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30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x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二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9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2017高考浙江卷)20世纪60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

后有人发表《〈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意见。

对此,该学者又写了《〈驳议〉的商讨》以作回应。

毛泽东当年对此形式颇表赞同。

这种讨论方式说明

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

C.历史学家应像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D.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

2.(2019河北省邯郸市摸底考)1958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而1961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

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

B.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

C.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

D.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

3.(2018黑龙江省哈九中模拟考试)下表反映了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GDP增长率

14.0%

13.1%

10.9%

10.0%

9.3%

资本增长率

24.6%

17.3%

18.1%

8.7%

2.4%

劳动力贡献率

4.4%

4.1%

4.8%

7.5%

8.1%

科技进步贡献率

29.6%

37.1%

25.2%

55.8%

81.5%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

B.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C.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

D.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4.(2018株洲中学质检)如下,是1949—1987年间大学教授出生地与工作地的统计分布图(按每百万人口占有比例计算)。

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水平决定高校布局

B.教育发展与经济文化成正比

C.人才流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D.东部沿海地区忽视教育发展

5.(2018浏阳一中模考)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

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49年

1953年

1957年

1962年

33.1%

14.9%

9%

6.8%

A.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B.“左”倾错误的泛滥

C.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

D.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

6.(2018天津河东区模考)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和杜会科学的翻译。

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

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7.(2018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知识分子,早在1956年的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出:

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应有的信任和支持,给他们以必要工作条件和适当待遇。

这一举措

A.适应了过渡时期的需要

B.配合了国家的改革开放

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D.科教兴国战略的题中之义

8.(2018高考专题)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

这些做法

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9.(2018西宁中学模考)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

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

这种反差表明

A.国产电影粗制滥造脱离现实

B.香港电影艺术高雅贴近现实

C.“大跃进”运动全面深入人心

D.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10.(2018山东省潍坊市)在谈到文革时期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程师回忆到:

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这说明文革时期的科研优势是

A.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

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

C.科技文化工作受到广泛尊重

D.左倾思潮没有影响科技领域

11.(2018安徽省A10联盟)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

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

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

这种变化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

B.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

C.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

D.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

12.(2018张家界中学模考)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线的科研活动。

”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援助

D.新中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13.(2018重庆市二诊)20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

”“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

”上述看法意在强调

A.历史文献的客观性

B.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C.历史研究的时代性

D.历史认识的主观性

14.(2018山西六校联考)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1935年

1946年

1947年

1958年

1977年

1978年

1985年

流浪儿童三毛形象

《三毛从军记》系列漫画

《三毛流浪记》漫画

《三毛流浪记》电影

《三毛学雷锋》系列漫画

《三毛爱科学》系列漫画

《三毛学法》系列漫画

A.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新中国一直坚持“百花齐放”

C.国民党发动了全民族抗战

D.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

15.(2018抚顺中学模考)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

据统计,农村的耕读小学在校学生达2400万人,占全国小学学生总数的20%;半工半读农业中学有5.3万所,学生310万人,占全国中学学生总数的25%。

由此可知

A.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B.教育改革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

C.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D.高等教育实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6.(2018河南省新乡市模拟)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业学会。

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

这反映了

A.近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化

B.思想解放促进了科技发展

C.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

D.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

17.(2018吉林省百校联盟联考)据有关统计,1956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此现象

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

B.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

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

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

18.(2018黄陵中学模考)新中国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

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读是

A.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B.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D.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19.(2018四川中学联考)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

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

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

这反映了当时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

C.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的领导机构

20.(2018唐山中学模考)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新中国电影创造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

这一现象

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

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21.(2018福建中学模考)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

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D.形成了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22.(2018揭阳中学模考)下列材料摘自1957年3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他的讲话

A.以实现言论绝对自由为目标

B.是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

C.对“双百”方针进行了阐述

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

23.(2018河南中学模考)在第36届(2011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中,由国防科技大学发明的“天河一号”,其峰值性能和实测性能两项指标双双超越美国的“美洲虎”(Jaguar)系统,位列世界第一,实现了“天河一号”从亚洲第一向世界第一的重大跨越。

这反映出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B.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计算机性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24.(2018永州中学模考)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

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25.(2018江西中学模考)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

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

”这反映出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1.【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代关于兰亭序的真伪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得到毛泽东肯定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特点,故C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学术争鸣的现象存在,而不是说明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故A选项错误;学术争论有利于澄清事实、还原历史真实,故B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兰亭序的真伪的争论,而不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答案】C

2.【解析】1958年创办职业教育和半耕半读中学,而不到三年就开始“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显然是当时中央教育方针调整导致,故A项正确;政治运动导致教育变革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是教育政策的变化,不是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此时国家出台教育公平的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A

3.【解析】根据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数据看出,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3年的百分之29.6增长到1997年的百分之81.5,说明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故C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GDP的贡献率数据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D。

【答案】C

4.【解析】图片显示教授主要出生于沿海地区,而工作场地大多是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说明人才流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C正确;A中经济水平不符合材料主旨;B中正比说法错误;D中东部地区并不是忽视教育。

【答案】C

5.【解析】从材料给出的数据来看,随着时间的推进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了中国工业化的影响,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时间不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62年以前;C选项没有明白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错在材料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答案】A

6.【解析】“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表明中国工业建设对工程技术需求很大,“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

”反映了和苏联关系非常友好,综合信息可判断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加强重工业建设,对工程技术需求很大,并且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中国的工业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帮助,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解析】根据“1956年”“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周恩来的讲话是为了激发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C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结束,A错误;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B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错误。

【答案】C

8.【解析】题干说的是建国之后的初期,我国在农村地区进行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教育,这是为了适应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的需要,故选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革命年代就被中共确立了,故B不符合史实;建国初期揭开教育改革序幕的是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方针的确定,故C不符合史实;题干所述是建国之后,不再是革命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9.【解析】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香港电影不可能反映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故排除B;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跃进运动已逐渐停止,故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中央“双百方针”贯彻较好的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D正确。

【答案】D

10.【解析】“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说明文革时期技术合作是无成本合作,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拟用第三次科技成果,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左倾思想没有提及。

【答案】A

11.【解析】根据“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可知,院系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法律应服从政治,C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要反应院系调整以服务于政治需要,无法体现“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B错误;院系大调整与“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无关,D错误。

【答案】C

12.【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线的科研话动”说明此时期我国科技水平极为落后,B正确;A和C不是主要原因;D项说法错误,虽然国家贫穷,但科研经费还是有的。

【答案】B

13.【解析】从材料“不应……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

”“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

”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历史研究中要有“人”的作用,体现出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反对单纯的客观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历史连续性和时代性,故BC项排除。

【答案】D

14.【解析】表格显示1946年三毛从军与解放战争相符;1977年与当时学雷锋主题相符,1978年和科学等有关,体现出艺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征,A正确;B错在一直坚持;C只是部分信息;D中民主进步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A

15.【解析】材料中“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故选B;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排除A;1965年,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实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D。

【答案】B

16.【解析】材料反映近代中国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学术团体增多,甚至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说明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故选C;A没有全面揭示材料的信息,排除;B是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之一,排除;D不符合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排除。

【答案】C

17.【解析】1956年春“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材料所述现象应当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科技发明成就,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教育对科研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双百”方针不同于苏联科研模式,排除。

【答案】A

18.【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增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才逐渐普及,即是由于国情发生了变化而变化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教育模式未发生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教育体制未发生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教育方针未发生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

19.【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排除A;B项“领先”说法错误;根据题干指的数字反映了科技领域出现了“左”的趋势,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C正确;D项题干没有体现。

【答案】C

20.【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我国建国十年来的优秀影片既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又博得各国人民的喜爱,这实际上是双百方针执行的情况下,我国电影人努力创作的成果,故选B;这时“左”倾思潮没有影响到文化领域,故A不符合史实;C错在了“率先”,这之前的日内瓦会议和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就已经打破了外交封锁了,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答案】B

21.【解析】材料体现了1978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招生人数的极大提高。

这些数据表明各级各类教育有了新的很大发展,跨上了新台阶。

因此选择B。

AD不够全面,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答案】B

22.【解析】由材料“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我们应该采取放的办法,因为放有利于我们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

可知这是针对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实际上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故排除ABD,选C。

【答案】C

23.【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科技发展也大踏步的前进,故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

【答案】B

2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到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院校的培养能力显著增强,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培养配套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这些为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了准备。

所以答案选B。

【答案】B

25.【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把知识分子科学、文学艺术作品看做“毒草”,违反了1956年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故选A。

B、C、D与材料内容不符合。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