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3701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docx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

安全常识培训讲解-安全标识颜色、消防知识、消防器材设施分类、用电安全

一、安全标识颜色:

红、黄、蓝、绿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

黄色表示注意、警告。

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

二、消防知识

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与助燃物(氧或氧化剂)发生的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应。

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最常见、最普通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有时对损失小、伤亡小的也称火情、火警。

(一)火灾分为六类:

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火灾等。

C类火灾:

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燃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

D类火灾:

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

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火灾发生的原因:

1、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

2、违规动火引起;

3、电器设备设计、安裝、使用维护不当;

4、自然雷击、静电、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

5、人为纵火;

6、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结构材料使用不当,裝修时采用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

(三)预防火灾的措施:

消除和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消除和控制火源、满足防火间距。

(四)灭火原理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因缺少条件而终止。

1、基本的灭火方法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

窒息法——减少空气中氧的浓度。

隔离法——隔离与着火物相近的可燃物质。

抑制法——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

是通过灭火剂参与燃烧的链式反应过程,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活泼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链式反应中断,燃烧停止。

常用的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2、常用灭火剂介绍

(1)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终止的物质。

灭火剂的种类很多,有水、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等。

水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和窒息,水不能用于扑救以下物质的火灾:

与水反应能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

例如轻金属,遇水生成氢气,电石遇水生成乙炔气都能放出大量的热,且氢气和乙炔气与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等。

(2)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火灾,不能用直流水扑救。

(3)直流水(密集水)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也不能扑救可燃粉尘聚集处的火灾。

(4)贮存大量浓硫酸、浓硝酸的场所发生火灾,不能用直流水扑救,以免酸液发热飞溅。

泡沫灭火剂指能够与水混溶,并可通过机械或化学反应产生灭火泡沫的灭火剂,可用于扑救A类和B类火灾。

泡沫的灭火机理主要是隔离,也有一定冷却作用。

干粉灭火剂是干燥的、易于流动的细微粉末,一般以粉雾的形式灭火,干粉灭火主要是依靠抑制作用。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气体灭火剂,在自然界中存在也较为广泛,价格低、获取容易,其灭火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

卤代烷灭火剂(Halon)是以卤素原子取代烷烃分子中的部分氢原子或全部氢原子后,得到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是靠化学抑制作用灭火。

根据公安部公消[2001]2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哈龙替代品及其替代技术管理的通知》,在我国允许使用的清洁灭火剂主要有三氟甲烷、五氟丙烷、六氟丙烷、IG01、IG55、IG100和IG541,但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各种性能指标比较合理,且具有实际推广价值的,在我国也的确应用较为广泛的是IG541和七氟丙烷两种。

3、消防器材设施分类

(1)按移动方式来说分为:

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

(2)按驱动灭火剂动力来源可分为:

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

(3)按充装灭火剂来说有:

清水、泡沫、干粉、1211(哈龙)、二氧化碳。

其中干粉、1211最常见。

 

4、灭火器规格说明

国家标准规定,灭火器型号应以汉语拼音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于筒体,如“MF2”等。

其中第一个字母M代表灭火器,第二个字母代表灭火剂类型(F是干粉灭火剂、FL是磷铵干粉、T是二氧化碳灭火剂、Y是卤代烷灭火剂、P是泡沫、QP是轻水泡沫灭火剂、SQ是清水灭火剂),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灭火剂重量或容积,一般单位为千克或升。

泡沫灭火器指灭火器内充装的为泡沫灭火剂,可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器和空气泡沫灭火器。

化学泡沫灭火器内装硫酸铝(酸性)和碳酸氢钠(碱性)两种化学药剂。

使用时,两种溶液混合引起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泡沫,并在压力作用下喷射出去进行灭火。

空气泡沫灭火器充装的是空气泡沫灭火剂,是化学泡沫灭火器的更新换代产品。

它可根据不同需要充装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聚合物泡沫、轻水(水成膜)泡沫和抗溶性泡沫等。

干粉灭火器结构

灭火器主要由压把、喷管、筒体、压力表等组成。

干粉可以灭固体火灾、液体火灾、电气火灾,有效喷射时间在16秒左右,可以喷射达4-5米远。

5、灭火器选择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灭火器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2)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3)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4)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5)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

(6)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单位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

6、灭火器使用

提取就近的灭火器,在跑动中上下颠倒、在距起火点大约5米处停下,先拨保险销,然后右手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均匀的喷射到燃烧物表,直到将火全部扑灭。

 

7、如何使用壁式消火栓

消火栓设备通常装置在具有玻璃门的专用箱内,由水枪、水带和消火栓三部分组成。

使用方法:

消火栓使用时需二人以上进行操作,一人将水带铺开(采用滚动),接好水枪头,另一人将水带与消火栓水阀进行连接,并开启水阀。

使用注意事项:

(1)当开启水阀时,水带将产生较大的力,应防止水带滑落伤人;

(2)当水带注满水后,应防止重物压水带致使水带瀑裂;(3)在铺开水带时,应防止水带打结;(4)使用后的水带应及时晒干及卷好放入消火栓箱内。

8、如何处理电器火灾

(1)首先应立即关闭电源总开关;

(2)电线起火应快速用1211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记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

(3)如果在确认断电的情况下,才可用水去灭火。

(五)火场逃生

(1)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

千万不要盲目地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撤离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直到逃到安全地带。

(2)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

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

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吸入烟气、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

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3)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

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

(六)报警时需注意的事项

1、拨叫119火警电话报警

2、公司名称

3、详细地址

4、附近较明显的建筑物

5、燃烧物的性质和火势大小情况

6、派人到消防车可能来到的路口接应

三、用电安全

(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1)电流作用机理电流通过人体时破坏人体内部细胞组织的正常工作,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2)电流作用还包括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

(3)电流对人体作用因素

电流的大小、持续的时间、电流频率、健康状况。

按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而使人体呈现不同的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三级:

(1)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女性0.7mA)是指在一定的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

(2) 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女性10.5mA)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3)致命电流(30mA以上有生命危险;50mA以上可引起心室颤动;100mA足可致死)。

1、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类型

(1)电击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造成的伤害。

(50mA即可致命)。

(2) 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3)主要特征

●灼伤

●电烙印

●皮肤金属化

●机械性损伤

●电光眼

2、触电事故方式

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三种情况:

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3、触电事故规律

●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6~9月事故最多

●低压触电事故多

●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

●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触电事故各不相同

4、脱离电源的方法

(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

拉闸断电、切断电源线、用绝缘物品脱离电源

(2)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拉闸停电、短路法

(3)脱离跨步电压的方法

断开电源

穿绝缘靴或单脚着地跳到触电者身边,紧靠触电者头或脚把他拖成躺在等电位地面上,即可就地静养或进行抢救。

5、触电急救的原则

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尽快的使触电人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6、脱离电源的注意事项

(1)救护者一定要判明情况,做好自身防护。

(2)在触电人脱离电源的同时,要防止二次摔伤事故。

(3)如果是夜间抢救,要及时解决临时照明,以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7、电气安全管理

(1)组织措施

——在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和配置安全防护装置时,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标准和法规,并符合现场的特定安全要求。

——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管理规程、维护检修制度、事故分析制度和安全用具使用保管制度等。

——定期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宣传国家、地方、行业的最新安全技术要求和规定。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凡从事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电气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准上岗,无证人员不准独立操作。

严禁非电工从事电气作业。

——建全管理体系。

企业动力部门(设备部门)或安技部门应有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负责电气安全级技术管理、电气资料管理和定期的电气安全检查。

用电部门要经常开展隐患自检,对查出的问题要制定整改计划。

(2)技术措施

——正确选用和安装电气设备的导线、开关、保护装置。

——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框架,应采取保护接地(接零)措施。

——电气设备和线路要保持合格的绝缘、屏护、间距要求。

——合理配置和使用各种安全用具、仪表和防护用品。

对特殊专用安全用具要定期进行安全试验,取有合格证。

——积极推广和优先使用带有漏电保护器的开关。

——在采用接零保护的供电系统。

——手持电动工具,应有专人管理.经常检查安全可靠性。

应尽量选用Ⅱ类,Ⅲ类。

——电气设备和线路周围,应留有一定操作和检修场地。

易燃易爆物品应远离电气设备。

——室外电气设备应有防雨措施。

——电气标志(警示牌、标志桩、信号灯)设置完好。

(3)防止交流、直流电触电的基本措施

将带电设备设置必要的防护,要求保证防护意外的接触、意外的接近,做到不可能接触;

对于偶然带电的设备,应采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或安装漏电断路等措施;

另外,要对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进行检查、修理或试验。

但需要进行带电检修时,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