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915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7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docx

高中物理选修31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物理教研组

集体备课时间

2011年7月14日

地点

年级部办公室

出席教师

安华祥黎显邦

缺席情况记录

主持人

黎显邦

主备人

安华祥

备课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教学重点

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教具:

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1、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

原子:

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

电子的转移.

结果:

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

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板书】(4)、静电感应: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提出问题:

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

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板书】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另一种表述: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

3.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

Q或q单位:

库仑符号:

C

元电荷: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注意: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电荷量e的值:

e=1.60×10-19C

比荷:

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为

C/㎏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让学生自主完成本节《红对勾》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本节《红对勾》师生互动例题学习、讲解

●作业

1.本节课后练习题.

2.本节《红对勾》课时作业1

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已经讲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2.在复习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3.要求学生知道元电荷的概念,而密立根实验作为专题,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

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物理教研组

集体备课时间

2011年7月14日

地点

年级部办公室

出席教师

安华祥黎显邦

缺席情况记录

主持人

黎显邦

主备人

安华祥

备课内容

第二节、库仑定律(1课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

掌握库仑定律

教学难点

难点:

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教具:

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

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

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

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适用条件:

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

(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

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

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

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计算得:

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

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

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

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

(1).小量放大.

(2).电量的确定.

【例题1】:

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

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

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

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让学生自主完成本节《红对勾》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本节《红对勾》师生互动例题学习、讲解

●作业

1.本节课后练习题.

2.本节《红对勾》:

课后自主检测题

3.本节《红对勾》:

课时作业2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一点应该使学生有明确的认识.

2.通过本书的例题,应该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为什么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不计.

3.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

4.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是选学内容,但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希望教师介绍给学生,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介绍.

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物理教研组

集体备课时间

2011年7月18日

地点

年级部办公室

出席教师

安华祥黎显邦

缺席情况记录

主持人

黎显邦

主备人

安华祥

备课内容

第三节、电场电场强度(2课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

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教学难点

难点:

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方法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

1、电场:

启发学生从哲学角度认识电场,理解电场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物质属性.利用课本图14-5说明:

电荷A和B是怎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荷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

(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特殊性:

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

物质性:

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

(2)基本性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

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

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

可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

提出问题:

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一般不同,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

因为电场具有方向性以及各点强弱不同,所以靠成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同,我们用电场强度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2、电场强度(E):

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

且从小球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的强弱与小球带电和位置有关。

引出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

(1)关于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详见P12)

注意:

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

指出:

虽然可用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各点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来比较各点的电场强弱,但是电场力F的大小还和电荷q的电量有关,所以不能直接用电场力的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实验表明:

在电场中的同一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成正比,比值F/q由电荷q在电场中的位置所决定,跟电荷电量无关,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F/q来表示电场的强弱.

(2)电场强度

①定义:

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公式(大小):

E=F/q(适用于所有电场)

单位:

N/C意义P13

提出问题:

电场强度是矢量,怎样表示电场的方向呢?

②方向性:

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指出:

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

带领学生讨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说明研究方法:

将检验电荷放入点电荷周围的电场中某点,判断其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该点场强..

◎唯一性和固定性

电场中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E是唯一的,它的大小和方向与放入该点电荷q无关,它决定于电场的源电荷及空间位置,电场中每一点对应着的电场强度与是否放入电荷无关.

带领学生总结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公式E=F/q和E=kQ/r2的区别及联系.

3、(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1)点电荷周围的电场

①大小:

E=kQ/r2(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

②方向:

如果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如果是负电荷:

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参见课本图14-7)

说明:

公式E=kQ/r2中的Q是场源电荷的电量,r是场中某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理解:

空间某点的场强是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该点距场源电荷的距离决定的,与检验电荷无关.

提出问题:

如果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此时各点的场强是怎样的呢?

带领学生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具有的叠加性,分析出电场的叠加原理.

(2)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某点的场强等于该点周围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先分析方法(P13-14)后举例:

先在同一直线再不在同一直线。

例如:

课本图1.3-3中P点的场强,等于+Q1在该点产生的场强E1和Q2在该点产生的场强E2的矢量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到,任何带电体都可以看做是有许多点电荷组成的.利用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及叠加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其周围各点场强.

【例题】(课本P9例题演变)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3.0×10-8C和Q2=-3.0×10-8C,它们相距0.1m,求电场中A点的场强.A点与两个点电荷的距离相等,r=0.1m

分析:

点电荷Q1和Q2的电场在A点的场强分别为E1和E2,它们大小相等,方向如图所示,合场强E在E1和E2的夹角的平分线上,此平分线跟Q1和Q2的连线平行.

解:

E=E1cos60°+E2cos60°

=2E1cos60°=2kQ1cos60°/r2

代入数值得E=2.7×104N/C

可以证明:

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球体(或球壳)在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球外各点和电场强度一样

即:

E=kQ/r2

◎组织学生讨论课本中的【说一说】,由学生讨论后归纳:

(1)关于静电平衡

(2)静电平衡后导体内部电场的特点:

①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注意:

这时的场强是合场强,即外电场和感应电场的叠加)

②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4、电场线

(1)电场线:

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2)电场线的基本性质

①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疏弱密强).

③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它不封闭,也不在无电荷处中断.

④任意两条电场线不会在无电荷处相交(包括相切)

介绍各种点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况。

【演示】模拟电场线

指出:

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

5、匀强电场

(1)定义:

电场中各点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场就叫匀强电场.

(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

是一组疏密程度相同(等间距)的平行直线.例如,两等大、正对且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中,除边缘附近外,就是匀强电场.如图14.3-1.

常见电场的电场线

电场

电场线图样

简要描述

正点电荷

发散状

负点电荷

会聚状

等量同号电荷

相斥状

等量异号电荷

相吸状

匀强电场

平行的、等间距的、同向的直线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让学生自主完成本节《红对勾》知识梳理。

●第二课时:

讲解练习:

本节《红对勾》师生互动例题学习、讲解

●作业

1.本节课后练习题.

2.本节《红对勾》:

课后自主检测题

3.本节《红对勾》:

课时作业3

1.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因而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场的强弱,同一个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是不同的,所受电场力大的点,电场强.

2.应当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比值F/q来表示电场强度,知道这个比值与电荷q无关,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用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应结合学生前面学过的类似的定义方法,让学生领会电场强度的定义.

3.应当要求学生确切地理解E=F/q和E=kQ/r2这两个公式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4.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计算时不应过于复杂,一般只限于两个电场叠加的情形.通过这种计算,使学生理解场强的矢量性

5.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

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物理教研组

集体备课时间

2011年7月18日

地点

年级部办公室

出席教师

安华祥黎显邦

缺席情况记录

主持人

黎显邦

主备人

安华祥

备课内容

第四节电势能、电势(2课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情感目标

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重点:

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

难点:

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

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

从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

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

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1。

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q沿直线从A到B

(2)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

(3)q沿任意曲线线A到B

结果都一样即:

W=qELAM=qELABcos

【结论】:

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

2.电势能

(1)电势能:

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

写成式子为:

注意:

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

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具有的电势能EP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的。

即EP=W

⑤.求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⑥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关于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P19(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所以: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

如上式若取B为电势能零点,则A点的电势能为:

举例分析:

对图1。

4-1中的各量附与一定的数值,后让学生计算。

(1课时)

3.电势---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度

通过研究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得出。

参阅P20图1。

4--3

(1)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表示。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2)公式:

(与试探电荷无关)

(3)单位:

伏特(V)

(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

电势顺线降低。

(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

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P21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4

4.等势面

⑴.定义: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⑵.等势面的性质: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③.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

④.等势面不相交,不相切

⑶.等势面的用途:

由等势面描绘电场线。

⑷.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

注意:

①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

中点电势最小

中线上:

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

②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

连线上:

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

中线上:

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7。

(四)【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让学生自主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