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32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docx

社会医学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一章社会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任务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

是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对策与措施。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社会医学以人群为对象

2、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社会医学应用多种手段,研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人口发展、生活劳动条件、生活方式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

3、社会卫生对策及措施

社会医学处方:

针对现实存在的社会医学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保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对策与措施。

社会医学的学科任务

1.通过社会卫生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找出主要的社会医学问题及其原因,做出社会医学诊断。

2.提出相应的社会医学“处方”,即:

改进社会卫生状况,保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医学措施,为各级卫生决策及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包括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及策略,努力开发、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科学组织社会卫生服务的政策,保护人群健康的经济、法律、教育及组织措施。

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属性,研究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各种社会因素对健康、疾病的影响,以及从社会的角度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和医疗服务实践中,人们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生命自身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

医学模式是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态度、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是运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研究医学的属性、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客观性

1.医学模式是社会对健康和保健需求的反映

2.医学模式与社会文化发展相一致

3.医学模式与医学科学的发展相一致

4.所有社会成员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自己医学模式的影响。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定义:

是用超自然的作用来解释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医学模式

产生的背景

1.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

2.科学思维尚未确立,对风雨雷电、山洪地震等自然现象和生死病梦等生理现象不能解释

3.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超自然力量主宰一切(生理和自然现象)

4.为人治病者被称为巫医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的意义和影响

1.在现代社会中,迷信、气功、邪教、祖传秘方的影响依然很大

2.当时的科学发展尚不能解释人们关心的所有问题

3.具有心理麻痹作用,能够满足某些精神需要

4.治疗仪式具有社会整合和社会支持功能

5.其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以自然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来解释健康和疾病的医学模式,意义和影响

1.对东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在当代社会文化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3.打破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的统治地位,医学逐渐摆脱信仰和宗教的影响,成为一门经验科学

机械论医学模式是以机械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健康与疾病的医学模式主要特点

用机械运动解释生命认为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保护健康就是保护机器。

口腔、牙齿—钳子、胃—碾子、心脏—发动机和水泵,动、静脉—水压管,肾—筛子,肺—风箱,肌肉—绳索,骨关节—齿轮,把疾病比作机械故障。

认为疾病是机器失灵,需要医生修补。

每一疾病在某个器官内有它相应的病变部位。

把治疗疾病比拟为维修机器

意义和影响

1.从根本上摆脱了自然哲学和宗教神学的影响

2.把实验方法引进医学领域,使医学逐渐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3.促进了生物医学学科的发展

4.在机械运动经验的影响下,17世纪生物学开始对动、植物的微观机构研究;19世纪建立细胞病理学

5.直接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

6.对西方医学的影响比较大,对东方医学的影响较小

生物医学模式

定义:

是以生物学过程解释健康和疾病,将生物学手段作为预防、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手段的医学模式

主要特点

1.心身二元论:

把躯体和精神割裂开来,把生命比拟为纯生物学过程(接受西方基督教有关躯体是灵魂的载体,二者互相独立的观点)

2.生物还原论:

把生命过程分解、还原为简单的元素,认为复杂的生命活动最终可以用简单的物理、化学语言来解释。

3.单因单果的因果模式(试图对每一种疾病找到一种具体的病因、特定的病理改变和特殊的治疗手段),忽视健康与疾病过程的复杂性

意义和影响

1.建立了完整的生物科学体系,奠定了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推动了整个医学由经验走向科学

2.推动了诊疗技术的发展

3.细菌学、细胞病理学以及抗生素的发明等

4.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健康水平

5.疾病控制:

杀菌灭虫+预防接种+抗菌药物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下降,期望寿命延长

6.疾病诊疗:

治愈率提高,病死率降低

生态学模式(ecologicalmodel)

是指人们认为健康需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即运用维持生态平衡概念解释传染病、寄生虫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观点。

医学发展的社会化是指从个人分散的医学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进行医学活动的过程。

例如,城市修建供水排水设施、传染病的控制、劳动保护、控制环境污染、妇幼保健、卫生立法、卫生监督等问题,既是健康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而且必须采取社会措施才能奏效,这就加快了医学社会化的进程。

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1.随着城市发展,生产和消费行为社会化;

2.人类与疾病的斗争突破了个人活动的限制,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3.人类活动的全球化

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1.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已由过去的以急慢性传染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病为主(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尤为明显)

2.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占据疾病和死因的主要位置的趋势

需要现代医学模式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采取综合性的社会防治策略。

疾病谱:

是指将疾病按其发病率的高低而排列的顺序。

死亡谱:

是各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原因的百分比,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2.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3.健康需求普遍提高

4.医学科学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

5.健康因素多元化

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

1.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布鲁姆(Blum)提出,由遗传、环境、行为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四因素组成。

强调社会环境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综合健康医学模式达隆加(Lalonde)和德威尔(Dever)提出影响健康有四大因素(生物遗传、环境、卫生服务、行为生活方式)每一因素又分为三类,各类因素对不同的疾病影响不同

心脑血管疾病以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为主;

意外死亡以环境因素为主

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

1.揭示了医学观的意义

2.肯定了生物医学模式的价值

3.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立体地探索了健康的概念

5.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的意义

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强调应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结合临床特征来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全面分析

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用社会大卫生观来指导预防社会参与对预防工作的成效有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大卫生”观

“大卫生”的目的是综合运用生物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如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健康教育学、卫生管理学等,协调社会各系统的力量,为人类提供最佳的健康服务。

“大卫生”的基本思想是指导卫生系统从封闭变为开放系统;卫生与社会发展同步;做到“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国家、社会各系统把健康和幸福作为共同的社会目标。

“大卫生”是医学进一步社会化的必然产物,它把医学社会化推向一个新阶段,它是现代的卫生观念。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的意义

1.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四个扩大”

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

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医院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

医疗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2.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亚健康状态:

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它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也有人把它称之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亚临床状态:

又称“无症状疾病”。

指疾病过程中不仅有机体受损害、发生紊乱的病理表现,而且还有防御、适应、代偿生理性反应,这类病理性表现和生理性反应在早期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在以后则演变为病理反应和功能损害。

第二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2、研究因素的复杂性

3、实践性与时代性

社会医学的研究类型

1、文献研究

2、现场调查:

现况调查、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

3、现场实验研究:

包括标准实验、自然实验及模拟实验三种形式。

概率抽样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

非概率抽样

1、就近抽样2、目标式或判断式抽样3、雪球抽样4、定额抽样

专题小组讨论(focusgroupdiscussion)

1、是通过召集一小组同类人员,对某一议题进行讨论,得出深入结论的定性研究方法。

2、组成:

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一个记录员以及10人左右的被访谈者

3、调查对象的选择:

非概率抽样方法

德尔菲法(DelphiMethod)

1、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和达尔克首创,经过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

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因此,这种预测方法被命名为德尔菲法。

1946年,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

2、通过多轮函询征求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并对每一轮的意见汇总,剔除专家共同否定的问题,增加专家提出的新建议,在下一轮函询时寄给专家供其在评价时参考。

通过2-3轮的反复评价,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3、专家的选择:

“知情人”,15~50人为宜。

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

它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可检验性强,因而更客观、更科学;定量研究还能大大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化,促进对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关系的精确分析。

局限性为:

第一,由于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定量方法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事物深层次的问题;第二,许多社会医学问题难以用数据进行界定,因而也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第三,由于社会医学问题的复杂性,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以统计量确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是非常困难的;第四,有些社会医学问题具有独特性,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

定性研究方法的优点:

第一,由于定性方法可以通过对少量样本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第二,定性研究也可以通过洞察力和观察等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易控制的影响因素,找寻这些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联系;第三,定性研究在完整地把握社会现实、在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行为等方面,有着定量研究不能起到的作用。

局限性:

定性分析是依据典型的或少量个案的资料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此外,主观洞察性的分析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也有可能导致荒谬的结论。

由于对这种主观性的分析或结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也无法对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

按资料来源分类:

会谈工具、观察工具

按资料的性质分类:

定量研究工具:

能够数量化,用于定量研究,一般用封闭式问题。

定性研究工具:

主要用于分类资料

按研究工具的结构分类:

定式、半定式、非定式、研究工具。

按评定者分类:

研究对象用、研究者(调查员)用

研究工具的基本结构:

标题、指导语或说明、填写日期、一般人口学资料、条目与条目的编码、备注与签名

效度(validity)或称准确性,是指测量能够测查出所要测量的程度。

包括两个方面:

(1)测查的特征是否就是所要测量的特性;

(2)测查到什么程度

例如,抑郁的测量,是否测量了抑郁?

测量是否能反映抑郁的程度?

信度(reliability)又称为一致性,是指测量的稳定性,即使用同一工具获得稳定结果的程度

包括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评定者信度等类别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度好坏取决于测量指标的定义、内涵和设计

信度好坏取决于测量的过程

信度高不一定效度高例如多次测量血压是一致的,但不一定是真实血压

效度高信度也高仪器记录的实际睡眠时间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的概念:

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

在社会医学领域,社会因素被视为是社会致病因子,或被称为社会基因(socialgenes)。

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

2.经济发展对健康也有负面作用;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生活方式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3.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可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作为先决条件

怎样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1、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

2、经济发展是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

3、经济发展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可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

4、经济发展可提高居民文化水平,进而提高人群接受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最终影响到人群的健康。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排除了人口因素的影响,可用于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是分析经济因素与健康关系的重要指标。

出生率及死亡率反映人口变动情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关系。

出生期望寿命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也是评价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的最高综合指标。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比较敏感的指标。

试举例说明经济发展对健康带来的负面作用

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2.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原因,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饮食睡眠习惯等。

3.现代社会病的出现;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空调综合征、电脑综合症等的出现以及吸毒、STD和AIDS发病率的上升。

4.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竞争激烈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大,导致了心理健康和精神性压力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5.社会负性事件增多;如交通事故带来的意外伤害,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贫富差距加大、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导致出现社会犯罪事件、家庭暴力以及青少年犯罪等事件的增多。

6.社会流动人口增加;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给城市的生活设施、治安、卫生保健增加了压力,也不利于开展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和传染病的控制。

简述人群健康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1.健康的个体是生产力的保证

2.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可减少病伤,提高生产率、节约卫生资源

3.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社会病:

是指社会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并与现代生活方式与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

这类病一般须采取社会性防治措施才能加以控制,如性传播疾病/艾滋病、自杀、吸毒、吸烟、酗酒、青少年妊娠、精神障碍、遵医行为不良等。

文化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哲学、艺术、习俗等所构成的领域。

文化包括认知(知识和信仰)、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和符号三个组成部分。

文化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

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规范文化通过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作用于人群健康

、精神文化/思想文化/观念文化-通过影响人类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作用于人群健康

智能文化—也称物质文化,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和方法。

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通过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作用于人群健康。

从文化的特殊形态出发,可分为:

亚文化:

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体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即被称为亚文化。

反文化:

反文化属于亚文化的特殊类型,是指对现存的主体文化存在敌对态度的文化。

跨文化:

由于文化背景的变化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如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

文化的特征

1.文化的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文化的复合性

3.文化的象征性

4.文化的传递性

5.文化的变迁与文化堕距

试分析文化对健康会带来的影响

文化对健康的影持续于生命的全过程,且不仅限于对个体的影响,而是整个人群。

1.教育对健康的影响

2.风俗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3.亚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4.宗教对健康的影响

怎样认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

教育有助于感知疾病,改变不良的传统习惯,参与社会卫生和提高卫生服务的利用,更能辨别生活中的健康危险因素;

1、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健康观、价值观存在差异;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健康生活的能力及生活方式。

——文化程度与成人健康

2、受教育水平不但影响自身的健康,还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可能原因包括:

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结婚和生育较晚,且能够更好地利用产前保健和分娩服务,从而减少了由于早孕而影响儿童健康的风险;她们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卫生、舒适的家庭环境;她们了解和接受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她们的家庭有比较高的经济收入等。

——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儿童的健康

3、也有研究显示文化程度越高者,紧张刺激更多,因而更易患病。

怎样认识亚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亚文化是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新信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一些亚文化影响下的生活方式易于造成健康的损害

1.如穿耳、文身亚文化不仅使人承受身体的损害,还为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提供了途径;

2.同性恋的亚文化是艾滋病传播的温床;

3.吸毒曾一度成为西方时尚的生活方式,在倡导吸毒新时尚的亚文化影响下,吸毒成为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追求的生活方式

4.影视、杂志等传播的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心理和生理卫生也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健康行为:

指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在客观上促进或有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群。

简述健康行为的特征

(1)有利性:

有益于自己、他人及全社会

(2)规律性:

行为表现有恒常规律

(3)和谐性:

个体行为既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又能根据周围整体环境调整自身的行为

(4)一致性:

与内心心理情绪一致

(5)适宜性:

行为强度有理性控制,无明显的冲动表现。

简述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饮食与健康:

不良的饮食习惯与近1/3的癌症发生有关,同时也与心脏病的三大危险素中的两个有关。

2.运动与健康:

经常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可适应客观环境并增加人们对不利自然环境的抵抗力,使人长寿。

3.吸烟与健康:

吸烟可增加人群患多种癌症的危险,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炎发生的危险

4.酗酒与健康:

酗酒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各种急性和慢性损害。

5.不良性行为与健康:

不良性行为是引起性病高发的最重要因素,还能引起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不良性行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极大

6.过度紧张与健康:

过度紧张造成身心疾患,也是发生现代文明病的根源

7.医疗行为与健康:

医疗行为涉及的两个主体:

患者、医疗服务提供者

—从患者角度而言:

发生在专业医疗机构之外的大量的求助行为对疾病的治疗有影响;

—从医疗服务供方的角度来看: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当前较有效的改善健康的方式;

健康普查和病因预防可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社会心理因素:

是指起源于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使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的一类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社会隔离、社会支持以及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如情绪、个性等。

社会心理因素有何特点?

1.社会心理因素的概念非常复杂,其内涵和外延常因研究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2.各社会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很难分离出相对独立的社会心理因素;

3.社会心理因素具有不稳定性;

4.社会心理因素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较难测量,与客观因素比较,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低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有何联系?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之间有着广泛的、肯定的关联,但是二者的关

系也非常复杂,从性质上看,二者之间既有直接作用(如急性应激

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发作),又有间接作用(在社会心理因素

作用下产生的病态行为带来健康的损害)。

二者间的因果关系有以

下几种情况:

1.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健康状况的原因。

其对健康的影响,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损害作用;

2.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之间互为因果;

3.社会心理因素在他因素的致病作用中起着中介的作用。

第四章社会卫生状况与健康

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

社会卫生状况---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包括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等一系列指标。

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

包括人群健康状况指标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指标两方面。

具体包括:

1.卫生政策

2.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

3.卫生服务

4.卫生资源

5.卫生行为

6.人群健康状况指标(/新指标)

卫生政策指标

1各级政府对人民健康的承诺

2资源分配

3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4与卫生有关的社会发展费用及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5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程度

6社区参与卫生事业发展

7卫生资源用于初级卫生保健的比例

8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社会经济指标

1)经济指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均收入:

反映城乡居民的实际经济水平

劳动人口就业率、劳动人口失业率(待业或下岗)

2)社会指标

人口统计指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与死亡之差和平均人口数之比。

(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即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评价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人口再生产规模和速度的指标。

(2)人口负担系数

人口负担系数---也称为扶养比,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非劳动年龄人口指:

0-14岁和65岁及以上者

人口负担系数越大,社会负担越重,对社会卫生状况的影响越明显

成人识字率:

指15岁及以上人口能读能写人数的百分比。

妇女识字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均居住面积

食物供应(人均热量(J)的供应)

3)卫生服务指标

(1)初级卫生保健普及指标

农村行政村的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

城镇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

(2)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3)妇幼保健指标:

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妇住院分娩率、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定期体检率、已婚妇女婚前体检率、已婚妇女节育率

(4)医疗服务需要量

两周每千人患者数

患病次数及患病日数

因病卧床日数、休工日数和休学日数

(5)医疗质量

误诊率

漏诊率

医疗差错率及事故发生率

4)卫生资源指标

每千人口拥有医师、医士、护士和其他卫生人员的数量

每千农村人口拥有乡村医师、卫生员和经培训的接生员的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