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23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docx

新闻学概论书本整理大纲

绪论

第一节新闻学

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要义——

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现实困惑——

二、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的提出——

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前提——

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

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其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国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社会责任论的影响及问题——

三、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四、党报理论

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三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第二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在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

新闻定义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定义2: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节新闻本源

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新闻来源。

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三条途径:

一是记者采访他人22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第四节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五个W)

第五节新闻类别

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

软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新闻与信息

一、信息的定义

二、信息的特点

三、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针对信息的概念和特性,新闻工作者首先在观念上必须明确——

除了观念、意识之外.针对信息的特点,当代新闻工作在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第二节新闻与宣传

一、宣传与新闻

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由此引起其他一系列区别。

1.出发点不同

2.归宿点不同

3.传播的方式不同

4传播的要求不同

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七个环节总称6W1H

第三节新闻与舆论

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1.公开性

2.公共性

3.急迫性

4.广泛性

5评价性

三、舆论的社会功能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三方面)

2.对于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舆论还常常在社会改革和革命构日当思想启蒙今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三、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1.反映并代表舆论

2.引发舆论

3.引导舆论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一、口头新闻

二、信号媒介

三、书信新闻

四、印刷媒介

五、其他传播方法

1.露布

2.牌报、旗报

3.悬书、揭帖

整个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有共同点:

第一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A、社会对信息的渴求大大增加

B、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在提高。

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C、创建了大量巨大的城市,便利了报刊的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

D、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E、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F、最后,资本的原始积累增加,报纸成为有利可图的企业。

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一、报纸:

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16—18世纪,报纸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

2.第二阶段:

新闻书的出现

3第三阶段:

周刊(周报)、日报的勃兴

二、广播(广播电台):

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三、电视:

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县

传媒朝着更迅速、更广泛、更逼真的方向发展着。

更快、更广、更真,这是新闻的品格,也是传媒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一、邸报的称呼和内容

二、邸报的作用和读者对象

沟通信息

宣传作用

三、近代中文报纸的产生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等。

一、从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来看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中的核心,决定了媒介的管理方式、与政府关系以及媒介的运转方式。

1.私营媒介

2.公营媒介

3.国营媒介

二、从国家制度上看

1以中国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

2.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介,

3.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体制复杂多样,

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第三节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第四节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题材的多样化

第五节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第六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第二节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积极的变化——

新情况、新问题——

第三节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积极意义。

消极的后果——

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指导新闻工作的,或者说对新闻工作起决定性的作用的,不是一般的商品生产规律,而是党性原则。

第四节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在我们强调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报纸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防止简单化、绝对化。

第五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是:

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功能和效果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第三节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一节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一、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媒介的生态环境(定义)——

1.决定媒介制度

2.决定媒介发展水平

3.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次新闻改革为例)

4.决定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

5.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二、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1.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基本作用)

2.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

3.实现个人的社会化

4.促进社会整合

第二节大众传媒与政治

政治对大众媒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于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

发布政治信息。

宣传政治主张,

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形象

进行舆论导向

除此之外,政府是政治新闻最主要的消息来源,一些非制度化的、非常规性的政治活动也可能对媒介产生重大影响。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新闻媒介已成为重要的中介机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2.参与政治决策(议程设置)

3.塑造政治文化

4.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节大众传媒与经济

一、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1.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

2.经济体制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3.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

4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力量

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这为中国大众传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大众传媒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功能首先表现为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载商业广告,激活和满足消费需求

4、最后,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的就业机会。

第四节大众传媒与文化

一、主流媒体呵护主流价值观

二、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首先,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

其次,大众媒介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

再次,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的所强。

同时,大众文化是大众传媒的生命之源,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赖。

三、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

首先,大众媒介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其次,大众媒介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再次,大众媒介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

最后,“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第五节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一、塑造国家形象

二、影响对外政策

三、影响吸引外资

四、影响对外贸易

第九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第一节新闻自由的涵义

新闻自由就是新闻媒介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第四节新闻法规

第一十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第一节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营体制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

1.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二、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在政治上.

在经济上,

在文化上,

新的问题

三、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1.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3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策的职责

4.电视台的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有限的商业运作”与美国式的完全商业化相比,有以下不同:

新的运作模式也带来新的问题:

第三节媒介集团化

媒介集团的优越性:

媒介集团的形成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

中国的传媒集团化

传媒集团组建的新问题:

第四节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

目前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一、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1.董事会领导制

2.社会化领导制(以德国广播联盟为代表)

3.政府领导制

二、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1.社长负责制

2.总编辑负责制

3.行政负责制

三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

四、我国新闻媒介的业务机构

第六节新闻媒介的经营

一、报刊的发行

二、节目播出

三、广告业务

四、视听费收入

五、多种经营

六、媒介经营的基本理念——规模经济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一节受众是谁

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呢?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第三节受众的特点

一、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

1.广泛性

2.混杂性

3隐蔽性

二、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第四节受众的细分

第五节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第六节受众的权力

一、知情权

二、表达权

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免知权

第十二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第一节新闻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极端重要性

三、为维持新闻真实性不懈的努力

四、坚持唯物论,维护真实性

第二节新闻指导性

一、新闻指导性的含义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

二、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鼓舞

2.示范

3.论证

4.启发

5.解释

6.预测

7.警戒

三、新闻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要寓于信息传播之中。

即指导性新闻既要真实地及时地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话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有不同操作要求

五、纠正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

1.纠正图解政策的做法

2.改变公报式、命令式的做法

3.防上片面性、简单化

第三节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1)在内容上:

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2)在工作路线上:

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3)在形式上:

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一、新闻事业依赖群众的需要而存在

二、满足群众需要是我们的天职

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我国新闻工作路线

第四节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具体地说,它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特点

1、权威性

2、典型性

3、紧迫性

4、重视社会效果

三、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实直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3、适时、适量、适宜,这就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四、坚持战斗性,减少杀伤力

第五节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一、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

二、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三、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在贯彻党性原则中,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四、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是一致的

第十三章新闻选择

第一节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选择

新闻敏感

第二节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是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

一、新闻定义

二、新闻价值

“共同兴趣”

(1)时新性。

(2)重要性

(3)接近性(地理上接近、心理上接近)

(4)显著性

(5)趣味性

三、宣传价值

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2.针对性

3.普遍性

4.典型性

5.适宜性

四、新闻法规

第三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一、流程图

二、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所谓“共同兴趣”指的是每一家新闻媒介要提供对自己的受众共同感兴趣的内容。

各种新闻媒介各有各的受众群,共同兴趣的具体内容当然各不相同。

三、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

第十四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第一节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的专业理念是:

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一,职业理念。

第二,职业态度。

第三,职业纪律。

第四,职业责任。

第三节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一.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

二.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三.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四.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五.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第十五章中国的新闻改革

第一节25年的三次跨越

一、第一次跨越:

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

这段时期所取得的基本成就

意义——

这阶段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观念,即新闻也像其他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祥,也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殊的规定性。

这才是在此期间一个全新的观念,是中国人对新闻媒介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它为今后的新闻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次跨越:

引进信息概念

首先,媒介结构发生改变。

其次.媒介内容构成发生变化。

再次,新闻报道样式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次跨越:

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到20世纪末,中国新闻媒介的竞争态势可以用“3*3”来描绘。

竞争给媒介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竞争是面双刃剑,它给媒介带来积极的影响,问时,也会有相当的负面作用。

这一切都表明,新闻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第二节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一、新一轮改革的背景

二、新一轮改革的目标(由外而内主要有两步)

第三节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一、制度构架——从人治走向法治

1.建立新闻法:

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2.提升大众社会权利:

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3.建立理想的制度:

大众传播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从国内有限竞争走向世界的全面竞争

1.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特点

2.从相对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的具体表现

3.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对现实的影响

三、媒体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

1.传者的角色转化(新闻传播者开始从“发号施令”者向服务者转化)

2.受者的角色转化

3.媒介风格的转化

四、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五、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

1.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各自规定性

2.深层的社会原因

3.转化的途径

第十六章新技术与新媒体

第一节新媒介技术

国际网络(Internet)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二、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高度的开放性

2.互动性和个性化

3.丰富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无疑是传媒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其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数字化。

交互性。

汇聚或融合。

第二节网络新闻

一、“第四媒体”的诞生及特性

1.传播的快接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2.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3.传播的交互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二、网络新闻报道形态

从网络新闻的来源上也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三个发展阶段:

拷贝复制阶段、加工整合阶段、独家原创阶段,

制约——

1.权威性和可信度

2.数量与质量(重数量不重质量)

3.原创性和采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