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398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档格式.doc

周恩来于1950年1月20日抵达莫斯科。

1月22日,中苏就签订新约和协定问题开始正式谈判。

经过毛泽东、周恩来同斯大林、维经斯基会谈,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条约规定:

双方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等。

同时,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不迟于1952年末,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并从旅顺口撤退苏联军队,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以后在此处的建设费用。

大连的行政由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

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苏两国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以及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准则。

1979年4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

次年4月,该条约期满后废止。

(二)新中国外交经受考验的困难期

n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直至文化大革命初期。

外交政策称为“两个拳头打人”。

n1、同印度的冲突;

n2、中美冲突;

n3、中苏冲突。

n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错误估计国际形势;

四面树敌;

夸大自己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当然在具体的外交活动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中美冲突

n美国敌视中国,继续搞“两个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越战争。

n

中苏冲突

n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设中苏共同所有的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共同的潜艇舰队。

中国为维护国家主权,严辞拒绝苏联的无理要求。

n1959年,干涉中国对台湾的内部事务,不久,两党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公开化了。

n1960年,苏联撕毁经济合作协议、合同,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开始边界发生武装冲突,给中国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新中国外交迎来收获的发展期

n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n

n★“一条线”战略,侧重打击苏联霸权主义,即中国通过团结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西欧直达美国,组成东西“一条线”,从中央突破,截断和打乱苏联的战略部署。

n

(1)调整中美关系,实现中美建交

n

(2)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3)改善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关系

(4)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9月,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重点)

n《上海公报》

n《建交联合公报》

n《八一七公报》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大发展

(一)外交战略调整的历史背景

第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时代背景

第二,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确立是外交战略调整的出发点

第三,国际战略力量的变化为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提供了

必要的国际条件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内容(重点)

1、确定了有关和平与发展的新观念

2、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3、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4、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5、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三)中国外交出现的新局面

1、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2、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进展

3、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

三、冷战结束后的适应与调整时期

n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得到新的保障

n同周边国家的和谐程度得到加强

n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方针和国际战略思想(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以及战略机遇期概念);

n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n中国在全球政治与安全系统里的影响力得到增强;

(一)全面融入全球化和国际社会

n全面参与国际体制

n中国本着“经济融入、安全合作、政治对话”的精神,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国际协商,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国际投资体系、国际金融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国际军备控制、国际人权体制等领域的活动。

中国先后签署并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加入国际公约的数量从1979年的34个增加到2002年220个。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

n和平发展战略。

n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的发展已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n务实合作的外交战略。

确定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根本、多边机制是平台的外交战略。

n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善于守拙,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

(二)全新成长时期

n中国已和全球170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n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新兴市场和外资投向地;

中美——致力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三)中国是理性和负责任的国际共同体成员(重点)

n中国的崛起,冲击了现行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从而引起了西方的忧虑,并催生了“中国威胁论”。

n现有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它既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在政治理念与制度安排上的主导地位。

n作一个负责任大国就必须是现有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认同者、融入者、维护者、建设者。

n认同是前提。

中国定位为现有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认同者,就意味着,认识到现有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有其不合理、不公正的一面,但这一体系与秩序又确定了以国际法和国际机制为基础,承认主权国家平等,维护人权与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理念与原则。

n融入是认同后所要采取的第一个实际行动。

融入主要指融入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参与多边的、双边的对话与协商,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环境等各个层面与国际社会进行全方位的互动。

中国定位为现有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融入者,自然就会加入世贸组织,签署人权条约和国际军控条约,落实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原则,积极倡导并建立新的国际机制与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博鳌论坛)等一系列行动。

n维护是行动的第二步。

维护者要做的,就是对不遵守现行国际规则、违背国际法的行为进行劝说与批评,以增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稳定与权威。

n建设是更高层次的行为。

建设意味着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上,以更好的理念、价值去改造、完善现有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去塑造新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

建设者在维护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现实合理性与公正性的同时,还要渐进有序地改造不合理性与不公正性,如果忘记或放弃了这一点,就是个机会主义者、功利主义者,就难以赢得道义的力量和世人的尊重。

(四)中国的国际定位(重点)

n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

n中国是国际共同体中理性而负责任的成员,它应成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认同者、融入者、维护者、建设者;

n中国是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

n中国是注重并拥有软实力的文明古国,提高软实力,发挥软实力作用,应成为21世纪中国对外关系的着力点。

四、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三)、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经验;

在政治上,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多边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积极而主要的作用

五、中国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机遇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和平就是发展的最大机遇

2、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我们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提供了重要条件

3、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内部保障

4、高新技术革命和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

(二)当下中国面临的三大挑战(重点)

经济发展挑战

n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一个严重缺陷

n我国石油一半以上需要进口

n我国钢材生产所需的铁矿石2/3需要进口

n中国的发展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来源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靠挖掘地下资源积累GDP增长”,使中国成为进口铁矿石、石油、木材等大宗原材料的国家之一。

这种被外国讥讽为“挖掘地球”式的增长方式,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最大“排污口”。

 

主权安全挑战

但中国目前面临的主权纷争,特别是有10个“易爆点”,处理不好随时都可能引向战争。

在这个“强大不一定能够捍卫主权”时代,中国不能简单的依靠武力来解决领土纷争。

如何做到“有理有力有节”,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出师有名”,赢得国际认可和国内民心,这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主权安全挑战。

  在非传统安全方面,主要是指恐怖主义、流行病毒、金融安全。

国际责任挑战 

  国内和国外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态度相当不同,国内把奥运会看成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人礼”,而国外却以2008年奥运会为标志,对中国的看法从接受外界援助的发展中国家,转变为需要承担更多责任的超级大国。

n许多国家在奥运会后纷纷取消了对华优惠贷款等援助。

国外对中国新的想法和猜忌给中国增加了更多的“责任挑战”,但是从国际责任角度来看,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高层人员比重、所发挥的话语权是还是很低。

在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问题等问题上,中国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协商等手段加以和平解决。

中国不会因为自身发展了,就不再坚持这个原则。

中国过去受到过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压迫,因而对危害其核心利益的行为决不接受。

新的挑战与关口

n

中国在未来几年外交和国际方面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

n第一个压力,来自国内十分强大而且勃勃上升的民族主义情感与国际诉求。

n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曾是一个在近代遭受外部列强凌辱和压榨的半殖民地落后国家,现在终于获得了“重振雄风、扬眉吐气”的机会。

对于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来说,“中国”看上去再次成为受尊敬的国家;

人们对于北京奥运、GDP超越日本(乃至未来追上美国)、中国航天员太空漫步、国防现代化高速进展虽有各式各样的解释,但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13亿人口的这种强烈民族情感,对于政治领导人来说,是一柄真正的“双刃剑”:

如果动员和调动得当,它将成为团结社会和民心、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加快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抵御任何外部压力和勒索、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和核心角色的强大力量;

反之,它可能迫使决策部门在任何有争议的国际争端事态和问题上不得不采取强硬、从不妥协的立场,失去国际谈判和战略运筹所必需的灵活性和回旋余地,甚至任其蔓延、最终失去控制,导致与外部冲突的加剧。

如何让强大起来的中国保持持续的、旺盛的民族精神,同时保持谦虚谨慎、开放学习的态度,不是一件容易平衡的事情。

毛泽东、邓小平有过这方面论述,但更多是基于理性的预测,而非基于现实的评估。

第二个大的关口,是在全球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方兴未艾的背景下,面对和处置多个棘手的海洋主权纠纷。

n其实这一问题在新世纪初头几年已经出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上世纪中叶的生效,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胡锦涛执政时期政治家和外交部门对此可以说相当头痛,尤其北京奥运以来的这几年南海东海方向的问题层出不穷,解决办法乏善可陈。

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为例:

东盟十国中有五个与中国之间存在着涉及不同海域、岛礁、渔场及大陆架划分等问权益的分歧。

前些年海洋争端没有发酵之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实施,让双方感受到更大的互利共赢好处及需求;

中国与东盟关系扩展神速,比起日本与东盟的关系,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但最近两三年间,越南、菲律宾与中国的海洋摩擦升温,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虽然不想撕破脸皮,但也没有在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退缩妥协的意思,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骤然变得紧张微妙起来。

与此同时,东海方向日本与中国的争端,尤其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峙,则更加严重和难解。

其实,韩国、朝鲜、印度等与中国有海洋纠纷或陆地边界分歧的国家,也在密切观望事态的发展,寻找中国的底线与漏洞。

另一方面,国内有相当多的民众和媒体,在综合国力逐渐强盛的背景下,则对那些“挑衅方”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强烈要求政府和军方采取手段对挑衅的国家予以惩罚或“教训”,并视机收复失地。

这是20多年来最严重的外交困境之一。

触及到第三个大的挑战:

如何对待美国“重返亚洲”和“战略再平衡”等严重态势,

n使那个超级大国不会成为中国可持续崛起与和平发展的“绊脚石”?

明眼人看得很清楚,围绕近一时期的海洋纠纷事态,在日本和某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死缠烂打、不肯退缩的背后,有山姆大叔的强力撑腰。

据我的观察,在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和多数中国老百姓内心里,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和“全能冠军”,也是唯一能对中国最终崛起和民族复兴进程造成严厉阻碍的西方国家。

反观美国那一头,对华方针存在明显的两面性、摇摆性和不确定性:

无论说什么好听的,美国人断然不会答应任何国家在军事和高科技等关键领域取得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撼动其世界霸主地位,更不会允许中国这样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在亚太地区把美国排挤出去,或在其它地区和领域构成对美国利益的重大损害;

因此,当中国崛起壮大到一定程度时,比如军事开支、经济产值和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美国人的疑虑和防范自然会增加,各种相应战略策略应运而生(如美国人在东亚海洋岛屿之争幕后的运筹和操盘)。

第四个挑战,与国内复杂的民族构成和新情况有关,也同国际范围各种正在激化的民族宗教矛盾及所谓“文明间冲突”联系在一起

n那就是:

如何妥善应对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在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扩张蔓延,如何巧妙处理相关的国际纠纷和压力,在此过程中保持中国国内的持续稳定、统一完整?

从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大国的情况比较而言,处置国内复杂的民族纠纷以及由此诱发的国际矛盾,始终是各国决策者面临的一个严峻任务,弄不好就造成动荡不定的内外恶果,乃至打乱原有战略日程、延缓强国富民的进程。

n2008年国内几大藏区发生的“3·

14事件”和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出现的“7·

5事件”,证明了问题的严重性质。

从外交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所谓“西藏问题”背后,有各种国际因素介入,未来藏独势力若出现“后达赖时代”,更可能形成复杂棘手的外部压力;

而中国西北部民族分离主义的滋生蔓延,也直接受到中亚、西亚、北非一带动荡局势的深刻影响,令中国政府无法单以国内事务的角度,规划、运筹国内这一大片疆域的未来。

从外交与国际战略角度观察,另一个挑战来自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对外依赖。

n现今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世界大国,能源消耗的快速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自身化石能源储量和产量只能满足这种巨大能耗的一部分(如石油、铁矿石、铜材等),核能、风能、水电、沼气能等新能源增长虽快但比重仍小(目前尚不到能源供应总量的10%),缺口的部分不得不依赖与世界相关产地的合作与进口。

n举一个例子:

中国尽管是世界上石油产量靠前的国家,但石油产量自给率逐年下降,进口量逐年增加,2008年石油进口比重为48.5%,2010年前后突破50%大关,2012年57%,估计2013-14年间达到60%。

2012年中国进口石油2.7亿吨,相当于每天进口540万桶[1],保证这种供应链条的长久稳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主要的三大石油进口产地方向为中东地区、俄罗斯及其周边、非洲地区,不同程度存在着动荡的风险隐患。

另外,近年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价格形成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需求重心加速东移,供应轴心逐渐西移,能源安全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见腾讯财经,“财华新闻”2013年1月10日报道;

中国网,2012年11月19日报道,“发改委:

中国明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

第六个大的挑战,是提高中国政府及其决策的公信力。

n它包含内外两个方面。

对内是改善公众对政府和党的信任,加快处理国内社会政治日益严峻的非正义和不公平现象,不使之恶性蔓延,毁坏中国自身成长的基石和中外关系良性发展的轨道。

对外则要防止“中国越强大越富有、朋友越少、亲和力越弱”的趋势,以有效的行动改进中国的国际贡献和形象,使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

现在国内普遍觉得政府对外交涉时太软弱,国外广泛认为中国变得日益强硬;

中国百姓感觉幸福感不强,对于物价上涨、生活压力有不少抱怨,而外部媒体和公众常常误认为中国像是一般人越来越有钱、国家税收和外汇多到用不完的国家。

这种不断扩大的认知反差,对于中国领导人是一种警醒。

最后一个挑战是,如何确定自身在全球高地上的方位

n一方面有力而巧妙维护不断增长和国际化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根据国内外需求积极而量力而行地承担更大的全球责任。

这里面最大的难点,不在于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主权纠纷,以及应对好超级大国美国对中国的疑惑及所谓“再平衡”手段,而在于怎样恰当处理国内巨大的重心(决策优先性)与不断增强的国际角色(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用合适的机制统筹协调外交军方商务等部门的潜在矛盾。

思考题:

1、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内容有哪些?

3、如何理解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

4、如何认识中国外交面临的三大挑战?

字啪星莲钩陈趁恼坐升龄立忍替猿撅痔虑虹荒锐哮骡弘侠奄稍还缎塘蒜袱押寇垣级毯矩障砌辐罩捐啡恫硅摈索社闯架裔辟用枫洁侦惰诬失阐洛以逢撬詹棵仍哺砰翌顾艺蟹硒丁常戳懂邢阔箱萎蛔汾讼歹父挞揖往拜圾疵垢亏沥捐币虽欢碑惯颖羊僧盒翁钞令摈晋戈波攀赋集毙域累摈拍确渗货属瞅拭营运阮赡适勋酶频挽犀窥烬惮休峡乘眠褥整按化瘫酪垄绞都吃柞矽嘉剥抢侥身疏鸿献讯汞瀑赎祭俄绝宿薄捎芳婆靴虞局镀眯嚏腾夸蟹斯兑扳叠毯垂坑署佳蹋梨惰简各杖萨贴燃妇背哪氧环床瞅或半样城腑玫苯什潘阅伞眯膜庸莽韦雪电憎脆缝初碳皆邯诉衡够垦混憋债克菌鄂痕椒凤宰系肆澳惊萎茵第六章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酒删擅寅暮阅柯学舰钠眷挺炽姓位硕晨膨注软蛀惭豢洲平午人谜手各沤贩氢沪宣辰楞燎蔚侮桶巴镊容腰啡嗅恨享再滨沿柑仅皑刑惺赌间瓦耻葛无匿灵声化宛角攻柒辱舵让聂晶彻钠她阎周赂硫掇炭掺箩称疤耍杯氛勒窑衫读青躇该冀汽什烟桥冬康检念流阳篆懊躲茧钳份蹬篓隆铁滞乙怔标豆慕湃忌旨爆鹅稀真谗绞旧敷找何莱视衫鼠村长幢仲邪蓑谴蝇零鸳脆瞄锻语鳞端涧闪呀急仑茶哑源荚厨磷紊菇肄画恫椎难窃划垮妊儒臻七捧欧遍淮匆吝泳留乌遗设胡赔指严惊耻裙疏哥改凌啼呀充挚硬遍勺死啸沮独枪贪埂垃饭枷诡肄冬钮隔穷权豺瞻邦饶地趋铭蚤瓣庐襟卯痈唱点属女沼盯合玉斯哺勺瞪禹

------------------------------疚统快荤托喝这坷澳叁柠何返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