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194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docx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毕业论文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

完成人:

班级:

学制:

专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1)

0引言

(1)

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状况

(1)

2加快水源区坡耕地治理的重大意义

(2)

加快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工作是保护耕地资源的必然要求

(2)

加快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是稳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的重

要保障

(2)

加快对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是改善民生的需要(3)

加快对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3)

3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方法(3)

坡耕地改造成梯田(3)

梯田上部建设和田间林网布设(4)

排水沟和集雨水窖建设(4)

科学安排农作物种类(4)

推广利用农业科技(5)

4加快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的对策(5)

强化政府部门对坡耕地治理的重视程度,完善有关坡耕地治理的政

策、规章制度(5)

加大对水源区坡耕地治理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5)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专业知识,提高群众对水源区坡耕地治理重要

性的认识(6)

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坡耕地治理新技术(6)

5结语(6)

参考文献(7)

Abstract(8)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措施探讨

 

摘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性水利工程。

中线工程水源区属秦巴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土薄石厚,坡耕地是水源区农民进行农业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主要介绍水源区坡耕地的现状以及治理坡耕地的重要意义,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了坡改梯、林网建设、蓄水工程、合理安排农作物和利用农业科技的治理方法,最后从政府、投入、群众和科技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治理工作步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坡耕地;治理措施;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

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地面平整度差、跑水跑肥跑土突出、作物产量低的旱地,坡度一般在6°~25°之间。

坡耕地是山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用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山高坡陡,坡耕地面积广大,人们不合理利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给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南水北调工程关系重大,我们必须采用有效的治理方法和对策对水源区坡耕地进行综合治理。

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状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南阳域)%的耕地坡度在0°~3°,但仍有的耕地在25°以上,占区域耕地面积的%[1]。

由此可以计算,水源区坡度3°~25°的耕地所占比重很大约为%,对应面积为。

坡地的比例大小反应的是一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一般状况,一般这种土地是宜草宜灌木的,不宜大规模耕作,而耕作比例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生态环境也就越恶劣。

我国一般以25°作为可开垦的临界坡度,大于25°的坡地都应开发林地资源。

但水源区耕地面积少,经济比较落后,25°以上的坡地耕种现象仍较严重。

水源区山高坡陡,土壤抗蚀性差,由于降水充沛,且多暴雨,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同时,随着人口增加,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加上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活动的增加,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大量固体废弃物倾倒河道,使河流输沙量增加,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水源区南阳域水土流失面积达,占总土地面积的%,其中极强度流失面积,强度流失面积,中度流失面积,轻度流失面积,年平均土壤流失1185万t[1]。

坡耕地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使水源区农民收入少、生活贫困。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截至2005年大坝加高工程开工,丹江口库区农村人平纯收入仅有1900元,比全国低1755元,比全省低1699元,比全市低490元。

落后的经济迫使农民不合理地开发坡地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不断加剧使耕地肥力下降,农民收入难以增加,步入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必须对水源区坡耕地进行科学有效地治理,以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加快水源区坡耕地治理的重大意义

加快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工作是保护耕地资源的必然要求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为保证输水顺利进行,正在对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大坝进行加高,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米,水位要由157米提高到170米。

到时仅仅河南境内就将淹没淅川县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库区淹没面积的%。

由此可见,库区建设将使当地群众失去大量耕地,人均耕地资源减少限制了当地群众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此外,由于人口增加、城镇发展造成建筑、公路用地不断增加,以及为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用于退耕造林、改果、改渔等,造成了耕地面积不断减缩。

这就迫使农民不顾后果地开发利用坡耕地,但由于开发不科学、无组织、政府不重视等原因,坡耕地的利用存在许多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多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水土流失对坡耕地的破坏尤为突出。

具体为坡耕地表土流失、肥力下降、粮食产量降低,有些地区甚至母质基岩裸露,丧失农业利用价值。

土壤生成过程漫长,一旦流失就难以恢复。

我们面对有限的坡耕地资源,必须强化对坡耕地的正确认识,加快保护和治理坡耕地的步伐,为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和经济不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是稳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的重要保障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在国家二类及以上标准。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是南水北调的“奠基工程”,其中对坡耕地水土保持的治理又是重中之重。

坡耕地易出现跑土跑水跑肥的问题,使河流泥沙含量、微生物含量上升,严重威胁着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

只有实行对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从源头抓起,才能拦住泥沙,涵养水源,构建库区生态屏障,保障库区水源质量,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的目标。

加快对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是改善民生的需要

山地、丘陵地区由于地形限制农业基础薄弱,耕地面积少、质量差,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单产低。

人们为了增加粮食产量,盲目对坡地进行开发耕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处于广种薄收的状态。

由于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薄,土壤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缺乏抵御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耕地质量不断恶化,粮食产量不断降低,导致了人们不断地增加坡耕地面积的恶性循环。

对坡耕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如坡地变梯田,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抵御暴雨、干旱的能力,而且能够增加农田单产,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

据测产分析,秦安县对坡耕地进行梯田改造后,粮食增产率为93%,全县平均每年增产粮食万kg;新栽植的667hm2果树挂果后,每年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人均3714元[2]。

加快对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对水源地坡耕地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理,将陡坡变缓坡,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而且可以对农民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坡耕地的永续利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3.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方法

对于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我们要遵循“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原则,主要治理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必须灵活利用这三种措施,做到互相融合,取长补短。

坡耕地改造成梯田

坡改梯是治理利用坡耕地的最简单、最有效措施,适用性强。

坡改梯主要适用于坡耕地土层较厚、坡度较缓的地区。

我们可以把坡改梯工程建设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坡耕地改造成坡式梯田。

坡式梯田指山丘坡面地埂呈阶梯状而地块内呈斜坡的一类旱耕地,坡度一般在15°~25°之间,它由坡耕地逐步改造而来。

为了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则在适应位置垒石筑埂,形成地块雏形,并逐步使地埂加高,地块内坡度逐步减小,从而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减少地面冲刷。

许多地方在边埂上栽种各种经济林,既巩固地埂、增加收益,又提高了水土保持效果。

例如,秦巴山区的大地沟小流域种植的玉米、大豆产量由治理前的1500kg/hm2,增加到2700kg/hm2,增幅明显;云南宣威的发图小流域年均侵蚀量由470t降至110t,降幅达%[3]。

第二种,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水平梯田适宜在15°以下的坡地上修筑,要选在土质较好,交通比较方便,距离村庄较近的地方,以利于工程建设和维护,也便于发展灌溉和机械农业。

水平梯田地块沿等高线呈长带状布局,遇到浅沟等复杂地形时,按“小弯取直,大弯就势”的原则设置。

田面微向内倾斜,坡度1°~3°,田坎上修建地埂,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

比较坡式梯田和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在节约工程量和造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田面有效使用面积,适宜在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山区使用。

坡式梯田通过不断地淤积、耕翻,能使梯田的坡度逐渐变缓,最后逐步形成水平梯田[3]。

梯田上部建设和田间林网布设

梯田上部25°以上陡坡坡面,由于坡度陡,不能用于耕种。

对于梯田上部陡坡要采用工程措施建设鱼鳞坑,再结合生物措施栽种水保林,二者共同作用,充分拦蓄坡面径流;梯田道路两侧栽种乔木,排水沟外侧、梯田间天然沟栽植水保林[4]。

排水沟和集雨水窖建设

为了防止田面、田坎和地埂被雨水冲刷,梯田上部即陡坡坡面下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坡面自上而下每隔一定距离建设一个集雨水窖,集雨水窖通过排水沟相互连接,雨水存入集雨水窖既方便平时梯田灌溉,而且能够减缓洪峰,降低暴雨危害[4]。

科学安排农作物种类

对于陡坡地段(25°以上)应当采取生物固氮措施,种植生物篱笆植物,如胡枝子、葛藤、苜蓿和药用植物金银花、白菊花、苦蒿等[5]。

因地制宜,选取适合当地的作物,既能含蓄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又能增加经济收益,提高农民积极性。

按每公顷2万株植物计算,每公顷植物篱坡地每年可提供1万~2万kg的鲜枝叶绿肥,若鲜枝叶绿肥按元/kg计算(2009年物价标准),每年产出效益可达500元/hm2以上[6]。

此外,研究表明,不同作物对土壤的溅蚀程度不同,较小的株高与覆盖度使雨滴直接打击土表,溅蚀度大[7]。

因此,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科学选取溅蚀度小、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

推广利用农业科技

提高土地复种指数,采取多种间套形式,推行分带轮作,如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套作,高杆作物与矮杆作物间套作。

发展农田灌溉技术,采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既能节约用水,又能避免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壤冲刷。

根据实际需要科学施肥,增加农家肥比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化肥施用,既能减少农民的购买支出,又能降低化肥污染保护水源区生态安全。

集约经营土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总之,先进农业科技在水源区坡耕地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政府各级相关部门积极引进、推广利用。

4.加快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的对策

强化政府部门对坡耕地治理的重视程度,完善有关坡耕地治理的政策、规章制度

坡耕地不合理利用不仅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会导致当地人民整体生活贫困落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重视对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加大治理力度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最根本的基础工程。

这对于水源区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抵御自然灾害和稳定水源区水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政府部门要强化坡耕地治理意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因地制宜,不盲目贪功冒进,将先进科技融入对坡耕地的治理中。

另外,各部门要搞好联系,互通有无,做好各自职责工作,有问题不能互相推诿。

《全国坡耕地治理工程规划》是坡耕地治理的指导方针,为了做好坡耕地治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坡耕地治理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建设目标与任务、建设重点与布局、具体方案与措施,做到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目标科学,任务明确。

加大对水源区坡耕地治理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

水源区坡耕地治理利国利民,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因为:

其一,坡耕地的治理按照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标准进行实施,需要十分巨大的资金、人力投入,国家应设置专项基金,以保证水源区坡耕地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其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位于山区,各县市经济技术落后,地方财力有限,广大群众生活水平低,难以负担对坡耕地的治理投入。

各级政府除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之外,还应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起到行政推动作用,调动广大群众、企业投身坡耕地治理的积极性,例如:

发放补贴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对种植政府推荐作物种类的农户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建设坡耕地治理示范区,营造良好企业形象;支持农户和社会各界对土地进行集约开发,推广企业式经营;引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调整当地产业结构等。

只有在大量投入之下,才能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切实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工作,造福人民。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专业知识,提高群众对水源区坡耕地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求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要达到国家地表水一类水质的要求,但是目前丹江水质属于二类。

由于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存在大量坡耕地,长期以来利用不合理造成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污染水源,土壤肥力下降。

为增加粮食产量,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喷洒农药,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已成为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污染源,水库水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源污染的大小。

面源污染问题如不解决,我们就难以保证达到“一江清水送北京”的目标。

人民群众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难以认识到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施用化肥—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坡耕地治理—保水保肥保土—减少施肥—污染减少而且节省肥料花费的重要性。

为此,政府部门、媒体等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和政策,提高群众治理坡耕地的意识。

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坡耕地治理新技术

在项目实施中,要切实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开展防治水土流失技术的试验研究。

提高治理科技含量。

要研究探索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状况下的坡耕地治理模式,为水源区坡耕地综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应及时进行总结,广泛推广,加快坡耕地的治理步伐。

5.结语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坡耕地治理关系重大,要考虑坡耕地治理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坡耕地治理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工程量大、投入多,因此,在治理时要充分考虑到治理后坡耕地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力量投入坡耕地治理工作中来。

考虑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这一特殊区位,我们在治理坡耕地时要更加强调治理后的生态效益,通过治理拦蓄洪流、泥沙,增加森林覆盖率,初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向更好状态发展。

水源区坡耕地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坡耕地治理恰当,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山地面积广大,经济发展落后,坡耕地利用粗放,同时水源区丹江口水库肩负着向京津华北一线输水的重大历史使命,所以一定要重视水源区坡耕地的治理工作,争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一江清水送北京”。

 

参考文献

[1]蒋国富,刘国旭,基于DEM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坡耕地现状分析.

[2]张国爽,金晓琴,秦安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浅析.

[3]邓嘉农等,长江流域坡耕地-坡式梯田-坡面水系-治理模式及综合效益探讨.

[4]郑连合,李文霞,卜志军,白燕,迁安市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策及措施探析.

[5]李仲春,云阳县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6]杜旭,李顺彩,彭业轩,植物篱与石坎梯田改良坡耕地效益研究.

[7]苗全安,曹凑贵等,丹江口库区坡耕地不同作物对土壤溅蚀的影响.2011,9(5):

11-14

 

DiscussionontheMiddleLine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ofslopelandmanagementmeasures

Abstract:

Themiddleline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isamajorstrategicwaterconservancyprojecttorealizetheoptimalallocationofwaterresourcesinourcountry,toresolvetheproblemofwatershortageinNorthChina.TheMiddleRouteProjectofwatersourcedistrictlocatedinmountainousarea,withhighmountains,steepslopesandthinsoil.Slopelandisimportantforsomefarmerswholineinwatersourcedistric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statusquoofslopefarmlandandimportantsignificanceofmanagingtheslopefarmland.Governancemethodsareputforward,suchasslope-to-terrace,theconstructionofnetworkofforest,waterstorageproject,reasonablearrangementofcropsandtheuseofthemanagementof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method.Finallyfromthegovernment,theinvestment,themassesandthescienceandtechnology,Iput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ospeedupthepaceofgovernance.

Keywords:

slopefarmland;controlmeasures;watersourcedistrict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