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83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docx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方案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鄂尔多斯救灾储备库

二、承建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民政局

三、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度高、灾害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

特别是近年来,雪灾、地震、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为了提高政府灾害救助水平、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正常社会秩序,1998年国家建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要求民政部门建立用于储备救灾物资的专门设施,其储备物资主要用于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灾民实施紧急救助,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经过10年的发展,已在11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同时,部分省、市、县也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本级救灾物资仓库,它们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总体上看,目前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普遍存在仓库面积小、建设标准低、基本装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目前的救灾工作需要,更无法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备灾、救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为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必须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符合标准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此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已开始启动。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同时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灾害多发地、县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库、点”,即灾害发生后,先动用最基层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救灾物资,当满足不了救助需求时,再逐级向上申请物资,直至动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救灾物资。

鄂尔多斯市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受灾种类较多的地区,目前救灾物资管理一直采用租借的库房存放救灾物资,可储存物资数量少且品种单一,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无法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展开。

因此急需建立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四、投资概况

4.1拟建地址

康巴什新区北区

4.2建设规模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用地东西长约110米,南北长约127米。

库区用地:

14667.4m2。

总建筑面积:

4100m2。

其中库房3300m2,生产辅助300m2,管理用房300m2,附属用房200m2。

4.3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2140万元,其中市级筹集资金1140万元,自治区民政厅福利彩票公益资助1000万元。

五、编制依据

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关于申请福彩公益金资助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报告鄂民字[2012]62号文。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

六、结论

该项目关系到灾后救助的物资储备是否充足,能否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的顺利救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应该尽快实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市级救灾储备库的建设,是构建国家及我市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需要

为加强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鄂尔多斯地貌类型多样,既有芳草如茵的美丽草原,又有开阔坦荡的波状高原;全市境内五大类型地貌,平原约占总土地面积的4.33%,丘陵山区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8.91%,波状高原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8.81%,毛乌素沙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8.78%,库布其沙漠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9.17%。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等特点。

特别是近年,雪灾、旱灾等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年均受灾人口在40万人以上,灾害损失在8亿元左右,救灾抗灾工作任务很重,救灾物资严重不足。

为使发生灾情时,灾民能尽快得到物资救援,近年来,国家在一些地方建立了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储备物资在紧急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民政部门救灾和安置灾民的工作水平。

灾害发生后,民政部门的救援工作能够以省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为依托,以自治区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鄂尔多斯市当地拟建的储备库为重点,以辐射边远地区进行物资储备,形成覆盖全市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一旦灾害发生,保证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调拨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发挥了救灾应急物资的时效性。

2.2救灾储备库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储备充足的紧急救援物资是保障救灾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

我市一直租借库房存放救灾物资,数量少且品种单一,没有配套设施。

大的灾害发生后,没有储存足够的救灾储备物资,不仅不能保证救灾应急物资的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必须要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2.3救灾储备库的建设,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民政部《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规定,救灾储备物资是指各级民政部门存储和调用的,主要用于救助紧急转移人口,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

持续开展以灾民紧急转移安置、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灾民生活救助工作是灾区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

按一般年份标准,每年需紧急安置灾民,要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临时的住所,有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每年需恢复重建灾民住房;解决每年冬令、春荒期间农牧民存在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的困难,给予及时救助;切实保障灾民生活。

救灾物质储备库的建设将对完善灾后重建机制,切实搞好灾后重建工作起到充分保证作用。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内容

我国《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通知》、《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民政部《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文件中明确指出,救灾储备物资是指各级民政部门存储和调用的,用于救助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保证其最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并规定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救灾储备物资的采购、存储、接收和调运,是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直接管理部门。

根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相关要求,救灾物资储备库辐射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三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规定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量作为确定储备物资规模的依据。

鄂尔多斯市救灾物资储备库按紧急转移4万人口确定建设规模为市级物资储备库,总的用地面积为14667m2。

总建筑面积为4100m2,其中库房3300m2,生产辅助300m2,管理用房300m2,附属用房200m2。

同时配套建设室外装卸作业场地、道路、晾晒场、停车场等场地面积6600m2。

项目建设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以功能为核心,指导建筑形态,注重交通流线设计,解决大批车辆运输救灾物资的合理流线问题。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根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性质、任务,在选定库址时首先应考虑其物资储备的安全性;同时要保证救灾物资快速运抵灾区,应具有方便的运输条件。

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承担的救灾任务较重,为确保救灾物资运输的时效性,库址应尽量靠近交通干线,以缩短救灾物资的运输时间。

同时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

本项目拟选址于康巴什新区北区,康巴什新区位于我市的中心地段,交通运输便利,临近机场、铁路和高速路口,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建储备库非常适合。

储备库建成后,既能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也能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和接受社会各界捐助,以便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能以康巴什为中心,辐射周边旗区,迅速调运救灾物资。

二、基础设施

2.1交通

本项目位于康巴什新区,地处鄂尔多斯市的中心地段,交通运输便利,临近机场、题录和高速路口,地势平坦,视野开阔。

2.2给水水源

本工程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2.3排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2.4电气电源

从区域变电所引2路380V低压电源,考虑本工程为救灾物资库,设置一台常用功率2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三、气候条件

鄂尔多斯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

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

鄂尔多斯的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

草原气候区,从东端呼伦贝尔草原至阴山河套平原一带,冬季冰天雪地,历达半年之久,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8°C左右。

夏、春、秋几乎相连,五月至九月气候温和,是旅游草原最佳季节。

沙漠气候区,从阴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只有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约40天)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节。

四、经济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快速推进,地区要素集聚能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和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典型城市”之一。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98亿元,现为内蒙古第二大经济中心,经济实力仅次于区内最大城市包头,GDP总值全区第一。

第五章建设方案

一、项目设计方案指导思想

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以功能为核心,指导建筑形态,注重交通流线设计,解决大批车辆运输救灾物资的合理流线问题。

二、建设方案

2.1建筑方案设计

(1)设计依据

●建设单位的方案设计任务书

●遵循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进行设计,主要规范、规程有: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

●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关于申请福彩公益金资助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报告鄂民字[2012]62号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建筑特征概述

1)本工程使用性质:

救灾物资储备库。

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用地东西长约110米,南北长约127米。

库区用地:

14667.4m2。

总建筑面积:

4100m2。

其中库房3300m2,生产辅助300m2,管理用房300m2,附属用房200m2。

考虑到救灾物资库平时存放物品为帐篷、衣服、棉被、食品、水等,本建筑按照消防丙类仓库,二级耐火等级设计。

层数1层(局部二层),库房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1200(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可增加1.0倍。

2)本工程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3)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4)人防地下室:

无。

5)防水等级:

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3)主要设计原则

1)本工程为救灾物资储备库。

在建筑运营过程中,便于业主的管理和安全,消防和技安措施到位。

2)根据功能分区,本建筑为一幢建筑,建筑功能分为四个功能分区,以库房为中心,其它生产辅助、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临库房布置,相应的做分隔(尤其在消防上),又有较便捷的联系。

(4)建筑设计

本项目建筑单体为一幢:

共两层,底层布置库房和附属用房、生产辅助用房,二层布置库房和管理用房。

水平交通沿库房内部四周结合垂直交通布置,库区内部按照托架布置救灾物品。

建筑造型:

整洁、现代风格。

(5)总平面设计

基地概况:

建筑用地1.466万平米(约22亩),呈规则形,且两面临路,交通便利。

地势平坦,适合做救灾物资储备库。

此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保证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400平方米。

消防控制室设置于每建筑外墙一侧,有直接对外出入口。

(6)交通

设计分别在建筑底层四侧设置出入口,其中主要车行流线置于建筑外环道,通过环路到达库区建筑,主要两个装卸货物操作面位于建筑东西两侧。

操作面设置月台,高度按照1.25米设置。

二层库房通过垂直交通直达二层。

1)竖向布置及道路

道路及场地标高待详细勘测后再行确定。

基地西侧紧邻主要道路,为库区主要出入口。

基地西、南侧临路,满足地块与外围交通的便利衔接。

2)车行、消防、步行交通流线

结合整体规划设计,设计主要形成内部环形道路系统。

车行与消防交通流线:

车行环路设置在基地外围通行,避免与基地场内人行、物流流线交叉,车行道为7米双向道,同时东西两侧结合道路设置装卸场地(装卸操作面)。

操作面可停大车,作为蓄车场用。

管理用房设在库区北侧出入。

南北设置停放小车。

另外,为了在紧急情况保证救灾物资到达灾区,在基地西南角设置一直升机停机坪。

(7)剖面高度设计

库区层高:

底层设计8米,二层设计6米。

生产辅助用房为6米,管理和附属用房层高为4米。

(8)室外场地

为了更好的应急救灾,结合装卸操作面设置室外货场、晾晒场和停车场。

另设置一直升机停机坪。

(10)绿化概念

结合场地及建筑周边设置绿地,实现整体绿化的协调并与周围环境结合形成天然的高“绿感”。

(11)技术经济指标(红线范围内)

经济指标表5-1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m2

14667.4

2

总建筑面积

m2

4100

其中

库房

m2

3300

生产辅助

m2

300

管理用房

m2

300

附属用房

m2

200

3

建筑基底总面积

m2

3400

4

绿地面积

m2

5134

5

道路广场面积

m2

6000

6

容积率

0.46

7

建筑密度

%

23.2

8

绿地率

%

35

 

2.2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现行的国家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2)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55KN/m2

基本雪压0.25KN/m2

(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4)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三组

建筑场地类别:

Ⅱ类

(5)上部结构选型

本工程为地上二层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为4100m2。

抗侧力体系:

拟采用框架结构。

屋盖及楼盖结构: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楼盖体系。

(6)基础设计

本工程地基基础方案:

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7)材料

1)混凝土采用强度等级采用C25~C35;

2)钢筋采用HPB300、HRB335、HRB400级钢筋;

3)钢材采用Q235、Q345,焊机相应采用E43系列、E50系列。

2.3水道设计

(1)设计依据:

1)全国现行的各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2)业主提供的本项目有关资料

3)其他现行的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或规定

(2)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设计仅包括红线范围各单体的室内外给水排水及消防工程的设计。

(3)给水设计

室外给水系统:

由附近的市政路上引入二路DN250市政给水管进入红线内并设置倒流防止器,室外生活和消防采用分开的给水系统,均设有总水表进行分别计量。

室内生活给水:

由市政直供。

(4)排水设计

本工程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生活排水量按给水量的90%计。

污水直接排至周边道路的市政污水管道。

室内污废采用合流系统。

一层的污水单独排出。

厨房含油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后,再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中。

基地雨水设计重现期为2a。

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a。

雨水直接排至周边道路的市政雨水管道。

(5)消防设计

消防系统设有室外消火栓给水、室内消火栓给水、自动喷淋给水、灭火器等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35L/s,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由附近的市政路上引入二路DN250的市政给水管进入红线内后再形成环状管网。

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为150米。

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m,距道路路边不大于2m。

在水泵接合器15-40米范围内保证有室外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给水: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采用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并在最高屋面上设一个18立方米高位消防水箱(与喷淋合用),储存10mim的消防用水量。

火灾延续2h。

并保证有两股10米的水柱能同时到达。

消火栓泵从消防水池中抽水后增压供给。

喷淋给水系统:

按仓库危险Ⅱ级,室内喷淋用水量为75L/s,采用临时高压湿式给水系统。

并在最高屋面上设一个18立方米高位消防水箱,储存10mim的消防用水量。

火灾延续1h。

喷淋泵从从消防水池中抽水后增压供给。

建筑灭火器配置:

建筑物内采用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配电房等部位增设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6)管材与接口

1)室内生活给水干管、立管采用钢衬塑复合管,DN≤65mm采用螺纹连接,DN≥80mm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

2)室内生活给水支管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道,热熔连接。

3)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DN≤80mm采用螺纹连接,DN≥100mm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

4)室内排水管采用优质PVC-U排水塑料管,承插粘接。

5)室外给水管DN<100mm采用钢衬塑复合管,螺纹连接;室外DN≥100mm埋地给水管及消防管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电熔连接。

6)室外污水管、雨水管采用HDPE(聚乙烯缠绕管),密封圈柔性连接。

(7)给水排水节能环保

1)水泵选用高效、低噪声型,并设隔振基础。

水泵进出口管上设置减振软接头、柔性支吊架、缓闭止回阀等。

2)卫生洁具选用节水、静音型。

3)生活给水采用市政水直接供给,充分利用市政压力。

4)水箱、水池,溢流水位均设有报警装置,防止进水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8)卫生防疫

公共卫生间内洗手盆的水龙头、小便斗及蹲便器的冲洗阀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2.4电气方案

(1)设计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建筑电气规范,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以及本院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弱电等工种提供的资料。

(2)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变配电、照明、电力、防雷接地等系统的设计。

(3)负荷估算及供电电源

负荷等级:

本工程的消防设备用电、应急照明用电、弱电系统用电等为二级负荷。

其余为三级负荷。

负荷估算:

本工程采用负荷密度法计算,计算负荷如下:

库房用电:

20w/m2x3300m2=66kW

生产辅助用房用电:

40w/m2x300m2=12kW

管理用房用电:

70w/m2x300m2=21kW

室外场地用电:

10w/m2x3000m2=30kW

安装总功率约为130kW。

(4)供电电源:

本工程从市政或厂区供电网络不同低压母线段引来2路380V低压电源供电;

考虑本工程为救灾物资库,设置一台常用功率2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5)变配电系统

1)市电低压电源与发电机应设置连锁,不应同时工作;

2)所有消防设备及重要负荷均设二路电源供电,在末端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6)计量方式

本工程总体采用高供高量并在需要处设置低压计量。

(7)照明设计

1)照明电源电压一律为380V/220V。

2)灯具选用:

除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外,灯具均选用节能荧光灯,疏散指示灯选用LED光源,并自带蓄电池,蓄电池持续放电时间不小于90分钟。

所有高效节能气体放电灯均需配备低谐波电子镇流器

3)室外照明应能满足全天候工作方式。

4)主要场所照度设计标准:

办公用房、会议室等300LX

库房200LX

室外场地100LX

(8)配电线路敷设方式

1)室外敷设的配电线路均采用排管方式敷设。

2)室内敷设的低压配电干线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敷设。

3)分支线及末端支线均采用BV-750型导线穿管暗敷。

(9)防雷和接地

1)本工程按照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按规范屋顶设置避雷带作接闪器,利用柱内主筋作引下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利用建筑物底板做接地体,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

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

3)本工程电子信息防雷等级为C级,在变电所低压母线设一组I级试验的SPD,在各单体进线总箱处设一组I级试验的SPD,在层总箱及终端箱设置相应规格的II级试验的SPD。

2.5弱电方案

本项目弱电设计内容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等。

(1)综合布线系统

在管理用房一层设置电信间,用于安装市政数据通信线路的接口设备。

(2)有线电视系统

1)有线电视信号由市政或厂区前端设备引来

2)有线电视系统主干电缆采用同轴电缆。

3)有线电视系统采用860MHZ系统,双向传输,分支分配方式,终端电平满足69±6dB。

(3)视频监控系统

为保障安全,设视频监控系统。

在出入口,走道、厂区、库房等公共区域设有摄像机;

(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1)按照二级保护对象设计,在管理用房一层设置消控值班室。

2)消防报警系统采用二总线制系统,联动控制采用二总线制系统,对重要消防设备采用多线联动控制。

2.6暖通方案

(1)采暖:

管理用房、生产辅助用房设置集中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为18℃,附属用房设置值班采暖,室内设计温度为5~10℃。

采暖热源采用市政供热,热交换站二次热水供回水温度为95/70℃供末端散热器使用。

采暖系统末端及最高点,设置自动排气阀,最低点设置泄水装置。

室内设置室温控制装置。

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热量表及差压调节装置、除污器或过滤器。

(2)通风:

库房为自然通风,自然进风(采用在窗台下开防雨百叶作为进风口),防雨百叶内采取防盗措施。

冷藏库设置机械通风,自然进风。

变配电室等设备用房设机械排风系统,自然进风。

卫生间靠外墙设置均为自然通风。

(3)恒温冷藏库:

冷库采用装配式冷库,库房均采用R22制冷剂,直接膨胀供液,冷却设备采用冷风机,上进下出,分液器分液。

(4)防排烟:

本仓库属丙类仓库。

仓库防排烟分为库房库房采用自然排烟(采用开启高侧窗或者电动天窗)。

管理及辅助用房采用自然排烟。

(5)节能:

热力管道保温采用高效节能的岩棉保温材料,以减少管道热损失。

采暖系统设室温控制阀进行室温调控,并且具有热计量表。

冷藏库制冷设备采用性能系数高的制冷设备。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

一、环境保护

1.1设计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第253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1.2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

1.3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1.3.1建设期环境保护

项目应严格按照当地有关规定进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