

4.1我国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16

4.2杜邦安全文化启示16

第五章结论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21

第1章绪论

1.1前言

近年来,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出现了不协调现象。

在探讨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的对策时,往往不能很好的吸取经验教训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中国的安全文化有着很深的根基,它的发掘并与当代发达国家的工业安全文化相融合,必然会产生特殊的效力。

无论从现在还是未来着眼,抓安全文化建设都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选择。

只有在这种全社会意义下的安全文化气氛形成,举国上下的安全意识才会提高。

安全文化就是要造成人人对安全问题的关心与忧虑,唤起国人多一点忧患预警意识,增强安全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文化是人们为了追求自身安康、社会安定、财产不受意外损失的科学技术知识、观念、制度、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的总和。

安全文化不同于企业文化,它有广泛的社会性,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1.2安全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1.2.1安全文化的由来

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以及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事故使人们对核电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关注。

而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调查,认为事故原因不单单是设计上的缺陷,人因问题(个人失误和组织管理失误)不能忽视,应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考虑方能保证“安全第一”;同时呼吁核电厂要文明生产,要有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有纪律、教育。

1986年,美国的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使安全管理水平及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

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出版了《安全文化》小册子,并对安全文化下了定义,标志着安全文化作为一种安全管理新模式的开始。

1992年,INSAG的《安全文化》小册子被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出版,核安全文化模式迅速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并被其他非核企业吸收,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观念。

1.2.2安全文化的概念

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很多,但得到多数人认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在《安全文化》小册子中把安全文化定义为: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

B.英国保促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提出的定义为:

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对上述定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共同点:

(1)安全是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强调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和结构,困此都具有“安全第一”的哲学思想。

(2)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

(3)安全文化是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表现出来的,并可分不同的层次。

(4)安全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的范畴。

(5)安全文化把企业要实现的生产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保护人的与健康为目的,实现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统一。

由此可见,安全文化是集体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注重人的自省,特别是安全理念的内化,更多强调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渗透,它对企业成员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软力量的约束。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

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重要性尤为突出。

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1.2.3安全文化建设意义

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工程。

国家制定的《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动力的安全文化,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

推进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创建,完善评价体系,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作为企业安全基础的班组。

要构建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围绕“建设”作文章,靠有力的组织领导、有序的工作机制、有效的推动措施来保障。

其保障措施是:

根据不同单位的性质、特点、指导单位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确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体制,完善安全培训质量考核体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建议安全文化组织队伍;发挥公司内部安全文化骨干单位和教育培训部门的引领作用,鼓励公司党政工团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形成多层次、全体员工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队伍。

安全文化建设,培养的是一种社会公德。

它最终的作用是文化的长久浸润和积累,使企业领导都有和全体职工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生命高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思维定势、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方式和自觉行动;使各单位形成预防为主的政治智慧、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依靠科技支撑保障本质安全的科学眼光、沉着应变的应急指挥能力和素质积累、监管是为员工服务的行为操守。

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受到尊重,使违法乱纪、制造事故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促进公司的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1.2.4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1.建立稳定可靠、标准规范的安全物质文化

安全文化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来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文化的程度。

主要包括:

1.作业环境安全

将生产场所中的噪声、高温、尘毒、辐射等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创造舒适、安全的作业环境。

2.工艺过程安全

操作者应了解物料、原料的性质,正确控制好温度、压力和质量等参数。

3.设备控制过程安全

通过对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来实现设备控制过程安全。

2.建立符合安全伦理道德和遵章守纪的安全行为文化

1.通过多渠道、员工在掌握安全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种安全操作技能。

2.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文化

1.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即建立起各方面各层次责任落实到位的高效运作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网络;建立起切实可行、奖惩严明的劳动保护监督体系。

2.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基本法规、专业安全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使其规范化、科学化、适用化,并严格执行。

4.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文化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包括应急安全保护知识、间接安全保护意识和超前安全保护意识,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2.进行安全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使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3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

要想正确、全面地理解安全文化,还要弄清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从文化或安全文化的渊源上考虑,有其内在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联系:

二者的对象都涉及到人,都是企业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既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同时它的实现离不开安全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

区别:

安全文化涉及技术、管理、人文、环境等。

安全管理实在安全文化的涵盖下。

安全文化是主动的,安全管理是被动的。

详见表1

表1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区别

 

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

主要对象

人力、物力、财力

采用方法

教育、制度、法律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对人影响

的侧重点

影响人的安全意识、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一种软力量的约束

安全技能、安全生产物质环境,偏重于“硬件”

 

对人的影响程度

1.突出对人的爱,以人为本,使人无拘束;

2.用安全文化熏陶人的心灵,使思想和精神上达到质的变化,从而达到自律;

3.心理状态:

我要安全;

4.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

1.强制、被动、约束性使人压抑;

2.主要是物质状态上影响安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3.心理状态:

要我安全;

4.对人的影响是片面的和暂时的。

 

第二章我国企业安全文化

2.1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

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面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2.2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特点

总体看,当前国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势头比安全文化研究势头强劲。

我国学术界安全文化研究滞后与企业安全文化实践与我国国情也有关系。

因为政府部门首先把解决安全文化建设的任务交给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并且要求企业组织务必承担和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

但仔细考察,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企业本身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其核心又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强盛所致。

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是在企业生产管理层面强调得多,并且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经济惩罚措施,因此与后来学术界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主”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主体建构论安全文化研究大有不同。

当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学术界安全文化研究最终会形成良性互动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安全文化建设主体层面:

政府、企业、个体之间的互动构建。

安全文化建设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企业(组织)重在落实,个体在于内化安全文化理念或执行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建设任务。

从政府角度看,安全文化建设是面向全社会,例如2000年以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每年工作计划、科技规划和“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中都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一块提出来进行勾画和设想,力求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各类生产组织、行政管理部门都要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深化安全理念,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等。

在企业(组织)方面,则把完善和建设安全文化落到实处,多从企业文化入手,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岗位与职责、安全实施、安全培训、安全保障条件、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有的企业还有很多创新;有的国有企业除了规定的安全检验部门外,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女职工工作委员会)等组织也介入了“群众安全监察”系列;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远远强于民营(私营)企业,有的民营(私营)企业根本谈不上安全文化建设,如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煤矿几乎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强化训练是空白,这也是为什么民营(私营)煤矿矿难发生率要高于国有矿的重要原因所在。

从个体方面看,安全管理员、安全监督员、安全技术员等在企业里尤其国有企业里相对配备比较齐全;国有企业的员工其安全意识比较强、安全技术掌握得比较好;在民营(私营)企业里,目前农民工的安全维权意识相对过去有所增强。

总体上看,在政府、企业、个体之间的安全文化互动构建的势头在增强。

⑵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层面:

宏观上的安全法律法规与中观上的安全管理制度在逐步完善。

文化本身包括制度文化,安全制度建设本身就体现为一种制度性的安全文化建设。

宏观层面看,国家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从建国以来都在随着形势不断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尚比较落后。

例如我国的《安全生产法》2002年才正式颁布实施,而日本、欧美等国家早在工业化初期就已经完备,其安全保障制度也相当成熟,当然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本身与国家工业化的几起几落、缓慢推进是有很大关系的。

目前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具体包括:

一是各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包括应急预案);二是各类安全技术标准制度如煤矿开采技术规程、建筑施工规程等;三是安全保障制度如工伤保险制度、伤亡赔偿制度等,还有就是在相关的刑法、党纪条例等方面也都相应地对安全责任进行了规定。

从中观组织层面看,主要是各级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各类生产企业组织中,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员职责”、“群众安全监察员制度”等,而且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还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了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的制度创新,有效排查了安全隐患,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安全文化建设本身的制度而言,最主要的是有些政府部门尝试推行过“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安全文化规划纲要”,一些国有企业制订了自己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安全文化建设细则”等。

⑶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层面:

社会与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在全社会层面上看,每年全国开展的“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国泰民安”等活动以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三同时”、“五同时”等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各地方政府、各企业组织内部,安全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安全文化建设汇演、安全诗歌大赛、安全文化文学等等。

安全文化活动媒介也是多管齐下,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全面开花。

安全文化活动在强化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安全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活动的开展最终是为了促进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社会和谐。

2.3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误区

⑴只注重宣传,不注重内涵。

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企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或企业和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豪言壮语和文体活动,只注重宣传教育活动,不从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的培育,抓不撞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并借鉴国内外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安全生产服务,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服务。

要总结、宣扬现代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素质,摈弃陈旧的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的、经验的安全管理转向主动的、系统的、科学的安全管理。

⑵只注重硬件投入,不注重具体活动的开展。

安全文化建设需要硬件投入,但仅有硬件投入绝对是建设不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上,通过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质量标准化、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推广和运用,把法规要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纪律约束、岗位安全责任等融合于岗位生产活动中,塑造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爱岗敬业、遵章守纪、操作规范的职工队伍。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教育,使广大干部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培育职工自觉、自律的安全职业道德和作风,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

⑶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形式与实效的统一。

形式仅仅是条件和手段,实效是最终目的。

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在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的培育上下功夫,在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上下功夫,使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达到固化于制,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达到内化于心,安全生产基本设施、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达到外化于形。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提高工作、工程质量,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取得好的安全效果。

同时,用安全效果、安全质量标准化成果来检验安全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看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没有明显增强,安全认识有没有明显提高,“三违”现象有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各项制度措施有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⑷只注重领导倡导,不注重员工自主。

企业安全文化并非企业某些领导为企业所设计或所倡导的“企业内的文化”,而是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

企业领导者所倡导的安全生产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安全文化要素要真正成为企业安全文化,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履行。

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倡导的安全文化只能代表个人文化或群体文化,在它真正转变为企业安全文化之前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决不会通过几次演讲、会议或贴几张标语、口号就能完成的。

企业的领导者确实可以选择或破坏某些企业文化要素,但并不能独自决定企业文化。

因为,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员工对文化具有自主选择性。

其实,员工应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创造者,企业安全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要让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人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反馈情况。

⑸只注重建设新文化,不注重改革旧文化。

国人从具有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和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传统走来,企业的内部文化(包括企业文化、群体文化和个人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往往不相适应或相互抵触。

大多数员工长期以来形成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与其他企业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也显得格格不入。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由于自身个性的局限性和(或)文化变革的困难,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只重建设新文化不重变革旧文化,结果是新文化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产生水土不服,难以存活。

在国内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中,必须合理地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没有对旧文化的有效变革,就不会有新文化的成长与发展。

安全文化建设实质也是一种思想建设,是企业将各类规章制度,是通过长期文化“渗透”,潜移默化地提升职工队伍安全思想素质。

因为队伍结构,人员素质差异、地域等因素,各个企业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安全文化应当是从企业职工群体中提练出来的,不是照搬照套,应注重企业自身改革,职工普遍认可和接受是前提,不能上面要求了就动一动,领导重视了就绞尽脑汁“创新”、“贪大求洋”,不思考企业实际,不用心研究职工思想。

⑹只注重短期,不注重长远。

正如前文所说,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一种思想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