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442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孙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周循。

尽管周循“早卒”,但这并不是孙权的错(如果周循不是被害死的话——周循被害死也不是不可能,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不展开讨论),孙权毕竟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周循。

周瑜的儿子和女儿,都和吴大帝孙权攀上了亲戚关系。

表面上看,孙权是念着周瑜的好的。

关键是周瑜的独苗,次子周胤的归宿。

周循早卒后,周瑜的次子周胤自然就成了周家的独苗。

周胤一度官为兴业都尉,这个官是干吗的,由于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很难考证,但从“都尉”二字上就能看出,这个官并不大,但即便如此,也是“授兵千人”,这说明周胤是一个武官,史书的记载是“屯公安”。

周胤的婚姻安排也不算太差,虽然没像他的哥哥周循一样,娶到孙权的女儿,但也是被“妻以宗女”,这说明周胤也和孙权的孙家结成了亲家。

黄龙元年,孙权称帝,封周胤为“都乡侯”,好歹也是一个侯了,但这个侯爵到底有多大的权力和薪资呢?

吴国的官职,和魏国一样,大抵沿用汉制。

我们不妨找一些史料做一个类推。

首先,作为侯,理论上应有自己的封地,在封地内领税收和税粮。

据《后汉书·

皇甫嵩传》:

“其秋徵还,收左车骑将军印绶;

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皇甫嵩被贬官至都乡侯,且俸禄只有“二千户”的税收。

但这个“二千户”的官禄,发生在汉王朝,皇甫嵩的汉末时代,虽然军阀割据,但依然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朝廷给得起二千户的俸禄。

但到了三国时代,魏蜀吴分立,国力肯定不如大一统的汉,所以都乡侯的俸禄肯定是不如汉朝的。

《三国志·

魏书·

张既传》有记载,“徙封西乡侯,增邑二百,并前四百户”。

张既升官前,就是都乡侯。

做个减法,不难推出在魏国,张既这个都乡侯的俸禄只有两百户。

由于人口和土地开发程度的原因,吴国的国力远远不如魏国,所以周胤这个都乡侯的俸禄不可能超过张既太多,甚至还不如张既。

因为,可以推断,周胤这个都乡侯极有可能只有虚爵。

吴国这位都乡侯的归宿比较惨,“后以罪徙庐陵郡”。

陈寿的《三国志》可谓惜字如金,这个时间节点上的“后”,究竟是封侯后的多久,并没有交代。

周胤犯了什么罪,也没说太细。

赤乌二年,即公元239年,吴国重臣诸葛瑾和步骘联名上疏,要求孙权豁免周胤。

在奏折中,两位重臣有这样的语句:

“(周胤)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

”孙权在答复时,则是这么说的,授予周胤兵马、爵位、官职,是因为他老爹周瑜的功劳,他自己年纪很小,并没有什么功绩,但周胤自己却“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却不知悔改。

这段对话,基本可以还原出周胤的罪名了,就是“纵情欲”、“酗淫”,说明问题还是在女人身上。

什么样的女人才会让周胤这位功臣之子被贬为平民呢?

肯定就是睡了他不该睡的女人。

什么样的女人睡不得呢?

自然是皇家的女人。

再加上酗酒和不听劝诫,最终被贬。

诸葛瑾和步骘的联名上疏,并没有说动孙权。

再后来,又有驸马爷全琮和大将朱然为周胤求情,孙权才同意给周胤复官。

但不早不晚,就在孙权答应给周胤复官时,周胤死了。

我们有理由怀疑,给周胤复官,孙权肯定是不愿意的,否则,诸葛瑾、步骘上疏时,就应该做个顺水人情了。

周胤的死亡时间,就那么巧合吗?

阴谋论一下,孙权表面答应了诸葛瑾、步骘、全琮、朱然的求情,却暗地里做掉了周胤,这并不是不可能。

周循、周胤相继死后,周瑜血脉的仕途就已经断了,但周家还有人在吴国为官。

周瑜哥哥的儿子周峻,也是沾了周瑜的光,被封为偏将军。

周峻死后,全琮推荐启用周峻的儿子周护。

孙权再次说不,在孙权看来,周护这孩子“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

由此,周家后人的仕途,就彻底断了。

一方面说没有周瑜,自己就当不了皇帝,一方面又对周家的后人猜忌、刻薄,孙权真的记挂周瑜的功劳吗?

从时间节点上看,孙权有可能一开始是挂念的,但那时他只是军阀头目,周瑜女儿嫁给孙登,周循娶了孙鲁班时,孙权还不是帝王。

黄袍加身后,孙权就有理由忘了周瑜了。

人是会变的,随着身份地位的改变,思想和姿态也会改变。

我们的结论是:

孙权即使是记着周瑜的功绩,但这个“记”也没那么深。

孙权对周瑜的后人并不是很大方。

二、病卒疑云

公元210年,周瑜在西征途中“病卒”。

前文已述,周瑜的西征是为孙权创立一幅南北朝对峙的蓝图。

周瑜的战略计划没有任何问题,趁着荆州大捷的余威,一路向西,先灭刘璋、再撕张鲁,与马超结盟。

在公元210年的时代,周瑜的这个战略是高瞻远瞩,且可行的。

周瑜的计划,孙权也批准了。

有一点特别重要,周瑜上旨西征时,并不是要求自己独自领兵,而且点名让孙家宗室的孙瑜同行,且打下刘璋和张鲁的地盘,留下孙瑜镇守,他自己则回来屯兵荆州,攻打襄阳。

这说明什么?

说明孙权对周瑜的信任度并不高,若没有孙家将的一同前往,周瑜的作战计划,孙权一定不会批准;

若是打下益州后,留下镇守的不是孙瑜,而是周瑜自己,回荆州攻打襄阳的是孙瑜,孙权也一定不会批准。

即使有赤壁大战的第一战功,也是因为有赤壁大战的第一战功,孙权更忌惮周瑜拥兵自重,这一点周瑜自己也心知肚明。

即使在作战计划之前,孙权可以信任周瑜,但打下益州之后呢?

孙权会允许一个“外人”(根据周瑜、孙权子女的年纪来看,当时还没有结成亲家)在天高皇帝远的益州兵据一方吗?

后来魏国伐蜀的主将钟会拥兵自重后,就果断和司马昭撕逼了,人,是会变的,随着自己手上的筹码多少而变。

孙权对周瑜的不信任,周瑜早就心里有数了,因为有先例。

《江表传》中有一则信息很关键。

周瑜领大都督抗曹,向孙权讨要精兵五万人。

作为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周瑜点兵应是经过精算的,五万的数字不可能是信口胡诌,一方面是周瑜认为只有拥兵五万,他才能抵挡曹军,一方面则是周瑜知道,孙权这里,拿得出五万兵。

但孙权给周瑜打了个六折,只给了三万兵,孙权说: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鲁肃)、程公(程普)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曹操)决之。

孙权这话说的很有学问,你要兵,我给,但不能你要多少我就给多少,我就给你三万,你能打败曹操最好,如果失利,你就回来,我这里还有兵,我来和曹操决一死战。

孙权为什么不敢给足周瑜三万兵了,这样的兵力,极有可能是孙权的大部分兵力总和,如果全部给了周瑜,周瑜在前线投降怎么办?

那就断送了孙权再战的老本了。

何况,曹操并不是没有策反过周瑜。

曹操曾派了九江人蒋干去游说周瑜,但被周瑜婉言拒绝。

至于《演义》中蒋干盗书,把蒋干写成了一个像锤子一样的大傻,那只是老罗的妙笔生趣而已。

赤壁之战前夕的讨兵,并不是周瑜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被孙权完全信任。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盘。

周瑜回来奔丧,留在了孙权的身边。

但从公元200年至206年,周瑜都没有引兵出征的记录,只是留在了孙权的身边。

公元200年至206年期间,孙权的江东军阀并不是只有安守,也有四面出击,甚至孙权自己屡屡御驾亲征,这是必须的,如果孙权自己不身先士卒,只会惹得群臣不服,认为他是在吃父兄的老本,对于年轻的孙权而言,必须建立自己的威信,当然,也需要提拔自己的“人”。

在这几年,孙权除了亲征黄祖外,还派了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吕蒙、贺齐去攻打一些郡县,唯独周瑜,养着。

直到公元206年,周瑜才再度披甲上阵,讨伐麻、保二屯,攻打柴桑。

但值得注意的是,周瑜并不是独自领军,而是有孙家的亲信孙瑜陪同,孙瑜是孙静的儿子,孙静是孙权的叔叔,孙瑜和孙权是堂兄弟。

周瑜的“病卒”更是可疑。

首先,西征是一项规模盛大的战事,如果周瑜感觉到自己重病在身,不可能还强行出征。

能提出西征的战略计划,说明周瑜的身体状况是没有问题,足以应对西征途中的各种恶战。

其次,如果是西征途中染上突发性传染病。

那么死的就不会仅仅是周瑜一个,而是还有其他重要将领和病卒。

如果是这样的话,史书是必须有记载的。

但无论是《周瑜传》还是《孙瑜传》,亦或是《吴主传》,并没有军队大规模患病的记载。

说明死的只有周瑜一个。

更可疑的是,西征计划随着周瑜的病卒,就戛然而止了。

这说明孙权并不是完全支持西征计划。

孙权更多的盘算是,自己已经拥有了扬州,打下了一部分荆州的领土,交州也出于半独立半归属状态,应该先稳一稳,以战养战,而不是激进地领土拓展。

否则,周瑜病卒后,完全可以由作战经验并不生疏的孙瑜继续领兵西征。

刘备是对孙权咬过耳朵、放过周瑜坏水的,刘备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基于刘备的立场,这番话自然有挑拨离间的嫌疑,但孙权听进去了几分呢?

没人知道!

最为关键的是,经过赤壁之战,周瑜已经功高盖主了。

但周瑜的名更多的还是一种虚名!

周瑜极有可能是为了宣传需要,而被塑造出来的一位战神,甚至在真实的历史上,赤壁之战极有可能是子虚乌有的。

《江表传》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赤壁之战后,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曹操不是一个拒绝承认失败的人,一度打败过曹操的人很多,最初有董卓的虎将徐荣,后来有吕布,在宛城之战中,张绣把曹操打得也很惨。

以曹操的身份而言,根本没有必要不承认赤壁之败。

在曹操眼里,使周瑜“虚获此名”的原因是“烧船自退”。

也就是说,船不是周瑜烧的,而是曹操自己烧的。

正史中,对赤壁之战的记载却是非常简单,曹、孙、刘三家,均无高级将领阵亡,此战战死的兵卒也没有数目上的初步统计。

火烧赤壁太有名了,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这把火还真有可能不是周瑜放的。

《周瑜传》中记载了黄盖的英勇。

“(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甚猛,悉延烧岸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然后,周瑜和刘备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自己北归了。

注意,黄盖并没有一把火烧掉了曹操的连环船,而是诈降时,轻易地靠近曹军的守岸,对着岸上的曹营放了一把火,并没有火烧曹船的记载。

黄盖的突袭,曹军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据《吴书》记载,破曹营的先锋黄盖自己也中箭落水,吴兵救起黄盖后,都不知道他是谁,黄盖被当做战俘关了起来,直到被韩当认出。

再看几段史料。

先看《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在刘备的传记中是这么描述赤壁之战的。

“(孙)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尽管在周瑜传中,只有(黄盖)火烧曹营的记载,并无烧船的纪录,但刘备传中有。

这说明,船并不是周瑜烧的,即使船被烧了,也是刘备烧的。

这一点,有所交叉印证。

《山阳公载记》中,也有类似记载:

“公(即曹操)船舰为(刘)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在《三国志·

武帝纪》中,则称:

“公至赤壁,与(刘)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由此可见,周瑜、黄盖烧的是曹军岸上的军营,刘备烧了一部分曹操的船,但更多的船却是曹操自己烧的,接着看史料。

吴主传》对赤壁之战的记载是:

“(周)瑜、(程)普为左右都,各领万人,与(刘)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这句话的主谓宾非常明确,“公烧其余船引退”,说明船是曹操自己烧的。

“余船”的“余”字也很重要,没余下之前的船呢?

被刘备烧了。

这些史料交叉在一起,我们可以大约还原赤壁之战的一个可能存在的真相:

曹操南下荆州,孙刘合兵,打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战,曹操的军队因为疫情,失去了战斗力,为了不把战舰留给孙刘做战利品,就自己烧掉了,曹操也北归了。

所以周瑜“获此虚名”。

事实上,所谓的“赤壁大捷”后,孙权也没有给周瑜升官。

赤壁之战或许是存在,但最多是一些规模很小的军事冲突,而非像曹操袁绍的官渡之战,以及像刘备陆逊的夷陵之战那样的大型会战。

但对于当时的孙权集团而言,需要一个英雄站出来,于是赤壁大火的战功就算到了周瑜的头上。

那么,为什么周瑜会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吴军主将呢?

孙权对周瑜的信任度是打折扣的,周瑜回吴为孙策奔丧后,孙权养了周瑜很多年,都没让其在征讨中担当主将,便是明证。

赤壁之战时,周瑜走向人生的巅峰,那是因为周瑜是孙权阵营中为数不多的主战派,比起同为主战派的鲁肃,显然周瑜的资格更老。

至于曹操,甚至更有可能都没有想和孙权开战,曹操的战略目标就是荆州,而不是扬州,拿下刘表的地盘后,曹操或许只是想吓唬一下孙权,碰碰运气,看看孙权会不会投降,所以在荆州多逗留了一些时日。

正是因为此地不宜久留,才让水土不服的士兵染上了疫情,这才是曹操北归的真实原因。

因为此地不宜久留,但依然留了很久,所以曹操后悔了。

在《三国志·

郭嘉传》中的记载是:

“太祖(即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句话透露了两个信息:

一是上文已述的“烧船”,这段话的主语是“太祖”,所以烧船的是曹操,而不是周瑜;

其二,郭嘉字奉孝,曹操为什么要说,如果郭嘉在,我就不会这么悲催呢?

当时郭嘉已经死了,但即使郭嘉还活着,也不能阻止疾疫的发生。

郭嘉的技能是“鬼谋”,而不是“风水”。

曹操追忆郭嘉是因为在北伐乌丸和袁尚联军获胜后,袁尚逃到了幽州辽东公孙家的地盘,本来曹操是打算乘胜追击的,郭嘉献计说不必再耗费军费了,公孙家会除掉袁尚的,结果也正如郭嘉所料。

曹操追忆郭嘉其实是后悔在荆州待得时间太长了。

当初,在柳城击败乌丸和袁尚,引军撤退,结果公孙家和袁家自己撕逼了,如果曹操拿下荆州就撤兵,士卒就不会染上疾疫了,孙刘两家甚至有可能会自相残杀。

曹操所谓的“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应该是这么一层意思。

历史可以演义,但没有如果。

曹操的确是败了,但败得不至于太惨,打败曹操的是疾疫,不是周瑜,船也是曹操自己烧的;

周瑜的确是胜了,但胜得不至于那么牛,赤壁之战的确燃起了熊熊烈火,因为需要一位战斗英雄,所以火烧赤壁的传说就这样被按到了周瑜的头上,所以“东风给了周郎便,铜雀春深不锁乔”;

所以曹操说周瑜“获此虚名”。

但就是这样一个“虚名”,让周瑜功高盖主了。

如果说,在赤壁之战后,孙权想除掉周瑜,并不是没有动机。

结合后来的鲁肃猝死、吕蒙猝死、陆逊被“骂死”来看,孙权并不需要战神。

尤其是吕蒙,如果说周瑜为主将的赤壁之战,是为孙权保住了扬州的领土的话,那么吕蒙的白衣渡江,则是将孙权的地盘扩大至了荆州,但刚刚拿下荆州,吕蒙就突然死了。

吕蒙是不是也是非正常死亡呢?

假设孙权是不愿让吕蒙成为东吴新一代战神而卸磨杀驴的话,那只是一种经验的复制。

再结合前文对周家后人的仕途待遇来看,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除掉周瑜,并不是不可能。

且不论赤壁之战,早在孙策时代,周瑜为孙家平定江东,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表面上看,周瑜应该是对孙家忠心耿耿的,孙权有理由除掉忠心的周瑜吗?

这是一个伪问题,问题的本源在于,周瑜真的“忠心”吗?

本文的答案是:

未必。

我们接着倒叙推理。

三、择主难题

首先还得从周瑜的身世说起。

周瑜是个富二代加官二代。

按他们那个年代的说法,叫“出身士族”。

周瑜的堂祖父叫周景,堂叔叫周忠,在东汉时,都曾任太尉之职。

太尉是个什么官?

秦朝最先设立时相当于今年的军委主席,即最高军事长官。

东汉时的三公分别是太尉、司徒、司空,太尉是三公之首。

这时的太尉已经不是带兵打仗的主儿了,东汉的军队由各级将军、校尉统领,但作为三公之首的太尉,依然是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全国武官系统的官员升迁,武功高下的评判,都需要先过太尉这一关。

周瑜的祖宗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牛X。

当然,顺着周景往上再追溯,还有周景的亲爹周荣,也是个牛人,《后汉书》里有《周荣传》,此文不搬运。

周瑜的亲爹叫周异,官至洛阳令,洛阳令这个官职虽然不像太尉的逼格那么高,但也不简单。

洛阳令是河南尹的属官,洛阳是东汉时的中国第一县,更是首都,所以周瑜的亲爹就是首都市长了。

无论是太尉,还是洛阳令,周瑜的长辈们都是在首都洛阳混的,周瑜后来怎么跑到隔了十万八千里的江东去为孙家打天下了呢?

这必须得回到董卓之乱才说得通。

太尉周忠有个儿子叫周晖,也当过洛阳令,后来辞官了。

汉灵帝驾崩后,周晖听说首都局势不稳,就又去了洛阳招呼他老爹。

当时洛阳的掌权者是董卓,这家伙看周忠、周晖不爽,便指使兵痞子们“劫杀其兄弟”,《后汉书》里的这个“其”是谁,囿于古文的简略性,我们也不知道说的是周忠兄弟,还是周晖兄弟,但没关系,不影响重点和结局:

周家和董卓结梁子了。

各地军阀讨伐董卓,周家人在情感上自然是支持的。

当时周瑜举家都迁回了舒(今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舒城县),不要奇怪,舒本来就是周家的故乡。

周瑜传》称“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后汉书·

周荣传》则称“周荣字平孙,庐江舒人也。

”这是周家祖籍的证据。

长沙太守孙坚北上伐董勤王,自然要路过舒。

孙坚的军阀在这里逗留时,周瑜和孙坚之子孙策建立了联系,两个小屁孩儿生于同年,所以特别处得来,周瑜甚至把自己家里的“道南大宅”空出来给孙策住。

周瑜和孙策这对好基友究竟好到什么程度?

好到了周瑜都几乎认孙策他妈为干妈了。

后来,孙策、孙权的老妈也的确对孙权说过类似于“我拿周瑜当儿子看,所以你要拿他当哥哥看”类似的话。

当然,孙坚讨伐董卓,和董卓有仇的周家人是支持的,但这不代表周家向孙家示好就是心甘情愿的。

孙坚这个人人品也有点问题,打着北上讨董的幌子,走一路抢一路,途中不愿支付军饷的土豪和朝廷官员,那就杀无赦。

周家作为舒城土豪,不主动向孙坚示好,估计也会被孙坚抄家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周家向孙家示好,不排除也有自保的意味,而不是单纯地仰慕孙坚,孙坚也没啥好仰慕的。

这一点很重要。

周瑜没有一直呆在老家舒城,而是跟随从父周尚去了丹杨(今安徽宣城市),周尚是当时丹杨太守。

孙坚死后,孙策成为袁术的部将,带兵攻打江东时,给儿时的小伙伴周瑜通了信,周瑜带兵相助,响应孙策。

孙策之所以平定了江东,周瑜功不可没,因为周瑜手下有一只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叫“丹杨兵”。

丹杨和丹阳很容易弄混,后者是今天江苏镇江市下辖的丹阳,但和丹杨不一样,后世的史书也把“丹杨兵”写作“丹阳兵”,这是不折不扣的笔误。

丹杨的地理,陈寿在《三国志·

诸葛恪传》中说是“丹杨山险,民多果劲”。

不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但对于丹杨而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不为过的,我们从侧面印证一下丹杨兵有多牛X。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记着陶谦这个人,徐州的老大。

陶谦去徐州,是因为黄巾军在徐州作乱,陶谦参与了讨伐,并取得了赫赫战功。

陶谦能成称霸一方,靠的就是丹杨兵。

陶谦是哪里人?

丹杨人!

讨伐董卓的盟军中,曹操这一支,曾被董卓帐下大将徐荣杀得溃不成军,曹老板的公司刚刚上市就被ST了。

曹操派了夏侯惇、曹洪去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的地盘募兵后才恢复了一点元气。

曹操募来的是“庐江上甲”和“两千余丹杨兵”,这是曹操在讨董战败后,再度起家的根本。

刘备和丹杨兵也有关系。

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谦,陶谦向田楷求救,当时的刘备是跟着袁绍册封的青州刺史田楷混的,田楷派了刘备去救陶谦。

当时刘备的战斗力构成如下:

兵千余人,一小部分少数民族乌丸的骑兵,以及收编饥民的几千人马。

刘备去了陶谦那里报到后,陶谦给了刘备四千名丹杨兵,于是刘备不跟田楷混了,改跟着陶谦做小伙伴了。

孙策和周瑜平定江东的故事,本文从略,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有出入不大的精彩记录,之所以花了一点儿笔墨提及丹杨兵,是为了侧证丹杨兵战斗力很强,而带着丹杨兵助战孙策的,就是周瑜。

孙策打了一些胜战后,兵力也得到了补充,很快就聚集了几万人的兵马,孙策觉得自己的兵力已经足以平定吴郡和少数民族山越了,就让周瑜先回丹杨了。

周瑜回丹杨不久后,袁术把丹杨太守从周尚换成了自己的弟弟袁胤,周瑜和周尚都回到了寿春。

袁术是想重用周瑜的,但周瑜觉得袁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就金蝉脱壳,申请离开寿春,去做居巢长。

居巢长就是居巢的地方长官,居巢是今天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

周瑜这段时间的履历很重要。

周瑜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也就是出兵助孙策攻打江东,孙策是袁术的部将,周瑜是丹杨太守周尚的家将,周尚也是袁术的人。

周瑜离开孙策返回丹杨时,是大约公元196年,放弃居巢长的职位,跑到吴与孙策汇流是198年。

也就是说,周瑜在袁术手下,混了三年。

三年之后,才真正去投奔孙策。

那时的孙策已经和袁术撕逼了,翅膀硬了,搞独立了。

周瑜一直都是在观望,在袁术和孙策间二选一。

先说说周瑜跟着袁术混的这三年,袁术集团遭遇了什么?

一,先后两次参与徐州大战;

二,于197年称帝;

三,被孙策反水。

重点说说袁术参与的徐州之战。

196年,袁术发动第一次徐州战争,从刘备手里打下了一部分徐州的领土,此时的袁术势力如日中天,一方面是徐州大捷,一方面是部将孙策在扬州拓展领土也很顺利。

袁术势力的衰败有四个契机,一是称帝失民心,二是孙策独立,三是淮南发生大饥荒,四是在第二次徐州战争中,败给了吕布,这场败战发生于197年。

那么,周瑜参加了徐州战争了没?

答案是:

参与了,一定是参与了。

鲁肃传》记载: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

但这是哪一年的事呢?

是袁术第一次徐州战争的196年,还是第二次的197年呢?

在周瑜找鲁肃敲诈勒索后,袁术也拉拢过鲁肃。

试图任命东城人鲁肃为东城长。

东城在东汉末年是属于徐州,还是扬州,已不可考,只能说东城在扬州、徐州的交界处(东城究竟在哪里?

很难考证,但东城属于当时的临淮郡,临淮郡是今江苏泗洪县,所以东城离泗洪应该不会太远),但袁术能册封鲁肃为东城长,则说明东城在袁术的统治范围内,之所以要让鲁肃当东城长,说明这里需要一个新的长官,从而进一步说明了这里是被袁术刚刚从刘备手里打下来的。

由此可以推断这是196年的事。

我们大致可以通过推理还原一下历史。

196年,周瑜被孙策遣返丹杨,然后又被袁术召回了寿春,周瑜作为居巢长,被调往徐州战场,因此才有了向鲁肃讨要“资粮”的行为,因为鲁肃也是一个土豪。

周瑜很不客气,一下子就“求”走了鲁肃的一半粮储,这一点倒是非常符合袁术集团的打砸抢,除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其他什么都拿的兵匪作风。

198年,鲁肃为了躲避战乱,才南下投奔周瑜,最终两人一起投奔了早已经和袁术撕逼的孙策。

这时的袁术,其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