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34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本文作者是苏联的普里什文,译者茹香雪,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

准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

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板书:

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

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老师协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

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够(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篇三】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中人物的快乐,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能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一)出示蒲公英的图片

  课件出示:

蒲公英的绒球图和花朵图。

让学生说说理解它吗,是怎么知道它都是蒲公英的,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学习“蒲”字。

  

(二)温习旧知。

  回顾二年级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齐读课文片段: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二)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盛开 玩耍 哈欠 钓鱼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睡觉

  

(1)学生开火车带读,正音。

  

(2)注重“钓”:

与“钩”实行对比,发现异同,分别口头组词。

  (三)交流初读感受:

最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哪个场景。

  教师板书:

快乐 有趣

  (四)学习第四段

  课件出示第四段,读一读,初步感受快乐、有趣。

  三、想象画面,感受快乐

  

(一)借助图片,感受花开之美

  1.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一片金色的画面,带着想象朗读。

  2.出示蒲公英盛开的图片,看着图美美地读。

  3.齐读,体会情感。

  

(二)抓关键词,感受草地游戏之乐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我快乐的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反馈交流。

  3.想象说话:

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再读第四段,感受快乐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蒲”、“察”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重温草地带来的快乐。

  2.引入本课学习:

这片草地还非常神奇,颜色会发生变化,一起到课文中寻找草地的变化。

  二、了解草地变化,体会观察细致

  

(一)了解草地的变化

  1.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草地变化的句子。

  2.生交流,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前半部分,请多名学生说一说。

  出示:

  早上,草地,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

  晚上,草地,________

  引导学生发现:

草地在早、中、晚三个时间颜色发生了变化,从绿色变成金色,再从金色变成绿色。

  板书:

颜色:

绿色金色绿色

  3.齐读草地变化的句子,感受神奇。

  出示句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4.引导学生注重三个表示时间的词,并圈画出来,通过细读发现作者是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实行连续观察才发现草地的变化,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时间:

早上中午晚上

  5.再读草地变化的句子,读出作者当时的惊喜。

  

(二)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1.体会作者观察时的认真思考。

  

(1)有了发现之后,作者是怎么做的呢?

(去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注重问句:

  小结:

如果没有这个思考,作者就不会再去仔细观察了,看来,在观察的时候,认真思考特别重要。

  2.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1)再读第3自然段,画出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

  

(2)生交流,口头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早上,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

  中午,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

  傍晚,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

原来草地会变色的原因是草地上的蒲公英会变色,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姿态不一样就使草地的颜色不一样。

  【板书】姿态:

合拢 张开 合拢

  (3)手势模仿:

师生一起一边读课文,一边来模仿蒲公英花盛开、合拢的样子。

通过动作的演示体验,让学生对蒲公英花瓣变化导致草地颜色变化有更好地理解。

(蒲公英张开时,五指张开;

蒲公英合拢时,五指合拢握拳。

  (4)看蒲公英花张开、合上的图片,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5)请学生动笔完成课本第2题练习题。

(动笔练习时指导学生写字姿势。

  (6)回顾第3自然段,分层朗读。

  ①课件出示第3段,朗读感受草地变色的神奇,作者观察的细致。

  ②藏去草地和蒲公英的变化地词语,引导学生记忆朗读。

  3.品味语言

  

(1)替换原文:

草地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课文第2小题中简单的几句话就讲明白了,把第3自然段替换掉读一读。

  

(2)比较朗读:

你更喜欢原文的写法还是替换掉的写法。

虽然意思一样,但是原文的写法读起来更有趣一些,读着读着能让我们想象到当时的情景。

  (3)再读原文。

  (三)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1.课件出示早、中、晚草地的图片,引导:

为什么作者发现这神奇的秘密?

细致观察

  2.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细致观察体现在哪。

正因为作者的细致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也让他更加喜爱这片草地。

  3.齐读最后一段。

  三、交流观察所得,尝试片段描写

  

(一)交流课外观察所得

  1.《搭船的鸟》这节课学习后布置学生去持续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看看有没有发现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先在四人小组内实行交流。

  2.全班交流观察所得,重点评价是否实行持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

  

(二)尝试实行片段描写

  1.播放含羞草被触碰后发生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含羞草被轻轻触碰之后叶片慢慢合拢,3至5分钟后叶片慢慢张开,用力触碰含羞草,叶片快速合拢)

  2.出示含羞草被触碰之后的变化原因:

原来含羞草叶柄里充满了水分,当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水分就立即向上或两边流去,叶柄就下垂,叶子就合拢了。

不触碰它时,水分就会慢慢回到叶柄里,叶子就又张开了。

  3.仿写

  课件出示片段仿写的提示

  今天,我仔细观察了含羞草。

用手轻轻触碰它时,含羞草______。

过了3至5分钟,________。

________时,含羞草_______。

真是________。

老师告诉我,原来,含羞草的叶柄_________,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_________,叶子________。

不触碰它时,水分-_______,叶子________。

  4.交流分享仿写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