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05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docx

广中医推拿复习提纲整理

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了解推拿学发展简史:

掌握每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2、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明朝万全的《幼科发挥》。

2、《黄帝内经》中有关推拿的记载可以看出推拿是中医学应用物理疗法最早的学科之一。

一、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

1、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

2、扁鹊用推拿、针灸法成功抢救“尸厥”患者。

3、按摩与导引关系密切。

二、秦汉时期

1、我国的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成书于这个时期。

2、《黄帝内经》中有九篇论及推拿,并有“圆针”、“缇针”的记载。

3、《金匮要略》中“膏摩”的记载。

4、已有心脏按摩技术。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推拿发展缓慢的一个历史时期。

2、最早的捏脊法和抄腹法。

四、隋唐时期

1、公元581~907年,推拿处于极盛时期。

表现在:

(1)临床上---推拿已成为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法,渗透于临床各科。

(2)教学上---隋朝将推拿人员分为士、师、博士三级。

(3)医政上---推拿为太医曙四科之一。

(4)保健上---广泛用于养生。

2、传入日本、印度等国。

3、《诸病源候论》每篇末均有推拿的记载

4、膏摩盛行。

五、宋金元时期

1、元朝:

危一林利用自身体重牵引复位。

2、宋朝:

按摩催产法运用于临床。

3、张从正:

推拿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六、明朝

1、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2、《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3、将按摩改称为推拿。

七、清朝

1、推拿逐渐没落,到晚期几近失传。

2、形成了几十部有关小儿推拿的专著,代表作有《厘正按摩要术》、《幼科铁镜》、《医宗金鉴》等。

八、中华民国

1、1929年,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卫生事业之障碍。

2、1936年,提出“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一律不许执业。

3、在民间,推拿形成了滚法、平推和内功三大流派。

近代需要提及的几个人

1、李鉴臣:

首创一指禅推法。

2、丁季峰:

首创滚法。

3、李树嘉:

首创内功推拿。

4、朱春霆:

1956年全国第一所推拿医士学校创始人,任校长。

5、俞大方:

第一本《推拿学》全国统编教材主编。

 

第五章:

1.掌握推拿手法基本要求。

第二章推拿的作用原理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1)外力直接促进气血流动;

(2)热效应加速气血循环。

2、舒活肌筋,缓急止痛

3、理顺肌筋

4、整复并滑利关节

5、调节脏腑功能,去除病邪并增强抗病能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调节内脏功能。

6、急救醒神

(1)醒脑开窍

(2)强心通脉

(3)开喉通隔

7、美容养颜

8、养生保健

9、以指代针

10、以推代药

第三章推拿治则与治法

治疗原则

1、治病求本

2、扶正祛邪

扶正的四个途径:

气血流通、特殊部位、药物外用和自我按摩。

3、调整阴阳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5、治未病

推拿八法:

温、通、补、泻;

汗、和、散、清。

推拿手法

⏹《医宗金鉴》:

“法之使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明朝张介宾《类经》:

“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为知慎”。

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

(可以用哪些部位)

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持久:

有力:

柔和:

均匀:

深透

2.掌握重点手法的动作要领和作用:

揉法、按法、点法、推法、擦法、拍法。

(1)揉法

⏹3、揉法

术者用鱼际、掌跟或手掌、手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为揉法。

鱼际揉法

用鱼际着力作轻柔缓和的来回摆动或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

【动作要领】

⏹吸定点:

鱼际

⏹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

⏹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运动

⏹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临床应用】

⏹头面部:

祛风通络,安神醒脑明目

—头痛、头晕、失眠、面瘫等。

⏹胸胁部:

宽胸理气,行气活血

—咳嗽、胸闷、气喘、胸胁屏挫伤。

⏹脘腹部:

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脘腹胀痛、泄泻、便秘等。

⏹四肢关节: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局部肿痛,运动障碍等。

掌揉法

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为掌揉法。

【动作要领】

术者用手掌或掌根附着于治疗部位或穴位,稍用力下压,腕关节放松,运用前臂力量带动腕、掌、指在治疗部位上作小幅度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为加强刺激强度可以双掌相叠揉动(称为叠掌揉法)。

频率约120~160次/分钟。

【临床应用】

掌揉法着力面积大,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面积大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腹部、腰背部以及四肢

1.掌揉腹部 

⏹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脘腹疼痛。

2.掌揉腰背部及四肢肌肉 

⏹具有放松肌肉,松解痉挛的作用;

⏹用于治疗腰背部以及四肢肌肉的酸痛及强刺激手法作用后引起的不适感。

指揉法

用手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

【动作要领】

术者手指伸直,用指腹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腕关节微屈,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摆动,使指腹在治疗部位上作小幅度轻柔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频率约120~160次/分钟。

【临床应用】

指揉法,施术面积较小,功力集中,动作柔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其治疗作用取决于所取穴位的特异性。

⏹二指揉法,临床上常用于同时分揉二穴,多用于小儿。

⏹三指揉法,临床常用于同时分揉三穴,如三指揉神阙与两侧天枢,治疗脘腹胀痛、便秘等症。

臂揉法

用上肢前臂的上1/3部分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以肩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动前臂做有意识的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频率约100~120次/分钟。

 

(2)按法

用手指、掌面或肢体的其他部位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的方法。

拇指按法

术者拇指伸直,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使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持作用,以协同助力。

掌按法

术者腕关节放松,用掌根、鱼际或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作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在按压时应稍停留3~5秒,松开后再重复按压,即“按而留之”。

掌按法在操作时,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或者部位的不同,可采用单掌按法或双掌按法。

肘按法

屈肘,以肘关节的尺骨鹰嘴部为着力面,置于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巧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进行有节律的垂直向下按压的方法,称为肘按法。

动作要求

1.按法操作时,按压的方向应垂直于治疗部位。

2.用力要由轻到重,逐渐增加,使刺激充分透达到机体组织深部。

3.按而留之,不宜突然松手。

4.若要增加按压力量,可用双指或双掌重叠按压(即叠指按法或叠掌按法)

注意事项

1.指按时不能够用指甲掐压;

2.按压时用力要平稳,不可偏移;

3.不可突施暴力。

临床应用

按法具有疏经通络、镇静止痛,温经散寒、活血散瘀的作用。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指按法主要用于经穴及阿是穴,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

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

掌按法有接触面积大、压力重而刺激缓和的特点。

适用于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腰背部、腹部、下肢等部位。

肘按法刺激较强,常用于臀部、腰背、股后等部位。

常用于治疗顽固性腰腿痛、腰肌僵硬等。

(3)、点法

术者以指端或关节突起部点压施术部位或穴位的手法,称为点法。

拇指端点法

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桡侧,用拇指端点按治疗部位,逐渐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屈拇指点法

术者屈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背部桡侧突起部位点按体表治疗部位,逐渐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屈食指点法

屈食指,以拇指末节内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突起部位点按体表的治疗部位,逐渐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屈中指点法

屈中指,用拇指末节紧压中指指背部,用中指第一节指骨间关节背部点按体表治疗部位,逐渐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肘点法

术者屈肘,以肘关节的尺骨鹰嘴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以肩关节为支点,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通过肩关节、上臂传递至肘部,逐渐用力、持续点压到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肘点法。

动作要求

1.点压时取穴要准,用力平稳。

2.操作时,点压的方向要垂直于治疗部位。

3.用力要由轻至重,平稳而持续,力量逐渐增加。

4.本法操作结束时,继用配合揉法,缓和刺激。

5.拇指端点按时,拇指必须紧贴于食指外侧缘,以免由于用力过度而损伤拇指指间关节,或采用拇指按法的手法形态来操作。

临床应用

临床上有称点法为“指针法”

点法刺激强、着力点小、用力集中,具有通经活络,开通闭塞,消肿止痛的功能。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

点肾俞,则能补肾气利筋骨,治疗腰背部疼痛等症

点合谷,则可治疗头痛、牙齿痛等。

点骨缝处的穴位或足背部,则可治疗手足酸痛麻木等症。

 

按法

点法

接触部位

大(指腹)

小(指端)

刺激量

压力

作用方式

平稳按压

平稳按压,亦可有冲击

作用时间

 

(4)擦法

术者用鱼际、掌、指贴附于受术者体表的一定部位,稍用力下压,作直线来回摩擦移动,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称为擦法。

小鱼际擦法(侧擦法)

⏹着力部位:

小鱼际

⏹特点:

产热量最大

⏹适用部位:

肩背、腰骶

鱼际擦法

⏹着力部位:

鱼际

⏹特点:

产热量一般

⏹适用部位:

四肢,尤以上肢多见

掌擦法

⏹着力部位:

全掌

⏹特点:

产热量较低

⏹适用部位:

肩背、胁肋

指擦法

⏹着力部位:

拇指或食、中、无名三指

⏹特点:

产热量最小

⏹适用部位:

四肢小关节、胸骨、锁骨下窝

操作要领

术者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近似相平,用手掌或手指贴附于体表治疗部位,保持一定的压力。

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作主动摆动,使掌、指在体表作均匀的直线往返(上下或左右均可)摩擦运动,

并产生一定的热量.

⏹“直、长、匀、热”

⏹频率约100次/分钟

注意事项

⏹压力不可过大,以免擦破皮肤。

⏹不可擦破皮肤。

为保护皮肤,常使用油性介质(冬青膏、红花油、麻油等)。

⏹用后不再在该处使用其他手法,一般在治疗的最后应用。

但常可配合湿热敷。

⏹操作时,术者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擦法功效

⏹温经散寒、宽胸理气、行气活血。

(温通温补)

⏹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胀痛、风湿痹痛、体虚乏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等症。

⏹上胸部、上背部——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上腹部、下背部——温中健脾

⏹肋胁部——疏肝理气、消食导滞

⏹肾俞、命门、八髎——温阳补肾

⏹背部督脉——温阳益气

⏹背部膀胱经——祛风散寒

⏹其他应用——保健强身

 

(5)推法

用指、掌、拳、肘着力于人体的治疗部位作单方向直线移动的手法。

又称为平推法。

指推法

⑴拇指推法

  拇指指面着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腕关节略微曲,拇指及腕部主动用力,作拇指内收运动。

(按经络循行或肌纤维平行方向)

⑵屈拇指推法

 拇指指间关节背部着力,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⑶屈食指推法

 食指第1指间关节背部着力,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⑷屈食、中二指推法

以食、中二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突部分着力,手握实拳,以手指及腕部主动施力,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特殊应用

⏹用拇指罗纹面自翳风垂直向下推至缺盆的操作方法。

⏹一般左右交替操作,先推左侧后推右侧,每侧50-200次。

⏹可用于自我按摩保健。

⏹操作时拇指推行路线尽可能长。

⏹具有平肝熄风、清脑明目、宁心安神的功效。

掌推法

用全掌或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以掌根为重点,运用前臂力量做单方向直线的推动

⏹需要增大压力时,可叠掌操作。

⏹适用于腰背、胸腹、下肢等部位。

拳推法

手握拳,以四指的第1指间关节背部突起处着力,运用前臂力量做单方向直线的推动。

⏹适用于腰背、四肢部的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

肘推法

⏹屈肘45到90°,用肘关节的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运用前臂力量做单方向直线的推动。

⏹适用于腰背脊柱两侧及股后部。

迁延日久的腰腿痛、腰背部僵直、感觉迟钝者。

刨推法

⏹拇指分开和四指相对,握持住治疗部位,或以虎口向前,拇指与四指分开呈“八”字形,以全掌面紧贴治疗部位,通过肩关节发力,带动肘关节前伸,使着力部位在治疗面上做单方向直线的推动。

动作要求

⏹推动过程中,着力面始终紧贴治疗部位。

⏹压力均匀适中。

⏹呈直线移动,不可歪移。

⏹指推法时距离宜短,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时移动距离宜长,速度宜缓慢均匀。

⏹在体表直接操作时,常配以介质,防止破皮

临床应用

⏹推法具有温经活络、解郁除闷、活血止痛、健脾和胃、调和气血的功效,在全身各部位均可使用。

⏹拇指推法接触面积较小,操作灵活方便,刺激量较弱,适应范围广。

⏹掌推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部、胸腹部及大腿部等。

如掌推腰背及四肢,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止痛的功效。

⏹拳推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一种手法,适用于腰背部及四肢部的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等。

⏹肘推法是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适用于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及大腿后侧,常用于体型壮实,肌肉丰厚,以及脊柱强直或感觉迟钝的患者。

特殊类推法

直推法

⏹用拇指桡侧缘或罗纹面,或用食、中指面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单方向直线移动的手法。

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

操作要求

⏹操作时,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表面不发红为佳。

⏹临床用于小儿推拿常配以滑石粉、水等介质。

⏹必须直线操作。

⏹频率200--300次/分钟。

临床应用

⏹开天门:

⏹推三关:

“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

⏹退(推)六腑;“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

⏹清天河水:

“天河引水,还同芩柏连翘。

⏹推脊

⏹推天柱骨

分推法

⏹用双手拇指罗纹面或掌面,自穴中向两旁作分向推动的手法。

拇指分推法

鱼际分推法

【动作要求】

①操作时动作应协调,用力均匀。

②可作直线移动,也可作弧线移动。

③频率120次/分钟(小儿推拿)。

【临床应用】

⏹用于小儿

①分额阴阳(推坎宫)

②分腕阴阳

③分腹阴阳

④分推肺俞

⏹用于成人

①分推肩背

②分推膻中

③分推腹部

④分推腰背

合推法(合法、和法)

⏹用双手拇指或掌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位中央合拢推动的手法。

⏹【临床应用】

多用于小儿合腕阴阳

旋推法

⏹用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穴位上,通过腕关节摆动及拇指做主动环旋运动,使着力面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摩的手法。

 

(6)拍法:

以虚掌有规律地拍打受术部位的手法

动作要领

术者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运用前臂力量或腕力,使整个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体表的治疗部位。

动作要求

⏹1.操作时动作要求平稳而有节奏,整个手掌同时接触治疗部位。

⏹2.腕关节放松,用力要均匀,忌施暴力,特别是施术于老人及小儿时。

⏹3.拍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

双手操作时动作要协调,使两手一上一下有节奏地交替进行。

临床应用

⏹拍法具有促进气血运行、消除肌肉疲劳、解痉止痛等功效。

⏹其接触面积大,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以及下肢。

(······)

拍打背部,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拍打前额还可用于治疗鼻出血。

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头部微仰,术者用手蘸冷水,而后用手指轻拍前额部。

 

第六章:

掌握颈椎病五种类型的临床表现特点。

颈椎病

又称颈椎综合症。

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影响了颈椎的稳定性,导致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40岁以上者多见。

病因病机

(一)外因:

各种急慢性外伤。

1.急性损伤:

如颈部突然、超越正常活动范围的运动。

2.慢性损伤:

如长期伏案低头位工作、过度劳作或肩部过度负重等,使颈椎长期处于非生理性体位所致。

(二)内因

椎间盘退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退变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

颈椎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

分型及临床表现

1、颈型

(1)病理特点

⏹椎间盘早期退变

⏹颈椎小关节错位

⏹椎旁软组织损伤

⏹X线无明显改变

(2)临床表现

经常“落枕”,颈肩部酸痛、僵硬和沉重感,反复发作。

易疲劳不耐用。

2.神经根型

(1)病理特点

椎间隙变窄,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

椎骨错位。

肌力减弱。

臂丛牵拉、叩顶、拔伸试验—阳性

(2)临床表现

颈肩部疼痛、僵硬,颈椎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伴手指麻木、无力,肢冷,肌力减退等症状。

3、椎动脉型

(1)病理特点

⏹椎间盘退变。

⏹上颈椎错位

⏹X线:

钩椎关节侧方、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

(2)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

位置性眩晕,猝倒。

恶心、呕吐,视、听觉障碍。

4、脊髓型

(1)病理特点

⏹椎间盘退变。

⏹颈椎关节向下滑脱。

⏹黄韧带肥厚。

⏹X线: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2)临床表现

“脚下踩棉花”感,出现一侧或单侧肢体的麻木、无力,严重者可瘫痪。

病理征阳性。

5、交感神经型

(1)病理特点

⏹椎前肌群痉挛。

⏹炎症介质。

⏹X线:

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伴错位,横突肥厚。

(2)临床表现

慢性头痛(顽固性头痛)。

视、听觉障碍,胸闷,心悸,心率改变,血压波动。

肢凉、手足发热。

慢性咽喉炎。

五.临床诊断

1.主诉

颈部疼痛不适及各型的相应临床症状。

2.颈部触诊

颈项部活动受限。

颈椎生理弯曲改变或出现侧弯畸形。

颈椎棘突旁有压痛。

棘突、横突及关节突位置对称性改

3.特殊检查

压顶、叩顶试验(+)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拔伸试验(+)

4.X—Ray正、侧、斜位片出现异常。

常见病理改变有:

生理弯曲减弱或消失,侧弯畸形,排列序列不整齐,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椎管狭窄等。

六.治疗

[目的]

阻断疼痛--紧张--疼痛恶性循环。

改变力学特性,恢复力学平衡。

调整颈椎序列。

[治疗原则]

松解,调整。

[常用手法]

滾法、按法、揉法、拔伸牵引、扳法、拿法、搓法等。

[操作]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以减压、解除扭曲和刺激为首务,主要通过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

2、症状缓解期的治疗

(1)颈型

(2)神经根型

(3)脊髓型

(4)椎动脉型

(5)交感神经型

3、颈椎微调手法

(1)前屈微调

(2)侧屈微调:

分为仰卧位和侧卧位两种。

(3)拔伸按压微调

(4)棘突交错按压微调

4、手法的临症加减

各地、各人手法操作差异较大,可以根据临床表现灵活运用手法,但手法操作应有根有据。

七.注意事项

1.扳颈时不可强求有弹响声。

2.注意颈部保暖。

3.纠正不良姿势,合理用颈,不应过度疲劳。

4.合理用枕头,不宜睡高枕软枕。

5.应经常进行颈部功能锻炼。

--“仰头抬臂,协调平衡”

功能锻炼方法:

1、颈肌抗阻力训练

2、颈部活动功能锻炼

3、颈部保健操

 

掌握落枕的临床表现和推拿治疗原则及操作步骤。

落枕又叫失枕,是指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至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病机

1.内因:

体弱虚弱,过度劳累。

2.外因:

(1).睡眠时姿势不正确。

(2).枕头高低不合适。

(3).感受风寒。

(4).负重。

(5).突然扭转。

(6).转颈姿势不协调。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睡眠之后出现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部位酸楚、僵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动则疼痛加剧。

严重时可有轻微肿胀痉挛、触之僵硬、头部向患侧偏斜、下颌偏向健侧。

若有急性外伤史,则应排X线检查,以排除骨性病变。

四.治疗

1.治则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理筋整复。

2.取穴

患部及风池、缺盆、肩井、天宗、后溪等穴。

3.手法

一指禅推、拿、摇、按等法。

4.操作

①.松解放松法:

拿捏、揉、滚、摇。

②.解痉止痛法:

点按、弹拨穴位。

③.理筋整复法:

拔伸、扳。

④.整理手法:

拿揉。

⑤.可视情况,配合湿热敷。

5.注意事项

1.扳法不应强求有弹响声。

2.痛甚者,可先按揉天宗穴。

3.颈部保暖,不宜睡高枕。

 

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肩周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推拿治疗原则及操作步骤。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所产生的腰痛、或腰腿痛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内因:

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

■外因:

外伤、劳损、受寒。

临床表现

■腰痛:

反复发作,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下肢放射痛:

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者,沿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

■腰部活动障碍:

前屈、后伸、侧屈。

■脊柱侧弯:

■主观麻木感:

麻木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

部分患者为中央型突出,可发生鞍区麻痹。

■患肢温度下降

诊断检查

■腰椎姿势:

侧弯、平坦甚至后弓。

■压痛点:

L4、L5、S1棘突旁,坐骨神经通路。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伸足趾试验阳性。

■挺腹试验阳性。

■屈颈试验阳性。

■腱反射及皮肤感觉改变。

■X线检查;椎间隙变窄。

CT、MRI确诊。

推拿操作

■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滚、按、点、揉、拿等

■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牵引

■增加椎间盘外压力双下肢后伸扳法

■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腰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手法、强迫直腿抬高

■促使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滚、按、点、揉、拿等

急性腰扭伤

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

肌肉、筋膜、韧带

多由于卒然受暴力损伤而起,如过度后伸与前屈,强力扭转,负重过大,跌仆或暴力直接打击腰部。

临床症状

■腰部剧痛:

固定痛点

■活动不便,坐、卧、翻身都有困难,甚至不能起床,连咳嗽、深呼吸都感疼痛加重。

■压痛点:

为损伤的部位。

■肌痉挛:

主要发生于骶棘肌和臀大肌。

■腰脊柱多向患侧倾斜。

诊断

■压痛点:

为损伤的部位。

■肌痉挛:

主要发生于骶棘肌和臀大肌。

■腰脊柱多向患侧倾斜。

■特殊检查:

挺腹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

操作:

松解

点拨止痛

理筋整复

整理

固定与功能锻炼

卧硬板床休息,腰部制动3-4天。

慢性腰肌劳损

腰部软组织慢性损伤

■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姿势,如久坐、久站、经常用同一侧肩部扛抬重物,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