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34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道治理类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考提纲文档格式.docx

流域特征资料;

气象资料;

水文资料及流域规划、水利工程等资料。

3.2.1流域概况

简述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及河流特征和与工程有关的上游水利工程情况。

3.2.2气象

简述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站(台)分布情况,概述流域及工程地区的气象特征。

3.3.3水文基本资料

说明流域水文测站分布、观测项目、观测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高程系统、水位、流量、泥沙等的观测方法、精度、整编等情况,并对基本资料质量作出评价。

3.2.4设计水位(流量)分析计算(或复核)

(1)特征水位(流量)统计。

年最高、最低、年平均水位(流量)等;

(2)设计水位分析计算。

根据流域特性,资料条件和工程需要,可采用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设计水位;

或用水位资料直接推求设计水位;

或用典型年法推求水位。

(3)水面线推求。

根据以上站断面的设计水位,采用水面线推求河道各断面的设计水位。

3.2.5最高、最低无螺线的调查确定。

3.2.6排水设计流量分析计算(或复核)

根据流域特性及资料条件采用流量或雨量资料推求涝区的设计排水流量。

3.2.7施工设计洪水

根据设计需要,计算施工期所需的设计流量或水位。

附图:

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气象站及与工程有关的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3.3地质

堤防工程及大中型涵闸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及初步设计勘察两阶段。

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含穿堤涵闸)。

(2)河道整治(护岸工程、抬滩降滩)工程地质勘察。

勘察方法如下:

(1)总的原则是在收集、分析和充分利用已有地勘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开展必要的地勘工作。

(2)堤防加固工程及穿堤涵闸应依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要求布置地勘及试验工作。

提交成果为:

(1)水利血防工程一般编制工程地质篇及相应附图。

(2)工程规模大、复杂,特别是涉及堤防加固的水利血防工程需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应附图。

(3)报告及附图内容如下:

3.3.1勘测工作简况

工程位置、范围、现状、本次设计意图;

工程范围内原工程地质研究程度;

本阶段勘察目的、任务,投入的勘察工作内容,完成工作量。

3.3.2工程区地质概况

3.3.2.1地形地貌

工程所处地形地貌单元,河流水系,微地貌类型及特征,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

3.3.2.2地层岩性

岩土层时代、类型、分布、应特别注意特殊土、粗粒土层及可滤岩层的分布。

3.3.2.3地质构造与地震

工程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参数)。

3.3.2.4水文地质

地下水埋藏条件,类型,岩土体的渗透性,透水层和相对漏水层的分布。

3.3.3堤防工程地质

3.3.3.1堤防现状

险情的分布、类型、原因,处理情况、处理效果。

3.3.3.2堤身状况

(1)身结构及土体组成

(2)身土体物理力学及渗透性

3.3.3.3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1)基地质结构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2)基土体物理力学性及渗透性

3.3.3.4堤防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依据堤身质量,堤基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工程地质分段评价。

3.3.4穿堤涵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闸基地质结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及渗透性,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持力层选择及工程处理的建议。

重点是新建、重建涵闸,对大、中型涵闸需单列。

3.3.5护岸段地质条件及评价

各护岸段岸坡地形特征,地质结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岸坡稳定现状。

对崩岸段需说明的范围、规模、原因,提出处理建议。

3.3.6抬滩、降滩地段地质条件及评价

堤外滩的分布、规模,滩顶地形特征,地质结构,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提出挖坡比的建议,需注意降滩对堤防的不利影响。

3.3.7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类别、数量;

各勘察料场的分布位置、范围,剥离层厚度,有用层厚度及储量,主要质量指标,储量、质量及开采运输条件评价;

对拟外购天然建材应说明料源地点、运距。

3.3.8结论及建议

各主要工程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结论及建议,天然建筑材料调查结论,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1)工程区工程地质图(1/万~1/5万)

(2)堤线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3)穿堤涵闸工程地质剖面图

(4)护岸段地质剖面图(不同类型代表)

(5)抬滩降滩段地质剖面图(不同类型代表)

(6)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分布图

3.4工程任务和规模

3.4.1工程概况

3.4.1.1工程区社会经济情况

概述工程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河流水系、地理位置、保护面积、人口、耕地等社会概况,农业、工矿企业、交通、能源、通信等行业的规模、资产、产量、产值等国民经济产业概况。

3.4.1.2洪水灾害

分析工程区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洪现状。

统计工程区的历史洪水,统计洪涝灾害损失情况。

3.4.1.3血吸虫疫情

概述工程区血吸虫疫情和血防历史情况。

统计工程区血吸虫疫情情况,包括血吸虫病人(慢性、晚期)数量、病人、钉螺面积的分布范围、数量、分布特点。

3.4.1.4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及建设情况

概述工程区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情况(包括规划设计成果、审批情况)以及工程建设实施情况。

3.4.2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4.2.1河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河道河势及其变化情况分析,明确河道安全泄量,调查河道障碍情况、滩面情况、钉螺分布状况;

河道上、下无螺线高程等情况。

3.4.2.2堤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详细说明工程区已建堤防沿革、堤距、堤防长度、断面型式(包括堤顶高程、内外坡比)、堤身质量、历史险情。

3.4.2.3穿堤建筑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穿堤建筑物数量和质量、穿堤建筑物布置情况(含各项组成建筑物长度)、运行情况、孔口尺寸,排、引水流量,查清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3.4.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工程保护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结合近、远期规划发展目标,根据国家标准,明确地区防洪排涝标准和水利血防规划目标。

分析堤防、河道和穿堤建筑物等现有工程在防洪保安和血吸虫防治等方面的不足,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4.4工程规模

3.4.4.1防洪标准

阐述工程区有关规划成果确定的防洪标准。

结合工程区现状社会经济情况进一步论证和复核相关防洪标准,合理确定不同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3.4.4.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结合工程区工程现状,从堤防线路、堤距、河道清障扩卡、血防措施及效果等方面拟定几个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分别说明各个方案的水位、工程量、投资,确定工程推荐方案总体布置。

3.4.4.2设计水面线

推求推荐方案的设计水面线。

3.4.4.3工程规模

阐述工程建设方案的主要建设项目和工程量。

3.5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5.1设计依据和基本资料

提出工程设计所依据的规程规范、规划报告及审批文件。

按照规程规范确定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和相应洪水标准。

列出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设计基本资料,包括风速、风向、设计洪水位、设计枯水位等水文气象基本资料,地形平面图、地质纵横剖面图、地震参数、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等地形地质资料,堤防、防洪(浪)墙、涵闸等建筑物安全系数等。

3.5.2工程总体布置

3.5.2.1工程总体布置方案比选

根据防洪要求,结合血防需要,拟定几个工程总体布置方案,从建设规模、防洪影响、工程投资、施工工艺、血防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根据比选确定的工程总体布置方案,进一步细化堤线布置方案,明确工程建设内容。

3.5.2.2堤型选择

根据堤防工程的重要程度、施工条件、筑堤材料等因素,结合技术经济比较,初步选择堤身断面型式。

结合堤防沿线的地形、施工条件初拟现有堤防堤身加高培厚方式。

3.5.2.3堤防工程设计

初拟堤防堤身标准断面。

根据风浪要素、波浪爬高等参数,初步确定堤顶超高;

根据规范和实际运用要求,初步确定堤顶宽度和路面结构型式。

根据堤岸冲刷防护和血防等需要,进行堤防内外边坡防护设计。

根据堤身地质勘探成果,针对土体密实程度、生物洞穴发育情况和白蚁分布程度,结合堤基渗透处理方案,初步选择堤身隐患处理方案。

根据地质资料,按照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深度要求,选择代表性地质横剖面,计算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安全系数,提出堤身稳定复核意见。

对现有防洪(浪)墙进行抗滑、抗倾、基底应力等稳定安全复核,结合运行情况,提出加固或改建的初步意见。

初步拟定加固(改建)、新建防洪(浪)墙结构型式和尺寸,进行稳定计算。

3.5.2.4堤基处理

根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地质勘察成果,初步确定堤基渗透变形问题的可能堤段范围,选择代表性地质剖面,计算初拟渗流控制方案的渗流稳定状态,提出渗透稳定分析结论。

对初拟渗流控制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初步选定堤基处理设计方案。

3.5.2.4河道治理

根据河道泄流能力、稳定安全情况和防螺、灭螺治理的要求,进行河道整治方案比选,确定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

进行各项河道治理措施设计。

3.5.6主要建筑物设计

3.5.6.1一般要求

3.5.6.1.1水利血防工程建筑物设计一般可分为新建建筑物设计和原有建筑物加固二大类。

新增建建筑物设计论证兴建工程的必要性,并选择地形、地质、水流条件较好的场址进行布置。

按有关专业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原有建筑物加固工程则首先应收集原建筑物的病、险情况资料,并分析病、险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各种复核计算),然后针对病、险或因进行加固处理。

必要时可拆除重建。

3.5.6.1.2新建或重建规模较大(4级和4级以上)的建筑物宜作方案比较,至少应有方案选择论证。

5级建筑物可采用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定型设计。

3.5.6.1.3对所设计的建筑物必须全面了解其使用功能要求。

并应全面列出相关的设计基本资料。

3.5.6.1.4各类建筑物应有总体布置图。

布置图应包含平面图和剖面图。

文字报告中应有相应的总体布置说明。

应明确表示相关控制高程(包括控制水位)及主要尺寸。

3.5.6.1.5应提出各建筑物主要工程量表

3.5.6.2水闸

3.5.6.2.1新建、重建、改建联接外江(河)的进水闸或排水闸一般规模较大,可研阶段应进行过水能力计算、闸室稳定计算和消能计算必要时应进行抗渗稳定计算。

3.5.6.2.2水闸过水能力计算时外江水位按规划要求的保证率水位取用,内河水位按渠道灌、排要求的水位取用。

3.5.6.2.3闸室稳定的控制工况一般为外江设计洪水水位,对应内河该时段的可能低水位。

地基承载力控制工况一般为完建工况。

3.5.6.2.4消能计算应根据水闸泄流条件及闸门运行方案进行水力计算。

应用前一级闸门开度时的下游稳定水位组合后一级闸门开度的流量进行计算。

一般控制工况出现在闸门开启的初始阶段。

3.5.6.2.5闸基防渗长度可研阶段可根据地基土类别,按防渗长度与上、下游水位差关系初步拟定。

3.5.6.3沉螺池

3.5.6.3.1上游钉螺密度较大且难以消灭,下游钉螺较少或拟采用其它灭螺措施处宜设置沉螺池。

一般沉螺池设在自钉螺分布较多的江河引水的进水闸下游渠道内。

3.5.6.3.2沉螺池应布置在水流流态平顺的渠段上。

一般距涵闸的消能防冲设施应有一段适当的距离。

3.5.6.3.3灌排两用闸后之沉螺池的计算流量一般应采用灌溉设计流量。

3.5.6.3.4沉螺池尺寸应按《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SL/Z318-2005)要求计算拟定。

一般根据灌溉设计流量和钉螺起动流速计算出工作段最小过水断面面积,据此初拟池深(池底高程应低于渠底高程至小0.5m),并算出池宽及工作段长度。

注意宽深比不宜过大,特别是联接段扩散角不宜大于12。

,以保证池内水流均匀平顺。

3.5.6.3.5沉螺池应设置拦螺墙(网),池坡应满足稳定要求,池身应于衬护,池顶应有管理通道及护拦等。

3.5.6.4加固建筑物

现有建筑物加固应针对原建筑物病、险情况及工程运行中反应的问题作必要的计算及工程处理。

3.5.6.4.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稳定复核:

(1)加固设计条件与原稳定计算设计条件有所改变。

(2)原建筑物有较大的位移、倾斜。

(3)加固措施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定。

3.5.6.4.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地基承载能力复核:

(1)建筑物地基出现险情。

(2)原建筑物出现较大的沉降量。

(3)加固措施增加荷载较大。

3.5.6.4.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过流能力计算:

(1)设计(校核)过流能力比原设计过流能力有所提高。

(2)设计(校核)上、下游水位与原设计有所改变。

(3)实际运作中反应过水能力不足。

(4)加固措施减少原过流断面。

3.5.6.4.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消防计算:

(1)原消能设施破坏或下游河(渠)道冲刷严重。

(2)过流建筑物上、下游水位与原设计有所改变。

(3)闸门运行方式有所改变。

3.5.6.4.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渗流计算:

(1)出现过渗透破坏险情。

(2)地质勘查新发现不利渗透稳定的地层。

(3)上游水位较原设计提高较多的不利渗透稳定地段。

3.5.6.4.6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结构应力分析:

(1)原建筑物出现因结构强度不足而引起的裂缝等破坏现象。

(2)加固措施对结构荷载(包括边荷载)比原设计荷载变化较大。

(3)可变荷载较原设计变化较大。

(4)地基承载条件或其它支承条件较原设计有所改变。

3.5.6.4.7建筑物出现止水破坏、表面裂缝、砼碳化等其它病情者,可类比其它工程成功经验选用适当工程措施。

3.6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

复核已建工程的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的配置是否满足安全运行需要,并提出合理的改造措施。

初选穿堤建筑物闸门、拦污栅、启闭机等的布置、型式、尺寸、容量和数量。

3.7工程管理

3.7.1工程管理现状

阐述工程现有管理结构、管理人员、管理设施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7.2管理机构

根据工程的规模、管理的任务和管理运用特点,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管理机构设置的初步方案,初步确定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

3.7.3管理办法

3.7.3.1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根据管理需要,结合工程特点,初步确定工程管理范围、工程保护范围。

3.7.3.2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提出工程防汛调度、用水管理、维修管理、血吸虫疫情和钉螺防控标准等各项制度、目标和实施办法。

3.7.4工程建设管理方案

提出工程建设法人组建、建设管理体制、招标投标办法、资金筹措与管理等方案。

3.7.5主要管理设施

初步确定观测设施、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等主要管理设施配置方案,确定生产生活区场地布置和规模。

3.7.6年运行管理费用测算

初步测算材料燃料费、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工程维护费等工程管理年运行费,并明确其来源。

3.8施工组织设计

3.8.1施工条件

3.8.1.1工程条件

(1)简述工程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工程沿线可资利用的场地和条件。

(2)简述拟定方案枢纽建筑物的组成、型式、主要尺寸和工程量。

(3)说明工程的施工特点。

(4)说明水利血防工程的施工管理要求。

(5)说明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供应条件,当地水源、电源的情况。

(6)说明原灌区的灌溉引水时段、本工程施工工期要求。

3.8.1.2自然条件

(1)用作排洪沟的旁山渠道施工期5年一遇洪水流量。

为工程新增、改建或加固建筑物提供干地施工条件时的施工期5年一遇洪水相应水位。

(2)简述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温、降水的特性。

3.8.2施工导流

(1)施工时段应选在灌区非引水期。

(2)导流建筑物级别按5级设计,施工导流洪水标准取5年一遇;

(3)拟定导流方式,提出拟定方案的导流工程布置。

(4)提出导流挡水、泄水建筑物的型式、结构、工程量成果。

3.8.3料场的选择与开采

(1)混凝土骨料、石料一般直接在质量符合要求的料场直接购买。

提出运距。

(2)土料场应分段按要求的储量、质量选择,提出运距。

3.8.4主体工程施工

(1)说明土石方开挖的施工程序、方法、布置及进度,确定挖方的利用、堆渣地点和运输方案。

(2)说明土石方填筑的备料、运输、填筑碾压的施工程序、方法、机械设备、工艺、布置、进度。

(3)说明土石方填筑的料物开采、运输、填筑的平衡和开挖弃渣利用以及施工强度和进度安排,必要时附填筑碾压试验结果。

(4)说明混凝土的施工程序、方法、布置、进度及所需准备工作,确定混凝土浇筑强度,提出机械设备选择;

提出混凝土表面保护及防止裂缝措施。

3.8.4.1土石方工程施工

(1)说明各单项工程土石方明挖的施工程序、方法,确定挖方的利用,堆渣地点和运输方案,提出保持边坡稳定的措施。

(2)说明土石方填筑的备料、运输、填筑、碾压的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布置、进度、施工强度、质量控制要求;

说明料场的开采与运输方式。

(3)进行土石方平衡设计。

(4)说明土石方填筑冬、雨季施工期防护措施。

(5)提出土石方工程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3.8.4.2混凝土工程施工

(1)说明各单项工程混凝土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浇筑强度,并提出所需的机械设备。

(2)说明拟定混凝土表面保护及防止裂缝的措施。

3.8.4.3砌石工程施工

(1)说明各单项工程的各种石方砌筑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相应的砌筑强度。

(2)提出各种石方砌筑的技术措施和对胶凝材料的施工技术要求。

(3)提出砌石工程质量控制要求及相应的施工措施。

3.8.4.4基础处理工程施工

说明基础处理的施工程序、方法、技术措施及所需的机械设备。

3.8.4.5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

提出主要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施工程序、进度、技术要求,并说明主要金属结构的制作、堆存、运输、吊装等措施及与土建工程协作配合的要求。

3.8.5施工工厂设施

3.8.5.1混凝土系统

(1)概述混凝土总量、施工强度和不同标号混凝土需要量。

(2)拟定混凝土拌和系统的布置、生产能力、提出本系统所需主要机械设备。

3.8.5.2综合加工系统

确定综合加工厂(包括钢筋、木材和混凝土预制件加工制作)建筑面积。

3.8.5.3其它

(1)施工机械维修和保养厂尽量利用附近城镇已有设施,与地方协商解决。

(2)施工用水从渠道附近坑塘或溪流中抽取。

生活用水需打井抽取或利用水车运送。

(3)工程范围内有农网线路通过时,施工用电通过变压器从农网接入。

经比较必要时施工用电采用自备电源发电。

3.8.6施工总布置

3.8.6.1布置原则

(1)应根据工程战线长的特点,分段进行场地布置,分段长度以4~10km以内为宜。

(2)应合理利用荒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和经济林地,少拆迁。

(3)施工总布置设计应考虑工程分标因素。

(4)应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场地平整及防护工程量。

3.8.6.2场地布置

(1)对外交通运输:

说明原有对外交通情况;

提出对外交通的线路标准(包括新建或改建)和工程量。

(2)场内交通运输:

拟定场内交通主要线路的布置和标准;

提出场内交通运输线路和工程量。

(3)确定施工分区布置,说明各场地及设施的位置。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仅设:

混凝土临时拌和站;

砂石料净料堆场;

机械停放场;

综合仓库;

综合加工厂;

施工临时住房等。

提出建筑面积、结构型式和占地面积。

(4)弃渣场地规划:

提出弃渣的堆存方案。

确定弃渣场地、占地面积。

提出工程完工后临时占地的复耕计划和造地建议。

说明对有螺弃土的处理措施。

(5)计算施工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

3.8.7施工总进度

3.8.7.1设计依据与原则

(1)说明国家对本工程投入运行期限的要求。

(2)按先干渠后支渠,先上游后下游,先优先完成关键工程安排工程施工进度。

(3)由于工程点多面广可同时安排,以缩短工期,使其尽早发挥效益。

(4)灌溉渠道的施工安排在非灌溉期施工。

3.8.7.2施工分期计划

(1)说明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四个阶段的控制性关键项目、进度计划。

(2)说明施工总进度的关键线路,主体工程总工期。

提出施工总进度横道图。

(3)提出主体工程施工高峰期月施工强度、施工期高峰人数、平均人数及施工总工日数。

3.8.8主要技术供应

(1)提出主体工程所需的钢筋、水泥、砂、石、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