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408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

《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胡小班教育笔记.docx

胡小班教育笔记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

胡安风

因为小班孩子小,做事又缺乏耐心,收拾玩具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往往是收拾了一部分就又想去玩了,那些掉在桌子底下、板凳底下的不太显眼的玩具,就更无人问津了。

为了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利用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整理玩具。

我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玩具吗?

想和玩具成为好朋友吗?

孩子们都点点头说“想!

”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玩具宝宝也喜欢很多小朋友在一块玩,不喜欢自己躺在地上玩,会感到很冷……。

孩子们听了都赶快把玩具收回玩具橱!

例如:

玩插片时,幼儿掉的满地都是,孩子收起来困难大,我就让幼儿以“帮小插片找家的游戏”,看哪个幼儿能尽快的帮小插片找到家。

并奖励那些先帮小插片找到家的小朋友,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不一会儿,地上的小插片就被幼儿送回了家,我及时表扬了幼儿。

这样一来,玩具收拾的又快又好。

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孩子的良好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教育孩子不要抓朋友的脸

胡安风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什么事情都随自己的心愿,一不随心,伸手去抓。

以往他们在家中已经习惯各种图书、玩具都是自己的,没有人与他们争抢。

而今到了幼儿园则不同,所有的玩具、图书都要一起玩,一起看。

因此产生了争执,容易发生抓脸行为。

为了避免或减少同样的事情发生。

我采取了一些教育方法,首先让孩子懂得玩具是大家的,可以轮着玩或换着玩,让孩子懂得谦让的含义。

其次,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小小手”让孩子们说说手的用处,根据幼儿的回答,我从正面去引导他们: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它是一个小小魔术师,可以变各种小动物,我们的小手还会做许多事比如帮老师摆椅子,收玩具。

”老师虽然这么说,但是远远还是由于红红和他抢玩具,把红红的脸给抓伤了,留下一道血痕。

事后,我对远远说:

“你看,红红的脸好看吗?

”“不好看”“让别人给你把脸抓破,你愿意吗?

”“不愿意。

”“以后还抓别人的脸吗?

”“不抓了。

” 通过这次对远远乃至全班的教育,这几天抓脸现象明显减少。

同时希望我们的家长

经常检查孩子的指甲并及时修剪。

 

留一半给孩子

胡安风

小班孩子年龄小,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果一味帮他们做,就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使他们失去锻炼机会,要是让孩子们都自己做,孩子们又实在做不了。

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采取了从“留一半给孩子”的做法,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在午睡起床时,大部分孩子不会穿鞋,都嚷嚷着让我帮他穿,我就帮每个孩子穿上一只鞋子,并要求他仔细看老师是怎样穿的,留下另一只让他自己学着穿,看谁先学会穿鞋子,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有了,都抢着自己穿另一只鞋子,我一边帮助指导,一边及时鼓励和表扬每个孩子,不长时间,孩子们就会自己穿鞋子了。

生活方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正确引导,留一半让孩子自己做,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

胡安风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指出:

“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在激发出来。

“如:

张衡数星星、曹冲称象、骆宾王作诗、爱迪生孵蛋、牛顿自制小风车等这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都是在童年时期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性。

然而,没有培养创造性的环境和教育,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不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创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起点也必然是创造性的萌芽,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使命。

教师要正确对待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想,要报有宽容之心,如果一味死板的要求幼儿去“创新”,势必会把孩子引导上另外一条模式化的道路,是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出现同样的“创新”思维,其实这根本不是“创新”,而是另外一种因袭。

在引导孩子们活动时,不要对他们过多的干预,不要提过多的不合实际的要求,更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孩子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创新”,这样反倒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尊重幼儿,尊重他们创造力的自然发展,尊重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这是我们教师在面对幼儿创造时最重要的任务。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创造性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过分关注创造的结果,要使幼儿在创造过程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发展。

比如:

孩子画了绿色的太阳,蓝色的大树,怪物一样的人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敢于去尝试,保护孩子的创造的兴趣,尊重他们创造的过程,孩子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杂乱无章的涂抹,正是他们感知色彩、形体的阶段,也是孩子不同与成人的可爱之处。

幼儿阶段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让他们画得像,而是如何让他们大胆的画,要好好珍惜和培育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用成人的所谓正确观念去扼杀他们的创造本能。

总之,孩子们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新,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方式,给孩子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养成排队的好习惯

胡安风

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水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

“要排队!

要排队!

”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轩旭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

我把轩旭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

“妈妈,妈妈!

”我耐着性子对他说:

“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

”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

“轩旭不排队!

还插队。

”“他还推我!

”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轩旭继续大声的哭喊。

“真是这样吗?

我相信轩旭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

”听了我的话,轩旭擦了擦眼泪,慢慢停止了哭喊,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

“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

”“小朋友你们渴吗?

”“我们也很渴。

”“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

谁愿意让轩旭排前面”。

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让轩旭排前面,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

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

“轩旭,小朋友们对你真好!

”轩旭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

”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

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

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让小班幼儿学会分享

胡安风

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但小班孩子经常会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

"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

"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发现龙龙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

"龙龙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

"还有一个最小的小家伙告诉我说:

"老师,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

"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

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龙龙,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

"龙龙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

"(快乐)那你快乐吗?

(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龙龙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

他告诉我说:

"在那里说话呀!

"他们有东西玩吗?

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

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

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

"瞧,龙龙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

高兴!

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龙龙的这件事,把龙龙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龙龙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龙龙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龙龙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愿意!

"龙龙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龙龙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

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龙龙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

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

胡安风

经过了大半个月的阴雨日子,此时的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像一个老顽童在与蓝天白云闹着玩,只见天空是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我被这美丽的美景吸引着。

于是,我和尚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操场上。

我:

“孩子们,快看!

天空中有什么?

”“有太阳、蓝天、白运,好美丽的天空!

好美丽的白云阿!

”孩子们看到此时的景色高兴的跳了起来。

忽然雷皓凇大叫了起来:

“老师快看,那片云,像一条龙呢!

”在他的引导下许多孩子们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像狮子、小狗。

”我召集孩子们说:

“为什么我们看见的白云一会儿象这个一会儿象那个呢?

是谁在动呢?

”“风”孩子们告诉我。

由此我们不仅看出有了观察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有了观察才有思维能力,才有丰富的生活!

 

鼓励孩子快乐成长

胡安风

一次,组织幼儿做提问游戏。

为了使孩子们对活动感兴趣,我做了三朵小红花,准备奖给提问最多的小朋友。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提问题:

“为什么太阳是圆形的?

”“为什么会下雪?

”“为什么花朵有各种颜色?

”“为什么„„”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从孩子们的小脑瓜里冒出来。

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们评出三名提问题最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是可可,东东,飞飞,其实这三个孩子并不是提问最多的,但平时在小朋友们心目中是“好孩子”,所以小朋友们就选了他们。

而那些踊跃提问,但平时比较淘气的孩子却没被提名。

作为教师,我也知道奖牌给这三位小朋友,有点不公平,但为了不压抑孩子们的热情,不伤害被提名孩子的自尊心,就把奖牌挂在了这三位小朋友的脖子上。

谁知,第二天早上,动动小同学拿来了几块奖牌,对我说:

“老师,昨天您的奖牌做少了,好多小朋友都没有,我和妈妈做了几块奖牌,您把它奖给小朋友吧!

”我接过奖牌,连忙感谢动动小朋友。

可以想象的到,动动提了那么多问题而没有得到奖牌,该有多沮丧啊!

同时,我更感谢这位细心的妈妈,她及时地补偿了孩子在这里没能得到的表扬和鼓励。

关于动动小朋友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

没有人喜欢天天被人批评和训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

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善意的期待和鼓励的氛围中,对于他的错误和缺点给予原谅和激励式的纠正,而不是被批评和指责,那么他就会在肯定中不断使自己的言行向期待的方向发展,不断取得进步。

同理,如果老师对孩子处处看着不顺眼,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无意中就会把他的小缺点看作大缺点,小题大做,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

孩子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点,会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道,讨厌自己,因而与老师发生情绪上的对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

它常提醒我及时给每一个孩子以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得到赞许。

 

让孩子学会“轻轻地告诉你”

胡安风

说话声音大和说话声音小都是一种习惯的形成。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说话声音太轻别人听不清,声音太响又会影响别人。

最近,班里的个别孩子说话的声音就特别得大,而且是在别人安静的情况下突然发出一个很响的声音。

如:

教师在活动中或孩子们吃饭时,突然某某叫起来:

“老师,某某在讲话。

”“老师某某把我弄痛了。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班级的课堂秩序。

我曾好几次对有这种行为的孩子进行了教育。

因为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

其实,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有大声喧哗的习惯呢?

我想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告诉我们吧。

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小朋友一起回答我的问题,同时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处理他们突然冒出的声音。

我让孩子们也来当老师,当你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我将问题抛给了他们。

经过讨论和分析以及换位的思考,最终产生的答案是轻轻地走到老师面前告诉老师,不影响他们,同时也是尊重了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

于是,我们约定用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

几天后,在活动中又有小朋友出现之前类似的情况。

我用眼神提示了他,于是他轻轻地走到我面前告诉了我情况。

我帮助他解决了问题。

他感觉到这样的方法能得到认同并能解决问题,下次就会记住了。

一段时间下来,类似的事件少了。

偶尔也还会有小朋友会忘记,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大老远叫老师。

我就采用不理不睬的方法来提醒他。

结果他就会记住,要走到老师面前轻轻地告诉老师,请求才能得到解决。

良好的习惯是在不断的提醒中逐渐养成的,教师要教会他们养成好习惯的方法,让他们学着去做。

偶尔忘记,大人的提醒也可以帮助强化。

当反复的提醒已经不再需要时,孩子的良好习惯就会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