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389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肠癌早筛专题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图表目录

图表1结直肠癌的发生部位 4

图表2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的发病率TOP5 4

图表3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的死亡率TOP5 4

图表4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AJCC)结直肠癌的分期法 5

图表5肠癌早筛行业发展历程 6

图表6多种肠镜对比 7

图表7gFOBT的检测步骤 8

图表8gFOBT与FIT检测方法特点对比 8

图表9多种肠癌筛查技术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对比 9

图表10ACS2018版结直肠癌筛查指南 10

图表11国外布局肠癌早筛的企业及其产品情况 11

图表12Cologuard与FIT的敏感性比较 11

图表13Cologuard陆续进入各医疗组织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和质量措施 12

图表14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病例的增长情况 13

图表15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病例的增长情况 13

图表16英国与中国癌症筛查的宣传对比 13

图表172014-2018年ExactSciences营业收入 14

图表18qPCR与NGS的详细比较 15

图表19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历程 16

图表20国内获得融资的肠癌早筛企业 17

图表21传统肠癌早筛技术的缺点分析 18

图表222023年基于DNA的肠癌早筛技术市场空间的敏感性分析 19

图表23预计我国基于DNA的肠癌早筛技术2023年市场空间达18-64.8亿元 18

图表24国内涉及基于DNA的肠癌早筛技术企业的产品情况 19

图表25康立明生物共获得四轮融资 20

图表26“长安心”与Cologuard的比较 21

图表27诺辉健康共获得多轮融资 21

图表28“常卫清“与传统筛查技术的比较 21

1.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肠癌早筛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发生在胃肠道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常见癌症

结直肠癌是发生在胃肠道的常见癌症,发病原因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及老化有关。

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直肠癌、大肠直肠癌、结肠直肠癌、或肠癌,是源自结肠或直肠(为大肠的一部分)的癌症。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癌症发展,会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部包块、骨盆或下腹持续疼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大部分的结直肠癌源于生活习惯及老化,少部分则因为遗传疾病。

结直肠癌的风险因子包括饮食、肥胖、抽烟、运动量不足。

某些家族遗传性的疾病如结直肠瘜肉综合症和遗传性非瘜肉症结直肠癌可能造成结直肠癌,但这些遗传性疾病在结直肠癌所有病例中比例不到5%。

图表1结直肠癌的发生部位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广证恒生

结直肠癌在全球癌症中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在我国癌症中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五。

根据WTO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发病病例占癌症发病总病例的比率)为10.2%,位于第三位;

死亡率(死亡病例占癌症死亡总病例的比率)为9.2%,位于第二位。

在中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于第三位,发病病例数占全世界发病总例数的18.6%;

死亡率位于第五位,死亡病例数占全世界死亡总例数的20.1%,发病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均居全球第1位。

图表2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的发病率TOP5 图表3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的死亡率TOP5

癌症类型

发病率

发病病例数

死亡率

死亡病例数

肺癌

11.6%

209.4万

18.4%

180万

乳腺癌

208.9万

结直肠癌

9.2%

88.1万

10.2%

胃癌

8.2%

78.3万

前列腺癌

7.1%

130万

肝癌

78.2万

5.7%

100万

6.6%

62.7万

《全球癌症报告》、广证恒生 资料来源:

《全球癌症报告》、广证恒生

1.2肠癌早筛能大幅提高癌症治愈率和减少治疗成本

0/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存活率高达90%以上,而Ⅳ期的5年存活率仅为5%-7%,早期筛查能大幅降低肠癌死亡率。

结直肠腺瘤的癌变通常耗时10年左右,所以即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患者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筛查和随后的腺瘤摘除手术阻断其癌变过程,即结直肠癌的早期治疗成功率很高(肠癌0/Ⅰ期的5年存活率超过90%)。

然而,如果没有进行肠癌早筛,患者往往到了癌症晚期才会发现自己患癌。

此时,这些处于结直肠癌晚期的病人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难以被治愈(肠癌Ⅳ期的5年存活率仅为5%-7%)。

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对后续的治疗或预后都非常重要。

图表4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AJCC)结直肠癌的分期法

分期 描述 5年存活率

0期 原位癌,没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没有远处转移 >

90%

Ⅰ期 肿瘤侵犯到黏膜下层或肌肉层,没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没有远处转移

Ⅱ期(A) 肿瘤侵犯穿透肌肉层至浆膜层或无腹膜覆盖之大肠及直肠

60%-85%

Ⅱ期(B) 周围组织,没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没有远处转移

Ⅲ期(A) 肿瘤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但没有远

Ⅲ期(B)Ⅲ期(C)

处转移 25%-65%

Ⅳ期 肿瘤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有局部淋巴结之转移和远处转移5%-7%

《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广证恒生

早期结直肠癌治疗成本为3-5万,而晚期治疗费用往往超过30万,及早筛查能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

早期的结直肠癌治疗仅需手术,费用大概在3-5万,且术后无需放化疗。

但是晚期的结直肠癌治疗除了手术以外还要进行化疗,常用化疗药物为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每次化疗的费用为8000-15000元,总治疗费用往往超过30万元。

所以,及早进行肠癌早筛并发现癌症能大大减少肠癌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

图表5结直肠癌的各阶段费用

艾米森官网、广证恒生

2.肠癌早筛技术不断迭代,DNA检测技术将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肠癌早筛技术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有三大筛查技术:

结肠镜检查、FOBT/FIT检测技术、基于血液或

粪便DNA的筛查技术。

(1)1895年,世界上出现首个肠癌筛查技术:

刚性乙状结肠镜。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结肠镜技术不断进步。

虽然结肠镜是一种较为准确的筛查手段,被誉为“肠癌检查的金标准”,但是该技术的侵入性和肠道准备可能对被检查者造成一定的身心伤害,令许多肠癌风险人群难以耐受或拒绝筛查。

(2)1967年,第一种非侵入性筛查技术FOBT(粪便潜血试验)被提出。

20世纪80年代,FIT技术

(粪便免疫化学试验)问世。

这两项技术虽然具有无创、快速等优点,但敏感性较低。

(3)20世纪90年代,新一代肠癌筛查技术:

基于粪便DNA(sDNA)或血液DNA筛查技术出现。

相比于传统肠癌筛查技术,基于DNA的肠癌筛查技术同时具备非侵入性和高敏感性的优点,将引领肠癌早筛行业的发展潮流。

图表5肠癌早筛行业发展历程

SidneyJ.Winawer,TheHistoryof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

APersonalPerspective公,开资料整理,广证恒生

敏感性高但具有侵入性的结肠镜检查

最早出现的肠癌筛查技术:

结肠镜检查已发展成为肠癌诊断“金标准”,但其侵入性会影响人群筛查依从性。

1895年,首个肠癌筛查技术:

刚性乙状结肠镜出现。

20世纪30年代,刚性乙状结肠镜首次用于临床肠癌筛查。

然而这项技术给检查者造成伤害较大且不易操作,并未被推广。

20世纪70年代初,改良后的结肠镜:

纤维内窥镜技术被正式应用于临床。

1996年后,肠癌筛查有效性被证明,世界逐渐形成在人群中进行肠癌早筛的共识,而柔性乙状结肠镜被多个指南纳入了推荐方法。

现代结肠镜有可视化、可行切除术、可取病变活检的特点,高敏感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目前,结肠镜作为诊断方

法无法被其他方法替代。

但总体上,现代结肠镜检查依然具有不少缺点:

侵入性、肠道准备繁琐、有创伤风险,人群筛查依从性较低,禁忌症人群无法进行此项检测。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肠癌早筛的推进。

尽管新出现的无痛肠镜、CT仿真结肠镜可以降低部分不适感,但各有缺点,无法取代传统结肠镜检查。

所以,肠癌早筛在人群中的渗透仍需非侵入性检测手段的支持。

图表6多种肠镜对比

肠镜

检查范围

检测病症

肠道准备

检查时间

创伤性及其他

禁忌症

种类

风险

纤维/

从直肠到盲

可检测全结

检查前3天开

10-30分钟

肠穿孔、肠出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电子

肠病变

始准备,包括

血风险,且部

肠腔狭窄者如孕妇

结肠镜

可取病变活检

饮食准备并停药

检查前需服泻

分患者难以达到盲肠末端

高龄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耐受者

肠穿孔、肛门、直肠

剂,有时需要

洗肠

有炎症或疼痛性病

灶不耐受者等

无痛

同纤维结肠

同纤维结肠镜

20-30分钟

创伤风险小于

除纤维结肠镜禁忌

肠镜

(术前观

测时间长)

结肠镜

使用中枢神经

症外,患有严重呼吸

系统疾病、肝功能衰

抑制剂

竭者不适用

乙状

从直肠到乙

仅可检测到

检查前1小时

短于结肠

创伤性小于结

结肠

状结肠

可取活检

下位结肠病

需灌肠清洁肠

CT仿真结

全结肠范围,但不能

取病变活检

可检测全结肠范围,但

难检测扁平

需提前服泻剂检查前肌注肠

道解痉药并经

10分钟内

无创

无明显禁忌症

类息肉病

变,不能取

肛门注入适量

空气

活检,

公开资料整理、广证恒生

非侵入性但敏感性较低的FOBT/FIT技术

FOBT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出现,gFOBT由于技术更成熟逐渐被广泛应用。

20世纪30年代,联苯胺FOBT技术成功研发并成为首个无创肠癌筛查技术。

然而,这项技术并不成熟,检测敏感性极低,且联苯胺对使用者具有致癌性。

20世纪70年代,愈创木脂法FOBT技术(gFOBT)出现并逐渐被广泛应用。

1973年,gFOBT家用试剂卡筛查结合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的组合推动了第一次针对肠癌筛查的RCT验证。

1996年报告期结束后,gFOBT筛查的有效性成功获得认可,各肠癌筛查指南逐渐将gFOBT纳入推荐方法。

虽然gFOBT筛查价格便宜,但存在几点缺陷:

(1)饮食限制。

愈创木脂法容易受摄入食物及药品的干扰而使试剂变色,假阳性率高,因此需要提前三天控制饮食和停止服用部分药品;

(2)敏感性低。

尽管技术有所改进,但目前FOBT方法的敏感性仍然较低;

(3)采样次数过多。

因为血红素检测未必能检测到每次微小出血,所以FOBT试验一般需要采集三个样本。

图表7gFOBT的检测步骤

从三个单独的排便中收集样本。

对于每个样品,收集粪便并储存在干净的容器中。

确保样品不与尿液或厕所中的水混合

使用测试工具包中的涂抹器涂抹测试卡或载玻片上的一些粪便,也包含在试剂盒中

按照指示标记并密封所有样品

将样品邮寄给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或实验室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广证恒生

FIT(粪便免疫化学试验)肠癌筛查技术出现,与FOBT技术相比存在明显优势。

由于gFOBT方法存在不少缺陷,20世纪80年代FIT技术初次被提出。

FIT是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的珠蛋白成分来检测粪便潜血,主要应用针对珠蛋白成分的抗体来检测。

相较gFOBT,FIT方法主要有几个优点:

(1)不受饮食干扰。

由于FIT可特异性地检测人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因而不受饮食限制,此外也不受药物限制。

(2)

FIT更能特异性地检测出下消化道的初血。

(3)所需样本数少,增加患者依从性。

gFOBT检测需要3个样品,FIT仅需1-2个样品。

另外,VanRossum等人研究发现,60%的受检者能坚持FIT检测,但仅47%受测者能坚持FOBT检测;

(4)检测敏感性高于FOBT。

有研究显示FIT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可提高2倍,对晚期腺瘤检出率可提高4倍。

不过FIT也存在部分问题:

(1)敏感性仍有提高空间。

FIT对结直肠癌敏感性区间大,最低仅73%,对于癌前病变如息肉等检测敏感性更低。

(2)价格高于gFOBT。

gFOBT常用产品HemoccultIISENSA(BeckmanCoulter)价格为每盒$127.03/100条,而FIT常用产品SecondGenerationFIT(PinnacleBioLabs)售价为每盒$24.99/两支,价格略高于gFOBT方法。

图表8gFOBT与FIT检测方法特点对比

检测方法

检测对象

检测试剂

样品数

检测出血

部位

肠道

准备

敏感性

特异性

gFOBT

血红素

愈创木脂等化学试剂

3

胃至肠道

62%-79%

87%-96%

FIT

血红细胞

针对珠蛋白的

1-2

下消化道

73%-92%

91%-97%

珠蛋白

特异性抗体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的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公开资料、广证恒生

基于DNA的肠癌早筛技术诞生

基于粪便DNA的肠癌筛查技术在90年代开始研发,各阶段敏感性远高于FIT。

20世纪90年代,Exact

Sciences公司率先专注于粪便DNA肠癌筛查技术的研发。

该技术基本原理是:

检测肠粘膜脱落进入粪便的发生癌前病变的细胞中的异常DNA。

在粪便样品收集并运输到检测中心后,检测人员通过采用DNA提取和分离技术提取所需DNA,通过DNA检测技术筛查出早期肠癌。

与FIT/gFOBT技术对比,基于粪便DNA的筛查技术有两个显著优点:

(1)粪便DNA技术有更高的筛查依从性。

gFOBT和FIT检测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检测,这导致了较差的年度依从性(31%-53%),其中超过三年的年度依从性仅为31%,而根据Exact

Sciences发表在USMD上的研究,基于sDNA的Cologuard产品一年依从性为88.3%。

(2)粪便DNA技术

在肠癌筛查各阶段都较FIT有更高的敏感性,而且FIT遗漏了95%的更易导致肠癌的无柄锯齿状腺瘤。

尽管sDNA技术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短板:

(1)特异性较低。

sDNA相比于FIT特异性略低。

(2)价格相对较高。

以Cologuard为例,加入医保后价格为$97一次,相对FIT技术$24.99两次的价格更为昂贵。

基于血液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的技术也可提供更舒适的检测体验,但上市产品敏感性低于粪便

DNA技术。

基于血液DNA检测主要原理是癌细胞中抑癌基因被甲基化,释放到外周血中,通过检测游离

DNA中甲基化基因即可做到早期肠癌筛查。

以博尔诚的思博定为例,基于血液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只需抽取10ml静脉血,通过预约进行静脉采血,中心检验所通过对血样进行检测分析出具报告。

基于血液的DNA检测筛查,相较粪便检测方法有以下优点:

(1)在取样舒适性和便捷程度上有明显优势,并且因此带来更好的依从性。

(2)对肠癌检测的敏感性高于FIT/FOBT技术。

然而该技术仍存在部分问题:

(1)敏感性低于粪便DNA技术。

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思博定”敏感性为76.6%,低于Cologuard对肠癌的敏感性92%。

(2)对前期病变检出率低。

有研究发现血液Septin9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腺瘤、息肉检测中检出率低,使单独使用该法筛查肠癌癌前病变临床意义受限。

基于血液DNA的筛查手段仍需技术突破。

图表9多种肠癌筛查技术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对比

检测类型

血液Septin9甲基化检测(思博定)

76.6%

95.9%

粪便DNA检测(Cologuard)

92%

87%

74%

94%

95%

公司官网、《CologuardWhitePape》r、Colorectalcancerdevelopmentandadvancesinscreenin、g广证恒生

基于DNA的肠癌筛查技术虽仍需和结直肠镜配合使用,但是能更好推进人群进行肠癌早筛,所以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虽然新肠癌筛查筛查技术提升了舒适感,且具备较高的敏感性,但这些技术均只能作为前期筛查手段,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若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还需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来确诊是否患有结直肠癌或其他肠道病变。

但综合来看,在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肠癌早筛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具有高敏感性、较为方便的DNA检测技术能更好地在人群中推广肠癌早筛,逐渐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3.国外肠癌早筛新技术正处快速发展期,Exact

Sciences为行业龙头

3.1欧美重视肠癌早筛的普及,DNA筛查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期

欧美从上世纪末就开始发布肠癌早筛指南,促进人们逐步养成肠癌筛查意识,2016年美国肠癌筛查率达67.3%。

自1996年医学界验证了肠癌早筛的有效性后,美国和欧洲癌症协会等相关组织开始在人群中推广肠癌早筛。

(1)美国通过ACS(美国癌症协会)等权威机构不断完善肠癌早筛推荐指南,指导50-75岁人群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始肠癌筛查。

在推行了近20年的肠癌早筛后,美国人群已具有较强的筛查意识。

根据CDC数据,2016年美国目标人群的筛查覆盖率超过67.3%,意味着美国肠癌早筛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

(2)欧洲的典型代表英国则通过BCSP(大肠癌筛查项目)向全国目标人群免费提供每两年一次的家庭用体外筛查试剂,根据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数据,2012-2015年英国目标人群中肠癌筛查覆盖率超50%。

建议筛查人群

45-75岁的男/女性

图表10ACS2018版结直肠癌筛查指南

筛查方法

检查频率

首次加入指南时间

每年1次

1998

2006

sDNA

每3年1次

2008

结肠镜检查

每10年1次

CT结肠镜检查

每5年1次

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

ACS、广证恒生

基于DNA检测技术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美国市场已进入DNA检测的新阶段。

除了检测技术走在前列,美国肠癌早筛市场的发展也更为超前。

ExactSciences的粪便DNA技术Cologuard与EpigenomicsAG的血液Septine9技术EpiProColon在2014、2016年相继上市。

除了上文提到粪便DNA技术被纳入多个筛查指南,CMS在2014年末将粪便DNA技术Cologuard纳入医保。

2015年,Cologuard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营业收入3943.7万美元,同比增长2093%,并在之后保持70%以上的增速,2018年营业收入达4.54亿美元。

血液Septin9甲基化检测产品EpiProColon上市稍晚,在产品上市第一年公司北美的产品销售收入达153.6万欧元。

整体来看美国DNA肠癌早筛技术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欧洲市场需求端态度略为保守,但领先企业已布局新肠癌早筛技术。

相较美国对新技术的积极推进,欧洲医疗机构对新技术加入指南的态度略显保守,目前欧盟和英国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还未加入DNA检测技术。

以英国为例,由于DNA筛查技术费用高,英国政府会更关注新技术的长期综合效益。

在欧洲布局FIT产品的企业相对更多,也有部分企业如德国EpigenomicsAG较早布局了基于血液DNA检测的新技术。

多家企业布局基于DNA的肠癌早筛技术

国外肠癌早筛行业发展较快,基于血液和粪便DNA的肠癌早筛技术各有一款获得FDA批准上市。

国外肠癌早筛龙头企业在肠癌早筛领域已探索多年,研发经验丰富。

(1)基于粪便DNA肠癌早筛技术的龙头企业:

ExactSciences自上世纪9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