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03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2.docx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2

课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

课型

实验课

授课时间

11.21

授课班级

八年一班

知识

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过程

与方法

通过亲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电教手段

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1)物距和像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组讨论

 

(3)总结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

 

随堂练习

教师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导入:

一、观察放大镜

 

二、两个小实验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等距离移动

 

明确实验步骤

 

小组进行实验

 

小组汇报实验数据

 

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完成学习单

 

分析与论证

师生互相问好。

 

师:

老师在实验桌上准备了一些放大镜,咱们同学每人手里拿一个放大镜,然后仔细观察手中的放大镜,它属于咱们之前学过的哪类透镜呢?

生:

凸透镜

师:

为什么?

生:

中间厚两边薄

师:

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做两个小实验

1.拿着凸透镜近距离观察书上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

生:

正立放大的虚像

2.拿着凸透镜远距离观察前面的老师,你看了老师怎样的像?

生:

倒立缩小的实像

师:

通过这两个小实验,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

近距离、远距离观察,成像性质不同

师:

在两次实验中,我们改变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发现成像性质不同。

在物理中,将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成为物距,用字母u来表示。

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形成像,将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成为像距,用字母v来表示。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改变物距时,成像性质会发生变化,那么两者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规律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师:

为了使像更清晰,我们实验中选择蜡烛作为光源,点燃蜡烛,烛焰发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形成像,我们通过光屏来承接这个像(教师示范),实验时,为了方便记录,我们将三者固定在带刻度的光具座上,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我们要将三者的中心调整在同一高度上。

师:

在明确了实验目的与器材之后,请各小组讨论,如何来设计实验,1min之后,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探究思路。

 

师:

好,时间到,哪一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探究思路?

生:

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可以从远处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观察成像性质。

师:

我们要探究成像性质与物距之间的规律,则只要改变物距,看成像性质即可。

那么,如何改变物距呢?

第一小组提出可以让蜡烛靠近凸透镜,减小物距来观察成像性质。

别的小组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

也可以让蜡烛从凸透镜处向远处移动。

师:

第二小组提出也可以让蜡烛远离凸透镜,让物距增大,观察成像性质。

师:

经过讨论,我们初步有了基本的设计思路。

那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改变物距时,盲目地移动蜡烛吗?

想移到哪里就移动到哪里?

怎样移动蜡烛更合理一些呢?

生:

可以几厘米几厘米移动,比如2cm,2cm移动

(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出等距离移动,如果学生答不出来2cm,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之后教师根据实验器材建议2cm移动,1cm移动记录的数据太多,耗时长且移动起来不方便)

教师根据实验器材及焦距为10cm建议:

可以从物距为30cm开始,移动到28cm,26cm。

直到距离凸透镜2cm,分别记录下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成不成像,如果成像,成像的性质是怎么样的?

像距又是多少?

 

师:

下面小组进行实验,在实验前老师要特意强调一下安全问题,千万不要将手碰到烛焰,以免烫伤手,同时如果在实验中有任何问题,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老师不时在各小组之间巡看并指导学生做实验

 

师:

请第一小组汇报前5个物距下的成像情况和像距。

生回答

师:

这是第一小组记录的数据,其他小组请对比数据,和你们的数据有没有不同之处。

生:

成像性质相同,但像距有差异。

师:

像距的记录有差异属于正常情况,这是由于咱们每个人觉得像清晰的位置可能不一样,由于我们的直观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但是记录的数据不会相差太多。

师:

请第二小组汇报物距在12-18cm下的成像性质和像距。

生回答

师:

其他小组请对比数据,和你们的数据有没有不同之处。

师:

现在来看20cm下的成像性质和像距。

生回答,各小组回答,发现各小组出现了分歧。

师:

由于受实验器材精度的限制,咱们在物距为20cm处出现了分歧,有的小组觉得是放大的实像,有的小组觉得是缩小的实像,还有的小组觉得是等大的实像。

实际上,我们所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那么在物距为20cm的情况下,成的应该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也是20cm,这一点我们通过实验没有做出来,但是下节课我们可以通过理论验证出来。

 

师:

现在就剩后5个物距下的成像情况了,在进行这几个实验时,咱们同学都举手示意老师说光屏上承接不到像了,然后老师让大家尝试透过凸透镜往蜡烛的方向看,在物距为2-8cm时,透过凸透镜有没有观察到像?

生:

观察到了。

师:

此时的像是什么样的?

生:

正立、放大的虚像

师:

那在物距为10cm时,透过凸透镜有没有观察到像?

生:

没有

师:

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

在光屏上没有接到实像,透过凸透镜也没有观察到虚像,说明在10cm处不成像。

 

师:

黑板上总结了各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我们记录了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和像距,下面请大家分析数据,看看成像性质与物距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规律。

生总结

1.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

不成像

5.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师:

通过实验,我们最终总结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五条,根据黑板上的规律将学习单上的表格补充完整。

 

分析记录的数据,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

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你能找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吗?

一倍焦距分虚实

2.凸透镜成实像时,你能找到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吗?

二倍焦距分大小

3.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

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实像倒立虚像正

1.如图,在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烛焰放在a处时,成____________的像,烛焰放在b处时,成____________的像,烛焰放在c处时,成____________的像,烛焰放在d处时,成____________的像。

2.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在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提示生集中注意力。

 

 

复习凸透镜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比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

 

讲解物距和像距的概念,为之后的实验探究做铺垫。

 

明确实验目的。

 

介绍实验器材,为设计实验做铺垫。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思路,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引导出等距离移动,进一步明确实验步骤。

 

明确要观察的现象与记录的数据。

 

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度。

 

小组汇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明确实验现象。

 

学生自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发展其数据处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

 

分析规律,进一步结合实验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学以致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作业

完成学习单的内容

检测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序号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正倒

大小

虚实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等大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整个教学设计完整,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从最初的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但是,时间把控上不足,学生做实验时间偏长,导致最后拖堂三分钟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