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63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1.docx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1

学院:

教育学院

班级:

2011级应用心理学班

小组成员:

戚春燕、李莲、吴明芳、李学丽、丁雅岚、蒋金玲

目录

前言1

自然环境2

一、文献查阅2

1.1德昂族茶史2

1.2.茶俗功能6

1.3德昂族茶俗文化中的传统生态意识7

1.3德昂族茶文化的困境8

二、访谈法9

三、实地考察11

3.1调查阶段11

3.2考察目的11

3.3考察时间11

3.4考察人员12

3.5考察线路12

3.6经费预算12

3.7调查工具12

3.8生活用品13

四、反思13

附录13

(一)文献资料:

13

(二)图片资料14

(三)问卷15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前言

德昂族,现有人口1.5万为云南独有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潞西县与镇康县,少数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

德昂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从茶树上来的。

他们喜欢饮茶,世世代代长于植茶,因此德昂族又被称为古老的茶农。

茶文化是根植于根植于该民族中,有着与其他民族没有的历史和对茶情感的依赖。

茶不仅作为该民族的图腾,而且茶俗作为一种礼仪渗透到德昂人生活和一个人的一生之中。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德昂族的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

此次德昂族的茶文化探析我们主要采用1文献查阅法(查阅结果将在后面详述),2访谈法,采访了两位德昂族的大学生,访谈结果后面将会附录。

3实地考察,因为条件有限,实地考察我们只做了考察计划表。

考察地区为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杏坝村松山。

研究德昂族的茶文化不仅可以探究德昂族茶文化的特殊性还可以了解茶和德昂族的历史渊源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节。

通过此次对德昂族茶文化的探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德昂族茶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根源。

希望通过了解德昂族的茶文化,让我们能够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引起重视与保护。

加深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通过这样一种研究方式掌握田野调查的一个基本研究范式。

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自然环境

我们此次的采访对象罗洪卫是云南民族大学一名德昂族的同学,他的家乡在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杏坝村松山一组,这里是德昂族的聚居地,为了实地考察的方便,如果能进行的话我们也将考察点定在他家乡。

准备实地考察的地方具体地理情况经网上查阅,发现新城乡位于盈江县东部,距县城31公里。

东与梁河县接壤,南与南底河为界与旧城镇相望,西与石人山梁为界与平原镇、莲花山乡毗邻,北与芒章乡相连。

东西最大横距23.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9公里。

新城文化历史悠久,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系原干崖宣抚司驻地和爱国民主人士刀安仁先生的故乡,“边塞伟男”刀安仁的坟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境内竹木成林,有着1904年引种在凤凰山上的中国第一株橡胶母树,有迷人的槟榔江风光,还有大佛寺、望月楼等多处景点,是理想的旅游景观区。

拥有装机1.89万千瓦的德宏州第二大电站——槟榔江水电站,盛产柑桔、柚子、菠萝蜜等热带水果,是盈江县粮、蔗生产基地乡。

地理气候及资源优势:

地形从东北到西南略呈三角形,东北高西南低,槟榔江由北至南奔流而下,现底河自东向西南边缘与槟榔江交汇流入大盈江。

最高海拔2371米,最低海拔82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850米。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有霜期40天,年日照2865小时,年均降雨量1464毫米。

这里矿藏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生物种类繁多,植被较丰富,适宜各种农作物、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种植和生长。

辖区内有东西两条公路,且毗邻潞盈路,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此次田野调查我们主要是对德昂族的茶文化进行探析,研究主要遵循茶文化的历史、茶俗、以及当代茶文化的现状及困境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文献查阅、访谈记录、实地考察计划三种方式进行呈现。

一、文献查阅

通过文献查阅,对于云南德昂族是不是最早栽培茶树的人?

史学界对此尚无定论。

但因为地理、宗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德昂族悠久的种茶历史和茶叶文明是毋庸置疑的。

1.1德昂族茶史

(一)茶业,曾是古金齿国的支柱产业

《辞海》[德昂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佤崩语支。

多信小乘佛教。

主要从事农业,擅于种茶……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公社制残余。

”在清朝以前的资料当中没有单独关于德昂族的文字记载,因为德昂族与佤族、布朗族等南亚语系的民族都被通称为“濮人”、“蒲”或“蒲蛮”。

《清职贡图》说:

“蒲人,即蒲蛮,今顺宁、澄江、镇源、普洱、楚雄、永昌、景东七府有此种。

”唐代樊绰著《云南志》中记载着隋唐时期濮人的“茫蛮部落”这一部落联盟,茫蛮妇女特有的“藤篾缠腰”的装束,现代德昂妇女仍以为美。

有学者认为濮人的“茫蛮部落”曾为南诏国服兵役,其兵员占南诏军队总额的三分之一。

到大理国时“茫蛮部落浸盛”,于公元十世纪中后期逐渐挣脱大理国的属民地位,十一世纪中后期在滇西南建立了金齿国。

元朝李京著的《云南志略》说:

“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旦则妇人为市,日中男子为市,以毯、布、茶、盐互相贸。

”这可能是有关金齿国贸易的唯一历史记载了。

由于元、明、清的统治者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将大量的内地汉族人口移民云南屯田垦殖,汉化了不计其数的“蛮夷”。

清朝初年,迁入一批采茶的汉户到新设流官的普洱府。

到康熙年间,六大茶山的汉族人口已有上万人。

其时未被汉化的蒲人,住居南定河以西的形成德昂族,以东的则形成布朗族,更有不少蒲人融入其他少数民族。

现今傣族的称谓里有“傣崩、傣布勒、傣养”,这是对融入傣族的德昂、佤、和克伦等南亚语系民族的特定称谓,是活的历史遗痕。

可能是金齿国兴盛的茶叶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住居滇西南的各民族一直认为德昂族过去很有钱,银子多多,流行着金齿国留下的宝藏买得起腾越州(今腾冲),至今尚未找到的传闻。

建国初期国家民委的调查材料中说:

“据各地一致传说:

崩龙是边六县(潞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莲山),历史较早而分布较广的一种民族,后因受景颇族排挤,大部分迁往缅甸,一部分变为傣族。

根据傣族的传说,在傣族未进该地区以前,崩龙族多住于坝区边缘,种水田并培育茶园。

”德昂族,也称“崩龙族”,1985年后更名为“德昂族”。

是个跨国境而居的民族,支系很多,人口却很少,我国境内现今不足二万人,其余多数人口居于邻邦缅甸。

我国境内的德昂族人口分布于德宏、临沧、思茅等沿边地域,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有俗称的“红崩龙、黑崩龙、花崩龙”三个支系。

根据考证黑崩龙三百年前一直住在现今的德宏州首府芒市一带,人口很多,后来有傣族慢慢从腾冲、保山迁来。

关于红崩龙和花崩龙:

很早以前,缅甸大山住着众多的崩龙人,他们以种茶为生,家家户户都经营着大片茶园,富户还雇工采茶、制茶。

茶叶用马帮运到瓦城(曼德勒)一带去卖,然后买回大米、布匹、针线、盐巴。

那时,当地产的“金牙茶”非常有名,经营茶叶生意利润十分丰厚,崩龙人的生活自然富足。

缅甸土司眼红了,向崩龙人发起抢夺茶山的战争。

崩龙人被打败后,一部分人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了,另部分人则北上进入现今的云南境内,建立新的家园后,他们便开水田、种茶树、重振茶叶贸易。

德昂村寨都筑于海拔1000—1500公尺的山梁上或山腰间,年均气温19℃左右。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每年的5—9月是雨季,年降雨量1700毫升。

德昂人开垦的田地,土壤疏松肥沃。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均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二)茶香,熏陶古朴民风

尽管文献关于德昂族茶史的记载很少,但仍有一些民间传说在时代传颂着,尽管它没有文字记载的权威性,但其中包含的历史真实却能弥补史籍的不足,尤其是对于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而言,那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歌谣、传说,都是珍贵的历史。

关于种茶,德昂族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候从东方来了一位仙人名叫姐苏,被德昂人招为女婿。

结亲后,姐苏想去昆仑山等地探宝,德昂王便派兵五百随行。

途中遇到一条大河,姐苏率兵士分乘木筏横渡。

玉皇大帝害怕姐苏带兵到昆仑山任意损坏宝物和杀戮珍禽异兽,就变为九十多岁的一对夫妇,划着木筏迎向姐苏,告诉他:

“这条河太宽了,渡不过过去。

我俩去时只有十四五岁,现在都九十多岁了,还没有看见对岸,只好折回来了。

”姐苏听信了老夫妇的话,折头回到岸边。

刚上岸,便听到树枝飕飕作响,从树上掉下一只死鸟来。

姐苏取出死鸟的食囊,带回家呈献给德昂王。

德昂王打开鸟的食囊,里面是包无人认识的茶种。

德昂王的盲眼母亲摸着茶种问:

“这是药吧?

”于是,将茶种撒入土地,不久长成小树。

采摘树叶熬汤给王母服下,盲眼竟然重见光明了。

从此,德昂人开始种茶,并逐步使茶在自己的生活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另外以茶为主题或主线,反映民族形成和发展艰难历程的长篇叙事诗——茶史诗涵盖了本民族的核心记忆,德昂族的《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迄今发掘、整理并出版的唯一一部创世史诗,长约1900行,史诗从混沌初世唱起,直至德昂族先民的“茶叶始祖”完成创世之大业。

从具体内容看,全诗分为九部分:

(1)人的诞生、神的出现及由茶树创造了日月星辰;

(2)茶叶诞生人类;(3)茶树兄妹在人间的磨难;(4)茶树产生了高山、平坝和江河湖海;(5)四色土的来历;(6)大地植物的来历;(7)各种动物的来历;(8)藤篾箍习俗的来历;(9)德昂族人民对祖先的缅怀、感恩。

如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描述:

当达楞和亚楞战胜了黑暗,驱逐了洪水,消灭了妖魔,但是看到大地仍旧裸露着身子,光着臂膀,一副可怜相。

茶叶兄妹十分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大地披上绿装。

这时,智慧之神帕达然给他们传话:

“舍掉身子,大地就有衣裳。

”茶叶兄妹顿时醒悟:

割下身上的皮肉,揉碎了撒在大地上。

他们的皮肉撒遍了千山万壑,大的变成树,小的变成草,细长的筋变成了青藤爬上树。

从此,大地上一派生机,到处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都有红花绿叶装扮。

他们把鲜艳的颜色洒向花丛,花开万紫千红,争奇斗艳,而自己只留下平常的颜色。

他们把甘甜的美味输送给桃、李、菠萝和各种水果,把苦味留给自己……德昂人在品茶时,清香的茶水虽然带着苦涩,但是人们还是喜爱它,这是因为茶水中融进了“茶叶兄妹”美好的生命,人们品茶时,也在品味着民族的历史、生活的滋味。

1.2德昂族茶俗

德昂族茶文化是德昂族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德昂族从不同角度认识、体验茶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功能和意义,赋予了茶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风情万种,五彩斑斓的德昂族茶文化,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对茶的解读像德昂族那样深情、醇厚、芬芳。

多彩的德昂族茶文化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根源。

1.2.1茶俗的种类

(1)迎客茶

跨入德昂山寨人们可以处处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与茶的特殊感情。

德昂人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满了茶树,无论客人进入谁家都会受到以茶为礼的热情接待。

客人光临,不是递酒,而是敬茶,德昂族有“说一句话,喝一盅茶”的习俗。

这茶水,是主人事先准备好的,一般均用大土罐炖在火塘边,随喝随沏,这叫“迎客茶”。

(2)敬客茶

遇上亲戚或好友来访,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敬茶。

这茶是主人临时现采摘的新茶,主人先将锅盖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然后三番五次地烘烤、揉搓,直到发出香味。

稍凉片刻,又用手抓一小撮放进小土茶罐里,继续烘烤到茶叶发黄,即用滚烫的开水冲入罐里,待水泡全消,稍作烘煮,尔后,再倒给客人喝,直到喝完。

主人只能喝第二道,表示以诚相待,友情长存。

这叫“敬客茶”。

(3)送客茶

客人告辞,德昂人仍然以喝茶相送。

如送一般客人,便将自家常饮的茶抓一大把置于大土茶罐里,稍烘片刻,待喷出香味,即冲水继续烧开,然后,按人头每人喝一碗。

边碰碗边喝,边喝边说道别的话。

如送贵客,则要喝竹筒茶。

竹筒是现砍的嫩竹,竹筒砍好后,即取精心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灌上清凉的水,便在火上烘烤。

直烤到竹皮发黄,飘出醇香的茶味,然后轮流喝一口,直到喝完为止,意即让友谊像竹子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4)请帖茶

主人请客,在邀请对方的同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小包茶叶送给对方,以示主人的盛情。

(5)回心茶

一个人做错了事,经众人教育帮助,本人表示悔改,重新做人,要邀长者到家中喝“回心茶”,喝茶的方式与喝“敬客茶”相同。

(6)和睦茶

两口子因某件事发生争执,感情上受到伤害,经父老乡亲们调解,两人言归于好后,就要邀长辈及亲朋好友到家中喝“和睦茶”,表示永远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7)调节茶

发生纠纷不能自己解决,需请头人调解时,也要裹一小条茶叶交给头人,然后再申诉理由。

(8)择偶茶和提亲茶

德昂族的未婚男子,有自行择偶的自由。

双方经过相互了解,建立感情并愿意缔结婚约时,男女即告之父母。

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这种“告”不是以言语表述,而是以茶相告。

即小伙子趁父母熟睡之际,将事先备好的“择偶茶”置于母亲的常用筒帕里。

母亲一旦发现筒帕里的茶叶,便知道要为儿子提亲了。

这时,做母亲的便与父亲商量,并委托同村和异村的亲戚各一人,作为提亲人。

提亲人去女方家提亲时,不必带别的礼物,只要在筒帕、里装上一包茶(半市斤左右)。

到了女方家后,亦不必先以言语表述,只需将茶放到供盘上,双手递到主人手面前,主人即知道提亲人的来意。

女方父母经过媒人三次说

合,认为男方确有诚意,即收下茶叶,表示同意。

否则,即表示拒绝。

男方父母知道女方家长应允儿女婚事之后,便请媒人再次携带茶叶一斤,另加酒肉若干斤,赴女方家宴请女方父母和老人、舅舅等。

席前,先由男方叔叔、伯父、姐姐向女方父母赠送茶叶一包,接着再由他们陪同男方以茶认亲,最后由双方亲戚以茶议定订婚礼物。

(9)婚礼茶

在男女双方举行婚礼时,新娘一到新郎家,新郎家的一位老人就会端着一盘大米和茶叶,出门迎接新娘,将大米、茶叶撒在新郎新娘的头上以示吉祥如意。

与此同时,新郎村寨中的猎手们会在竹楼周围朝天鸣枪,表示对新人的祝福。

等新人拜完长辈,在竹楼周围的人便会将手中的大米和茶叶向新人撒去,口中还喊着祝福的话。

接着新人请客人入席,喝喜酒,仪式便算结束。

(10)酸茶、凉拌茶

德昂人嗜茶成瘾,一天不喝茶,混身都没劲。

只有喝下一杯浓浓的热茶,才能提起精神。

德昂族茶饮最具特色的是“酸茶”,又称湿茶,

古称谷茶或沽茶。

德昂族酸茶闻着酸,入口后一股酸涩回甜,回味绵长,口留余香,其妙无穷。

酸茶具有清热解暑,生津解渴、消食、清洁口腔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绿色保健饮品。

德昂族传说,常饮酸茶,可美容增寿。

这种茶是用刚摘下的新鲜茶叶密封在竹筒里发酵后制成。

茶对于德昂族来说可以做饮品,还可以做菜。

德昂族用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将茶叶制作成酸茶,使用时兑上少量的水,泡发后和生菜一起凉拌,其味道酸涩回味,食之使人胃口大开,增加食欲。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

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茶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广泛的用途,是德昂人生活中重要的必须品。

如此丰富的德昂族茶文化,向人们召示着边疆这块土地民族文化的博大

1.2.2茶俗功能

在悠久的茶文化中形成了德昂族自己的茶俗,下面将介绍德昂族的茶俗功能

(1)德昂族茶俗的社会功能

德昂族是滇西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保留着最原始、最古朴的茶饮习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俗文化茶俗文化渗透到德昂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通过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形成特有的社会功能,对德昂族的社会礼仪、伦理道德和社会教育产生较深的影响。

(2)德昂族茶俗的规范功能

在茶饮环境里,茶俗对人们的行为和意识产生制约,给人们规定了饮茶的行为模式和道德准则,人们受制于它的规约,无论是观念,还是言行都必须在茶俗允许的范围里进行比如,德昂族的迎客茶、敬客茶、送客茶、亲情茶、成年礼茶都有一些行为模式和准则

茶叶是真诚友谊的载体和成年的象征

(3)德昂族茶俗的媒介功能

德昂族的恋爱茶提亲茶定亲茶小酒茶请柬茶等就是以茶代言,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媒介。

(4)德昂族茶俗的育人功能

茶俗是德昂族重要的精神食粮,它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和群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年轻人的教育;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人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教化和模塑作用,是德昂族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德昂族的回心茶和睦茶调解茶献佛茶充分体现了茶俗的育人功能

德昂族的个体教育离不开茶俗,从古至今,德昂人既不种植,也不吸食鸦片,宁愿穷困潦倒,也决不偷盗的纯朴民风与茶俗的育人功能有着很大的关联

(5)德昂族茶俗的心理调适功能

茶俗的心理调适功能体现在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心理祈求中,人们在生命旅程中难免遭遇挫折,产生焦虑,为此,他们往往通过信仰和仪式活动,找寻心灵的寄托和内心的平静,在德昂族的婚礼、建房、叫魂、丧葬等仪式中集中体现了德昂族茶俗的心理调适功能茶俗在德昂族重要仪式中的心理调适功能。

1.3德昂族茶俗文化中的传统生态意识

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视自然万物为人类的兄弟姐妹历来是德昂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美好情操;德昂族茶俗文化作为传统生态意识的古老园地,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生态资源,为与自然相互调适、和谐相处,德昂族在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文化适应与创造。

(1)茶树神话中的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及共同发展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在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包括知识情感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是反映人对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思想意识的总和。

德昂族的《达古达楞格来标》就是一部这样的神话,它记述:

茶树是万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茶叶的精灵化出当大地一片混沌时,天空中的一株茶树为了大地长青,愿意离开天界到大地上生长万能之神帕达然为了考验茶树,让狂风撕碎它的树干,吹落它的102片叶子,茶树叶在狂风中变化,单数叶变成51个精干的小伙子,双数叶变成51个美丽的姑娘。

这个创世神话反映了德昂族先民在开发自然,获取生存资料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原始的生态意识从此,这些姑娘和小伙子便在大地上生息,繁衍人类。

这种观念虽然是以神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却蕴含着朴素的自然观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

(2)茶树神话《弄阿铁兰嘎》

神话传说虽不是历史,但却源于历史和生活,它体现了德昂族对茶树这一自然物的敬爱之情,反映了德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德昂人,强化着他们的生态意识,调节着德昂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上促成了德昂人对自然万物的保护,给后人留下了片片古老的茶林和森林茂密植物种类丰富的生活环境因而,德昂人无论走到哪都不会忘记本民族保护自然和种植茶树的自然传统。

德昂族在历史上有过几次迁徙,无论迁徙到何处,都要种上茶树,凡是德昂人住过的地方都有茶林留下如:

盈江县的苏典山里有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茶树;铜壁关附近的山丘上,有成片的老茶树;

一定的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

从上述看,德昂族的历史文化,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禁忌信仰、婚俗婚约等方面反映了茶文化的特征。

1.3德昂族茶文化的困境

德昂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共有1.6万人,并存在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很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正在流失,民族文化的传承存在困境,德昂族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1)大分散小聚居中的多重文化包围与交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不断开拓,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融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态势。

而德昂族处在大分散小聚居中的多重文化包围中,变迁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但问题是这种文化变迁的驱动力主要是来自文化主体的外部,主体处于被动适应的情况下,难免会被迫放弃或牺牲传文化研究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2)经济发展滞后冲击着文化自信

在《2003-2004年云南民族地区发展报告-德昂族发展报告》中,反映了德昂族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情况:

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各地德昂族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困;贫困是几乎覆盖所有德昂族聚居区的一个共性问题;德昂族的贫困面大且深。

即使在以个小范围内横向上与其他相邻的民族比较,德昂族的经济生活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由于经济的贫困,德昂族人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的心理,总觉得自己口袋里空空如也,吃穿不如人,说话也比人矮三分。

这样天长日久,德昂族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也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觉得自己的文化也不如人。

甚至有人感叹:

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落后。

这样的认识对于德昂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极大的威胁。

来自民族群体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的冲击比任何来自外部的力量都要强烈。

(3)代沟阻隔着文化的传承

米德在《代沟》一书中说:

“我开始明白,认同和义务的无常是同一个更大问题的一部分,即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年轻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的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

”对于德昂族传统文化传承正处于同样的情况:

德昂族新老两代人之间出现了巨大的代际鸿沟。

在德昂族的茶文化中认为“离了茶办不成事情,有茶才能表明茶到意到”。

他们赋予茶叶更多更广的文化内涵。

茶叶成了德昂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叶礼俗几乎始终伴随着每个德昂人的生命历程。

有出生茶、认干爹茶、成年茶、集会茶、社交茶、恋爱茶、说亲茶、定亲茶、成亲茶、敬老茶、上房茶、分家茶、和好茶、祭祀茶等等各种关于茶俗的礼仪。

在这些用茶的种种习俗行为中,全面地折射着德昂族的历史传统、民族性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如今在德昂青年一代的意识里面,对茶文化的情结已经越来越淡漠,许多茶俗也名存实亡,茶俗文化中折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也大受冲击。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的东西持不屑的态度,自然也不会用心去感受和传承民族文化。

所以研究和传承德昂族新的茶文化对于该民族的文化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访谈法

在本周末(5月11日),我们通过qq采访了德昂族大学生罗洪卫,以下是访谈记录。

1你是否了解德昂族关于茶的传说

答:

了解。

德昂族崇尚茶,以茶叶为图腾崇拜,并且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茶叶仙子是德昂人的始祖母。

相传,在远古的天界生长着一棵茶树,枝繁叶茂。

茶树之神想到人世间繁育发展,智慧之神达然为考验它,便让狂风吹落茶树的102片茶叶,其中单数变成精明能干的小伙子,而让双数变成美丽动人的德昂族姑娘。

当他们准备下凡时,却遭到了恶魔的百般阻挠破坏。

经过坚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到达人世间。

茶树生长,造福于人间。

茶叶仙子们兴高采烈地庆祝丰收时,一阵狂风大作,其中50个姑娘与50个小伙子被收归于天界,留下最聪明的一个小弟弟与最美貌的小妹妹,让他两个在人世间结为夫妻。

男的叫达檩楞,女的叫亚楞。

他俩就是茶叶仙子化成的德昂族始祖。

他们夫妻恩爱,生儿育女,使茶树遍种于人世间。

2目前德昂族是否把茶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仍以种茶为主。

答:

现在不是了

3你认为德昂族的茶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茶有哪些不同?

或者说德昂族的茶有哪些种类?

答:

德昂族的是酸茶。

“藏在深闺人不识,微酸微苦味甘甜。

”是继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七大名茶之后,由云南潞西市勐巴娜西茶业有限公司挖掘推介上市的古朴茶类。

其茶取材于古老的大叶种茶树,风味独特,酸涩回甜,汤色金黄透亮,无任何添加剂及化学原料,是纯天然珍品。

4茶在德昂族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如在行成年礼、婚礼、聚会、祭祀等过程中。

答:

德昂族的未婚男女,有自行择偶的自由。

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这种告不是以言语表述,而是以茶相告。

最后由双方亲戚以茶议定订婚礼物。

遇上亲戚或好友来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