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4098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声音强弱的体会。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火车开了》律动

(学生排成一列纵队,边唱《火车开了》边律动。

两遍以后回座位坐好。

教师:

同学们,你们开着火车,想到哪里去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老师,我说!

我说!

2.导课

教师: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你开着小火车,想去哪里呀?

生l:

老师,我想去西藏,看看美丽的布达拉宫!

教师:

喔!

是吗?

西藏,神奇的地方!

除了有美丽的布达拉宫,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

学生齐答:

珠穆朗玛峰。

生2:

老师,我想去台湾,看看美丽的日月潭和阿里山。

教师:

好,我们盼望这一天能早日来到!

生3:

抢答:

老师,我想去新疆!

教师:

老师知道,你一定是想起那里的葡萄和又香又甜的哈密瓜了吧!

生4:

老师,我喜欢维吾尔姑娘漂亮的衣服,我还会跳新疆舞呢!

教师:

喔?

那你能到上面来给同学们表演几个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吗?

(生4到前面表演,表演后同学们鼓掌)

生5:

老师,我想去看大海。

教师:

你想去看大海。

金黄的沙滩、洁白的海鸥、湛蓝的大海,非常美丽的画面!

众生还想说,纷纷举着手:

老师,老师。

教师:

(面向学生)好了,同学们,不说了。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

让我们仔细地听。

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

(教师播放录音范唱)

(录音播放完后,学生纷纷举手)

生1:

这首歌曲带我们到了山谷里。

教师:

你听得真认真!

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

生齐:

回音。

教师:

回音好听吗?

生齐:

好听!

教师:

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回音游戏

教师:

我们来玩一个回音的游戏吧!

生齐:

好!

教师:

现在我们这间教室就是个大山谷,谁来对着山谷说话,谁来当回音?

生1:

呦呵──

生2:

呦呵──

(以上两位同学的声音强弱一样)

教师:

还有哪两位同学表演得和他们两个不一样。

生3:

喂,你好吗?

(声音强)

生4:

喂,你好吗?

(声音弱)

教师:

还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5:

喂,大山,你好吗?

(声音强;生5喊完后,做倾听状)

生6:

喂,大山,你好吗?

(稍弱)

(生6跑到稍远的地方):

喂,大山你好吗?

(弱)

教师:

好了,同学们都表演完了。

你们说,哪两个组的同学表演得更好?

生1:

老师,我觉得第二组的同学表演得好。

教师:

为什么?

生1:

因为回音比第一声要小一些。

教师:

不错。

回音应该比原声要弱一些。

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

老师,我觉得我们这个组的表演不错!

教师:

喔,为什么?

生5:

因为我们觉得回音可能不只是一次,可以有好多次!

教师:

非常好!

这两位同学观察生活非常仔细。

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这个回音游戏,好吗?

生齐:

好!

教师:

现在,由老师来当原声,同学们扮演回声。

(做呼喊状):

喂,你好吗?

生齐:

喂,你好吗?

 教师:

注意,现在老师的原声有变化了!

(教师唱旋律唱名)

教师:

1234│5─│

生齐:

1234│5─│

教师:

i6i6│5─│

生齐:

i6i6│5─│

教师:

注意,现在老师的原声又有变化了!

三、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

学会歌曲,并能用强、弱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师:

下面,老师把我们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唱一遍,不过,你们得帮我一个忙,当我唱“啊”时,你们唱一下我的回音,让我们共同完成这首歌曲。

教师操作:

出示《山谷回音真好听》的歌谱。

师生接唱。

生1:

老师,这首歌曲真好听!

教师:

那现在,老师就把这首歌曲教给大家。

(教师分句教唱,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告诉学生怎样改进)

(学唱完后)

教师:

现在,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为电视机前的同学演唱演唱这首歌曲,谁愿意?

(生纷纷举手;演唱完后,学生鼓掌)

四、歌曲创编

阶段目标:

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

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谷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昕到回音呢?

生1:

在天坛的回音壁也能听到回音。

生2:

在山洞里有回音。

生3:

话筒有时也有回音。

教师:

你们说得真好!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首歌曲重新编段歌词,唱一唱?

(学生讨论分组,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教师:

同学们,讨论完了吗?

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分别到前面来,把你们创编的歌词唱给同学们听。

好不好?

第一组:

小小话筒真稀奇,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

喂喂喂喂喂,喂喂喂喂喂,话筒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第二组:

北京天坛回音壁,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回音壁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教师:

同学们创编的歌词非常有新意。

最后,让我们跟着音乐把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一遍吧!

 

《放牛放到小河边》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2.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重点:

(同目标1)

教学难点:

在歌曲中分辨出小节线和小节。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律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

1.师生共同描绘春天的景象。

2.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3.录音范唱,学生轻声哼唱。

4.齐唱、独唱、小组唱。

同学互相评价矫正。

(三)认识小节线、小节。

1.引导:

以奖励大家一根“甘蔗”的方式,引导认识“节”。

2.介绍:

小节、小节线。

3.找一找:

歌曲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4.学生自选一首歌曲,找出小节和小节线。

5.讨论:

设计运用不同的强弱力度变化,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感受。

第二单元进行曲

《小号手之歌》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号手之歌》。

2、节奏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歌曲情绪。

2、准确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3、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培养表现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号手的音乐形象,歌唱并创编动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播放《小号手之歌》,师随背景音乐讲述小号手的故事。

2.学唱歌曲:

(1)录音范唱。

讨论:

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歌曲中有一段军号声不断出现,你能模仿一下吗?

(2)出示节奏卡片,生按节奏读歌词,并试唱这4小节旋律。

(3)随琴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

注意:

歌谱中的一个符号(最后一句的四分休止符)。

(4)播放光盘,跟唱歌曲的三段歌词。

3.创编表演:

根据不同内容的图片创编动作练习。

(1)学生分成5组,各组长挑选图片,小组讨论练习。

(2)师巡视指导:

a.边读节奏,边模仿吹军号动作。

b.边读节奏,边模仿打枪动作。

c.按前短后长的节奏做挥舞大刀的动作。

d.按节奏左右踏步走。

e.按节奏做拼刺刀的动作。

4.歌表演:

引导学生扮演小号手,排成整齐的队伍边踏步走边歌唱,并可自选动作进行表演。

讨论:

在表演时感觉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

5.课堂小结:

激励学习小号手精神,在学习、生活上要不怕苦、不怕难,战胜各种困难。

 

《米老鼠进行曲》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米老鼠进行曲》

教学重点:

把握进行曲风格,欢快、自豪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律动、打击乐器伴奏来表现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手偶“米老鼠”吸引学生,随音乐自由表演。

谈话:

米老鼠在唱什么?

歌曲有什么特点?

(二)学唱歌曲

1.录音范唱。

引导说说自己听了音乐想做怎样的动作。

2.随音乐边跟唱边表演。

3.找出自己会唱的几句唱一唱。

其他同学学唱或矫正。

4.随伴奏演唱。

(三)歌曲处理及表演:

1.打击乐伴奏演唱。

2.用画笔画出歌曲中的卡通动物。

3.边听歌曲,边将学生的作品进行粘贴。

4.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分组分角色表演)

*5、一人扮演“米老鼠”,边唱边邀请其他同学加入自己的队伍,行进中演唱。

(四)课堂小结:

对小动物说说“心里话”。

 

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

《风车依呀呀》

(一)教学内容:

1.歌曲《风车依呀呀》

2.用自选的乐器模仿风车插入演唱作伴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唱歌曲,并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劳动最光荣”、“关爱父母”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

1.音乐活动:

《劳动最光荣》《理发师》

2.导入:

以劳动话题导入《风车依呀呀》

3.录音范唱:

引导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4.师表演范唱。

组织讨论:

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找答案,谈感受。

5.分句朗读歌词:

按歌曲节奏,以双响筒节拍作暗示(第二遍)。

6.分句模唱、轻声完整演唱。

结合歌曲情绪,指导唱好结束句。

7.创编表演:

启发思考:

让学生在演唱中适当加入“模仿的风车声”(可用沙锤、口念‘突突’或拍手等)

8.分组表演、评价。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2.为歌曲编配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记忆歌词,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课时:

3课时

(一)情景导入:

将教室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二)学唱歌曲:

1.录音范唱。

请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小动物,并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

2.分发动物头饰,再听歌曲,扮演动物的同学听到音乐自动站出,其他同学模仿该动物叫。

3.随琴轻声哼唱,分组进行,每组唱一段。

4.认识换气记号。

5.边听音乐边找出换气之处。

(三)歌表演:

1.讨论:

歌曲情绪怎样?

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

2.分组表演,其他小组为其打分。

(一)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小组讨论:

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

2.自选表演形式表现歌曲。

(二)小结:

说说自己对歌曲、对小动物的感受。

 

《螃蟹歌》

教学目标:

1.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

2.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3.将歌曲内容扩展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螃蟹图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图片:

这是什么动物?

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初听歌曲:

歌曲情绪怎样?

和以前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绍歌曲:

四川歌曲,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

4.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

哥、只、脚、个、壳、河 (方言发音)

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

6.分组讨论:

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

7.随音乐表演唱。

8.小结。

 

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

《苗家儿童庆丰收》

教学内容:

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学习苗族舞蹈动作,运用舞蹈组合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苗族芦笙调的音调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苗族舞蹈动作并进行组合。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苗家儿童庆丰收》的伴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学生聆听音乐,以简单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熟悉旋律、歌词。

说一说:

歌曲唱了些什么?

2.学唱歌曲。

[出示大歌片]

师范唱,随录音师生同唱。

随琴用慢速演唱第一乐句,在歌曲间奏处按节奏拍手。

师范唱歌曲的后两个乐句(突出力度的对比)

引导学生讨论:

两乐句的异同处、力度对比。

学生随师手势提示演唱后两句。

完整演唱。

(三)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激发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其多列》

教学内容:

唱歌《其多列》

教学目标:

1.用活泼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少数民族----哈尼族的歌曲风格。

教学重点:

学习并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节奏特点并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

伟大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开放在祖国的大花园里。

在傣家的竹楼前、在天山的牧场上、在秀丽的桂林山水之间、在一望无垠的内蒙大草原上,各族小朋友欢歌起舞,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美好的明天。

你听,哈尼族的小朋友迎着春风,披着阳光向我们走来了。

(二)学习歌曲。

1.录音范唱。

2.[出示歌片]再次聆听,轻声哼唱。

3.引导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找出自己对歌词不太理解的地方。

解释:

“其多列”是哈尼语,它的意思是“快来”,是哈尼小朋友在招呼自己的小伙伴。

请学生也来唱唱这一句,招呼自己的小伙伴。

“他们招呼小伙伴干什么去呀?

”(演唱后面部分)

1.完整演唱第一段。

2.自学第二段:

小组练习。

强调:

花纹的“纹”字,一个字占了两个音。

3.指名演唱第三段,然后齐唱。

(三)课堂小结:

搜集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儿童歌曲唱一唱。

第六单元童谣

《水牛儿》

教学内容:

唱歌《水牛儿》;了解童谣。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学习《水牛儿》,进行童谣的读、说、唱、演。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北京童谣《水牛儿》,了解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童谣的地区性差异,通过学唱北京童谣熟悉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童谣,欣赏童谣。

二、说“童谣”

师:

你还知道哪些童谣?

能给同学们读出来、唱出来吗?

师介绍自己知道的童谣,带学生读《唐僧骑马咚的咚》。

三、介绍“童谣”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

童谣大多与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

四、导入歌曲

谜语:

“从小生在屋檐下,身上背着一个家,平时不见它露面,雨天经常碰到它。

说出谜底“蜗牛儿”,引出童谣“水牛儿”。

一、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说一说:

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2.读童谣

师读,生随节奏拍手拍腿。

解释童谣中的方言词语。

师生齐读童谣。

讨论:

师以另一种方式读(不带儿化),比较两种读法在意思上的差别。

引导学生读(唱)准儿化音,以突出童谣的地域特点。

3.唱童谣

导语:

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意思吗?

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这首童谣的趣味呢?

师范唱:

请学生找出师着重唱出的字。

重点突破:

带附点节奏的字。

再次范唱:

听出哪些字要唱得短而轻。

(括号里的字是助词,没有含义,不能唱得很突出。

随琴轻声演唱。

讨论:

还可以用怎样不同的形式演唱?

4.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二、表演童谣

1.讨论:

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首童谣表现得更生动?

1.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

三、课堂小结

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童谣,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听、去找,比一比谁找到的童谣多,会读,会唱的童谣多。

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